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雉掌权后,为什么残害戚夫人,却放过了薄姬?

吕雉掌权后,为什么残害戚夫人,却放过了薄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65 更新时间:2024/3/5 1:59:53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她是汉高帝刘邦的皇后,也是汉高祖刘邦在做皇帝的七年时间内的唯一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汉高祖刘邦去世的七年之后,刘邦的儿子汉孝惠帝刘盈也英年早逝,作为汉高祖唯一皇后的吕雉接过权柄,成为大汉帝国的实际掌权者。

其实,早在汉孝惠帝刘盈继位时,作为皇太后的吕雉就拥有了极大的权力。

刚刚成为皇太后的吕雉,真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屠刀对准了她昔日的情敌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众多妃嫔们。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史记·外戚世家》

包括戚夫人、管夫人、赵子儿在内的,所有曾被汉高祖刘邦宠幸的妃嫔,都被吕太后幽禁起来。

但是,有一个也曾被汉高祖刘邦临幸并曾为汉高祖刘邦生育一子的妃嫔却没有被吕太后幽禁起来,不但没有被幽禁起来,还被吕太后放出宫去,到她的儿子的封国做王太后去。

这个妃子便是薄姬,也就是后来的薄太后。

为什么吕太后把包括戚姬在内的所有嫔妃都幽禁了起来,反而把薄姬给放了出去呢?

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薄姬并不得宠,所以吕太后对于不得宠的薄姬没有任何嫉妒,甚至还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吕太后不但没有幽禁薄姬,反而把薄姬放出了长安。

然而,这种解释中有一个很不通的地方。

即薄姬是刘邦众多妃嫔中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而历史上的刘邦又喜欢漂亮的女人。

面对薄姬这样一个漂亮的女人,喜欢漂亮女人的刘邦没理由不宠爱啊。

所以,我认为,吕太后之所以会放薄姬出长安,很可能另有原因。

我们能够注意到,在连续逼死三个赵王也就是刘邦的三个儿子后,吕太后想把薄姬的儿子迁到赵国去做国王。

但吕太后没有直接把薄姬的儿子调到赵国去,而是跟薄姬的儿子商量了一番,商量的结果是,薄姬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不想去,吕太后就没让薄姬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去赵国做国王。

这件事很不寻常,这说明吕太后对待刘恒的态度很不一样,不是对待政敌的态度,而是对待盟友的态度。

从这件事来推断,很有可能在汉高祖刘邦活着的时候,薄姬母子就跟吕后母子结成了同盟,所以吕太后才会在刘邦死后把薄姬放出长安,让她到刘恒的封国去做王太后。

参考资料:《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外戚世家》

标签: 残害掌权夫人

更多文章

  • 三国中关于典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那么少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记载

    三国中关于典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那么少呢?典韦有“古之恶来”之称,他出生布衣,在宛城殊死恶斗,终因寡不敌众慷慨战死。或曰典韦之死,主要原因在于曹操酒后乱性笑纳张绣的婶子,惹得张绣降而复反围攻曹操,为救曹操典韦舍生忘死。三国中关于典韦的历史记载并不是很多,毕竟他在三国争权过程中很早便死去。但即使如此,典

  • 典韦没死的话,曹操还会如此看重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看重

    典韦没死的话,曹操还会如此看重关羽吗?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曹操非常的渴望人才,只要是见到有能力的都希望拉拢到自己的手下来做事,不论出身有才就会重用,其中就有这么几个人是曹操非常得到。1. 关羽,在关羽前来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没有杀他,并且收留重用了他,他为了报答曹操的恩情,关羽为他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

  • 曹操的三个女儿为什么全都嫁给了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女儿

    曹操的三个女儿为什么全都嫁给了汉献帝?曹操七个女儿,有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他为何要这么做了?曹操为人老奸巨猾,他这样做当然是有道理的,是为了进一步控制汉献帝独揽朝政大权。根据很多史书记载,汉献帝曾经与曹操发生矛盾后曾经想除掉曹操。汉献帝用鲜血写了诏书然后缝在衣带里并且秘密传给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董

  • 张松也是人才,为何曹操对其非常厌恶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非常,厌恶

    张松也是人才,为何曹操对其非常厌恶呢?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提出“唯才是举”,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不问人品,只看有没有才华,此举可谓石破天惊!曹操惜才如命。徐庶原本是追随刘备的,因献计屡破曹军,曹操于是千方百计地用"挟持其母"之计把他挖于麾下。故而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林。然而,随着其霸业的日益强大,他便开

  • 曹操本姓夏侯,有权势后为何没有改回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夏侯,权势

    曹操本姓夏侯,有权势后为何没有改回来呢?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 ——《曹操不复姓》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

  • 郭嘉临终前,为何会劝曹操诛杀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临终,曹操

    郭嘉临终前,为何会劝曹操诛杀司马懿呢?郭嘉本就眼光独到,善于见微知著。郭嘉有两项本事,其一能识人,其二能推断事情发展。郭嘉本在袁绍麾下,但他却认为袁绍有谋略少决断,思虑多又少要领,难成大事。最终,郭嘉自行离去,赋闲在家长达六年。后来,曹操谋士戏志才去世,他致信荀彧,请他推荐贤能之士。荀彧便将好友郭嘉

  • 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到底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统一,曹操,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到底是谁呢?建安二年,曹操讨伐张绣失败,并被袁绍写信侮辱,曹操心里非常憋气,也对战事没有信心,怕自己不是袁绍的对手,饮着苦酒,嚼着碎语,心里全无头绪。就在这个时候,郭嘉站了出来,并为曹操提出了“十胜十败”的战略谋划。十胜乃是曹操有十个方面都胜过袁绍,十败意思就是袁绍有十个方面都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否言过其实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言过其实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否言过其实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后便隐居。他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初出山投奔袁绍,可惜袁绍多疑猜忌,没有雄才大略。建安元年投奔曹操,被曹操奉为上宾,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 高览和蔡瑁两人两位降将为何在曹营一直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默默无闻

    高览和蔡瑁两人两位降将为何在曹营一直默默无闻?曹操麾下降将有不少人在投降之前声名不显,但是投降之后却能扶摇直上、大放异彩,其中佼佼者比如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张郃、徐晃三人,臧霸、文聘、庞德等等,当然也并非所有的降将都能在曹操麾下脱胎换骨,其中也有不少人投降之后近乎销声匿迹,比如绑了吕布献城投降的宋宪、

  • 陈宫为何会和曹操分道扬镳,最后反目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反目,分道扬镳

    《三国演义》中的陈宫算得上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操在献刀刺杀董卓不成,一路逃亡至中牟县被守关士兵所擒获,中牟县令陈宫有感于曹操刺杀董卓的壮举,于是弃官不做跟随曹操一起逃亡;在路过成皋投宿曹操之父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时,因为误会吕伯奢告密于是曹操杀尽吕伯奢家人,并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