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阳修:青年狎妓、中年“乱伦”,老年“扒灰”,一次次被诬告

欧阳修:青年狎妓、中年“乱伦”,老年“扒灰”,一次次被诬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60 更新时间:2024/2/4 10:36:58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深陷诬陷乱局,一次次被人指点其生活作风问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青年欧阳修的喜好

如果说唐诗贵在其豪迈和雄浑,那么宋词就巧在烂漫与忧思。宋代终结了自唐末经五代十国的动乱,统一了中原大地。然而宋代的官员、士大夫阶级和文人却继承了前者的享乐态度,对于吃喝玩乐兴趣盎然。

在这种大环境下,青年时期的欧阳修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其喜好流连秦楼楚馆的事情也渐渐传开。根据《钱氏私志》记载:“欧文忠(文中是欧阳修谥号)任河南推官,亲一妓。”两人赴宴时姗姗来迟,众人询问后欧阳修便做了一首艳词。

其中一句“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生动地描写了两人在小亭私会,然后发生情事的细节。由此可见,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中,这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

除了欧阳修有写艳词的习惯,其做官也太过刚直,导致他参政之后时常与同僚结怨,故而极易被人记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欧阳修步入官场之后之后,在处理工作的问题上凸显出文人的局限性。有一回上司下令指派他追查、处理逃兵,欧阳修当即反驳了回去,理由是这方面不在他的职能范围内。事实上欧阳修确实可以不用负责这个问题,但是这种刚直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在官场生存。

很快,欧阳修就被卷入了政治纷争。根据《宋史》记载,身为丞相的范仲淹因过被贬,朝中对于如何处置范仲淹议论不休,其中谏官高若讷表示应该重罚范仲淹,将其罢黜为平民。胸怀“正义”的欧阳修替范仲淹打抱不平,写信大骂高若讷,而且骂的十分难听。

其实为范仲淹发声没什么问题,只是为了替一个犯错的人得罪同僚,就显得太不明智了。就这样,范仲淹在朝堂中树下许多政敌。可以说文人“非黑即白”的偏执,导致了欧阳修从政方面的缺陷。

欧阳修因此被贬到夷陵,不过以欧阳修的名气和才能,很快重新回到了朝堂中。岂知没过多久,欧阳修一首词又成为了政敌扳倒他的重要线索。

中年时期欧阳修与外甥女

欧阳修有一个妹妹,两人感情深厚。欧阳修一直为了仕途努力攻读典籍,而他的妹妹则嫁给了一个叫张龟正的人,此人的正房很久之前因病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欧阳修的妹妹嫁过去成了小女孩的继母。

不料妹妹嫁过去不到一年,妹夫张龟正也因病去世,一下子这对孤儿寡母就没了什么经济来源。心疼妹妹的欧阳修将母女二人接到身边,方便照顾。虽然这个小女孩跟欧阳修和他的妹妹没什么血缘关系,不过两人对她也是挺好的。

等到女孩长大后,欧阳修想着亲上加亲,就将其许配给了自己的远房侄子欧阳晟。万万没想到,这个女孩没有从欧阳修身上学到丁点文人的风骨,反而与家仆勾勾搭搭演绎出一桩风流事,甚至闹到了开封府。

碰巧开封府审案之人杨日严在政治上与欧阳修不合,想尽办法挖掘对于欧阳修不利的信息。在引导和威胁下,女孩居然诬陷欧阳修在她出嫁之前,两人就有了不良关系。

此事一出轰动了整个京城,曾经高高在上的龙图阁学士欧阳修一下子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杨日严断案的证据,仅有欧阳修写的一首《望江南》,其中写到了春天中的江南嫩柳:“江南柳,叶小未成荫”,这让有心人故意将其与小姑娘联系起来,而“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更是歪曲成欧阳修在等小姑娘长大。

加之以前欧阳修写的一些艳词,使得欧阳修百口莫辩。可是假的终归是假的,欧阳修被审查之后,根本找不到其他有用的线索。但原本被欧阳修打压的守旧派开始借机攻击,最后导致欧阳修被贬滁州。

晚年再遭诬陷

没想到到了欧阳修六十一岁时,御史蒋之奇抓住欧阳修的“软肋”再次弹劾欧阳修,这次居然控告欧阳修“私从子妇”,也就是公公欧阳修跟自己的儿媳妇有染。其实蒋之奇主要想弹劾欧阳修“账簿不休”,指责他工作有失误而已,至于有染则是一个添头。

宋英宗此时刚刚登基不久,欧阳修既是两朝元老又是文坛大家,皇帝十分忐忑,根本不敢忽视此事,当即下令严查。蒋之奇表示消息来自自己的上司彭思永,彭思永则说这个消息是老乡刘谨告诉他的。

岂知这个刘谨也是道听途说,从欧阳修妻子的堂兄弟薛宗儒处听来的。本来这种事能从欧阳修小舅子那里传出来,其可信度自然要高一点,毕竟薛宗儒和欧阳修有亲戚关系。

不过案件一层一层往下查,从朝堂高官查到民间百姓,最后到了通判苏安世手里。苏安世刚巧是欧阳修的忠实“粉丝”,他根本不相信薛宗儒的话,也不相信欧阳修会做出此事,卖力调查后,真相才浮出水面。

原来这个薛宗儒完全在恶意造谣,因为之前贪污腐败,被欧阳修大义灭亲,一直怀恨在心,加之刘谨与欧阳修也有私怨,传着传着就成了欧阳修与自己儿媳有染。

宋英宗查清楚后怒不可遏,该罚的罚,该贬的贬。可惜欧阳修再不想位列朝堂,屡屡向宋英宗请辞,宋英宗都没同意。自此,朝臣便很少再去弹劾欧阳修了,直到宋神宗即位,欧阳修依然屹立在朝堂之中,成为三朝元老。

