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作战都是几十上百万的军队,真实情况有这么多人吗?

三国时期作战都是几十上百万的军队,真实情况有这么多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37 更新时间:2024/3/20 20:38:15

导读:三国时期作战都是几十上百万的军队,真实情况有这么多人吗?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像官渡、赤壁、夷陵之战更是动辄百万人起步的战役。

其实在正史中,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受战乱、灾荒、瘟疫等影响,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损失非常严重。据历史学家葛剑雄估计,三国初年的总人口在2000万左右,而汉桓帝时期东汉人口接近6000多万,人口数量相比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另据《三国志》记载,蜀汉灭亡时,有士兵10万、东吴灭亡时有士兵23万、曹魏极盛时有士兵70多万,三方加起来的总兵力在100万左右。

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十个百姓养一个人兵是临界点,小于这个比例百姓将无法承受,军民比例维持在1:10,这基本符合蜀汉和东吴的情况。曹魏因为国力强盛、户口众多,所以军民比例大致为1:20。

魏蜀吴三国加起来一共100多万军队,这就基本决定了当时战争的规模。因为除去常备军外,三方能投入实战的兵力要远远小于100万。

就拿曹魏灭蜀之战举例。

当时曹魏共出兵18万,兵分三路进军,这已经是曹魏当时能动员兵力的极限了。而蜀汉除守备南中的兵力没有调动外,基本是举倾国之力防御。最终的结果是蜀汉在还剩10万兵力的时候投降了,如果蜀汉阵亡将士以3万估算,那么曹魏灭蜀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在30万左右。

不过此战并不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要论规模最大,当属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一战,此战波及曹魏、诸葛诞和东吴三方,共投入兵力50万左右。

这是动员力较强的三国时期的状况。以此为参照,可以大致衡量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的兵力情况和战斗规模是个什么样子了。

我们先从黄巾之乱说起。

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派皇甫嵩朱儁率军前去镇压。东汉政府军主要由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也就是中央常备军和三河骑兵(河南、河东、河内)组成,再加上临时招募的精壮青年,总人数为四万多人。

黄巾军与之相比虽然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但绝大多数都是随军的家属,真正用于作战的士兵比东汉政府军多不了多少。

其中双方交战规模较大的战役为广宗之战和下曲阳之战。广宗之战,黄巾军阵亡三万余人,另有五万多人投河而死,损失共计八万人,其中妇幼家属估计占到八成。下曲阳之战,皇甫嵩将俘虏的十余万黄巾军全数斩杀,用其头颅筑城京观。

至此,黄巾起义宣告失败,但其残部仍然在各地活动。而当时东汉政府能拿出这四万多人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因为还有不少人布置在西北防御羌族叛乱,比如董卓等人。

再看军阀混战时期

这段时期以官渡之战为例。

关于官渡之战的交战兵力,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方面投入了十一万人,其中步兵十万,骑兵一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

这点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当时袁绍占据的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地户口充实,能凑出这11万人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过这已经是袁绍的极限了。

而曹操投入了多少兵马,这就有争议了。以《武帝纪》记载,曹操是“兵不满万”,但官渡之战后,曹操就俘虏了七万多袁军。如果曹操手里只有几千人,在冷兵器时代想要控制,甚至于最终坑杀这7万多袁军是不符合常理的。

这几千人应该是曹操直接指挥参战的兵力,加上其余战线的军队,如驻守白马的刘延于禁所率的援军,再加上曹操一直缺粮,所以曹操的兵力投入不会太多,但也至少在两万人以上。

受到人口基数的影响,真实历史中的三国兵力和战争规模要比《三国演义》中小很多。不过以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战和曹魏灭蜀汉之战的规模来看,三国时期也不乏兵力投入数十万这样的大规模战役。

标签: 都是作战这么多人

更多文章

  • 真实的张辽和太史慈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人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两人,又是,太史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辽和太史慈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辽与太史慈皆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不过太史慈却因早亡令后人多有惋惜,话说太史慈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清楚,太史慈之死与曹魏名将张辽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历史上的张辽与太史慈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

