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之中,堪称完美的三大名将,魏蜀吴各一人

三国之中,堪称完美的三大名将,魏蜀吴各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86 更新时间:2024/1/22 20:57:01

然而,这些名将或多或少略有瑕疵,有些缺点甚至葬送了他们的一生。但其中,有三位名将如璀璨星辰,照耀着这片战火纷飞的苍穹。他们分属于魏蜀吴三国,各自驰骋沙场,堪称完美。

【魏】张辽

张辽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为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他的完美之处,源自智谋、政治、战斗能力与忠诚度等多方面的展现。

早年间,张辽曾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做事,彼时,吕布也因武力过人被征召。于是二人结识,吕布为主簿,张辽为从事,同为属吏。

后来,张辽被丁原派往国都洛阳,侍奉大将军何进其间,张辽曾前往河北募兵,募得千余人。可等到回京,他却发现何进已沦为董卓的棋子。不久之后,何进被宦官所杀。

面对世事变幻,张辽洞悉局势,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政治智慧,才得以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立足之地。

张辽在战斗能力上亦堪称完美。

投靠吕布后,张辽被任命为骑都尉,虽然在《三国志》中这段记载被一笔带过,但实际上,骑都尉的俸禄相当于二千石,是一个非常高的职位,这无疑证明了张辽的战力得到了吕布的认可。

而后,张辽加入曹操军队,他的勇敢拼搏、敢于冒险的作战风格使其脱颖而出。他曾孤身攻克三公山,斩杀敌将陈兰、梅成,俘虏了一批部下。曹操对其赞赏有加,赞其有荡寇之功。

此外,张辽忠诚度高,为人正直,亦是其完美的一面。

昔日,张辽身处吕布军中,隶属于高顺之下,然吕布对高顺信任有限,故张辽未得重用。然而,张辽始终铁心效忠于吕布,直至曹操破徐州,吕布兵败身亡,张辽才投降曹操,表示愿为其效力。

不过在此,我们需要交代一下吕布败亡的背景,以证明张辽对吕布的忠诚,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吕布的失败是由于部下的投降导致的。

建安三年十二月,吕布的嫡系将领侯成、宋宪、魏续三人绑缚陈宫向曹操投降,并打开城门,让曹军迅速冲进下邳城。紧接着,曹军攻破白马楼,吕布也被绑到曹操面前,最后被斩首示众。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张辽归降曹操的确切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在吕布被捉拿之前就投降了,那么就说明他不忠诚。

在正史《三国志》中,至少有五处记载,共同证实张辽投降的时间晚于吕布的覆灭,分别是《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陈群传》以及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引的《袁氏世纪》与《臧霸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张辽忠诚和正直的品质,使他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在曹操军队中,张辽继续发挥出他的才华,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逍遥津之战。当时,他仅凭7000兵马,便成功抵挡东吴10万大军。

在这场激战中,张辽还演绎了一出惊天神迹。

他率领仅800精锐,勇敢地冲破敌军阵营,直捣黄龙,一度逼近孙权这位敌方统帅。

孙权和他的吴军闻风而惧,胆战心惊。在这极端困境中,张辽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经此一役,张辽的名字如雷贯耳,一举成名,他的威名震动了整个江东。历代的人们都推崇他为一位杰出的名将,“张辽止啼”这个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津津乐道。

在三国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张辽始终坚守信念,忠诚于国家,为曹魏做出了巨大贡献。

【蜀】赵云

蜀汉的英勇将领如猛虎破浪,尤以“五虎上将”名垂青史。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如同五位神兵天降,守护着蜀汉。

提及关公,便如提及忠义的化身。他勇猛无比,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当年,曹操擒获关公,押至许都,用珍奇异宝厚待,意欲笼络。然而,关公信义如山,心中矢志追随刘备,未曾动摇。这一忠诚之心,令历史流传,令世人敬仰。

遗憾的是,关公性格中有一处难以遮掩的瑕疵。他高傲不凡,眼中看不起士族之人。江东孙权曾向其寻求亲事,关公却嗤之以鼻,狠狠地痛斥了一番。

由此,关公的命运似已注定,结局的伏笔被埋得深沉。

而在五虎上将中,常山赵子龙或可称为完美之人。他武艺高强,同样忠勇双全,为蜀汉效力至死。他是五虎将中最后一位离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政权默默奉献,付出了无尽的心血。

