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捡漏王刘备促三国鼎立,曹操却为他人做嫁衣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捡漏王刘备促三国鼎立,曹操却为他人做嫁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4/2/14 11:40:45

其根源就是皇权不够强势威信,而外权(外戚和宦官干政)反而钻了空子一步步地架空了皇权;不过到了东汉末期,这种局面已经由外戚和宦官之争,变成了割据诸侯之争,而天下早就不再是东汉集权的模式,而改变成为了诸侯独立状态。

东汉末期,诸侯割据状况

董卓之乱之后,东汉的局势变化极为迅猛,兖州地区的曹操挟持汉献帝,幽州的公孙瓒虎视眈眈盯着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而冀州的袁绍四世三公,却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统治者,淮南地区的袁术下的一盘好棋,却被称帝付出了代价,而东南部的孙策还在与江东诸侯作战,荆州的刘表专心的经营荆州,益州的刘焉年事已大,没有什么盼头了。

汉中的张鲁倒是有雄心壮志,但可惜自己是黄巾军余孽,根本没办法网罗人才,而西凉马腾虽然是名将之后,可惜凉州那个地方,地缘政治恶劣,实在无法一统天下,徐州的陶谦、青州的孔融都是安分守己的州牧。

因此,东汉末期董卓之乱之后,整个东汉土地陷入了常年的诸侯相争的阶段;而这时候,大家千万别觉得曹操已经有了雄心壮志了,这时候的曹操夹在四战之地,心里想的就是生存,挟持汉献帝只是为了给自己弄个挡箭牌(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尊王攘夷)。

董卓之乱后,北方中原局势

东汉末年诸侯,此消彼长,并非是实力和策略影响,而是时局的影响;你认为孙策带着几千兵马就能平定了江东?你认为曹操的策略十分的厉害,就能够一统北方?你认为刘备是皇叔的身份,天下士族就会承认?如果大家真的这么认为,那么《三国志》这部历史的钻研就太简单了。我们先分析一下天下诸侯在董卓之乱之后的形式如何?

袁绍与公孙瓒在北方争霸,袁绍一家独大

首先,东汉板块最北方是两雄争霸,幽州的公孙瓒靠着鲜卑帮助,也曾一度称霸北方。不过,袁绍就靠着自己的身份,整个冀州的士族都支持他,再加上冀州是当时的天下粮仓,很明显袁绍是占尽了优势,再加上后来青州也被袁绍给占领了,袁绍的军队也一度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公孙瓒的灭亡是势在必得的。

所以,争霸天下需要具备的条件,袁绍已经大致拥有了;黄河以北,在公孙瓒灭亡之后,袁绍一家独大;接着看中原地区,中原局势极为复杂,司隶地区和雍州地区还处于混乱,谁都不想去染指,而司隶之东就是曹操的老巢,但是呢?

曹操周围的敌人很强大,还好北方敌人袁绍是他童年时候的伙伴,就扶持他,袁绍想的是让曹操帮自己先收拾其他敌人,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曹操的强大是离不开袁绍的支持,曹操的西边董卓已经挂掉了,剩下的残余势力实在不够看,而东边就是陶谦的徐州,徐州说白了没啥战斗力,光有上万的守兵,这根本不够曹操打的。

陶谦在曹操的威胁下,将徐州让给刘备

但曹操找不出理由打他,再说旁边还有个袁术看着自己,袁术可是盯着自己地盘很久了。不过,陶谦不小心把曹操的亲人给杀了,这就给了曹操出兵的理由,于是乎陶谦也是一个软柿子,看曹操来,索性就把徐州给了刘备。

其实陶谦让徐州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愿,而是徐州大量的士族的意愿,毕竟陶谦不是正统的皇室血脉,而刘备就是皇室血脉,在身份上,刘备有了足够的软实力;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刘备拿到了徐州后,曹操就没有理由打了。

后来在发展中,吕布来徐州,把整个徐州给占了,刘备窝囊的跑去小沛;吕布作死,自己招惹曹操和袁术,于是吕布也被灭了,自此开始,曹操在这时候已经有染指天下的想法了。

南方袁术被灭,曹操正式统一北方

那么中原、北方打得火热,南方为啥没动静。当然不是,东南地区也打的火热,袁术的想法和袁绍一模一样,他扶持孙策,想让孙策和江东的那几个太守打的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不过这个梦还是破碎了,袁术还没有等到孙策一统江东,自己就糊里糊涂称帝了,这下孙策有理由反叛袁术了,没过多长时间,袁术就被曹操给灭掉了;所以发展到现在,东汉的局势呈现一超多强。

