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曾是乞丐,后成为唐朝诗人中官位最大的!李白、杜甫都是他哥们

他曾是乞丐,后成为唐朝诗人中官位最大的!李白、杜甫都是他哥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33 更新时间:2024/1/16 17:13:01

唐朝的诗坛众星璀璨,能在唐朝当一名诗人是件光彩又高雅的事,但想要加入这个群体,不光要文采斐然,风格还要与别人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被世人认可。擅长写粗犷风情的边塞诗人高适,就因自己另辟蹊径的写作风格而扬名。高适不但在诗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官位在唐朝诗人群体中也是最高的,即使他的好哥们李白杜甫也只有羡慕的份。

杜甫在政坛上的成就是这三人中较黯淡的,在政治上蹉跎半生只混到了工部的官衔,李白没有显现出特别高的政治才干,可是他的写的诗很对唐玄宗的口味,皇上封他为"翰林供奉"每日为皇上起笔文书,官阶高不高且不讨论,能让皇上终日想看到的,肯定是百官想要巴结的对象,然而李白的阶品虽高,但并无实权,客观来说他的官阶并不存在政治核心圈内,在诗坛名气稍逊他们两位的高适,在政坛上的辉煌成就足以碾压他们二位。

我们先来看一下高适的政坛履历,他最初担任汴州县尉,后又晋升左拾遗,转为侍御史,接着在中位阶品腾云直上,升为谏议大夫、渤海县侯。对于唐朝官阶名称不明了的朋友,看到"侯"这个字,就知道他的官做得有多大了,晚年时的高适就是千户侯。

诗人仕途命运普遍坎坷,高适攀爬为何如此之快?这要从他邂逅到的第一位贵人说起,高适人到壮年才想步入仕途,当时宋州刺史看他求学心切,人到壮年志向不减,于是举荐他参加科举考试,高适果不负他所望,第一次科举就中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一方县尉,他上任之后不仅要对长官阿谀奉承,还要习惯对百姓们滥施刑威,这一切都违背他的本心,后来他推掉了这个官职。

高适投军以后,又遇到了一位人生伯乐,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很欣赏他气势雄健的文风,于是任命他担任幕府的文书工作,高适工作做得好,哥舒翰也忍不住在唐玄宗面前夸他,皇帝听闻有如此大才,便邀他觐见,那次会面皇上对高适留下了个良好的印象,若是在政治上做出点成绩,封官进爵指日可待。

唐朝一次突发事件,让高适仕途迎来第二次春天。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出逃,正好迎上了率一小众小队撤退的高适,高适向玄宗陈述了前方失利的原因和经过,并向皇帝反映了士兵们生活困苦而地方官只知享乐而无防备的内情,皇帝看他仗义执言,对管理策略上又有独到见解,于是在回到复地后封他为谏议大夫。

唐肃宗时期,高适的仕途面临冷遇。肃宗派高适去平定"叛乱",高适凯旋归来之后,对肃宗的决策正直敢言,提出很出不妥之处,当时宦官势力在朝中猖獗,他们忌恨高适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于是在肃宗跟前说了很多坏话,皇上被他们的巧言令色蛊惑,高适被降了职。

高适在仕途受挫以后,他在蜀、彭二地就想做出点成绩给皇帝看,第二年他就平定了叛乱刺史段子璋,并在阴差阳错下,代理了西川节度使,高适在此地驻守时,爱上了那里的大漠孤烟,戈壁沙漏,加上又时常打败仗,于是他就寄情于景写出了很多技惊四座的边塞诗。代宗登基后,高适因多年镇守边塞有功,并召回京封为渤海县侯。

高适壮年才参加科举,那么他的前半生都在干什么?高适出身不是寒门,还是官僚子弟,他的父亲是地方长官,幼时便重视对高适的文化培养,可惜他的父亲因病早逝,高适从少时就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故,高父去世后,家道中落,高适从贵公子沦为沿街乞讨的乞丐,不过他的乞讨生涯并不凄惨,脑子灵活的人在哪种境遇下都能让自己过得不差,当时高适加入了一个丐帮组织,他属于元老级的领导,他不用自己抛头露面,等着小乞丐们拿东西供给他。

高适的前半生命运本应该在市井浮沉,接触了两位诗坛前辈而发生改变。一天,高适在街头遇到了放浪形骸的李白,彼时的李白被贬黜流浪到梁宋,手里提着一壶清酒,到处访道寻仙,拥有同样狂放性格的高适和他一见如故,两人寻了个清静地去调侃人生,杜甫想要约李白一起去花天酒地,又因缘际会下邂逅了高适,于是三人在山脚下的茅屋下,一边喝酒一边以文会友,老李和老杜的文采可是数一数二的,高适用诗跟他们对仗起来竟然不落下风,而且风格雄健自成一派,老李、老杜两个见过大场面的人,开始预见起高适的未来,这样的才华去做个丐帮长老真是太屈才了,你应该去写诗,高适在两位哥们微微泛红的星星眼中寻到自己未来的路。

高适脱离了丐帮,开始学诗、搞起文化,当时读书人的最大成功就是考取功名,高适一把年纪了也准备朝这个方向努力,高适把这些年荒废的学业重新捡起,没想到曾经学过的东西他还历历在目。也许是前半生把一生的磨难都捱过了,后半生的高适一路顺风顺水,从小小的县尉做到封侯晋爵。李白看似放浪不羁,其实他对功名利禄一直有期盼,只是他的政治才干不如写诗那样惊艳,杜甫更不用说了,求官不得反倒让自己为此愤懑了一辈子,好在高适帮两位好哥们完成了夙愿。