关于赵云舍身救阿斗的故事,相信诸位都已听闻,更多可能基于影视作品和《三国演义》中的呈现。与演义中诸如“温酒斩华雄”、“空城计”此类纯属虚构的情节相比,赵云救阿斗确有其事

在那一次当阳危机中,他英勇地挺身而出,将阿斗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这一幕,虽然真实情况并没有演义中“七进七出”那般夸张,但足以证明其英勇无畏、忠诚可靠的品质。

事实上,赵云后来还救过一次阿斗。在刘备去征服益州的途中,孙权对其行为颇为不满。于是,他决定将自家小妹(演义中的“孙尚香”)带回江东。

孙夫人曾许配给刘备为妻,她离开前还带上了阿斗,企图将这个孩子作为东吴将来的筹码。

关键时刻,赵云再次成为了阿斗的守护神。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飞速赶来,经双方协调,阿斗才未被带去江东。

赵云的“两救阿斗”,绝非只是拯救了一个年幼的生命,而是为整个蜀汉政权挽回了命运的秩序。正是他的英勇行为,确保了蜀汉君主的平稳传承,为国家政局的稳定铺平了道路。

当刘备跨足益州之际,他已年过半百,在那个时刻,他唯一的亲生儿子阿斗刘禅,仿佛成了蜀汉仅存的希望之光。

倘若赵云不曾挺身相救,那么阿斗极可能沦为俘虏,这将导致蜀汉在君主继位问题上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可能撕裂蜀汉的历史轨迹,使其更早消失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

值得一提的是,赵云曾在历史上真正实施过“空城计”。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这个计谋被归功于诸葛亮,但在真实历史中,赵云却是其发起者。

确切来说,赵云所使的是“空营计”。汉中之战,赵云面对气势汹汹的曹军,灵光一现,他顺着逆向思维,大胆地对曹军敞开营门。果不其然,曹军被这意外之举所惊讶,不敢再贸然进犯。

结果,曹军在撤回大营的途中反而遭到了赵云军的猛烈反击。

赵云的这个计策,最终为刘备夺取汉中奠定了基础,它就像星空中的一个神迹,让人不禁对这位英雄的智慧由衷赞叹。

而他的勇气不仅镌刻在战场的硝烟之中,更显现在政治舞台上的胆识。即便他的声音孤立无援,只要心中坚信这道光芒对国家有益,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照亮。

当蜀汉军队攻克成都后,“天府之国”的美誉使得众将心生贪欲,在他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刘老板”的赏赐时,赵云却恍若一道晨曦,破晓于朝霞之间,勇敢地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坚定地表示,此刻曹魏尚未平定,绝非享乐之时。唯有将成都的房屋和田地归还百姓,方能得民心,进而稳固政权。

赵云的这番言辞,如同珍珠般闪烁着高尚的光辉,既昭示着他不凡的勇气,更彰显了一名英雄无畏于真理的坚守。

无论是胜利的欢歌,还是困境的挣扎,赵云始终保持着清醒与冷静的头脑。

关羽殒命东吴之际,刘备陷入了复仇的旋涡,执意要讨伐孙权。

即便诸葛亮等智者深知此举将给蜀汉带来灾难,但无人敢于劝谏,因为他们更清楚的是,若在此时劝阻愤怒的刘备,无异于触犯龙鳞,自身前途恐难保全。

然而,赵云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只因他不计个人名利与得失,只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着想。他直言劝谏刘备,告知其此举的严重后果。

可惜的是,一向善于接纳建议的刘备,无视了赵云的忠言,执意伐吴。

终究,一切如赵云所料,蜀汉的命运急转直下,刘备也在白帝城郁郁而终。

正是因为赵云那两次富有远见的劝谏,他被赞誉为具备大臣格局的儒将,但许多“三国迷”常为其打抱不平,遗憾这样一位完美的名将未能得到刘备的重用。

有人认为刘备未重用赵云,实则是对其的一种保护。赵云的出身使他既非荆州派,亦非益州派,在权力斗争中,赵云若身居高位,恐怕将无所依靠,难以立足。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赵云因几次直言进谏引起了蜀汉群臣的孤立,甚至触动了刘备的敏感神经。

