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看秦国的“徭戍”制度,“暴秦”真的是污蔑吗?

看看秦国的“徭戍”制度,“暴秦”真的是污蔑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09 更新时间:2024/2/16 19:37:04

正常“徭戍”

秦汉时期正常的“徭戍”通常采取“更卒”的方式进行,“更”在这里有更替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轮流服役。这种“徭戍”又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卒更”、“践更”和“过更”。

[var1]

1、“卒更”。“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秦汉时期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即每年需要服役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结束后便可以返回,换其他人继续服役。

2、“践更”。“贫者欲得雇更钱更,次直者出钱雇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这是说如果自己不愿意去服役,可以用二千钱雇佣已经去服役者代替自己的一月更役,也算履行了服役义务。

3、“过更”。以上两种主要指的是徭役,而过更则指的是戍边。按照规定,每个人都有戍边的责任,每年需要戍边三日,但由于“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也就是说,虽然人人都需要戍边三日,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不可能人人都去戍边,也不可能去戍边三日就返回。所以,便采用一年更换一次,一年服役之中除了自己的三日之外,其余都是代替他人服役的,于是被代替者不需要再服三日戍边之役,而改为缴纳三百钱之税,这被称为“更赋”。

[var1]

此外,还有一种“外徭”,由于普通的徭役范围通常都在本郡县内,而一旦国家在进行治河、建城等大工程时,通常需要大量徭役,本郡县根本无法满足,于是便需要服役者前往外郡县进行服役,且服役期限通常较长。这种情况下,朝廷便允许他们以治河之役期抵消其应服的戍边之役相应时间。

而秦朝时期的服役年龄是从“傅年”一直到“老免”结束,根据《汉仪注》的推测,当时的服役年龄应该是从“23岁至56岁”。此外,秦国商鞅变法后的爵位制度中,第四等爵位为“不更”,也就是说只要爵位达到第四等以上,是可以不参加劳役的。

惩罚性“徭戍”

这类徭役可以分为两类,即“赀徭(戍)”和“居役”。

1、“赀徭(戍)”。根据云梦秦简中的记载,“赀”是对社会罪犯的惩罚方式之一,犯有这种罪的人叫“赀罪”。根据犯罪的轻重和性质不同,“赀”的内容与数量也各异,有的罪犯只需要缴纳“罚款”就可以,而被罚戍边的就被叫做“赀戍”,戍期为一岁或二岁(《秦律杂抄》);被罚做无偿劳役的就被叫做“赀徭”,例如“赀徭三旬”就是指被罚徭役三十天(《法律答问》)。

[var1]

2、“居役”。在云梦秦简中,“居役”是一种变相的徭役名称。按秦简《司空律》的规定,凡是被“罚款”的百姓,如果不想缴纳罚款或无钱缴纳罚款,可以用徭役来代替。而且对具体比例进行了详细规定,按照规定,不需要官府供给饮食的,每日劳役可抵偿八钱;如果需要官府供给饮食,则每日劳役只能抵偿六钱。而且“居役”也可以由年龄相当和身体强弱一致的家人代替,而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人以上“居役”的,也可以放归一人,然后轮流服役。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惩罚性的劳役只限于普通百姓。而像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捕获的“刑徒”则不再范围之内,例如“骊山刑徒”就几乎是没有期限的惩罚性劳动。

综上所述,《秦律》虽然较为严苛,但却非常细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残暴”。同时,如此严格的《秦律》之所以能够顺利执行,也得益于当时秦国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朝廷能够掌握几乎每一位百姓的家庭情况、具体年龄和服役情况等信息。

不过,在秦二世执政之后,在赵高李斯的建议下,开始采取“严法治国”的路子,导致《秦律》在执行环节完全变质,并无节制的征发徭役,最终导致民不聊生,这才有了“暴秦”之说。

更多文章

  •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奈何晋国是第一个倒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晋国是怎么发展的,晋国博物馆的文物简介,晋国公

    [var1]在君位稳固后,开始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这段时期,晋国的疆域迅速扩大,成为春秋早期的超级大国。奈何晋献公死后,由于诸公子争位,导致晋国大乱,势力又一度衰落。而将晋国打造成霸主的

