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黄袍加身”,究竟是自导自演还是被人胁迫?

宋太祖“黄袍加身”,究竟是自导自演还是被人胁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24 更新时间:2024/3/10 16:25:33

北宋隐士邵雍曾说宋朝有五件事是自唐虞以后从未发生过的,其中前两件发生在开国之初,一是“革命之日,市不易肆”;二是“克服天下在即位后”。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之后在众人的拥护下进入汴梁城,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成功使年幼的周恭帝禅让退位,在当朝宰相的认可之下,荣登大宝。改朝换代是如此的突然与凭借,并未发生残酷的流血政变,此为第一大奇;此外,宋太祖在登基之前并未建立赫赫功业,也不是皇亲国戚。他没有像刘裕那样,在建立功业之后再步步蚕食东晋;也不像王莽杨坚那样,利用外戚的身份来篡取政权;更不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在扫定天下之后才登基为帝,此为第二大奇。赵匡胤是在当上皇帝之后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这就说明,他并非凭实力而登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部下的推戴与胁迫。

公元960年,镇定二州有消息说契丹与北汉引兵来犯,周恭帝便令赵匡胤率领诸将前去御敌。当时赵匡胤掌控军政已有六年之久,士卒感其恩威,又兼主少国疑,内外都有拥戴之意。其中,赵匡义和赵普二人蓄谋已久,想等待一个好时机,以便引诱将士们去拥戴赵匡胤。

当大军进抵陈桥驿时,军士们忽然在半夜聚集于驿门前,议论纷纷。有人高声说:“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册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

得知这一情况后,都押衙李处耘急忙告知赵匡义与赵普。二人便赶往赵匡胤的寝所,见赵匡胤正醉酒熟睡,便命令部将严密把守营帐。然后又派郭延赟赶回都中去联络石守信和王审琦,这两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

半夜之时,军士们都想冲入赵匡胤的营帐去,被赵普与赵匡义拦了下来。二人故意斥责说:“太尉忠赤,必不汝赦。”军士们听完,面面相觑,逐渐散开。

赵匡胤登基后,虽然给石守信等人加爵位,但他更倚重文官,依然让后周旧臣范质、王溥等人为宰相,并未进行大清洗。接着,又连续亲征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消灭后周的武臣,把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杜太后知道赵匡义在陈桥驿中的作用,她担心自己死后两个儿子会因皇位而自相残杀。所以要求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给匡义,匡义再传给光美,最后再传回德昭,解决二人之间的纠纷。

之后,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手段,罢免了石守信等人。权力逐渐从下边收回上边,唯一剩下的两个威胁就是赵匡义和赵普。在赵普当了十年宰相之后,赵匡胤先是提拔卢多逊上来,让他分掉赵普的部分权力;接着又令吕余庆和薛居正参与押班奏事,进一步削弱赵普的职权。赵普为此感到不安,便主动请求罢政,赵匡胤立即批准,还将他赶出京城,到地方去担任没有实权的河阳节度使。

之后,赵匡胤又借祭祀祖陵的机会,长居住在洛阳,不肯回开封。他想要利用迁都来打击开封府尹赵匡义,故而受到匡义的坚决反对,在百官的抗拒下,只得重新回到汴梁。谁料当年冬天便发生了“烛影斧声”之事,赵匡胤离奇驾崩,其弟赵匡义顺利继位,不久赵普又被重新召回京师,重新得到恩宠,其中的隐情,已经不言而喻了。

标签: 汴梁节度使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为报恩立下祖训,即使江山动荡时,宋朝皇帝也没有忘记柴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崇义,皇帝

    “黄袍加身”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将时奉后周朝廷之命北征,却在大军行至陈桥时发动兵变,其弟赵光义、亲信赵普将象征九五之尊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带领士兵们拥立他为帝的故事。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便带着士兵返程,后周国都的守将与赵匡胤关系亲近,便开城门投降,后周政权就此灭亡。不过,赵匡