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波折,为蜀汉未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倘若刘备在进攻东吴之前,能够听从赵云逆耳的忠言,那么三国的格局或将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吴】陆逊

而要说起那位令蜀汉命运急转直下的男人,便是江东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陆逊。

陆逊生于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吴郡陆氏,相较于张辽和赵云,他的身世可谓显赫无比。

在三国前中期,陆逊主要投身于征讨山越和担任幕僚等事务,看似平淡无奇,然而,伟大的人物往往在关键时刻显露锋芒。

陆逊的第一次崭露头角,便名震天下,那正是与斩杀关羽相关的战事。虽然很多人认为夺取荆州是吕蒙的功劳,但实际上,真正的功臣应当为陆逊。

那还要追溯回一纸书信,它开了东吴崛起的序幕。

陆逊巧妙地利用关羽那自负的弱点,以卑微的言辞让关羽对其不屑一顾,从而全力迎击曹操,这才让吕蒙有机会兵不血刃拿下荆州。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东吴在三国时期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实力。风雨欲来,刘备悲愤的伐吴之战如期而至

夷陵山谷,悬崖峭壁。陆逊沉着决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术。

刘备大军蜂拥而至,陆逊毫无畏惧,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将数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

他看准时机,随后,密谋已久的火攻计终于出鞘。他令士兵每人携带一把茅草,趁着天气炎热,到蜀军营边放火猛攻。顿时间,火光蹿升,烈焰瞬间吞噬了蜀军的所有希望。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刘备败途末路,最终在白帝城含泪长辞。众人惋惜,陆逊的名字却流传百世。

从关羽到刘备,陆逊真乃蜀汉之梦魇!

然而,他的伟业远不止于此。陆逊一生出将入相,被赞誉为“社稷之臣”。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他成为东吴第四任大都督。

这意味着陆逊不仅在军事上拥有杰出的才能,还在政治上有出色的眼光和领导力。

奈何,世事如梦,英雄如劫。与张辽、赵云相比,陆逊的结局着实悲惨。

晚年的孙权,再无英年时期的智慧与果断,他被权谋与猜忌所困扰。

尽管有七个儿子,但孙权在称王、称帝的三十年间,竟从未册封过一位皇后。皇宫内的妃嫔无嫡庶之分,儿子们便无尊卑之别。

时间如梦境般迅速流逝,待到孙权老去,皇位传承之争也就成了宫廷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孙权的子嗣们,在皇位争夺的旋涡中,渐渐分化为两股势力。一股由“三儿子”孙和领导,另一股则由“四儿子”孙霸主导。

在这一场充满诡计的“二宫之争”中,为人正直的陆逊却成为了牺牲品。曾经的忠臣义士,在孙权屡次派人逼问下,悲愤之中含冤而亡,人生就这样草草收场,不禁令人唏嘘。

除了皇位之争,陆逊之死背后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功高震主。

陆逊一生忠诚于东吴,屡立战功,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都对他忌惮不已。然而,晚年的孙权却越来越昏庸,越来越爱猜忌。

他担心陆逊将来会夺走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于是趁着太子之争的机会,将心中的石头一并去掉。

陆逊这位忠诚无私的英雄,最终却被孙权逼死。他的命运与汉初名将韩信又何其相似!

不由得感叹,英雄多劫,人生如梦。

更多文章

  • 24岁的西楚霸王,48岁的泗水亭长,8年战争为何项羽会输给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为何会输给刘邦,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输刘邦,项羽输给刘邦的真正原因

    第一、差在年龄上。 假如你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到大接受的就是贵族教育。20多岁已经统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了。放眼天下,几乎没有人成为你的对手。你会是什么心态?24岁的项羽军事上的首次亮相,就是北上开往巨鹿战场,第一次渡江战役就出奇兵,3万多楚军击退章邯,以1比3的比例将秦军首领王离擒获