  • 被误读的秦武王赢荡,其实他没有那么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不认为这样,至少从一些史料来看,秦武王还是很有作为的。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因为是随手写之,所以小编也不知道能写出几点,想哪写哪吧。第一,从即位角度来讲,不错,赢荡是长子,但是他老爹也不见得就非得立长子为王,因为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商鞅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变法对国家有什么影响简介,商鞅变法在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实行的变法对秦国有哪些影响

    [var1] 魏国李俚变法: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关系变化 进入战国以后,魏国成为了率先变法的那个国家,而促使其变法的根源便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关系变化”,为了适应发展,促使国家变强,变革势在必行。[var1] 在旧的宗法制度下,土地大多掌握在贵族手中,而魏国的河东土地上拥有盐铁,井田制度被淘

  • 战国时期各国人口有多少,长平之战双方出兵百万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各国兵力排名,战国时期兵力损失,战国七国人口面积

    战国时期的主要兵制战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其实并不多,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讲,各国根本无法负担大量的职业化军队。因此,当时各国主要采取的是,以少量常备兵为主,并组织百姓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从而保证在战争时期拥有足够的军队动员能力。[var1] 在近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编年纪》中,有“庄王十二年,喜治狱鄢”

  • 战国四大名将真实排名,白起不是第一真没说错,李牧未死也难居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第一名,王翦,这人打仗不含糊,秦国能一统天下,有他大半的功劳,因为他打的都是歼灭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一个国家在生死存亡之时,都会发掘极大的潜能,跟这样的人打仗那难度绝对不同凡响。就拿长平一战来说,赵军看被围了,也没吃的了,就选择了投降,因为在当时,战国各国来说,打仗投降一般

  • 战国和三国时期的背景相似,但是人们对三国更为熟知,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1、影视剧和小说的作用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大的作用,一部《三国演义》让多少人呢对三国很热衷吗,虽然三国演义里面带着个人的色彩,可是里面的历史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搬上荧屏之后,人们更是熟知三国,也总结出来了个人的一些东西,曹操奸雄,刘备爱哭,诸葛亮的智慧,关二爷的忠义,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

  • 河南发现商朝“狐狸精”墓,专家为她洗刷几千年的屈辱,颠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古代的妖姬苏妲己,相信大家肯定知道吧!看过老版《封神榜》的网友甭提多么熟悉了,剧中苏妲己是狐狸精,因为她的缘故,导致纣王变得残暴不仁,最终让整个商朝都被周武王给灭了。为此苏妲己被冠上了“红颜祸水”“狐狸精”的骂名,这一骂就是几千年,在几乎所有人心中,苏妲己就是祸国殃民的狐狸精,而这真的是事实?或

  • 打虎将军赵登禹是如何牺牲的?一位老兵目睹了将军最后的三分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有真正的打虎英雄吗,民国打虎将赵禹登,近代打虎英雄故事

    赵登禹,字舜诚,菏泽市杜庄乡赵楼村人,189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赵登禹少年丧父,全靠母亲一人抚养长大。13岁时,赵登禹拜在朱楼村的武术名师朱凤军门下,成为朱的入室弟子。赵登禹聪明好学,毅力过人,不出三年就学会了太极、八卦、少林等各门派的拳术及枪、刀、剑、棍十八般武器,成年后的赵登禹在十里八乡

  • 战国七雄是如何靠更少人口,维持庞大军队?我来给你揭秘其中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农业经济和军事科技远远领先的明清两朝,即便是拥有上亿人口,在历次大战中投入的兵力一般也就几万到十几万。 汉末三国时期拥有整个河北的袁绍只动员十万军队,当时曹操才几万人,蜀国兵力不满十万,魏国也才二三十万,打起仗来有十万就算是大军。相比之下,战国七雄随便单独挑出一个都有几十万军队,根据

  • 她,战国三夫人,出嫁时父亲送短刀,让其斩杀丈夫,她的回答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三夫人活了多久,中国传统短刀,世界名刀短刀

    当年斋藤归蝶的父亲斋藤道三原本就是一个卖油的商人,但此商人相当有抱负,雄心不可估量。其在侍奉美浓的守护土岐家后,凭借自己的权谋获得了重要。但谁也知道这简直是养虎为患,就在1542年,羽翼丰满的斋藤道三居然把自己的主公土岐赖艺赶出领地并取而代之,成为美浓一国的国主。这就是以下克上,在当时是被鄙视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