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特种兵,百里挑一的秦国猛士,为何对敌军首级疯狂追求?

战国特种兵,百里挑一的秦国猛士,为何对敌军首级疯狂追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54 更新时间:2024/1/21 2:40:42

[var1]

战国时期,最早称得上精锐的是齐国齐技击,当时齐国百姓民风彪悍,武德充沛,民间有不少武功高强,擅长骑射的能人,齐鲁之地出侠士,齐国高层把这些人招募起来统一训练,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军队,齐技击本质是雇佣兵。

荀子曾评论:“齐魏秦三国军队奖赏优劣的时候,说齐技击之士气,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意思是,冒死血战杀敌有八两赏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补助,这使得齐国巅峰过后差点被燕国乐毅灭国。

[var1]

战国时期由吴起训练的魏武卒,他最为出名的战役是统领5万军队打败十倍于己的秦国军队。

三家分晋后,魏国地理位置十分不妙,前后左右都有敌人,国内稍有不测,可能就要亡国。

此时的魏国君主是魏文侯,为了改变国家困境,加强国家国防建设,提高国家实力,他开始实行变法,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的同时得到被猜忌离开鲁国的吴起。

吴起是战国著名狠人,周转各国建功立业,杀妻求将第一人。

[var1]

魏武卒就和特种兵一样,选拔极其严苛。《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失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意思是,全副武装,带上三天军粮,在一天内急行军一百公里以上才能成为魏武卒。

魏武卒主要以步兵为主,分工严明,职责明细,就算被打了,也不能乱阵脚,各自组织进攻。通过选拔的人才会进行严格极易,阵法、编队、联络记号训练,有特长的士兵会受到重用,可以去带练别的士兵。

进入魏武卒的士兵待遇也是不错,要是和齐国一样,入选魏武卒的士兵国家直接免除士兵全家谣役赋税,还奖励田宅、房产,待遇非常不错,魏武卒制度要比一般军队严格。

[var1]

有次,吴奇领兵和秦军作战,两军还没有击鼓交锋,有一个“聪明人”快人一步冲上去杀了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吴起便把他拖出去斩了,他给的理由是,虽然勇敢,但不遵军纪,必须斩首。魏武卒还有和现在一样,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措施。

魏武卒战斗力无可比拟,最出名的是阴晋之战,吴起带领5万魏武卒、百乘车、3000骑兵击败秦军。

之后,经过六十多场战役,夺取秦地五百多里土地,把想要东出的秦国压得死死,强大的魏武卒为魏国称霸立下汗马功劳,这些是建立在国力强盛和一个优秀将领的情况下。庞涓死后,魏国再无大将。

[var1]

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变得越来越强大。

商鞅变法军功制度是秦军勇猛作战的基础,普通人再也不用看自己的老爹是谁,只要有军功便可以加官进爵,但这里还有严格限制:

一,军工和斩首相联系。士兵斩首敌人一颗首级,就能获得相应田宅、爵位,斩得越多,奖赏越高。

二,爵位越高,奖励越高。如果是二十爵位后边几位,只是奖励的钱多一些。

三,赏罚并行。立功有赏,赏罚并行,无功者罚,后退者死,对队伍的要求十分严格。一伍五人如果一人战死,其他四人受罚,战死的人越多,活下来的人罪名越重,想要折罪就要多杀敌,想要立军功并非很简单。

立功后,如果本人战死,爵位由家人继承,严格的审核制度并没有阻挡秦国士兵对首级和军功的狂热。

[var1]

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一共20万,除了基本的训练外,还有各种阵法、地形训练。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为了提高士兵素质,进行投石、蹴鞠等活动,提高士兵体能素质,还有徒手搏斗,对出身不同,有特长的士兵分开进行针对性训练。

他们要一直在军队中服务到60岁,如果立功有爵位的话,56岁就可以离开军队。正常退役的士兵退役后是预备役,这是秦国攻打楚国失败后,王翦能够再统帅六十万兵马再次进攻的原因。

[var1]

秦国基础步兵编制为六级,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仕,设仕长,伍仕一屯,设屯长,二屯一百,设百将,五百设五百主,二五百设千人将一人。

除了一般军队外,还有咸阳卫戍军、秦锐士。秦国新军20万人里,秦锐士只有1000多人,其中有不少秦国名将,选拔条件和魏武卒差不多,对入选士卒的家庭也免除徭役、送宅院。秦锐士不用像魏武卒一样,后勤和装备全部都由国家承担。

秦锐士在秦国统一天下时立下汗马功劳,魏武卒是步兵,秦锐士则是全能人才,骑马打仗样样精通。

荀子曾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未魏武卒,魏武卒不可遇秦锐士。”

意思是,只要给秦锐士一点空隙,他们就可以从敌军最薄弱地方发起致命一击。

[var1]