  • 东方文明的记——七:商汤建朝的三大举措,政治制度由部落制向王朝制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他召开了资治堂会议二、商汤伐夏三、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那么什么是“资治堂会议”呢?商汤即位后,发现商朝内部的政治混乱,为了整顿政治局面,商汤召集了一场重要的会议——资治堂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整顿政治局面,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和治理。会议的名字"资治堂"意为"治理政事的地方",充分体现了商汤的治国思

  • 地理|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韩信的封地在哪?结局如何(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废赵王张敖之前,刘邦令代相陈豨统率赵代两国之兵,抵御匈奴,讨伐韩王信。废赵王张敖之后,拜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统领赵国之兵,分代相陈豨之兵。陈豨礼贤下士,如同布衣之交,所以远近之人,争相附骥攀鳞。陈豨为将守边,遂多招门客,收养死士,无论其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看待。韩信麾下战将中,陈豨排到前五位是没问

  • 演义中,参与征讨董卓的18路诸侯,都是谁,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随后,董卓为树威,废掉了汉少帝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董卓还为了斩草除根,杀掉了何太后和汉少帝。董卓此举捅了马蜂窝,引发了天下人的愤慨,曹操等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这18路诸侯分别是:一、南阳太守袁术袁术出身于豪门望族汝南袁氏,也是“四世三公”之后,先祖袁安担任过司空、司徒,曾祖父袁敞担任过司空,祖

  • 跟曹植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女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才子佳人的话题向来为文人关注,那曹植这样的大才关注的人就更多了,根据史料的记载,与曹植有密切关系的女人有三个:一个是崔氏,这是曹操信任的大才崔琰的侄女,但崔氏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所谓“衣绣违制”也就是在曹操面前穿的太花花了,曹操接受不了,但我推测问题恐怕不是这么简单。第二个是谢氏,谢

  • 妲己睡前一不良习惯,纣王就此沉迷,当今女子不敢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妲己引喜妹见纣王,纣王与妲己动漫,邵氏电影妲己迷惑纣王

    书本中的妲己被狐狸精附体,背负女娲娘娘的任务——祸害殷商!妲己拥有蛇蝎心肠,祸乱朝纲、残害朝中大臣都是妲己所为,最终完成女娲娘娘的任务,可却被姜子牙抓获死于他手,妲己除了拥有祸乱的手段,还有一张十分貌美的脸皮,她的一颦一笑都足以令人心生畏惧!就是如此的女子却深得纣王的喜爱,妲己本是纣王的一个“战利品

  • 方城副县长艾克拜尔·依明化身张骞,为方城旅游代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各地文旅局局长“内卷”为所在家乡宣传 代言前天,刚在方城上任的副县长艾克拜尔·依明化身张骞出现在方城县博望镇一时间就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某音短视频相关画面▼ 简介4月13日,暮春的太阳如炎夏一般躁热。在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古老的张骞桥上热闹非凡,被历史的车轮碾出深深印恨的石桥桥面上,3名武士簇拥着

  • 刘邦在彭城之战率领56万人的军队,为什么输给了项羽的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争,刘邦输得很惨,最后让他的家属也落入了项羽之手。那么刘邦的军队为什么会输给项羽的3万人呢?其原因有三点。1、项羽的战略正确项羽的战略正确,使得刘邦的56万人,瞬间化为了乌有。项羽的军队虽然只有3万人,但是项羽决定攻击刘邦军队的弱点。项羽率军攻击刘邦军队的后背,刘邦的军队始料不及,而内部又出现

  •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时期社会日益动荡,百姓不得一日之安宁。在如此社会之中,人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因此,成百上千计流民的出现,对东汉王朝造成了灭顶之灾。 一、 流民考源 “流民”这个词,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释义是流动的人民。“禁迁徙,止流民”(《管子·四时》),意思是禁止人民跨区域无定所的运动,以此来让他们致

  •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空城计司马懿看穿了吗,司马懿真的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吗,司马懿得知空城计真相的内心独白

    所谓的空城计,就是给敌人一种错觉:里面很大概率有埋伏。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可能没有埋伏。一旦攻城,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埋伏自己全军覆没,或者没有埋伏,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大功。就算司马懿猜到这是空城计,但是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他带领大军到来,不可能仅凭自己的一个猜测就无功而返,那同样是劳民伤财损失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