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名臣司马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北宋名臣司马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1/19 17:16:01

说到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提到宋朝,我们每每都会为它璀璨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感到惊讶;也时常会因它的羸弱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体现的便是北宋的富庶和繁华,北宋同时是我国历史上科技最为发达的年代,后代几乎所有的科技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宋朝的影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到了异族的欺凌。

但是在宋朝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变法图强的机会,然而宋朝君臣没有抓住机会,反而多加破坏,而其中之一便是《资治通鉴》的编纂者,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而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这个历史人物应该都源自他的一个十分著名的典故“司马光砸缸”。

笔者查过相关资料,北宋时期应该还没有大缸,那时候是瓮,这个跟本文关系不大,就此略过。由于年幼时的司马光同学救下了小伙伴,而且他当时只有七岁左右,因此被奉为神童。而司马光也是比较幸运的,他在名声大噪之后,开始了继续教育,比那位“泯然众人矣”的仲永同学幸运太多了。

幼年的司马光不仅聪慧,还十分大胆。仁宗天圣年间,司马光父亲出任利州转运使,司马光随父上任。在蜀中栈道上遇见一条大蟒蛇,据说司马光当时非常沉着冷静,拿着一把剑插进了大蟒蛇的尾巴,蟒蛇吃痛掉进了栈道下边。我们无法去印证这件事的真伪,但司马光的形象却是高大起来。

司马光的父亲也很注意对于他的培养,外出、同僚聚会都会带着司马光,这也大大增加了司马光的阅历和知识,为他以后的经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当时的很多大臣、名士也都很赏识司马光,并对他加以培养。

宋仁宗宝元元年,司马光参加科举,中了进士甲科,开始了他搅动大宋风云的一生。

司马光对大宋的贡献

刚刚步入官场的司马光,凭着对底层的了解,在地方上政绩斐然,积累了大量的名声。

而司马光对大宋乃至华夏最大的贡献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一本书,这本书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才完成。

司马光在与王安石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贬至地方,与宋朝大多数被贬的官员一样,司马光寄情山水,开始一门心思的著书。司马光精心研读了历代史书,从中提取了很多案例添加到《资治通鉴》当中加以解读。

在这部史书巨著中,涵盖了16朝1300多年的历史,总结了历朝历代灭亡的教训,以供统治者借鉴。历代帝王均从此书中领悟到了治国理政的真谛。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书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司马光原本就是想凭借此书引起皇帝的重视,重回大宋王朝权力中心。因此,此书有大幅描写政治的部分,例如贞观之治等等盛世占用了很大的笔墨,也体现了司马光的政治抱负,想要做盛世名臣。

而且此书立场很强烈,在分裂时期如三国,明确表明魏国是正统,而且只有魏国有“纪”,而蜀和吴均没有“纪”。

好在此书对文化、经济、科技均有着墨,虽然略有失误,但不失为一本优秀的史书,司马光凭借此书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立下了功劳。然司马光有功于千秋,却有大过于当代。

司马光的因循守旧

在司马光的历史中,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北宋名臣王安石的豪言壮语。而王安石与司马光一个激进,一个保守,也算是一生的对手了。

司马光的一生一直在为维护封建地主的权益而不懈努力。如平定贝州农民起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北宋自建国起,吸取唐代以及五代的教训,实行以文立国,而武将的地位相当低下。而赵氏因为得国不正,因此想尽一切办法来分权,比如一个职位有多个官员担任。而且宋朝的科举日益完善,时不时的开设恩科,使得宋朝的官员数量急剧增长,导致了“冗员”危机。

同样的,为了防止武将叛变而实行“更戍法”,使得将领和士兵互不熟悉,虽有大量招募士兵却造成了“冗兵”危机。与此同时,大量的士兵和官员的增加还使得财政开支增加,也造成了“冗费”危机。

三冗危机使得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严重到了威胁宋朝统治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提出变法,来增强国家财政收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的社会危机。

王安石以“理财”、“整军”为核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提出了青苗法、免役法、均税法、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等改革措施,并且整顿太学,唯才是举。

司马光在朝廷中的靠山是宣仁太后,也是反对变法的后台。司马光打着“以母改子”的名义,反对新法。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接着全盘否定了新法,诬蔑新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因此司马光当政之后将新法全部废除,并恢复了大部分的旧法。

虽然王安石的新法有部分损害到了农民的利益,但是宋朝的财政确确实实增加了,然而司马光的所作所为却把宋朝成为强国的大门给亲手关上了。

司马光的短视

王安石在变法时期曾经收复过部分被西夏侵占的领土,对宋朝君臣是莫大的鼓舞。而司马光却继承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对西夏卑躬屈膝,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此换取两国的短暂和平。这些倒行逆施,使得宋朝社会大部分阶层的有识之士十分不满。

并且司马光和他的同党无视小皇帝哲宗,我行我素,丝毫不顾忌他人的劝谏。因而这一切激起了哲宗的不满,宣仁太后死后,变法派随即斥责反对派完全不懂君臣之仪。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随之垮台,并受到倍加沉重的打击。

司马光在位期间,开始了宋朝大面积党争得开始。王安石执政时,虽然也有反对之人,但是王安石从未将反对者赶出京城,甚至有些人仍居清淡之位。然司马光执政之后,凡是异己,尽数驱逐,一网打尽。王安石打击旧党时仅仅是因为他们不配合,挪个位置而已,但是司马光直接给新党扣上了小人和不尊祖宗成法的帽子,手段相当之恶劣。