值得一提的是,高适被封侯晋爵后,他向朝廷归还了俸禄和封田,只乘坐一辆马车去上任,他一生辅佐了三位君王,皆以刚直、忠义评价他,高适的生平往事,是诗人群体里一段异人异事,尤其他曾经做过丐帮长老还狂傲的性格更被诗人们拿来调侃,高适的才华得到了诗坛的承认,仕途上也达到了高峰,对于后世也留下许多光辉灿烂的作品,如此波澜壮阔的一生,怎能不让诗人们嫉妒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更多文章

  • 他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在关键时刻突然犯蠢,最后死了也是白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如此富庶的国家,只要接近权力中枢的人,都想要得到这个令人骄傲的王朝。所以,李世民即使在大哥早就被封为太子了,依旧没有熄灭对皇权的野心。后来李世民兄弟之间便发生了历史上最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是太极殿的重要关卡,能镇守在这个门的大将,都是皇帝的心腹,而且其他外来人等进过这里严禁携带武器。可是当

  • 书生请唐玄宗吃驴肉,席间他说了8个字,唐玄宗大喜:封你为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死后江山又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但是还有许也想效仿她当皇帝,比如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还有太平公以及韦皇后,她们三个都在盘算着当女皇。李显当时有一个儿子叫李重俊他被封为太子,李重俊因为经常受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挤压决定讨伐这两个女人,结果却是他没有打赢两个女人还送上了自己的生命,随着李重俊的死亡,大

  • 春秋时期出现一个职业,齐国首开先例,此职业现在已经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所谓“官妓”,字面理解便是提供给各级官员享乐的女子。西汉时期,这个职业已经十分盛行了,而最初的形成,是在春秋时期,拜齐国管仲所赐。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大齐国,他在宫中设置了“女闾”这一居所,这是中国最早的以国为单位的青楼,而他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东周策》中描述,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

  • 寒浞弑杀后羿后忘记了夏后相还有遗腹子导致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尧舜禹时期,部落首领的位置采取的是禅让制,因此禹建立夏朝之后,就有意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又将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都是他的后裔)立为继承人。禹驾崩之后,伯益按照习俗守丧三年,但守丧期满之后,禹的儿子启在夏民的推举下成为了最高统治者,伯益则

  • 禹和夏朝的故事:一个有思想的务实者,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大禹和夏朝的事,那么我们就从大禹这个人的个人简历说起吧。大禹,姒姓,夏后氏,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同时也是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 大禹故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实际大禹的出生背景按照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是天花板级

  • 国博讲堂 | “金文与西周史”4月20日专题讲座,邀您走近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我们在讲座嘉宾带领下,用铭文这把钥匙开启了商代社会的大门。西周时期,铜器铭文的篇幅逐渐增长,内容愈加丰富,“国博讲堂”将邀请北京大学韩巍副教授以“金文与西周史”为专题,继续持铭文之钥讲述西周王朝的波澜壮阔。【讲座信息】主题:“匍(敷)有(佑)四方”——西周王朝的

  • 雍正王朝:康熙处罚胤祥,为何要把帽子摘掉,这个细节表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是真正掌握帝王心术的人,他身处庙堂之上,既要做万民敬仰的好皇帝,又要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康熙一个人要在两种社会角色中穿梭,对康熙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从康熙脱帽的细节,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一个父亲的伟大。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处罚的经过。十三阿哥胤祥,因为为人仗义,喜欢打抱不平,被人们称为

  • 雍正王朝:同样是带兵的人,胤祥、胤褆和年羹尧三人,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王朝八爷和年羹尧谁势力大,允褆简介,雍正王朝胤褆风光片段

    在这部权谋剧中,争夺权力是个不变的话题。同样是三个带兵的人,胤祥、胤褆和年羹尧,究竟谁更厉害呢?在我看来,最厉害的人是年羹尧,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分析。胤祥,绰号“侠王”,是康熙的十三皇子,也是雍正的铁哥们。从剧情的介绍可以看出,胤祥早年在军队任职,也有很大的权力。胤祥后来离开军队,主管六部之一

  • 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穆王拜访西王母,周穆王和西王母的仿画,周穆王见西王母故事中四字成语

    公元前十七世纪的某一天,周穆王率领一支由三百辆兵车组成的庞大车队,离开都城,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这支车队有六匹白马拉着,马蹄洁白如雪,穆天子的衣服上也绣着一只白色的鹰,以示他的尊贵身份。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奇怪的动物和植物,这让穆天子很是惊奇和兴奋。他们经过了昆仑山,那里的雪山高耸入云,景色壮观,

  • 晚清八旗最后的悍将:击败英王陈玉成,智勇冠绝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崭露头角此人名叫多隆阿,字礼堂,呼尔拉特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多隆阿的先祖世代驻防于黑龙江,他本人十几岁就参军了,“由前锋补骁骑校”。1853年,太平军的北伐部队一路上势如破竹,咸丰帝慌忙抽调各地的驻军前来勤王。多隆阿最初跟随胜保作战,后率领黑龙江两支马队隶属于僧格林沁麾下,参加了歼灭太平军北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