  • 很多帝王称帝统一后会杀功臣,刘备如果顺利统一天下的话会杀功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功臣,称帝,后会

    导读:很多帝王称帝统一后会杀功臣,刘备如果顺利统一天下的话会杀功臣吗?“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自觉时日无多,遂召集朝廷重臣及吕后杀白马盟誓,定下了“非皇族不封王”的制度。刘邦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家天下”时代的皇权,然而这一制度诞生的背后,却是刘邦对开国功臣

  • 袁术称帝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术并没有演义中的那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称帝,演义,不堪

    导读:袁术称帝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术并没有演义中的那么不堪东汉末年,皇权衰微,群雄逐鹿。在众多诸侯中,袁术是很特别的怪咖。在《三国志》中,名士孔融评价袁术“冢中枯骨”,以此表达不屑。袁术如果只是争地盘,那他只不过普通的军阀而已。可这位怪蜀黍偏偏不走寻常路,居然公开称帝了。他这么干,哪来的底气呢?袁术(

  • 皇甫崇在面对董卓作乱为什么毫无作为 他们之间有没有旧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旧交,作乱,他们之间

    还不知道:皇甫嵩和董卓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聊汉末历史时,我们总会将精力放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却很少有人愿意讲黄巾之祸。其实,在这一时期汉朝亦涌现出了不少有胆识有谋略的人才,皇甫嵩就是其中之一。皇甫嵩,堪称汉末剿匪第一人。张角部的主力被他击败,张梁张宝都成了

  • 太史慈如果投奔刘备集团的话 太史慈能和五虎齐名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史,齐名,投奔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史慈和刘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太史慈是笔者最喜欢的三国英豪之一,其忠义无双、英雄盖世,堪称当世人杰。加入东吴后被孙策视为兄弟,其地位甚至在十二虎臣之上。如果他在北海解围期间加入刘备集团,应该会与五虎齐名。01北海解围期间,刘备处于创业最艰辛的时期,极度

  • 曹丕为什么要刁难冯熙?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刁难,曹丕,原因

    曹丕为什么要刁难冯熙,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皓首应全苏武节,故人谁得李陵书。依然要提醒大家出不出门都要注意防护呀。提及三国时期的使节你会想起谁?想来应该很少会有人提及这个人物,冯熙,字子柔。案《吴书》,冯熙是东汉名将冯异之后,冯异是颍川阜城人,古人安土重迁,冯熙应

  • 曹魏宗室为什么没有出现立嫡之争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宗室,之争,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魏宗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曾经有过犹豫,为此也引发了一些人的选边站队,甚至可以说,在此问题上,曹魏集团内部明显地分成了两大派。不过,曹魏宗室的人似乎没有参与其中,至少我们没有从史书中看到这方面的记载。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主要有两人,即曹丕

  • 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纯是什么人

    导读: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三国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每当提起四世三公人们都会想到袁绍,因为在东汉末年,他是大军阀。其实在西汉末年天下最为乱的时候,也有一个人被称之为四世三公,这个人叫做张纯,他自伯仁,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个流传千年的一句话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当然了,这两个

  • 三国大明鼎鼎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人?真的很善妒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鼎鼎,的人,真的很

    导读:三国大明鼎鼎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人?真的很善妒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一篇课文,叫《草船借箭》。课文写道: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就下令他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自信地表示,三天就可以了。鲁肃对此表示怀疑后,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

  • 刘备为什么不喜欢马稷,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不喜欢,挥泪,刘备

    导读:刘备为什么不喜欢马稷,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稷?三国时期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都十分熟悉,而且这其中有一个人物更是家喻户晓,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两朝开济老臣心。无论是诸葛亮的忠心还是诸葛亮的计谋,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诸葛亮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在历史上如果他听从刘备的话,早早除掉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