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战国时期,最早称得上精锐的是齐国齐技击,当时齐国百姓民风彪悍,武德充沛,民间有不少武功高强,擅长骑射的能人,齐鲁之地出侠士,齐国高层把这些人招募起来统一训练,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军队,齐技击本质是雇佣兵。
荀子曾评论:“齐魏秦三国军队奖赏优劣的时候,说齐技击之士气,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意思是,冒死血战杀敌有八两赏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补助,这使得齐国巅峰过后差点被燕国乐毅灭国。
[var1]
战国时期由吴起训练的魏武卒,他最为出名的战役是统领5万军队打败十倍于己的秦国军队。
三家分晋后,魏国地理位置十分不妙,前后左右都有敌人,国内稍有不测,可能就要亡国。
此时的魏国君主是魏文侯,为了改变国家困境,加强国家国防建设,提高国家实力,他开始实行变法,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的同时得到被猜忌离开鲁国的吴起。
吴起是战国著名狠人,周转各国建功立业,杀妻求将第一人。
[var1]
魏武卒就和特种兵一样,选拔极其严苛。《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失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意思是,全副武装,带上三天军粮,在一天内急行军一百公里以上才能成为魏武卒。
魏武卒主要以步兵为主,分工严明,职责明细,就算被打了,也不能乱阵脚,各自组织进攻。通过选拔的人才会进行严格极易,阵法、编队、联络记号训练,有特长的士兵会受到重用,可以去带练别的士兵。
进入魏武卒的士兵待遇也是不错,要是和齐国一样,入选魏武卒的士兵国家直接免除士兵全家谣役赋税,还奖励田宅、房产,待遇非常不错,魏武卒制度要比一般军队严格。
[var1]
有次,吴奇领兵和秦军作战,两军还没有击鼓交锋,有一个“聪明人”快人一步冲上去杀了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吴起便把他拖出去斩了,他给的理由是,虽然勇敢,但不遵军纪,必须斩首。魏武卒还有和现在一样,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措施。
魏武卒战斗力无可比拟,最出名的是阴晋之战,吴起带领5万魏武卒、百乘车、3000骑兵击败秦军。
之后,经过六十多场战役,夺取秦地五百多里土地,把想要东出的秦国压得死死,强大的魏武卒为魏国称霸立下汗马功劳,这些是建立在国力强盛和一个优秀将领的情况下。庞涓死后,魏国再无大将。
[var1]
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变得越来越强大。
商鞅变法军功制度是秦军勇猛作战的基础,普通人再也不用看自己的老爹是谁,只要有军功便可以加官进爵,但这里还有严格限制:
一,军工和斩首相联系。士兵斩首敌人一颗首级,就能获得相应田宅、爵位,斩得越多,奖赏越高。
二,爵位越高,奖励越高。如果是二十爵位后边几位,只是奖励的钱多一些。
三,赏罚并行。立功有赏,赏罚并行,无功者罚,后退者死,对队伍的要求十分严格。一伍五人如果一人战死,其他四人受罚,战死的人越多,活下来的人罪名越重,想要折罪就要多杀敌,想要立军功并非很简单。
立功后,如果本人战死,爵位由家人继承,严格的审核制度并没有阻挡秦国士兵对首级和军功的狂热。
[var1]
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一共20万,除了基本的训练外,还有各种阵法、地形训练。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为了提高士兵素质,进行投石、蹴鞠等活动,提高士兵体能素质,还有徒手搏斗,对出身不同,有特长的士兵分开进行针对性训练。
他们要一直在军队中服务到60岁,如果立功有爵位的话,56岁就可以离开军队。正常退役的士兵退役后是预备役,这是秦国攻打楚国失败后,王翦能够再统帅六十万兵马再次进攻的原因。
[var1]
秦国基础步兵编制为六级,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仕,设仕长,伍仕一屯,设屯长,二屯一百,设百将,五百设五百主,二五百设千人将一人。
除了一般军队外,还有咸阳卫戍军、秦锐士。秦国新军20万人里,秦锐士只有1000多人,其中有不少秦国名将,选拔条件和魏武卒差不多,对入选士卒的家庭也免除徭役、送宅院。秦锐士不用像魏武卒一样,后勤和装备全部都由国家承担。
秦锐士在秦国统一天下时立下汗马功劳,魏武卒是步兵,秦锐士则是全能人才,骑马打仗样样精通。
荀子曾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未魏武卒,魏武卒不可遇秦锐士。”
意思是,只要给秦锐士一点空隙,他们就可以从敌军最薄弱地方发起致命一击。
[var1]
作为保卫都城咸阳亲军,虽然比锐士差一些,但比起一般军队还是强大很多,兵马俑原型就是以卫戍军,卫戍军和秦锐士一样,骑马、驾车、射箭,也是样样精通。
胡亥上位后,卫戍军的组成受到不同程度迫害,失去战斗力。这些特种兵能打胜仗除了自身素质外,还要有优秀的将领、强大的国家,国家不强大,再强大军队也没用。
[var1]
本文结束,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