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曾有三次机会登上皇位但都以失败告终

多尔衮曾有三次机会登上皇位但都以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07 更新时间:2024/1/16 17:31:22

历史上的多尔衮曾经有过三次机会可以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是每一次他都与之擦肩而过,特别是后两次,多尔衮面对近在咫尺的大清皇位,他都是主动选择了“放弃”,这其中既有实力的因素,同时也有多尔衮的那份顾全大局的责任心。

一直以来,不少民间野史以及李朝的史料中都有着这样的记载,说努尔哈赤临原本想要将汗位传给多尔衮,只是多尔衮太小,所以由代善摄政:“九王子当立而年幼,汝可摄位,后传于九王。”

乌喇那拉·阿巴亥

只不过,在努尔哈赤驾崩以后,代善在他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怂恿”下,背叛了多尔衮,转而拥立皇太极为后金大汗,多尔衮的生母大妃阿巴亥也被“四大贝勒”假借“先汗遗命”,被逼殉葬。

然而, 这样的记载确实是非常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正式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同时也提出在他驾崩之后,新任后金大汗的选举办法:“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以若人为君,惧其尚力自恣,获罪于天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

至于这“八和硕贝勒”的人选问题,一直以来是众说纷纭。

“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肯定位列其中,而至于另外的“四小贝勒”,必然也是旗主或者领旗的贝勒,并且还要是有着一定的军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尔衮确实很难入选这“八和硕贝勒”的名单,一方面,此时的多尔衮年纪尚小,没有上过战场,毫无军功可言;另一方面,虽然努尔哈赤已经分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每人15个牛录,但努尔哈赤也明确表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所以多尔衮也并不是旗主贝勒。相比之下,济尔哈朗、德格类、岳托、杜度、阿济格等人应该更有资格入选“四小贝勒”。

爱新觉罗·多铎

与此同时,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努尔哈赤还曾表示,在他百年后,将自己剩余的20个牛录的亲兵全部划给多铎,这样一来,多铎便成为了努尔哈赤驾崩之后实力最强、统领牛录数量最多的八旗旗主。如此来看,努尔哈赤应该更加更爱的是多铎,而并非是多尔衮。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就在努尔哈赤驾崩的当天,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首先找到代善,劝说其力挺皇太极:“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也随即表示同意:“无人允协,谁不赞同。”

就这样,在代善家族的支持下,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四大贝勒”中的其他两人,即阿敏与莽古尔泰也表示了认可。

爱新觉罗·皇太极

至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三兄弟,在整个皇太极在位期间是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太极。而皇太极也给予了兄弟三人极高的地位与尊荣,尤其是多尔衮,更是在皇太极改元称帝后,获封为“和硕睿亲王”,成为“四大亲王”之一,可以说丝毫看不出他们之间有着“杀母之仇”与“夺位之恨”。

由此可见,多尔衮无缘后金汗位,完全不能算作为“痛失好局”,或者说遭到了皇太极的“篡位”,因为此时的多尔衮确实没有争夺汗位的资格与实力。

争夺大清皇位实力,多尔衮输在了实力上

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 多尔衮与豪格之间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统领着正蓝旗,并且有着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的支持;而多尔衮这面,也得到了他的两位同父同母的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以及两白旗的全力拥护。从“纸面”实力上来看,双方可谓是势均力敌。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四大亲王”中的另外两位,即统领正红旗与镶红旗的礼亲王代善,与统领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先后表示应该由豪格继承皇位,这就使得豪格瞬间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之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

然而,在看似已然稳操胜券的情况下,豪格却大言不惭地说出了那句让他后悔终生的话:“我福小德薄,焉能堪当此任。”

爱新觉罗·豪格

于是乎,多尔衮兄弟便借此对豪格展开了反攻,双方重新对峙了起来,不仅如此,宫外的两黄旗和两白旗都在暗中布置,隐隐有了火并的迹象。

于是,在如此危急的时刻,郑亲王济尔哈朗主动提议,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豪格和多尔衮对此也均无异议。

就这样,年仅5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与此同时,经由在场的全体宗室王公推举,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担任辅政王,共同辅佐年幼的顺治皇帝。

