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士会,他的祖先要追溯到西周周宣王时期的杜伯。话说周宣王因听信谣言滥杀妇女,杜伯劝谏周宣王,周宣王一怒之下杀死杜伯。杜伯的儿子杜隰(xi,二声)便带着杜氏一族逃到了晋国,任晋国士师,掌管禁令刑狱,因此杜隰的后人便以士为氏。其中杜隰的儿子、士会的爷爷士蒍(wei,三声)便是晋献公的宠臣,曾帮助晋献公出谋划策灭掉了曲沃晋室公族。
[var1]
士会涉足晋国政坛是在晋襄公去世后,此时赵盾执掌晋国大权,因为晋襄公的儿子太子夷皋只有不到两岁,赵盾便打算立年长的晋文公之子公子雍为国君。但公子雍此时正在秦国做人质,赵盾便让士会与先蔑二人去秦国迎回公子雍。
但仔细说来,去秦国迎立公子雍这个差事是吃力不讨好的。作为先蔑的交好,大夫荀林父便曾劝阻先蔑说,“襄公夫人和太子都在晋国,反而到他国去寻求国君,这有何道理?您最好以生病为借口向赵盾托词,不然祸患将会惹到您身上。”
先蔑没有听从,果然当士会与先蔑二人从秦国迎回公子雍往晋国走的时候,赵盾在襄公夫人穆嬴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下,改变主意立太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而士会和先蔑则就尴尬了,此时还浑然不知。
[var1]
之后赵盾派军队在令狐与秦国护送公子雍的使团交战,秦国战败,公子雍被杀,士会与先蔑也在混乱中逃往秦国。
晋灵公六年,秦国与晋国战于河曲,晋国上军佐臾骈知道秦康公所带粮草不足,秦国不能久战,于是建议赵盾高筑营垒,拖住秦军。赵盾按照臾骈的建议来做,秦军果然没有办法,于是秦康公便询问士会,士会说道,“赵盾的旁支有一人叫赵穿,是晋襄公的女婿,此人年轻勇猛但狂妄。秦公派兵去偷袭赵穿,晋军一定会出动。”秦康公照做,赵穿果然不顾命令带领他的士兵出战,赵盾担心赵穿被俘,只好命全军出击,晋军高筑营垒的做法也就破产了。
第二年夏天,赵盾担心秦国会重用用士会,便想把他召回来。于是赵盾派魏寿余假装以魏邑叛晋投秦,等魏寿余到了秦国时踩了一下士会的脚,示意士会和自己一起回去。
[var1]
秦康公派士会与魏寿余一起回魏邑收取封地之事,士会说道:“我怕到了晋国他们不讲信用不让我回来,恐怕到时候我的族人也无法保全。”秦康公对着黄河发誓不会为难士会的族人。
结果士会过了黄河果然就不回来了,秦康公遵守誓言,把士会的妻子儿女送回了晋国。而士会留在秦国的族人便改为刘氏,四百多年后建立汉朝的刘邦一族便是这一支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