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仓颉造字之谜,学者:仓颉首造黄帝二字,甲骨文中黄与帝暗藏天机

仓颉造字之谜,学者:仓颉首造黄帝二字,甲骨文中黄与帝暗藏天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4/1/27 5:37:24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是仓颉的最早记载,很有意思的是,荀子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

《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中,也没有确认仓颉造字,只是说“仓颉作书”,因为“书”有文字之意,但也有书籍之意。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向组织编辑的《淮南子》中,也是说“苍颉作书”。

《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东汉许慎肯定了仓颉造字之说,还指出仓颉是黄帝史官,如今仓颉传说皆源于此。

一般认为,仓颉造字只是一个美好传说,经过几千年的宣传,仓颉成为一个造字的象征符号,但并非真实历史。不过,江苏学者刘正英认为,仓颉存不存在的确难以确定,但黄帝时期的造字传说应该并非虚构,因为甲骨文中的黄与帝二字,就携带了“仓颉造字”的历史信息。

01:古史中对三皇与黄帝记载的奇怪现象

根据古史记载,三皇的事迹不仅少得多了,而且过于玄幻,以至司马迁都不愿记载三皇,《史记》是从黄帝开始记载。

到了黄帝时代,古史记载的事迹突然变多。黄帝距今大约4650年,相传击败炎帝蚩尤,还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流传下来的事迹非常多。

为何三皇的事迹极为稀少,黄帝的事迹却很多?有人说,黄帝是周人祖先,周人建立周朝之后,为了光宗耀祖而将黄帝捧成五帝之首,将无数发明创造归功于黄帝。有人说,春秋战国学者美化黄帝,不断丰富黄帝功绩。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黄帝时期创造了文字,开始大量采用文字记事,从而使得黄帝众多事迹得以流传了下来,而三皇时代采用结绳记事或非文字记载的其他手段,传递的信息量非常有限。

02:黄帝手下官员造字,必然先造黄帝二字

如果黄帝事迹大量流传下来,原因在于黄帝部落开始造字的话,那么首先造出来的文字应该是黄帝二字,然后才会创造其他文字。连部落领导名号都不先造出来,造字官员(姑且认为是仓颉)想必不太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黄帝二字,未必代表某一个人,根据古史里炎帝代表部落酋长的名称推测,黄帝可能也是部落最高领袖的固定称呼,是整个部落的代表,维系着整个部落的生死兴衰荣辱。由此也可见,仓颉首先更应该造出黄帝二字了。

由于黄帝之后的颛顼帝喾舜禹等,都是黄帝后裔,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因此黄帝这两个字就会被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去,又因为黄帝地位的缘故而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上古部落为了生存,互相联姻极为普遍,因此无需纠结五帝之四等都是黄帝后裔这件事,或许他们不是黄帝传承下来的父系血统,但可能是母系血统,奉黄帝为祖亦无不可。

鉴于此,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的黄与帝字就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甚至其中会包含仓颉造字的历史。

03:刘正英解字发现仓颉造字秘密

由于黄帝的历史地位,因此甲骨文中的黄与帝字一直是重点研究对象,但通常主要是研究其字形,由此判断其初始本义。不过,刘正英别具一格,是将黄与帝字笔画分解,从中由此发现了惊人的秘密。

讲述刘正英的结论之前,先了解一个重要的前提。1952年,在陕西发现了“半坡遗址”,遗址中出土了距今6000年前的30个陶文刻符,40多年来一直无人辨认出来,刘正英根据结绳记事、河图洛书等判断,这些主要属于两套1—9的象形数字。

由于半坡遗址距离黄帝有1000多年,而黄帝距离甲骨文又有1000多年,也就是说黄帝处于半坡遗址与甲骨文的中间时间点。基于这一点考虑,刘正英认为半坡陶文与甲骨文中的黄与帝二字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将甲骨文中的黄与帝拆解开来之后,瞬间有了惊人的发现:甲骨文中的帝字由半坡陶文中的“一”、“三”、“五”、“七”、“九”组成,甲骨文中的黄字由半坡陶文中的“二”、“四”、“六”、“八”与上古的“田”字组成。甲骨文中的黄字有两种写法,图2与西周的图3基本一致,图1与图2只在中间相差一横,图1可视为“二”、“四”、“六”、“八”与“口”字的组合。

黄帝是部落至高领袖,位居天地之间,掌管四面八方的一切事务。按照刘正英的解读,黄帝二字恰好符合这一定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二”、“四”、“六”、“八”是地数。因此,帝为天、黄为地,黄帝二字即为天地之意。仓颉造字时,首先用天数造出“帝”字,其次用地数造出“黄”字,合在一起即为黄帝,代表部落至高领袖。另一方面,黄帝二字与天地之数吻合,就印证了古史中“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值得一提的是,仓颉造字,并不代表所有汉字都是仓颉所造,只是说仓颉可能是造字源头,他探索了文字记事的可行性,以及提供了造字思维与造字方法,后人在仓颉的基础上一代又一代的不断造字,形成了如今庞大的汉字系统。

总得来说,这种解读未必正确,首先刘正英对半坡陶文的解读是不是正确,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其次缺少甲骨文与黄帝时代的中间证明环节,如果发现距今4000年左右黄帝二字写法也是分别由天地之数组成,那么刘正英的解读就会形成一定的证据链,说法可能就更为可信了。

