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空城计,就是给敌人一种错觉:里面很大概率有埋伏。
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可能没有埋伏。
一旦攻城,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埋伏自己全军覆没,或者没有埋伏,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大功。
就算司马懿猜到这是空城计,但是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他带领大军到来,不可能仅凭自己的一个猜测就无功而返,那同样是劳民伤财损失惨重。
所以,不管是不是空城计,如果为了战争的胜利,司马懿都不会轻易下决定,而是会派出小股部队前去探路。
可是司马懿没有,而是转身就撤,宁愿冒着丧失军中威望的风险撤退。
为什么?
就是因为不管是不是空城计,他司马懿都会当成空城计来对待。
如果是计,那正好,自己为了保全大军撤退,合情合理,正该如此。
如果不是计,那说明城中空虚,如果进行攻击,就能一战而竟全攻,彻底消灭诸葛亮。
司马懿虽然会获得滔天大功,可是伴随而来的就是兔死狗烹,他的人生也就到了尽头。
司马懿鹰视狼顾,不是久为人臣之人,不管是曹操、曹丕还是曹睿,对司马懿都是防备极深,恨不得杀掉除去后患。
可是司马懿有大才,是和诸葛孔明并驾齐驱的人。在曹操后期,曹魏谋主大量寿终,司马懿对于曹操消灭孙权刘备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曹操也有那个能力掌控他,所以司马懿性命无忧。
等到曹丕曹睿时期,诸葛亮的北伐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曹魏里面能和诸葛亮展开盘肠大战的存在,只有司马懿。
从曹丕开始,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安稳的活着,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威胁到了曹魏统治。需要他司马懿消灭诸葛亮,也只有他具备和诸葛亮扳手腕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曹魏皇帝明知道司马懿的威胁也很大,可是事有轻重缓急,不得不对司马懿越加倚重。
可是若诸葛亮死在空城计,司马懿就彻底失去了作用,为了除掉隐患,又岂止是司马懿,整个司马家族跟着都得死。
只要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就不再是对曹魏必不可少的存在了,哪怕他再有才,为了消除隐患,司马懿也再无生路。
可是司马懿呢?若诸葛亮死在空城计,他司马懿面对曹魏的屠刀,还没有积攒到足够的实力能够反抗,所以,只有诸葛亮活着,他才能保住小命,才能在和诸葛亮的周旋中拿到曹魏更多的资源壮大自己。
只有壮大到曹魏皇帝不足以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诸葛亮的死才不重要,司马懿才有底气和曹魏翻脸。
所以,诸葛亮的存在,对司马懿有养寇自重的作用。至于他有没有看出来,我们不得而知,各有各的猜测,却没有明确的证据。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不管司马懿有没有看出空城计,他都只能当做空城计来对待,这是他司马懿唯一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