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或许并不存在单纯答案

“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或许并不存在单纯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61 更新时间:2024/1/24 16:14:03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其子秦孝公继位。

[var1]

为了重振秦国,反击强大的“三晋”,秦孝公在国内发布了招贤令,决心变法图强。人在魏国的商鞅听说了秦孝公的招贤令,便来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引荐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

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强力支持下,商鞅开了长达十余年的变法历程。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是废井田、重农桑、实行法治、奖军功、统一度量衡、郡县制改革等等。商鞅变法是战国列国变法最为彻底的一次,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等方方面面,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发展秦国经济、增加公室集权、增强军事实力,以应对日趋激烈和残酷的战国时代外部竞争。

单就这一目的而言,商鞅变法的效果无疑大大超越了秦孝公与商鞅本人的预期:秦国不但实现了变法图强的基本目标,后世历代秦人在商鞅变法的坚实基础上,还逐渐征服了东周其他列国,最终一统天下!

秦统一天下,中国历史第一次政区与行政两方面的完全统一,其历史意义十分巨大。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历史的一次大进步。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商鞅变法在只顾增强公室集权,却大大限制了普通人的人身自由,将每位秦人都变成了秦国战车上的一个零部件,这是一次历史的重大退步。

[var1]

其实,在谈到任何改革举措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之时,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很多改革,在历史当时是合适的、是进步的;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那些改革举措可能反而阻碍了历史进一步向前发展,成了历史的退步。

以商鞅变法中的举措为例,郡县制改革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郡县制,是针对分封制弊端而出现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集权。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下的官长世袭制,改为官长任命制。通过对地方官员的及时任免,中央政权就可对地方政权实现有效管辖,从而增加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分权。郡县制的原创者应该是楚武王,并非商鞅。可楚国在春秋时期的高速发展,让列国都看清了郡县制在发展上的巨大优势,所以商鞅毫不犹豫地借鉴过来,在秦国推广、以增强公室的集权。秦国能发展成高度集权的庞大帝国,改革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就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改革。

[var1]

秦朝以后,分封制、郡县制的优劣在历朝历代都存在一定争议,但郡县制的主动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已不可动摇。

与古人不同,现代人对郡县制争议更多的往往是其集权特性。

很多人以为,郡县制既然增加了集权、削弱了分权,就肯定是不好的——即便改革当时相对分封制是一历史进步,但后世长期运行肯定大大阻碍了历史的发展。然而,集权与分权是任何组织得以持续存在的两面,彼此都无法割裂对方而单独存在。集权与分权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这个组织才能稳定地向前发展。否则,任何组织都将陷入混乱。

美国建国之初,采取了邦联制而不是联邦制。在邦联体制下,邦联政府权力极小,根本无法有效管辖加入邦联的各大州。因此,建国初期美国各州之间明争暗斗不断,一度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种种内外部危机逼迫之下,美国政界精英达成了高度一致,需要增强中央政府的集权。最终,美国共和派于1787年推动制宪会议通过了建立联邦制的议案。

[var1]

邦联制改联邦制,其核心就是增强联邦政府的集权。在联邦议案通过后,最终在重重的危机边缘挽救了美国,并让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成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由美国邦联制改联邦制的过程可见,增强集权,未必是历史的退步。郡县制能在中国运行两年多年,也未必就是历史的退步。

再来看商鞅所推行的另一项重大改革:废井田。

井田制是一种集体化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学术界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在集体生产这一模式上与藉田制是一样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为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古人农业生产时不得不采取集体生产的方式,以让更多人赢得生存的机会。在商代,商人强迫大量的奴隶免费为自己进行劳动生产。在周代,周人创造出了藉田公社的生产模式:农民共耕公田,以付出劳役租为代价,获得私田。在藉田公社内,农民人人平等,享有人生自由,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克服来自内外部的种种困难。

[var1]

在商、周转换的大时代,藉田制是一次改变历史的重大变革。可长期实行后,也暴露出内部竞争不足、土地生产效率低下的弊病。因此,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期间,为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周王室到各诸侯国都推行了土地私有化的改革。

但战国之前的土地私有化,由于当时铁器技术还未能普及,无法私有化到个体农户,只能私有化到卿大夫阶层。因此,战国之前列国农业生产模式还沿袭着旧有的集体生产模式。

进入战国后,铁器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个体农户的生产效率,个体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已成为可能。商鞅的“废井田”改革,就是在农业生产技术在提高到一定水平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土地私有化”改革——私有化对象中包括了普通的农户。土地私有化改革后,秦国政府为鼓励农耕生产,还进一步给出了奖励措施:生产粮食和布帛足够多的,可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此外,土地私有化后,秦国政府还将土地买卖合法化了。

商鞅的废井田改革,一般都认为这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大变革,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var1]

然而,到了汉代以后,儒士们就发现了土地私有化的严重弊端:“(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是说,土地私有化后,土地能够自由买卖,以致土地兼并严重,让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富贵者田地连片望不到边,贫困者却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回顾中国数千年历史,因为土地分配不均而引发的贫民暴乱,几乎成了历朝历代都难以逃脱的催命符。根源上,这就是商鞅“废井田”后引发的土地兼并而导致。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土地私有化的这一弊端长期都没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从上述两项改革举措可知,任何改革都有其局限性,也有其适应范围,很难用单纯的进步或是退步而加以评价。

这一点,从秦国另一变法举措能得到更直接的说明。

秦国奖励军功、禁止私斗;秦国军法规定,在战场上以获得敌人头颅多少作为奖励依据。在此激励之下,秦军士卒在战场上奋勇争先,以斩首敌人为荣。这极大地提高了秦军战斗力,让秦国军队横行于天下。可到后来,秦军中就出现了没追到敌人、不惜砍下战友头颅当战功的现象。

[var1]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战功,原本是一项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的重大改革,可发展到军队士卒自相残杀以邀功的地步,这又算是进步还是退步?

