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高僧自称皇室后人,60年间容貌无变化,史料记载他活到290岁

唐朝高僧自称皇室后人,60年间容貌无变化,史料记载他活到290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71 更新时间:2024/1/17 13:44:30

曾有一位耄耋老人亲口承认,他见过这位僧人幽居寺庙六十多年,然而面貌体态竟无丝毫变化。最神奇的是,这位高僧极其喜欢为他人预言祸福,而且从无差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他究竟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一、前言

公元978年,宋朝有位高僧博览群书,佛经圣典无不精通。宋太宗久闻他的盛名,便册封他为“通慧大师”。5年后,宋太宗决心编著一部宋朝当世高僧的传记,于是便下诏让博学强识的通慧大师负责编修。通慧大师,他用了整整七年时间,终于编撰而成一部三十卷的《宋高僧传》。

纵观佛教史,由僧人出任史官的情形并不多见,而这位了不起的人物便是高僧释赞宁。

释赞宁的才斐然毋庸置疑,他对史料的把控和知悉,更是让人敬佩不已。而那位290岁高僧的故事,便是出自释赞宁笔下。

二、皈依佛门

时光倒退300年,公元526年,菩提达摩从印度航海到达了中国南方,史称“达摩东渡”。此时的中华大地正处于南北朝时期,也就在同一年,北魏朝出生了一个男婴,他是北魏孝文帝的玄孙,即日后大名鼎鼎的长寿高僧慧昭和尚。

慧昭生于一个动荡的时代,随着北魏的灭亡,他开始投靠南朝陈,成了长沙王陈书坚的门客。当时前朝勾心斗角不断,而陈书坚经常在府上宴请宾客,府中门客更是不计其数。不久,陈朝王叔陵因为涉嫌谋反而被杀,陈书坚也随之被流放。为了躲避灾祸,慧昭这才隐居山野。自此,常年身穿短布衣裳,从来不曾更换。

若故事到此结束,便也没什么传奇可言。恰如大多数影视剧中的桥段,就在慧昭归隐期间,遇到了一位云游高僧。对方仔细观察了他的面相,而后惊叹地说:“子骨法甚奇,当寿极无耳。”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颇有武侠电影的味道,高僧告诉慧昭:“我看你骨骼惊奇,应该是个极其长寿的人啊!”

慧昭一听,立刻双膝跪地,向高僧乞要延年益寿的灵丹。谁知,高僧却摇摇头拒绝道:“你若并非高寿之人,服用我的丹药也没用。但尘世间争名逐利,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你当明白我所说的道理。”

说罢,高僧转身离去,头也不回地告诉慧昭,只要潜心修炼,必定能长命百岁。

您瞧,自秦始皇起,多少帝王渴望长生不老,却始终不得要领。但是慧昭很幸运,简直是无心插柳,轻松地便获得了意外惊喜。

慧昭明白,所谓修行无非是舍弃名利,皈依佛门。他本就无欲无求,自此便成了佛门弟子,开始云游四方。

三、容颜不老

慧昭和尚似乎天生便是佛门中人,他性格孤僻,喜欢安静。因为深得佛法,也经常修行禅定,所以面容极其清瘦,颇有道骨仙风的味道。

他所在的佛门名为“开元寺”,此院香火鼎盛,可是世人却很少能够在寺中见到慧昭,除非他自己走出寺院来。由于慧昭身边没有侍奉的小沙弥,所以他经常会独自外出化缘。

这时,倘若遇见有缘人,他还会主动为对方测吉凶。久而久之,慧昭和尚远近闻名,因为他所预测之事,桩桩件件都非常的准,从无出过半点差错。如此奇异,自然为人敬重,皆认为他是得道高僧。

当然,慧昭和尚不单单是因为善于为人算命才让人叹服,曾有一位住在开元寺旁边且年逾八十的老翁说:“自我住在此处起,慧昭法师已经在这里久居六十年之久。如今我已白发苍苍,几近入土,可是慧昭法师依然如六十年前一样,容貌没有任何变化!”

即便是开元寺周边的老人,都不知晓慧昭和尚的真实年龄,只知道岁月无情变迁,唯有高僧容颜不老,实在让人惊奇不已。

四、待有缘人

慧昭在遇到高僧发后,并非马上潜心修佛,而是重新去拜访旧主陈书坚。陈书坚虽不如过去那般潇洒,但生活尚算安宁。他自幼享尽奢华,如今落得流放的田地,心中也充满了无尽凄凉。为此,慧昭决心陪伴旧主,直到他寿终正寝,这才削发为僧。

此时,慧昭和尚已经80岁了,后来他直到百岁依然精神矍铄,完全不似这般年纪。就这样寒来暑往,一直到唐高祖登基,慧昭和尚已经活了280岁。

一天夜里,慧昭和尚在入定时,突见一位男子推开开元寺的院门,径直向自己走来,原来此人正是陈书坚。两个人叙旧之间,与过往相处那般无异。

临别时,陈书坚告诉慧昭:“两年后,我的六世孙将在此处为官,他单名为广,请大师务必帮我照顾他!”说到这,陈书坚不无悲伤地说:“大师比我多活六世,实在是让人羡慕不已啊!”说罢,两个人便暂作分别。

慧昭法师醒来后,立刻将一张纸条卷入经筒中,从此等待着陈书坚的玄孙到来。

有一天,一位叫陈广的新任官员因为笃信佛教,遍访开元寺诸位法师。等到见到慧昭和尚时,慧昭激动万分地抓着他的手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

陈广一头雾水地反问:“弟子此生第一次来到武陵,此前未曾与法师谋面,为何责备我来得晚了呢?”

