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杨慎在《临江仙》中写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很多,改朝换代也是常事,但是在众多国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统一天下的秦朝了。
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之后便吞并六国、一统江山。十年间,秦始皇手下的将军多不胜数,人们熟知的便有王翦、王贲父子,蒙武、蒙恬父子,李信和章邯。
[var1]
公元前207年,子婴投降,秦始皇建立的秦国便灭亡了。不过,距秦始皇统一天下只过了14年,这些帮助秦国建国的将军都到哪里去了呢?
一、王翦和王贲交出兵权,秦二世时期去世。
王翦和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情商非常高的两位将军,他们功高盖主,双商在线。而王翦和王贲父子在秦国统一全国的途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赵魏齐楚燕都灭亡于他们父子俩手下。但越是这样的人,皇帝就会越害怕,一旦他们谋反的话,皇权就移位了。
但是,王翦十分聪明,他猜到自己手握重兵,皇帝会有猜测,所以每次打仗之后就主动上交兵权,同时还语重心长地给秦始皇说自己老了,带不动兵,这是最后一次。但秦始皇遇到难题时,还是会找王翦,回来后又说要告老还乡。他向秦始皇要很多奖赏,但绝不要官位。
[var1]
攻打楚国前,王翦甚至连续五次向秦始皇要田产,说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家产。其他人都觉得王翦很过分,秦始皇却很高兴他的选择。因为这代表着王翦不会有喜造反之心。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
秦始皇一统大业后,王翦很快便告老还乡,直接不要兵权。王贲是王翦的儿子,虽然当时被封为通武侯,但是之后便像消失在历史中一样,应该是和王翦归隐了。后来到秦二世时,王翦和王贲就已去世了。
[var1]
根据资料显示,王贲的儿子王离在秦朝末年曾经出现过。但他的下场很惨,曾经在巨鹿之战中,他和章邯一起被项羽击败,从此便失去踪迹,有人说,他后来被项羽杀了。
二、蒙武、蒙恬父子,秦二世时期都已经不在了。
蒙家父子对非常秦国忠心,老将蒙骜曾经辅佐过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一共有四代君王,为秦国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只是他没活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蒙骜的儿子是蒙武,作为王翦的副将,他们曾经一起攻打楚国,击杀楚国名将项燕,后又俘虏楚国国君楚王负刍,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var1]
蒙武的两个儿子是蒙恬与蒙毅。蒙毅是非常厉害的文官,官至上卿。蒙恬是内史,在带兵抵御匈奴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在北方边境带30万大军击败匈奴,收复河套以南并设立了三十四个县。而后他又在以赵国、燕国和秦国为长城的途中担任重要职责,吓退匈奴人。
三、李信不知所踪。
名将李信作为后起之秀的功劳也很高,在攻打赵国时,李信从太原、云中出兵配合王翦的行动,最终灭亡赵国。攻燕国时,李信带人马率抵达易水河畔后击败燕太子丹,王翦大军攻克蓟城后,李信追杀燕王喜的兵队,使得燕王喜取下燕太子丹的脑袋。不过,灭楚之战时,李信就过于自信了,王翦要求60万大军,李信只给他20万大军,最后差点把命都丢了。
[var1]
始皇以为贤勇。於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之后,李信在灭亡燕国和齐国的战役中都立下功劳,只是没有了独自带进军队打仗的机会,可是后来李信就消失不见了。或许是因为在灭楚之战吃了亏,秦始皇便不敢再重用他,所以导致他消失在历史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其实就是李信的后代。
[var1]
结语
秦国灭亡时,这些名将都没了。秦国在统一天下时,章邯这位大将的带军能力就比不过他们了,所以最后剩下的只有章邯比较厉害。换句话说,如果以上所说的五名大将还在世的话,那秦朝可能还不会这么快灭亡,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让他们最后都渐渐消失了。
参考资料:《史记》《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