作为保卫都城咸阳亲军,虽然比锐士差一些,但比起一般军队还是强大很多,兵马俑原型就是以卫戍军,卫戍军和秦锐士一样,骑马、驾车、射箭,也是样样精通。

胡亥上位后,卫戍军的组成受到不同程度迫害,失去战斗力。这些特种兵能打胜仗除了自身素质外,还要有优秀的将领、强大的国家,国家不强大,再强大军队也没用。

[var1]

本文结束,谢谢观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的武安君并不是只有白起,他们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武安君简介,白起为何被称为武安君,战国武安君谁最厉害

    武安君只是一个封号名,只要能安邦胜敌的,都能获此称号,在战国里就多人获此殊荣,当然不是一个国家的。[var1] 第一,白起,这个大家都了解,战神嘛,他不配这个称号估计也没人敢当了,当然在秦国了,因为跟楚国作战有功,被封武安君。 [var1] 第二,李牧,李牧这人相信这几年随着电视剧,小说的普及,名气

  • 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你有9条命都不够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文|史哥哥中国历史上的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名声都不是很好,简直可以说是暴君的代名词了,不过有些皇帝比他们更残忍,残忍到令人发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有9条命都不够用!第一个、吴王孙皓作为三国时期吴国最后的一个君主,孙皓也算是用自己的暴虐让自己名留千年了,

  • 商朝环形玉龙,与美洲印第安人文明有惊人的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商代,玉为皇家贵族所专用,是王权的象征,有许多都是礼器。在这里,礼不是礼貌而是等级,。在远古时期,玉是王权的象征,古文字中玉和王是一个字。(玉字的上两横离得较近,王字三横平均分布)于用来祭祀,是重要的礼器,如良渚文化中广泛使用玉琮,玉钺、玉璧,这些都是礼器。不管是北方的红山文化还是南方的良渚文化,

  •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好女人,那战国四大名将背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十大绝世名将,历史上最有谋略的女人是谁,战国赵为帝

    [var1]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国君。大家往往只关注名将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像杀神白起,以百万级尸骨堆积起他的威名,想李牧这样的千古良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还有廉颇与王翦攻城拔寨无往不利,这里固然有他们的智慧,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秦赵两国国家的军队信任。[var1]例如白起时期

  • 看看秦国的“徭戍”制度,“暴秦”真的是污蔑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为何被称为暴秦,徭戍什么意思,秦国如何免除徭役

    正常“徭戍”秦汉时期正常的“徭戍”通常采取“更卒”的方式进行,“更”在这里有更替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轮流服役。这种“徭戍”又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卒更”、“践更”和“过更”。[var1]1、“卒更”。“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秦汉时期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即每年需要服役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结束后便可以返回

  •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奈何晋国是第一个倒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晋国是怎么发展的,晋国博物馆的文物简介,晋国公

    [var1]在君位稳固后,开始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这段时期,晋国的疆域迅速扩大,成为春秋早期的超级大国。奈何晋献公死后,由于诸公子争位,导致晋国大乱,势力又一度衰落。而将晋国打造成霸主的

  • 被误读的秦武王赢荡,其实他没有那么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不认为这样,至少从一些史料来看,秦武王还是很有作为的。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因为是随手写之,所以小编也不知道能写出几点,想哪写哪吧。第一,从即位角度来讲,不错,赢荡是长子,但是他老爹也不见得就非得立长子为王,因为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商鞅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变法对国家有什么影响简介,商鞅变法在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实行的变法对秦国有哪些影响

    [var1] 魏国李俚变法: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关系变化 进入战国以后,魏国成为了率先变法的那个国家,而促使其变法的根源便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关系变化”,为了适应发展,促使国家变强,变革势在必行。[var1] 在旧的宗法制度下,土地大多掌握在贵族手中,而魏国的河东土地上拥有盐铁,井田制度被淘

  • 战国时期各国人口有多少,长平之战双方出兵百万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各国兵力排名,战国时期兵力损失,战国七国人口面积

    战国时期的主要兵制战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其实并不多,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讲,各国根本无法负担大量的职业化军队。因此,当时各国主要采取的是,以少量常备兵为主,并组织百姓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从而保证在战争时期拥有足够的军队动员能力。[var1] 在近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编年纪》中,有“庄王十二年,喜治狱鄢”

  • 战国四大名将真实排名,白起不是第一真没说错,李牧未死也难居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第一名,王翦,这人打仗不含糊,秦国能一统天下,有他大半的功劳,因为他打的都是歼灭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一个国家在生死存亡之时,都会发掘极大的潜能,跟这样的人打仗那难度绝对不同凡响。就拿长平一战来说,赵军看被围了,也没吃的了,就选择了投降,因为在当时,战国各国来说,打仗投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