多尔衮在这个时候放弃皇位,其实也是有着他的充分考量的。

首先,多尔衮确实在实力上完全没有优势可言。

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的初期,多尔衮三兄弟统领的两白旗共有65个牛录,远超皇太极手中两黄旗的40个牛录。然而,伴随着皇太极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壮大自身的势力,在其去世之前,皇太极统领的两黄旗以及豪格统领的正蓝旗已经坐拥了117个牛录,超过了两白旗的98个牛录,况且代善与济尔哈朗手中也有96个牛录,他们已经明确表示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这就使得多尔衮在实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爱新觉罗·多尔衮

其次,多尔衮这是从顾全大局角度上做出的一种妥协和退让。

在此之前,明清之间刚刚经历了“松锦大战”,明朝的势力被彻底驱逐出了关外地区,与此同时,关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更加使得大明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清朝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历史机遇。如果因为皇位争夺而引发清朝内讧,无疑会葬送此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代帝王的努力与积累。

所以,出于对整个大清王朝的发展与扩张壮大的这份责任心,也使得多尔衮没有选择继续为了皇位争得个你死我活,而是就此扶保顺治帝登基。

再次,就是多尔衮对于未来长远的规划。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皇帝年纪太小了,根本没有办法主持局面,而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打压其他政敌,这样一来,反而是在用“退”的方式,实现自己“进”的目标。从后来历史发展的事实来看,多尔衮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也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多尔衮最终放弃了皇位的争夺,选择接受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建议,拥立顺治皇帝登基,而他也成为了辅政王。

没有废黜顺治皇帝以自立为帝,多尔衮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多尔衮自他成为辅政王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排除异己,扩大自己的实力与影响力。

一来,多尔衮极力排挤郑亲王济尔哈朗,最终成功将其踢出辅政王之列,而他自己也开始进行专权摄政。

二来,多尔衮又在不断扶持两白旗的发展,打压其他几个旗,特别是曾经支持过豪格的两黄旗高级将领,多尔衮对其进行了分化瓦解、残酷迫害,索尼、鳌拜等人皆是险些丧命,两黄旗的实力也就此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三来,多尔衮利用一切机会打压豪格,并且在顺治五年(1648年)的时候,将豪格折磨致死,进而吞并了他的正蓝旗。

爱新觉罗·多尔衮

与此同时,多尔衮还强迫顺治皇帝先后册封自己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以及“皇父摄政王”,其权势与地位已然凌驾于顺治皇帝之上。

此时的多尔衮到底有没有废黜顺治皇帝而自立为帝的想法,已经不得而知了,即便是他真的有这样的想法和念头,也伴随着顺治六年(1649年)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薨逝而就此彻底打消了。

多尔衮一生并没有诞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他将所有的期望全部寄托在了从小便与自己关系极为密切的弟弟多铎身上,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多铎因为天花薨逝,使得多尔衮此前的希望全部落空。

尽管多尔衮还有一个养子,即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但是他年龄比顺治皇帝还要小,并且在朝堂上没有任何的政治基础,如果选他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完全无法应对朝中的变局,更加无法对抗济尔哈朗等人,其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至于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多尔衮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他,甚至是阿济格此前几次提出要做“叔辅政王”的要求,都遭到了多尔衮的严正拒绝,因为在多尔衮看来,阿济格就是一介赳赳武夫,由他治理国家,只能将整个大清王朝带向覆亡。

爱新觉罗·福临

于是,此时的多尔衮主动寻求改善与顺治皇帝的关系,并且已经开始将权力交还给顺治皇帝,从而也就此彻底放弃了自立为帝的想法。

综上所述,多尔衮一生共有过三次有机会染指最高统治权的机会,但每一次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多尔衮此时实力非常弱小,甚至完全不具备竞争资格,因而失败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第二次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痛失大清皇位,实际上也是输在了实力不足上,并且他对于大清王朝的这份责任心,也让他最终没有一争到底,而是非常顾全大局的选择了扶保年幼的顺治皇帝登基。

第三次是在清世祖登基之后,多尔衮权倾朝野,成为当时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如果多尔衮在这个时候真的有废黜清世祖、自立为帝的想法,他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去实现,只是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后继无人,最终也让多尔衮选择了放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四大悍将排名:张飞典韦许褚位列三甲,马超哪一点不如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三国二十四名将”顺口溜肯定是根据《三国演义》来排的,为了合辙押韵,很多应该排名靠前的名将,被甩到了十名之外。比如庞德排在夏侯惇夏侯渊之后位列十六名,就显得十分不公平,庞德曾经跟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都交过手而没输:“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庞德无疑是一员悍将,但是他

