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高考“趣事汇总:不仅流行”榜下捉婿“还出现了科举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

宋朝”高考“趣事汇总:不仅流行”榜下捉婿“还出现了科举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4/1/21 20:26:21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迟来了30天的高考依旧是牵动着无数人心情的大事情。

不过今天不聊高考,小编来和大家唠嗑唠嗑高考的前身——古代的科举考试。

给大家讲讲关于科举考试的那么些个有意思的冷知识。

宋代科举夫婿靠抢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而再加上宋代经济发达,不少的商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榜下捉婿”的方式提高整个家族的地位。

在放榜后,一般皇帝都会在金明池宴请所有新科进士,而宋朝的权贵们一早就会去金明池路上占据选婿的优良位置,只为寻到最心仪的女婿人选。

大宋朝的“榜下捉婿”闻名古今,好多进士出身的大人物,都有被抢的光荣历史:

★欧阳修 文坛领袖

刚中进士,即被翰林学士胥偃选为女婿;

★王拱辰 仁宗皇帝的大红人

高中状元,成为宰相薜奎的女婿;

★范令孙 诗人

被宰相王旦抢做女婿;

★蔡卞 大奸臣蔡京的弟弟

被王安石抢做女婿;

……

不过同样是宋朝文坛大家的“二苏”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桃花劫,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是二苏不优秀,而是他们太优秀了,以至于早在赶考前就被慧眼之人,早早定了下来(怎么颇有种订未婚妻的既视感?)。

苏辙是在16岁就已经完婚了,而苏轼则是在18岁就和中岩书院院长的女儿王弗完婚。

所以说“先下手为强”放在择婿上也是很适用的。

二,北宋状元靠手速打败一众劲敌?

我们现在社会上对于一个事物的归属权有一个公认的原则,“先到先得”,而在北宋时期,状元这个位置也是“先到先得”。

北宋初期的殿试中,宋太祖为了使得状元之争简单明了,就规定谁先完成考试交卷子谁就是状元。

当然状元殿试的题目肯定不能乱涂一气就上交,毕竟能够进入殿试的学士,学问水平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手速就成为了北宋学子必练课题之一。

关于“先交卷子”这个事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祖年间的一次殿试上,王嗣宗和陈识两人同时交卷(手速感人),太祖苦于规定所制,无法区分两人高低,所以就让两人赛跑,取快者为状元。

不过太祖没有料到两人都是短跑健将啊,这是不分仲伯,两人又是打了个平手。

实在是没辙了,太祖让两人徒手搏斗,胜者为状元,而王嗣宗险胜陈识,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个比武胜利而获得文状元的人,也被人戏称为“手搏状元”。

三,科举考试也可以一对一辅导

不要以为补习课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也是会开培训班的。宋代“补习班金牌讲师”吕祖谦就是撑起了一个时代学生希望的老师。

吕祖谦这个人是个进士出身,是吕学鼻祖,他开办的课程有专业的“考前辅导”,对于考生会提前分发一个黄册子,里面收纳了历年科举考试真题和优质答卷(颇有种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既视感)。

故宋诗有云: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虽然当时学者对此行径颇为不齿,认为不是凭真才实学取得成绩,然许多考生也凭借刷题得到了高分,所以黄册子是真的香啊!

这辅导过的学生就是比没辅导过的考得好,不过后来吕祖谦对此也感到心累,也就放弃继续开办补习班了,不然补习班这个大蛋糕或许就没名X堂等补习机构的事情了。

四,因科举考试产生的词

“独占鳌头”的鳌头是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状元,而中了状元就被叫做独占鳌头,不过为什么是鳌头而不是其他动物的头呢?

“鳌”是传说中在海里背着山行走的巨龟或大鳖。而“鳌头”就是皇宫大殿前,台阶上刻的鳌头。

唐宋时期,翰林院的学士们朝见皇帝时,需要在大殿门口前的台阶上等待宣召,而学士们站的台阶就是刻有鳌头的台阶。

所以在民间,人们把进入翰林院称为“入鳌头”,而学士们的顺序也是状元在前,其余人在后,故考中状元也被称为“独占鳌头”。

各位inker知道倒霉的前身其实是“倒楣”吗?而“倒楣”这个词就是因为科举考试才产生的。

在古代,要是家中有子孙参加科举考试,一般都是要在自家门口立一根旗杆,这个旗杆被称为“楣”。

考试放榜的时候,要是子孙在考试中能够中举,那么这根旗杆就会保留着,相反要是没有考中,那么这根旗杆就得撤去,所以就叫做“倒楣”。

而后来,“倒楣”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被讹传成了“倒霉”,意思也就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不走运”的意思。

五,科举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

咱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成为主流的选拔人才的途径,百姓都自动默认参加科举考试这种“出风头”的事情只能男性去做。

但在朝代更迭后,宋朝的律法上并没有明确写出“禁止女性参加科举考试”的条例。

所以史上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算是钻了这个“灯下黑”的漏洞,参加了科举考试。

淳熙元年,宋孝宗时期,年仅九岁的林幼玉申请考试,并通过了中书省的考核,故宋孝宗特地封她为孺人(妇女专门的考试)。

不过可惜的是这位女权先驱并不是参加的进士科,而是童子科。童子科就是由各州州官推荐15岁以下,能通经文做诗赋的少年儿童,通常由皇帝亲自考核。

不过之后到了宋宁宗时期,有不少大臣指出女子学而无用,抛头露面有伤风化,所以后来女子也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了。