比甲骨文更早的骨刻文,有学者解读的“黄”字(见上图),是一个人的头像,就与地数毫无关系。当然,骨刻文还在研究探讨中,并未形成共识,上述对黄字的解读只是一家之言。

笔者认为,尽管刘正英的解读还存在不少缺陷,但对仓颉造字与黄帝的研究方法,至少是上古历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参考资料:《从半坡陶文看甲骨文起源——刘正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别再说韩有功中晋上了,韩先楚不是“晋上将”,而是本该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先楚,韩先楚妹妹扮演者,金一南评价韩先楚全集

    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用激动的声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一时之间,四海之内成了欢庆的海洋!多难兴邦,在经历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岁月后,中国人终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var1]这些成功离不开开国功臣们挥洒的血汗,于是在1955年,我们按照军功等级为那些曾经做出过杰出

  • 商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为何亡于周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朝是无敌的朝代吗,周人大肆抹黑商朝,商朝下面是什么朝代

    图-夏商周的都城不过直到商朝灭亡之时,周人也没有积累起能够独立撼动商族的军事实力,所谓灭商大军实际上是一支由各部族拼凑起来的联军。初期周人表现出来的驯服让商朝高层将主要矛头对准东方,为此一连几代的商王持续向东南用兵,这也为周人积蓄力量提供了时间。与商朝的重商主义不同,周是一个农耕部落,其发源地位于西

  • 盘点不爱国的名士,孙子吴起领衔,白起不甘人后,大票谋士紧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起和白起的生平简介,吴起为什么有过人之处,吴起的一生充满传奇

    [var1]第一孙子如果列军事家排名的话,他基本上都稳居第一,如果他不是第一,那么那个版本的排名基本上不正规,类似“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名衔轻轻松松的排出几十个没问题,可如果说爱国,这哥够不上,他本身是齐国人,可并没有在齐国忠君爱国,而是跑到了吴国,帮助吴国差点灭掉楚国,功绩是很高,

  • 上古神话中的十大凶蛇,第6种被后羿所杀,第1种战斗力远超应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闲话少说,“史书凌轩阁”今天就用这篇文章来看一看上古神话中的十大凶蛇,第6种被后羿所杀,第1种战斗力远超应龙。第10种:长蛇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山海经》长蛇是上古神话中体型非常巨大的一种凶蛇,它身上长满了箭猪一样的硬刺,而且长蛇吼声响亮,就像敲鼓一

  • 战国特种兵,百里挑一的秦国猛士,为何对敌军首级疯狂追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战国时期,最早称得上精锐的是齐国齐技击,当时齐国百姓民风彪悍,武德充沛,民间有不少武功高强,擅长骑射的能人,齐鲁之地出侠士,齐国高层把这些人招募起来统一训练,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军队,齐技击本质是雇佣兵。 荀子曾评论:“齐魏秦三国军队奖赏优劣的时候,说齐技击之士气,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

  • 战国时的武安君并不是只有白起,他们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武安君简介,白起为何被称为武安君,战国武安君谁最厉害

    武安君只是一个封号名,只要能安邦胜敌的,都能获此称号,在战国里就多人获此殊荣,当然不是一个国家的。[var1] 第一,白起,这个大家都了解,战神嘛,他不配这个称号估计也没人敢当了,当然在秦国了,因为跟楚国作战有功,被封武安君。 [var1] 第二,李牧,李牧这人相信这几年随着电视剧,小说的普及,名气

  • 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你有9条命都不够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文|史哥哥中国历史上的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名声都不是很好,简直可以说是暴君的代名词了,不过有些皇帝比他们更残忍,残忍到令人发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有9条命都不够用!第一个、吴王孙皓作为三国时期吴国最后的一个君主,孙皓也算是用自己的暴虐让自己名留千年了,

  • 商朝环形玉龙,与美洲印第安人文明有惊人的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商代,玉为皇家贵族所专用,是王权的象征,有许多都是礼器。在这里,礼不是礼貌而是等级,。在远古时期,玉是王权的象征,古文字中玉和王是一个字。(玉字的上两横离得较近,王字三横平均分布)于用来祭祀,是重要的礼器,如良渚文化中广泛使用玉琮,玉钺、玉璧,这些都是礼器。不管是北方的红山文化还是南方的良渚文化,

  •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好女人,那战国四大名将背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十大绝世名将,历史上最有谋略的女人是谁,战国赵为帝

    [var1]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国君。大家往往只关注名将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像杀神白起,以百万级尸骨堆积起他的威名,想李牧这样的千古良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还有廉颇与王翦攻城拔寨无往不利,这里固然有他们的智慧,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秦赵两国国家的军队信任。[var1]例如白起时期

  • 看看秦国的“徭戍”制度,“暴秦”真的是污蔑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为何被称为暴秦,徭戍什么意思,秦国如何免除徭役

    正常“徭戍”秦汉时期正常的“徭戍”通常采取“更卒”的方式进行,“更”在这里有更替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轮流服役。这种“徭戍”又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卒更”、“践更”和“过更”。[var1]1、“卒更”。“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秦汉时期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即每年需要服役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结束后便可以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