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北宋的时候,北方产生了28位状元,主要集中在河南,毕竟那个时候北宋首都可就是在河南汴梁,自然经济文化都格外发达,状元的人数当然也就水涨船高。不过由于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北方遭受到严重的战争破坏,经济中心逐渐开始转移到南方,南方其实也出现了24位状元。据统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辽国、金国和元朝,也产生了27位状元,来到明清以后,状元的人数开始急剧增长。北方仅仅只有22位状元,而南方居然有146位状元,大家都知道,当时江南地带十分富庶,江浙地带居然出现了84个状元。其实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北方出现状元人数最多的省份应当是河南,一共有37位,这主要是因为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人才济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唐朝东都也是在河南洛阳,北宋首都也是在河南汴梁。
可以这样说,从唐朝到北宋,其实中国的文化中心一直都在河南,当然也就人才多了。不过北宋末年,却爆发了著名的靖难之耻,二帝被俘,北方全部沦陷。赵构建立了南宋,南方的绍兴和杭州一代,得到空前的发展,江苏更是有60位状元,稳居全国第一。其实这也好理解,明清时期江南成为王朝最为富庶的地方,并且为王朝提供了一大半的赋税,苏州更是被誉为书香门第,自然江浙一带状元人数就开始激增。那么有哪些省一个状元都没有呢,这主要是集中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如新疆和西藏等省份,当时还并未完全实现汉化,因此科举制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并不深刻,也就没有状元。其实古代科举制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制度,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笔者认为,隋文帝以及后来的隋炀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稳固了皇权,并且也给予了底层读书人向上流动的通道,避免了阶层固化。科举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终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清朝末年被废除。而宋朝以后,因为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特别是江浙一带,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状元人数激增,这也是江浙民众一直引以为豪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