任何改革措施,都必然是有利有弊。改革实施后利大于弊,就是进步的;实施后如果是弊大于利,就是退步的。历史上很多的改革举措,短期实施是利大于弊,可长期不变后却是弊大于利。

因此,简单地批评商鞅变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恐怕大多是哗众取宠,难以服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外:既然夏朝不存在,应把中国踢出四大文明古国换成希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种言论小编只是轻蔑一笑作罢,因为就算是夏朝不存在中国退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行列,希腊也成不了其中的一员,因为希腊文明和四大文明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世界上最初的文明是农耕文明,所有的一切文明都是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另外古希腊是一个区域的名字并不是一个国家的称呼。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文明,同样

  • 能抗衡秦国的赵国真的很猛?错:论装孙子,他们才是战国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国,还有他意图谋划灭秦的故事。以及后续谍血长平的大戏,邯郸血战的悲壮和四大名将有其二的英杰,让赵国长期以来在人们认知中,都是一个唯一能和秦国硬碰硬的刚猛存在。可这样的认知真的对吗?答案是,这算绝对的误读。赵国却有刚猛的时候,但在更多时候,却是一个深知进退,甚至很能装孙子的国度。要说

  • 解密:吕不韦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就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要处死吕不韦,秦始皇怎么杀了吕不韦,秦始皇为什么一直不杀吕不韦

    [var1]其实秦王的话是一语双关,自问自答!秦王问自己,吕不韦对秦王有何功劳?秦王答:是的,有大大的功劳,所以秦王分封吕不韦!秦王又问自己,吕不韦和秦王亲近吗?秦王又自答:是的,非常亲近,所以秦王称他为仲父。秦王又问自己:可是现在该如何对待吕不韦呢?秦王纠结万分又自答道:唉,不忍心杀,还是把吕不韦

  • 甘肃出土西周墓葬,出土大量珍贵青铜器,其中温酒器皿揭露贵族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甘肃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哪,西周禁酒的青铜器造型,温酒器青铜器

    雨停后太阳出来了,回到家老汉们把在山洞挖来的废品全部卖给收购站了。之后所有的人都去那个山洞挖东西了,挖出来的青铜废品全部卖给了收购站。很快的,白草坡发现了青铜器的消息就传到甘肃博物馆了,考古队来之后,知道了这些被卖的青铜废品其实是商朝贵族们温酒的器皿。温酒,是以前很古老的方式,以前讲究喝酒就必须要温

  • 商朝国都朝歌,周朝国都西岐,古代这两大名地如今分别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的古都,耳熟能详的就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这几个城市,而且这几个城市的名称其实也多有变换。比如北京,元代叫大都,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时见到的“黄金之城”说的就是大都,明朝时朱棣迁都后才把大都改为北京,一直延续到清朝,民国时又改为北平,后来新中国成立又改为北京。南京在古代叫金陵的时候居多,虽然

  •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王朝更难?这是几十代人的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正如很多历史爱好者所言,秦朝统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艰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立国到称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二是统一天下时,受到强大对手顽强的抵抗。一、秦国从立国到称霸再到称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颛顼帝,颛顼的后裔大费曾经跟随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后

  • 中国4千年史诗般的疆域扩张,从夏朝的中原地区到清朝的东亚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从夏朝开始,中国就实行了分封制度管理,夏朝分封的诸侯也有很多,比如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等。▲夏朝形势图一、从商朝到春秋时期商朝疆域比夏朝要宽广很多,根据史册记载,商朝主要在华北地区活跃,比如山东、京津冀、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带,从西部到

  • 除了姜子牙,阐教还有一人仙道难成,元始为何不让他主持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始天尊为什么不把姜子牙封神,封神榜最强的截教为啥输了,元始阐教碑

    姜子牙恨不得打滚,心想你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既然我仙道难成,为何不早说?我三十岁拜你为师,把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交给了玉虚宫,我现在已经七十岁,两鬓斑白,你却跟我说仙道难成,这不是坑人吗?当然,姜子牙不敢把这话说出来,但又不甘心下山,所以乞求道:“弟子是真心出家,求师父大老爷不要赶我走,弟子一定悉听遵

  • 兄妹三人带全部家产投奔刘备,最终哥哥病亡,妹妹失踪,弟弟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两个女儿被囚禁在铜雀台,刘备七个猛将排名,原声刘备哭灵

    由于徐州地理位置重要,糜家在当时也成为了各方所争夺的目标。曹操曾经亲自写信邀请糜竺加入自己的集团,保举糜竺为嬴郡太守,麋芳为彭城国相,不过都被二人所拒绝。此时的糜氏兄弟已经有了心目的明主,那就是接任陶谦出任徐州牧的刘备。兄弟二人不但将自己的全部家财献出,资助刘备招兵买马,扩大实力,还把妹妹糜氏嫁于刘

  • 周朝为什么会灭亡?春秋战国只是催化剂,这才是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朝灭亡的真实原因,周朝灭亡是在春秋时期吗,战国周朝在现在哪里

    周朝地图周朝是自夏、商以来中国第三个王朝,也是自商朝以来第二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关于周朝的灭亡,通常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毕竟是春秋战国的乱世导致了秦国的不断崛起和周朝的不断衰落,最终在公元前256年,由秦军攻入雒邑灭亡周朝。不过历史的现实可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在周朝的灭亡过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