  • 这两人比诸葛亮还要厉害!至死都没有出山,若出山一人可改变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之间,出现过很多厉害的人物,谋士武将层不不穷,其中,最有名的谋士莫过于诸葛亮,然后,其实还有一位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当代公认的可以百步穿杨的枪术大师童渊。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全书着墨也很少。如果对整部小说加以回顾和品味,你就

  • 140年前李鸿章创办了一家公司,如今家喻户晓,还是世界500强企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的主要企业,李鸿章和他创办的企业,李鸿章创办的企业有哪些特点

    李鸿章作为晚清四大中心之臣,与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一同参到了国家的科技教育,军事这些领域可谓是求新求变。虽然时间比较的短暂,但是他们却初步具备了钢铁的质量,模具的铸造,这些近代工业所拥有的能力。其实当时的北洋水师战舰,他们这一些零部件就来自于一些新办企业的工厂。后期轮船招商局的发展也拓展到了世界各

  • 三国3大名人遗言:孙策的很暖心,刘备的很虚伪,诸葛亮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哪方的将帅之才更多,哪方获胜的几率也就更大。这些在古代战场之上就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就好比是三国的魏国和蜀国、吴国。到了后期,魏国的将帅明显比蜀国、吴国的都多。因此魏国最终吞并了蜀国、吴国,最后统一了天下。由此,将帅之才,向来是被人所称道的。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三国3大名人遗言:孙策的很

  • 39岁的多尔衮,为何英年早逝?并非因为生病,里面大有文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权倾一时的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多尔衮是怎样的,多尔衮因何病去世

    皇太极突然去世,皇位的归属悬而未决,一方面是由于皇太极突然去世,以至于他没有时间安排继承人。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无法安排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将福林推上了王位。为清朝皇权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福临建立了皇权的绝对权威。关于多尔衮死因,清朝的官方历史是模糊的,学术界也没有共识。

  •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捡漏王刘备促三国鼎立,曹操却为他人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根源就是皇权不够强势威信,而外权(外戚和宦官干政)反而钻了空子一步步地架空了皇权;不过到了东汉末期,这种局面已经由外戚和宦官之争,变成了割据诸侯之争,而天下早就不再是东汉集权的模式,而改变成为了诸侯独立状态。东汉末期,诸侯割据状况董卓之乱之后,东汉的局势变化极为迅猛,兖州地区的曹操挟持汉献帝,幽州

  • 清代时期大清铜币和光绪元宝市场收藏价值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清铜币光绪元宝所有价格表,大清铜币丁未光绪20文,光绪大清铜币5文多少钱

    我们清代时期的光绪元宝有两种材质的,一种是银材质的又,一种是铜材质的,银材质的基本上都是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版本,我们经常可以在拍卖会场上面看到一些比较珍稀版本的光绪元宝,有的价值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级别的钱币也有,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版本比较稀少的光绪元宝,即使是比较普通版的光绪元宝它们的收藏价值也是比较高

  • 219年对曹魏来说是辛苦的一年,上半年汉中之战,刘备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7月刘备的第二轮进攻就来了,关羽带着他的精锐直扑襄樊,这就是东线的拳头跟上了,曹魏没有休息的机会,从汉中拉过来的败军又在这里阻击关羽,不到一个月就被全歼。我们看一下这时候的形势,如果没有孙权,只有曹魏和蜀汉,那么曹魏显然是士气低落,西线压力巨大随时可能受到雷霆一击,而且西线部队都还是屡战屡败残兵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宝安民兵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重温“近代史第一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据了解,鸦片战争博物馆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该馆分为四个部分:鸦片由来、鸦片贸易、禁烟历程、虎门销烟。在博物馆内,大家参观了销烟池的木桩、木板;林则徐手书的对联、条幅;抗英时用过的武器;当年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珍贵的实物资料。听讲解员讲述了当年殖民主义者利用鸦片和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和

  • 河南省濮阳市籍三国名人:清丰县二人,范县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丰县的二位名人来自著名的乐氏家族,分别为乐进、乐綝和乐肇。乐进,字文谦,早年加入曹操集团,曾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回到家乡募兵。乐进募得一千余众后,来到河内郡与曹操会合,并在随后进行的讨董之战中战绩卓著,被晋升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乐进随曹操参加兖州争夺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