超级诸侯就是袁绍,钱、粮、将领、谋臣和军队都有,但这厮就是傻乎乎的要等待时机,这下曹操笑得咧开了嘴,当袁绍醒悟过来去打曹操,曹操这时候已经有一战之力了,于是乎,袁绍也被灭了,曹操正式的一统北方。

曹操先后解决凉州之乱,迫降荆州

江东的孙策挂掉了,孙权继位,并且慢慢地统一了袁术的一些地盘和南方的一些土地,吴国版图大致形成蓝图了。地处中心的刘表呢?其实到目前为止,曹操心腹之敌主要就是西凉的马腾和荆州的刘表,其他的敌人压根看不上。

东汉末年的强势诸侯,其实就是察觉时机准确才能够不断壮大,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如果发兵攻打荆州,刘表在的时候,那么曹操胜算会低一些,并且孙权和马腾都还在威胁自己,后来解决了马腾,马超差点杀了曹操,又历经很久解决了凉州之乱。

到了这时候,曹操还等了几年,他就是为了等刘表挂掉,后来刘表真的挂了,整个荆州都陷入分裂的局面,刘表的旧将跟着刘琦分掉了江夏,而士族跟着刘琮分掉了大部分荆州。于是曹操看准时机,一举动用了几十万大军,看着阵势,刘琮根本都不敢对抗,于是直接投降了。

其实也不是刘琮不想打,他可没有三国演义说得那么“妈宝男”,他也是有点东西的,荆州当时的军队三分之一都被刘琦拿走了,剩下的根本抵抗不住曹操,与其鱼死网破,还不如保护荆州一方安定,刘琮就这样献上了荆州。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捡漏王刘备占领荆州

那么解决了凉州和荆州,曹操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到了这时候,骄傲自大也害了他;刚长途奔袭还没怎么修整,曹操就带兵去打孙权,于是赤壁上的一把邪火烧掉了曹操大半生的积蓄,曹操为此元气大伤,而曹军刚退,刘备这个“捡漏王”迅速地通过刘琦的号令一统了荆州,这波操作让孙权和周瑜目瞪口呆。

大家看的没错,历史中孙权和周瑜,并非那种无利不起早的人,因为他们是主力,刚打完曹操,也元气受损严重,这时候和刘备开战不实际,刘备在道义上还是实力上,其实也不比孙权弱。这时候就讲究谁捷足先登了,刘备逃跑速度惊人,抢地盘的速度也是极快的;那么到了这时候东汉末期的局势已经明朗了,北方就剩下曹操和公孙越,而南方是刘备、孙权二强相立,旁边的益州和汉中还在对掐中。

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才是正统

后来刘备统一了汉中益州,曹丕让献帝禅让,于是三国彻底建立;这就是历史的“魏、蜀、吴”,不过大家要记住的一点就是,魏、蜀、吴不算是正统的王朝,也不算是正统的王国政权,比如刘备的“汉”,自称是东汉皇族,但魏国和吴国都不承认,历史家业不承认其正统性。

因此,刘备的“汉”只是割据型政权,并非正统国家;而孙权的“吴”是因为他的老爹和哥哥是“吴侯”,于是他称为“吴王”,这一点史学家也是不会赞同其正统性的,毕竟正统的国家就是东汉。

但东汉禅让给了曹氏,也就是魏国,魏国才是名副其实的正统国家,这也是为什么刘备的“汉”被称为蜀汉,孙权的“吴”,被称为东吴,而曹丕的“魏”则是单名“魏”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东汉末期的统治者汉献帝刘协才是正统的帝王,他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就是正统的君王,蜀汉和东吴只能算是割据势力。

小结

因为蜀汉、东吴在法理上不具备正统性,这也是后期为何蜀汉和东吴人才凋零的一个原因,因为但凡讲究正统的文人都跑到魏去当官了,没有哪个会去两个不正统的国家当官,在那当官是无法青史留名的。

三国局势的确立,也意味着中原文明陷入了分裂的境地,虽说三个统治者都是中原人,但其分裂的统治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毁灭和影响。首先就是人口的锐减,东汉末年的人口相比较三国时期的人口,硬生生的锐减了40%,可见战争对国民生产是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三家最终归晋,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三国的确立,魏国争取到了正统,就靠正统的名号,魏国所拥有的正统性将是未来决胜天下的核心,可惜的是正统的果实最终被司马家给窃取,曹操辛苦一辈子,打下的江山,却为司马家做了嫁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代时期大清铜币和光绪元宝市场收藏价值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清铜币光绪元宝所有价格表,大清铜币丁未光绪20文,光绪大清铜币5文多少钱