慧昭和尚当即说:“此事说来话长,仓促之间难以说完。你今夜前来找我,我再详细说与你听。”

你当这陈广是何人,原来他就是陈书坚的六世孙。慧昭拿出珍藏许久的经筒,抽出里面的纸条,上面赫然写着“陈广”之名。陈广与长沙王陈书坚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慧昭感慨万千,这才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给了陈广听,而慧昭已经足足等了陈广十年。

陈广当即便决心拜慧昭为师,慧昭却告诉他明日再来商议。可是等到第二天时,寺中已遍寻不到慧昭的身影,大名鼎鼎的长寿高僧竟然凭空消失了。

此后,陈广又曾巧遇慧昭,仍坚持拜师,谁知慧昭满口应承,转身再次消失无踪。至此,慧昭法师便彻底没了踪迹。根据释赞宁的推断,慧昭的实际年龄应为290岁,是有史以来最高寿之人。

五、小结

历史上高僧众多,尤以玄奘法师最为著名。慧昭和尚的故事虽记载于佛教典籍中,仍具备一定的真实性。他高贵的出身、离奇的经历、成谜的年龄,无不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唯一遗憾之处便是,慧昭和尚能被世人记住的唯有寿高,却不似玄奘传授佛法更有深远意义。他远离世俗尘嚣,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不过修的是自己,却未曾渡他人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状元奉旨出塞,慰问将士,途中写下一首诗,不料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多知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却不知他的边塞诗也是佳作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一首千古名作《使至塞上》。《使至塞上》王维 〔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目前来说,对于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主旨,还存在歧义。一种说法

  • 大清继皇后:乌拉那拉·如懿、辉发那拉·淑慎,历史上最真实的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2位皇后一览表,辉发那拉·淑慎的女儿,辉发那拉淑慎御舟遇难

    继皇后的出身:《如懿传》中的如懿,乃系雍正皇帝原配嫡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的侄女,而且同皇四子弘历青梅竹马、暗生情愫。而《延禧攻略》中的淑慎,为辉发那拉氏,外戚背景非但不强,甚至还处于八旗家族的中下游水平。不过如懿和那拉氏皇后还是有一个小出入。如懿的全名叫做乌拉那拉·如懿,而历史上的继后则是辉发

  • 左宗棠收复新疆严重缺钱,向银行借款近2千万,却专挑国外高利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更要命的是,清朝的财政赤字红得不能再红。就是在这种中央没钱、外敌窥视的紧要关头,左宗棠力排众议,率军西征,不到3年就彻底击溃侵疆敌军,保收复中国西部领土。但是他在收复新疆的时候因为国库空虚借了高利贷,为什么他借高利贷只是借利息高的呢?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十分困难,国库中根本就没什么钱了,因此慈禧只拨给了

  • 李元芳担任的“千牛卫大将军”,在唐朝是多大官?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李元芳其实并不简单,他的官职是千牛卫大将军。“千牛卫大将军”这个职位在唐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官职。千牛卫主要的作用就相当于皇帝的保镖,还是贴身保镖的那种。千牛卫这个官到底有多大?这就要从唐朝的兵制-府兵制说起。唐玄宗之前,府兵制一直都是唐朝的兵制,这是从隋朝的兵制继承而来的。府兵制就是寓兵于农,其

  • 唐朝与吐蕃之交:唐朝文教政策对吐蕃教育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出自唐·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确,唐朝是一个惊艳了无数人的时代,其中《新唐书》写道:“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不论是社会、经济上的繁荣,还是文化、思想上的包容,其都让人心生向往,哪怕后来国灭,诗人、文者常常写诗或写文章来赞叹和怀念那时的盛世之景。有诗为证:“高台造云

  • 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张之洞一生的功绩绝对担得起一句国之栋梁,他一生为官清廉,为了满清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能人,教导出来的儿子,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做了一个被人唾弃的卖国贼。 老来得子却不能言传身教 张之洞出生在官宦世家,从小读的是私塾五经,受的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教育,所以小小年纪就饱

  • 荣禄:慈禧“第一红人”,其一生是走狗还是满族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与荣禄有绯闻吗,荣禄最后一位满族大佬,荣禄是满族精英吗

    荣禄是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由荫生以主事用。1895年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疏荐袁世凯练新军,即“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期间,他因反对维新,慈禧太后特命光绪帝授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权倾一时。后来又助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镇压维新派,捕杀谭嗣同等。因功入为军机大臣。1

  • 唐朝强盛无比,为何首都长安却6次被攻陷?原来它有一设计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唐朝,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唐朝繁荣昌盛的样子了,作为唐朝国都的长安也是很多朝代文人墨客非常神往的地方。然而,强盛无比的唐朝,却发生了国都长安6次被攻陷的情况。既然唐朝国力如此强盛,为何会出现首都被攻陷的情况呢?而且还是多次被攻陷?‍‍长安被攻陷其实唐长安城屡次沦陷,与它本身的设计缺陷有关。

  • 滕久寿和关跃洲,抗日战争前期牺牲的两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十九路军吴淞要塞的司令临阵辞职,形势十分危急。担任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的滕久寿临危受命,率领全体炮兵奋力还击日军的进攻。吴淞抗战第7天,也就是2月4日,上午10点左右,日军出动了10艘军舰,24架飞机,向吴淞要塞展开猛烈轰击,想要一举拿下吴淞炮台。一时间,整个炮台烟尘弥漫,几乎成了火海。亲临一

  • 浅析唐朝弹劾制度,武则天推动弹劾达到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监察制度是其中极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它能够对官吏起到有效的监督,并且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繁荣发展的大一统王朝,其监察制度十分完善,而唐代监察制度中弹劾制度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历代王朝的顶峰。尤其在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其在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推动着唐朝监察弹劾制度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