六,史上最强一届科举考生

科举考试中举的进士不是入仕就是当文人,这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生,就出了8个文坛大家,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不不,还有9位当朝宰相,这宰相位置有多优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些大佬们的能力可不是盖的。

这一届的考生大大充盈了神宗和哲宗两个时期的从仕者,宰相的代表人物吕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

而在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也都人才辈出,光是在《宋史》中有传的就足足24人,而且王安石变法的代表人物也大多是这届的考生。

那一届科举考试可谓是神仙打架,苏轼、苏辙、曾巩、曾布,两对兄弟都在一届考试,而那一届的考官是欧阳修,而苏洵也陪儿子们一起来参加考试。

一个科举考试就凑齐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而若是王安石也在场,那么大宋文坛的几个顶梁柱可就都到齐了啊。

除开上述大佬,这场考试还出了两位大思想家,分别是程颢张载

程颢是从周敦颐,是著名的“二程”之一,他开创的理学思想和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

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就是横渠四句的作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

从政治到文学,从经济到思想,这一场科举考试,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学子的命运,更是左右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科举是古代实现跨阶级愿景的途径

而高考也是现代通往成功最快的捷径

标签: 科举考试

更多文章

  • 潘仁美本是忠君报国的良将,为何会被改成奸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将,朝代

    宋朝是我们国家朝代中最富有但是国家武力比较低的一个朝代,但是在这个朝代中,名将其实也不少,加上大宋周边的6个强大的对手,其实宋朝武将们的实力还是可以的。要提起宋朝最冤屈的名将,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因莫须有而死的岳飞,而说到岳飞,挨骂的就一定是秦桧。可是在宋朝时期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将,他有着岳飞的功

  • 被金国俘虏宋徽宗,为什么还生了十几个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妃嫔,上京

    北宋靖康年间,金国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率军攻入汴京开封,俘虏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北宋灭亡。金国册封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之后押着宋徽宗、宋钦宗、赵氏皇室子弟、妃嫔、大臣等北还,还将汴京城洗劫一番,带走无数钱财珠宝。“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

  • 北宋名臣司马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新法,史书

    说到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提到宋朝,我们每每都会为它璀璨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感到惊讶;也时常会因它的羸弱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体现的便是北宋的富庶和繁华,北宋同时是我国历史上科技最为发达的年代,后代几乎所有的科技都或多或少的带

  • 宋朝女子出嫁为什么传绿色嫁衣?宋朝嫁衣红色和绿色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嫁衣,母亲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之际,大家除了对剧中的宅斗剧情津津乐道外,对电视剧中的各种配饰衣物也是有着极大的热情。其中,引发了大家最多讨论的,当属盛家三个女儿出嫁时所穿着的嫁衣。我们先从四姑娘墨兰说起。四姑娘的出身并不高,她有一个温柔小意、功于心计的母亲林小娘。两人作为剧中的反派担当,可谓是让

  • 枢密使和太尉分别是什么职位?枢密使与太尉哪个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枢密使,太尉

    枢密使和太尉有什么区别?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哪个更大?关于枢密使与太尉的比较,历史资料马上为你解答:枢密使和太尉有什么区别?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

  • 岳飞为什么这么仇恨金兀术?金兀术的名字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代,祖先

    金兀术和岳飞,一位是金王朝的开国英雄和功臣之一,一位是爱国主义的将领之一,在宋金之间相对的时间里,他们在战场上交战过多次,每一次都有各有自己的胜利或失败。目前,许多文学小说、电影和电视作品在展示这段历史时总是喜欢为岳飞和金兀术安排针锋相对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解,毕竟只有在小矛盾积累成大矛盾之后,

  • 背嵬军是整个岳家军的精锐 背嵬军拥有的兵力到底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家,军队

    对背嵬军兵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南宋初期的历史上,曾经与北方的金国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当时,北方的金国拥有完颜宗弼等名将,但南宋方面也不是软柿子,拥有岳飞、刘琦、韩世忠等大将。其中,岳飞的军队是主力。当年,岳家军堪称兵强马壮。岳家军总计下辖12个军,背嵬军是整个

  • 赵光义夺位黑历史,兄弟情变成一场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后,遗诏

    赵匡胤在登基第二年,就册立了弟弟赵光义为储君的身份。但令人看不懂的是,他其实有个大儿子和小儿子,就是说他完全可以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但是却坚持提拔自己的弟弟。据赵匡胤自己给出的理由是他看到弟弟身上的天赋远比他高。兄弟感情也不是完全靠谱的,真正靠谱的东西是赵匡胤的老妈留下的一份证据。公元961年,也

  •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要篡改史书,重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兵变,王朝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继位没有遵循我国历史上常见的嫡长子继承制,反而是采用了极为罕见的兄终弟及制,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后世文人学者对他的继位备受质疑,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正是那晚的“烛声斧影”,才有了他坐上皇帝宝座的机会。正是他这种不合常理的继位方式,使得他自己也惴惴不安,因此他才会通

  • 宋仁宗为什么一怒下令斩了大将黄德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敌军,骑兵

    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宋仁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仁宗朝,宋军和西夏在三川口进行了一场战争,但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堂堂大宋竟然没有打过一个小小的西夏,战争的结果是以宋军的完败而收场。交战的双方主帅,宋军是延州知州、振武军节度使范雍;而西夏那边是李元昊亲自挂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