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金牌背面写了什么

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金牌背面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17 更新时间:2024/3/4 1:02:49

在为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的众多英雄中,虽然李善长的名气远不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人,但论功行赏,他被朱元璋视为第一英雄.然而,这位价值连城的英雄还是被朱元璋杀死了。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乞求一条生路。没想到,朱元璋冷笑道,你看看金牌背面写的是什么。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获得免死金牌的李善长最后还是死了?

追随明主,立下赫赫战功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起义,反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统治者。而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中,李善长找到了朱元璋这样的高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昊州定远人李善长,诗书通晓,精通谋略,是一位极具才华的文人知识分子。

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滁州后,认为朱元璋能成就大事的李善长主动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也略微听说过李善长的才华,于是就让李善长负责文书工作。面对战乱频发的乱世,朱元璋感叹不知何时才能平定乱局。李善长则安慰朱元璋说,只要效法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定能平天下。

从那以后,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依赖就更大了。他不仅让李善长替他办理公文、出谋划策,还将军队的后勤统筹交给了李善长。事实证明,李善长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相当娴熟。

就这样,朱元璋和李善长在乱世中紧密合作。李善长基本上负责处理朱元璋的招贤纳士公告和处理军民事务的文件。而每当朱元璋率军外出打仗,李善长总会被赋予管理后方、运送粮饷、管理税收的重任。李善长总是可以从容不迫地做任何事情。

建国英雄,排名第一

随着朱元璋的霸权逐渐形成,李善长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李善长虽然没有立下以军杀敌的战功,但朱元璋知道李善长多年来为他打理后勤,为他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于是乎,朱元璋在彻底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后,开始嘉奖开国功勋的时候,特别夸奖了李善长。

朱元璋登基后,李善长被封为高丽公爵,是明朝最高级别的六位开国元勋之一。不仅如此,虽然与李善长同时被封为公爵的还有徐达、冯升等人,但朱元璋在册封圣旨中特别提到,李善长刻苦努力,立下赫赫战功,堪比萧何汉朝开国时期,将其列为开国功臣。

另外,朱元璋成为最高皇帝后,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一个人以下,万人以上的崇高职位。为了表示对开国功臣的宠爱,朱元璋还会给他们颁发金质勋章,免于一死。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李善长不仅获得了两枚免死金牌,他的儿子也获得了一枚。

不过,正所谓“登高易跌”,李善长在朱元璋大手笔的奖赏下,难免产生了傲慢,这为他的垮台埋下了伏笔。

罪大恶极,金牌无用

李善长虽然才华出众,但暗地里却是个心胸狭隘的人。李善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逐渐联合同胞朋友排斥其他大臣。因此,李善长先后与刘伯温、杨先等人发生矛盾,陷入对立。

而朱元璋出于对刘伯温的怀疑而支持李善长,进一步助长了李善长的嚣张跋扈心理。刘伯温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后,李善长便扶持胡惟庸等人企图控制朝政。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

在朱元璋的打压和暗示下,李善长终于意识到自己做得太过火了,主动提出辞去晚年回家。然而,离开球场的李善长没想到,自己还是难逃一条死狗的命运。胡惟庸后来在李善长支持下接任宰相,却因暗中谋反而被举报。朱元璋下令铲除胡惟庸的心腹。

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父子卷入胡惟庸案。为了救出弟弟,惊慌失措的李善长写信给朱元璋原谅。朱元璋虽然看在情面放走了李存义,但对李善长的猜疑却越来越强烈。

果然好景不长。李善长昔日亲信丁斌因触犯法律入狱。李善长再次写信为丁斌求情。然而,为了活命,丁斌主动交代了李善长与胡惟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情,还揭露了李善长也参与了胡惟庸谋反的阴谋。

就这样,一心想要斩断开国功臣的朱元璋,终于抓住了李善长的把柄。李善长被下令逮捕,最终被判处死刑。眼见大难临头,李善长急忙拿出当年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金牌,希望能免于死刑。不过,朱元璋对此的反应可谓是杀气腾腾。