欧阳修确实有着狎妓的癖好,这并不是他被攻击的导火索,而是时代正处于“庆历新政”之中,作为革新派欧阳修触犯了许多守旧派的利益,就算没有这些子虚乌有的诬告,以他的个性,也必然会因为其他因素遭到政敌的排挤和丑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盛极一时的唐朝,为何突然走向衰落?唐玄宗墓前一样东西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一张图看懂唐朝的兴衰,唐玄宗发生什么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到底有多强凭什么被称为巨唐

    对于唐朝衰败的原因,后人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那么盛极一时的唐朝,为何突然走向衰落?唐玄宗墓前一样东西揭露真相,事实上,唐朝的衰落,与唐玄宗墓前一件东西有着莫大的关系。唐玄宗死于公元762年,葬在今天的陕西省金粟山附近,唐泰陵初建成时,规模之宏大令人震惊。远远望去,陵墓如同城郭一般整整齐齐,令人感

  • 《水浒传》青面兽杨志,梁山好汉中学历最高的人,可惜时运不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杨志保持着一项梁山纪录,那就是梁山好汉中学历最高的人。当年杨志路过梁山,遇到林冲,比武后至梁山说道,「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帅府制使官」。杨志的学历是举人,而且是武举,这在梁山是独一份的。另外一位是神算子蒋敬,但其是落第举子。吴用,萧让等只能算是秀才。杨志是杨家将之后,杨老令公之孙。作为杨家将的后人,其

  • 唯一一个始终得宠的大臣,宣旨时忘记内容哑口无言,隋文帝夸奖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简介,历史上最能隐忍的大臣,李世民讲隋文帝批奏折

    由于牛弘十分精通礼乐制度,深受隋文帝的尊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牛弘这一生致力于收集并且整理以及保护大量古代文献。大家都知道,在隋朝以前,中国其实陷入到几百年的分裂战乱时期,许多珍贵的文献都已经散落在民间,于是牛弘请求隋文帝鼓励民间献书,就这样,许多珍贵的文献得回到官方,不过这个人,却长得是五大三粗,

  • 最忠于建文帝的重臣:如早死,朱棣绝对夺不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文帝对朱棣的忠告,朱棣见到建文完整版,朱棣屠杀建文旧臣

    朱元璋 这个人比较悲催,明洪武十七年,考中乡试第二名,第二年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第一名,这时候呢,朱元璋就问他是哪年生人?可他结结巴巴说不上来,朱元璋说,这样的还能当状元啊,得,直接给他撸成了探花。朱元璋觉得他还是有才学的,就让他去东宫伴读,和还是皇太孙的朱允炆打得火热,那时候他就与朱允炆讨论

  • 左宗棠:为何称其为自唐太宗以来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即今湖南岳阳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上都是秀才。但是左宗棠却有些异类,除了研习儒家经典之外,他还对水利、地理和军事等学科感兴趣。在他20岁考中举人之后,在科举考试上就再也未进一步。26岁那年,左宗棠再次名落孙山,一气之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科举之回乡读书种田,等待时机建功

  • 祖父单秉鉴墓志铭现世,晚清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祖籍河南邓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单秉鉴,单懋谦之祖父,字右三。2022年11月13日,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拓襄:襄阳碑刻田野调查”项目小组赴襄州区东津镇调查单氏家族历史,应收藏者要求对单秉鉴墓志铭进行了拓制。从该墓志铭中我们看到,单秉鉴原籍为河南淅川县。(上图来自公众号“襄阳拾穗者”)2016年8月6日,邓州单氏单保奎、单志

  • 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的时候,真的是坐在床上吗?他其实在此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对于我们很多的国人来说,对于古诗应该是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热爱的,因为古代诗词也是我们历史文化的一种结晶了。而对于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的,他是唐朝人,一生所作之诗有很多,而且相当的数量都是传世之作,而李白所流传下为的诗作,也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一个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很好的证明,也是

  • 李自成50多万大军,面对不足20万清军,为何才支撑了1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真有百万大军吗,李自成30万大军去哪了,李自成百万军队都去哪里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明清两朝的历史,例如萨尔浒之战、松锦大战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李自成与清朝的战争。当年,李自成控制了西北、华北的大片地区,总兵力超过了50万。面对不足20万的清朝军队,李自成仅仅支撑了1年时间。那么,李自成为何会这么不经打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首先,

  • 征西夏,灭吐蕃,力阻徽宗上位,却被视为奸臣,遗言:永不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章惇,是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他是官宦之后,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呢也非常争气,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后来参加科举,就比较搞笑了,他的族侄考了状元,他呢也考中进士,他认为太丢人,就舍弃了这次机会。后来又参加科举,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 再后

  • 1966年,红小将挖开袁崇焕墓,考古专家赶到:世人被骗了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崇焕守墓人骗局,袁崇焕墓之谜完整视频,袁崇焕古墓图片

    也许上天并不想让袁崇焕的仕途一路平坦,明末崇祯皇帝继位后,面对大清三番五次的挑拨,在朝中奸臣的挑拨下,崇祯帝最终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叛国罪最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并传首九边。袁崇焕被杀之后,他的头颅被高高悬挂示众。他的仆人佘氏冒死将头颅偷出,埋葬在了京城的义园之内,并且为他修建了袁氏祠堂,亲自为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