  • 赵匡胤之死,成为了宋朝300年间最大的疑案,这其中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道士,说法

    围绕着赵匡胤之死,有非常多不同的说法,后来的人们把它给总结成了斧声烛影四个字。关于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很多东西都不是宋代官方文献当中记载的,基本上都是后人根据当时种种的蛛丝马迹所推测、整理,甚至是以讹传讹过来的。到目前为止在学术界也好,在任何一个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领域里面,基本上都是见仁见智,大家始

  • 赵匡胤问自己前程,高人说八个字,他遵照执行,到最后就当了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寺院,兵变

    赵匡胤怎么当的北宋开国皇帝?陈桥兵变。在陈桥兵变之前呢?是否有高人指点过他。还真有!就在赵匡胤离家出走,准备往西去找他父亲从军的时候,因为没出过门,走错了方向,一直往南走了。到了襄阳地界,赵匡胤身上的钱花光了,没钱住店,正好看见前面有座寺院,就到寺院去借宿。寺院里有个高人,是个老僧。赵匡胤跟老僧一谈

  • “知遇之恩”让赵匡胤走向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兵变,侍卫

    “知遇之恩”是指在你还没有成功或者展现自我之前,第一个赏识并提拔你的人给予你的恩情。能带给你知遇之恩的人,就是你的人生“贵人”。如果你能体会这种恩情,那么你就能够理解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能在“陈桥兵变”取得成功。赵匡胤本是一个将门世家子弟,年轻时估计是犯了事儿,离家出走,后来投奔了后汉大将郭威(即后周

  • 赵匡胤做皇帝只是赶巧了?那是你不知道他在战场上有多勇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军,首级

    赵匡胤的出生就伴随着不平常,那天傍晚祥云一直围绕着他母亲的房子,阵阵的异香飘散在屋子的每个角落,久久不能散去。出生之后的赵匡胤满身金黄,大家更以为是祥瑞之兆。最后赵匡胤不负上天眷顾,成为万人之上的一代明君。出生于军人世家的赵匡胤从小在骑马射箭上都比别人出色,堪称是文韬武略。二十岁时,赵匡胤意气风发,

  • 历史轮回!180多年后,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再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祖,节度使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

  • 赵匡胤谋反,杀了牵连大臣,最后承认错误,还让将军永世不能晋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帝,大臣

    唐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繁荣的王朝了,唐朝消失后,就迎来了很长的一段混乱时代,虽然这个时候有很多人成为皇帝,但是大多数都在第一位皇帝去世后,都开始分崩离析。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战争,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出现了,他将自己的国家管理的非常好,内部修养声息,还培养了大批有能力的士兵镇守边疆。而他的这种英明做法,让

  • 赵匡胤为何不收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骑兵,政权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建立大宋朝,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但为何迟迟没有把中原抵御匈奴骑兵的重要屏障燕云十六州收回。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

  • 赵匡胤黄袍加身真的是手下逼他做的吗?有四点原因证明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都城,皇帝

    在历代皇帝中,宋太祖赵匡胤是非常有能力的,但是他本人也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其主要原因是宋太祖的皇位来得有点不光彩。在公元959年,当时后周皇帝去世,而他年仅7岁的儿子继位,大家知道往往皇子年幼的时候常常会出权臣,而当时的赵匡胤也算的上是权臣,公元960年,契丹入侵,当时的赵匡胤行军一天就发动了陈桥兵

  • 宋太祖赵匡胤,为完成统一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祖,陛下

    宋太祖赵匡胤,为完成统一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赵宋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天下南北分裂,南方有南唐、后蜀等割改权,北方则有北汉,而最大的威胁则是来自于契丹。自从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之后,中原北部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契丹铁骑可以轻易南下,饮马黄河,直逼首都,威胁中原。在周世宗时期,就曾让群臣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