    我们清代时期的光绪元宝有两种材质的,一种是银材质的又,一种是铜材质的,银材质的基本上都是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版本,我们经常可以在拍卖会场上面看到一些比较珍稀版本的光绪元宝,有的价值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级别的钱币也有,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版本比较稀少的光绪元宝,即使是比较普通版的光绪元宝它们的收藏价值也是比较高

  • 219年对曹魏来说是辛苦的一年,上半年汉中之战,刘备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7月刘备的第二轮进攻就来了,关羽带着他的精锐直扑襄樊,这就是东线的拳头跟上了,曹魏没有休息的机会,从汉中拉过来的败军又在这里阻击关羽,不到一个月就被全歼。我们看一下这时候的形势,如果没有孙权,只有曹魏和蜀汉,那么曹魏显然是士气低落,西线压力巨大随时可能受到雷霆一击,而且西线部队都还是屡战屡败残兵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宝安民兵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重温“近代史第一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据了解,鸦片战争博物馆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该馆分为四个部分:鸦片由来、鸦片贸易、禁烟历程、虎门销烟。在博物馆内,大家参观了销烟池的木桩、木板;林则徐手书的对联、条幅;抗英时用过的武器;当年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珍贵的实物资料。听讲解员讲述了当年殖民主义者利用鸦片和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和

  • 河南省濮阳市籍三国名人:清丰县二人,范县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丰县的二位名人来自著名的乐氏家族,分别为乐进、乐綝和乐肇。乐进,字文谦,早年加入曹操集团,曾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回到家乡募兵。乐进募得一千余众后,来到河内郡与曹操会合,并在随后进行的讨董之战中战绩卓著,被晋升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乐进随曹操参加兖州争夺战,多

  • 揭秘第一次东征:蒋介石成名战——棉湖之战,黄埔学生军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1924年2月,原本担任留守广州的许崇智,最后因为“临阵换帅”事件,而成为了东征联军右翼粤军的总指挥。又因为东征联军的总指挥杨希闵以及滇、桂系军队此时已持观望态度,实际担任东征战事的几乎只有右翼粤军,因此,许崇智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东征联军的最高军事统领。在此之前,右翼粤军在原东征联军右翼粤军总指挥张民

  • 梁启超:四句话,九个子女皆成大才,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他有九个子女,都非常了不起: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说起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他下面这

  • 别再说自己是三国迷了,这些三国名人的名字,你都读对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名字中有多音字,生僻字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我们当代广泛存在,在我国古代也是屡见不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那些有关名字中的多音字,生僻字的人。熟读三国的的人大概都知道,在三国时期由于群雄割据,都说乱世出英豪,那个乱世也出来了很多很有名的人物,可是因为人太多了,有很多人用的都是生僻字或者多音字,下面小编就来举几

  • 清初剃发,汉人拼死抵抗,到了民国,为何又不愿意剪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为什么剃头发,为什么清初皇帝不剃发,清初哪类人不用剃发

    为了顺应潮流,这些变动会成为条例,但在改动的过程中,也会遭到一些阻拦。以清朝的剃发蓄辫、剪辫易服来说,前后让民众的心理落差极大。清军入关,王朝更迭之下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一纸“剃发令”。当时的努尔哈赤下令,凡是被他攻占的地方,男子必须以“剃发”示诚。清军将此作为了胜利的象征,一度有“留头不留发,留

  • 她是三国最美女子,被预言可母仪天下,结果却命途多舛,最后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的美人,我们第一想到的必然是貂蝉,貂蝉的确很美,美到让人惊艳,在三国当中可以说排名第一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美人,虽美貌比不上貂蝉,但也足以达到第二的位置,在三国也是出了名的好看。此女叫甄宓,她的父亲是做官的,因此她的出身还算可以,从小过着小姐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忧愁。只可惜她的父亲在她很

  • 民国风云人物关系图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看到一张历史导图上的 民国时期风云人物的关系图,觉得非常有意思。图上都是在民国时期的知名人士,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同时这也是家族血脉基因和文化基因的传承图。 延伸阅读:优质宣纸、文房用品特惠!!!( 点击购买 )多少书画家,死在了这两个字上! 用作品说话,头衔、官职、证书等全都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