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史官职掌一方之史,记事者必有其文。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是由史官们所编撰的记载周代史事的记文。其内容主要是有关周代历史的记录,即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记载和叙述。
[var1]
其写法主要是记叙和描写,所记述的事件或人物,基本都是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当时人们对其所处历史环境的反应。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朵瑰丽夺目的奇葩。
它以其生动丰富、准确简练的叙事特点,显示了我国古代散文写作艺术的发展水平和最高成就,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座艺术丰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春秋历史散文进行研究。
[var1]
春秋时期的史官与职责
春秋时期的史官是我国古代史官的主要构成部分。根据《左传》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史官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他所创造的象形文字成为了后来文字产生的基础。到了西周时期,史官的职责逐渐增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史官需要对所记载的史实进行查核和确认。在周王朝时期,全国都设有史官,负责对国家大事进行记录。《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说:“掌邦之史,以纪吉凶”,可见史官是国家的记史机构。
[var1]
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凡王者之史,掌王之历数,以统其纪”。也就是说,凡是历史上的大事都需要史官进行记录和查核。
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所以史官们需要对所记史实进行整理和编撰。例如:《左传》中说:“春秋之时,诸侯力政,史所以记事也”。
[var1]
这句话说明春秋时期各国都设有专门负责记事的史官。《左传》中所记载的这些史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作为大夫身份的正史;二是作为臣子身份的家史。
最后,由于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所以史官们所记录的史实也就更加丰富了。例如:《左传》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国语》中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及事件;《左传》中还有许多历史知识等。
[var1]
春秋时期所记载的史实种类繁多,所记史实不仅包括政治、军事等方面内容,还包括许多学术、文化、社会等方面内容。
为了加强史官的地位,西周时期史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达到了“家官而国史”的地步。
在西周时期,史官不仅负责记录国家大事,而且还负责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活动。春秋时期,史官还会参与到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去,如:对诸侯国进行册命、参与朝政等。
而在春秋时期,由于各国之间为了争霸而相互残杀,所以史官们还会参与到外交事务中去,如:为诸侯国出使他国等。
虽然春秋时期史官的职责十分繁杂,但在春秋时期史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对春秋时期历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var1]
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
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具有明显的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特点。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是在原始的传说和神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说和神话往往具有原始性,又往往具有虚无缥缈和扑朔迷离的色彩,因而史传文学就不可能具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
因此,在史传文学中,大多是以传说、神话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添油加醋的加工。
春秋时期,史官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加工与虚构的情况开始增多,史官们逐渐在历史散文中加入了他们对事件的真实态度与情感。
[var1]
而且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文字条件的限制,史官们在编撰历史散文时,往往会有许多虚构或想象。因此,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在语言上往往会出现许多与史实不符或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地方。这就使得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具有了一定程度上虚构和想象的色彩。
另外,由于春秋时期人们对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发展规律了解得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对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加工和虚构也就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一点在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左传》等史书中会出现许多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甚至荒唐可笑之处的原因所在。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较为著名、且有较高地位与影响的史家或史著,这些史家或史著大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var1]
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且带有较多虚情假意成分和虚妄色彩的作品也被记录到了史书中。这就使得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中出现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与人生百态和描写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等优秀作品。
例如《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九年》和《庄公三十一年》,分别以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和楚国国君楚庄王为中心,记载了他们两人的一生事迹。
在这两篇作品中,作者不仅通过对二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相貌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二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不同事件以及所体现出的不同性格与品格。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二人在历史时期中所做出的不同举动进行对比,将齐桓公与楚庄王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行为举止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此外,《左传》中还有许多以人物为中心,描写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秀作品。
[var1]
春秋历史散文的功能
在《春秋》这部鸿篇巨制中,《左传》约占一半的篇幅,所以《春秋》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史著。它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一部珍贵资料。
《春秋》作为一部史书,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孔子在《春秋》中,既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热情赞美,又充分地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思想,同时也有他对历史事实的看法,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
[var1]
春秋时期正是封建制度由鼎盛到衰落之际,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争霸、兼并不断进行着。在这个时候,人们对历史上发生过的许多事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了解。这时编撰者们编写了大量关于春秋历史的著作来为统治者提供参考资料。
例如《左传》中就有许多关于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经过、影响以及当时社会状况等方面的记载。
这些记载可以为统治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编撰者们编撰历史著作时所具备的历史知识是非常丰富全面的,这些历史知识不仅为编撰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为我们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途径。
[var1]
另外春秋时期编撰者们编撰历史著作还可以用来教育后代。在春秋时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有可能会受到战争的威胁。所以人们都希望国家能够安定发展下去,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编撰者们作为当时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物,他们也有责任让后代子孙了解当时社会状况。
通过编撰历史著作,编撰者可以让后人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并从这些情况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所借鉴。因此我们可以说春秋时期编撰者们编撰历史著作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十分成功的。
[var1]
春秋历史散文的叙事特点
在春秋时期,由于史官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在春秋历史散文的创作上也就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
首先,春秋历史散文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虽然是比较多的,但是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这些事件进行记录和叙述。
[var1]
其次,由于春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导致了春秋历史散文中所记述的历史事件虽然是比较多的,但是在这些事件中也不可能完全是客观公正的记载。
所以春秋历史散文中所记述的很多事件都有一定程度上主观色彩,对于这些事件都是作者主观情感上的表露。
而是只是选取了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进行叙述和描写。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春秋历史散文中所记载下来的事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片面性。
正是由于春秋时期史官们所具有特殊身份和地位,所以他们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记录时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色彩。
[var1]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春秋历史散文叙事风格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在《左传》中所记载的事情往往都是春秋时期一些比较重大或具有一定代表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当时那个时候,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也就使得他们在进行对历史事件进行记述时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
[var1]
笔者观点
在春秋时期,由于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春秋历史散文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虽然是比较多的,但是却很少能够看到对一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描述。
[var1]
这也是春秋历史散文与其他历史散文相比最大的一个区别。在春秋时期,史官们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得他们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记载时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这也就使得春秋历史散文在叙事风格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版。
2、韦昭,《国语注》,北京:世界书局,1936 年版。
3、王肃注,《孔子家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
5、朱熹,《论语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