司马光个人过于沽名钓誉,动不动就以辞职相要挟。从未向朝廷提过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上奏折中尽是些细枝末节无关要紧的小事。但是他一直看不上的王安石在入朝之前一直在地方为官,多次拒绝朝廷的邀请,为的仅仅只是了解民生,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司马光是封建时代的保守思想代表,也是宋朝地主阶层的利益代表,同时也是既得利益者。因此司马光的出发点都是以维护封建阶层的统治为第一要务,因此变法遭到了他们的强烈抵制。然而恢复旧制使北宋回到了旧车道,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宋徽宗赵佶出兵北伐甚至连辽国最弱的军队都打不过,甚至不久之后北宋也被金国所灭。究其原因,变法失败是原因之一,而司马光也是宋朝的罪人。

标签: 新法史书

更多文章

  • 宋朝女子出嫁为什么传绿色嫁衣?宋朝嫁衣红色和绿色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嫁衣,母亲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之际,大家除了对剧中的宅斗剧情津津乐道外,对电视剧中的各种配饰衣物也是有着极大的热情。其中,引发了大家最多讨论的,当属盛家三个女儿出嫁时所穿着的嫁衣。我们先从四姑娘墨兰说起。四姑娘的出身并不高,她有一个温柔小意、功于心计的母亲林小娘。两人作为剧中的反派担当,可谓是让

  • 枢密使和太尉分别是什么职位?枢密使与太尉哪个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枢密使,太尉

    枢密使和太尉有什么区别?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哪个更大?关于枢密使与太尉的比较,历史资料马上为你解答:枢密使和太尉有什么区别?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

  • 岳飞为什么这么仇恨金兀术?金兀术的名字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代,祖先

    金兀术和岳飞,一位是金王朝的开国英雄和功臣之一,一位是爱国主义的将领之一,在宋金之间相对的时间里,他们在战场上交战过多次,每一次都有各有自己的胜利或失败。目前,许多文学小说、电影和电视作品在展示这段历史时总是喜欢为岳飞和金兀术安排针锋相对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解,毕竟只有在小矛盾积累成大矛盾之后,

  • 背嵬军是整个岳家军的精锐 背嵬军拥有的兵力到底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家,军队

    对背嵬军兵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南宋初期的历史上,曾经与北方的金国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当时,北方的金国拥有完颜宗弼等名将,但南宋方面也不是软柿子,拥有岳飞、刘琦、韩世忠等大将。其中,岳飞的军队是主力。当年,岳家军堪称兵强马壮。岳家军总计下辖12个军,背嵬军是整个

  • 赵光义夺位黑历史,兄弟情变成一场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后,遗诏

    赵匡胤在登基第二年,就册立了弟弟赵光义为储君的身份。但令人看不懂的是,他其实有个大儿子和小儿子,就是说他完全可以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但是却坚持提拔自己的弟弟。据赵匡胤自己给出的理由是他看到弟弟身上的天赋远比他高。兄弟感情也不是完全靠谱的,真正靠谱的东西是赵匡胤的老妈留下的一份证据。公元961年,也

  •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要篡改史书,重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兵变,王朝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继位没有遵循我国历史上常见的嫡长子继承制,反而是采用了极为罕见的兄终弟及制,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后世文人学者对他的继位备受质疑,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正是那晚的“烛声斧影”,才有了他坐上皇帝宝座的机会。正是他这种不合常理的继位方式,使得他自己也惴惴不安,因此他才会通

  • 宋仁宗为什么一怒下令斩了大将黄德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敌军,骑兵

    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宋仁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仁宗朝,宋军和西夏在三川口进行了一场战争,但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堂堂大宋竟然没有打过一个小小的西夏,战争的结果是以宋军的完败而收场。交战的双方主帅,宋军是延州知州、振武军节度使范雍;而西夏那边是李元昊亲自挂帅。公

  • 他差点被皇帝当猪杀掉;称帝后,他举起了屠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侄子

    说起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帝王,我们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越王勾践,但下面这位皇帝的遭遇要比勾践凄惨得多,在他翻身之后,他的残暴复仇也来得更加血腥。他生于帝王之家,长得白白胖胖。即位前,他遭人猜忌,被脱光衣服关在“猪圈”里,扮的是猪相,吃的是猪食,任人羞辱,任人打骂,甚至几次险些被当做猪杀掉,是个可怜巴巴的

  • 西夏皇太后为情夫所杀,宋仁宗为何辍朝一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情夫,戒坛

    埃及艳后作为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女性统治者,相对于其政绩,人们似乎更加关心的是她的艳史,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过这么一位美艳无双的高层女性,她的故事相比于埃及艳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历史上,太后豢养面首、淫乱宫廷之事屡见不鲜,西夏第二任皇帝李谅祚的生母没藏氏榜上有名。没藏氏当过人妻,当过尼姑,当过西夏开国皇帝李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那些交出兵权的将领都有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祖,兵权

    建隆元年末(960),宋太祖已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某天,他召见丞相赵普,询问为何唐末以来战争不断?又询问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这些问题恰巧也是赵普心中不停琢磨的问题,面对宋太祖的提问,赵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原因。那解决方法,就是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