当李善长拿出金牌恳求豁免权时,朱元璋冷笑着让李善长看看金牌背面写的是什么。李善长翻着金牌,感到无限的绝望。原来,金牌的背面赫然写着:造反必死!如此一来,涉入叛国罪的李善长无法凭借金牌脱罪,最终难逃一死。

总结

俗话说“有伴如虎”。李善长的人生经历证明了这一点。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却始终无法与至高无上的皇权抗衡。或许拿到防死金牌李善长会沾沾自喜,没想到一旦触及皇帝的底线,再多的防死金牌也难保。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汉朝初年宽松的学术环境和黄老思想的负面因素使儒家逐步独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汉初虽然由于统治需要而采用黄老思想,但儒学也在积蓄力量,不断发展,逐渐复兴起来,成为汉初显学。西汉开国之初,满目疮痍,城乡破碎,土地荒芜,民生凋敝,饿殍载道,整个民族在死亡线上挣扎。广大人民群众亟望安定,休养生息。要想巩固统治,建立正常社会秩序,必须安定民心,休养民力。秦因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导致灭亡

  • 朱元璋那么残暴,为什么能坐稳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那么残暴为啥没人推翻他,朱元璋真的很残暴吗,朱元璋有多厉害

  • 汉朝为制约藩王和朝臣而引用外戚,多出幼主也是外戚常专权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外戚本来只是通过婚姻关系同皇室结成的亲属关系,原本离权力的中心很远,不过由于加强皇权的需要,皇帝们通常会将一些重要的权力授予外戚,以打压宗室和重臣,从而导致对皇权威胁最小的外戚,掌握权力之后,又成为了皇权的一大威胁。汉朝多次出现外戚专权的原因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无论是何种势力的存在或是崛起,其围绕

  • 汉景帝阴毒狠辣睚眦必报但也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二太子“互搏”名场面文帝刘恒登基后,前面代王后所生的三个儿子相继以肉体死亡的方式让位,作为皇帝当下排序中的长子,刘启被群臣公推为太子。为了加强关系、联络亲戚间的感情,有一年,远在东南方的吴王刘濞派自己的太子刘贤进京进修,刘贤与太子刘启是一辈人,汉朝廷就安排他俩一起玩耍。两个年纪相仿的人很快打成一片,

  • 《水浒传》中,108好汉中排名倒数第一的人,怎么也不提出抗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水浒传里108条好汉排名,水浒传108位好汉的正确排位,水浒传108位好汉中谁排第七

    众所周知,梁山英雄有108人,第一名就是“及时雨”宋江。那么,我相信最后一个人可能知道的不多,毕竟人往往是“记好不记坏”的。其实,梁山的最后一席叫段景住,绰号“金狗”。有时候再卑微的人,也能成功逆袭。”段景住作为梁山英雄中一个没有大本事的小人物,却在乱世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而他与梁山的缘分,也不得不从

  • 汉景帝诛杀晁错使七国丧失进兵的借口,最终七国之乱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名叫晁错。晁错是汉景帝朝的御史大夫,早在汉景帝刘启当太子时,就被分派给刘启,担任太子舍人和太子家令,可谓半个老师。刘启很信任晁错,即位不久就提拔他当了御史大夫。当上仅次于丞相和太尉的大官后,晁错马上给皇帝上了一道《削藩策》。藩就是藩王,意思是,要把汉朝封在外面的诸侯的土地拿回来一点。晁错看上了哪

  • 汉景帝虽提出让刘武即位但借助大臣们的反对使窦太后打消此念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每人都有思乡情结,窦漪房是赵国人,自然想被分配到家乡赵国,为此她还专门找了主事宦官通融。可能是这些宦官和汉元帝的画师是一路货色,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窦漪房被送到代国。赵国都城邯郸,代国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千里之遥的距离让窦漪房望断天涯,以泪洗面。好在代王刘恒一眼就瞧上了楚楚动人的窦姑娘,而且爱得

  • 吴惟忠:他是戚继光的副将,朝鲜人尊称他为“天将”,日本人称他为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吴惟忠1559年九月一天,当时担任浙江都督的戚继光来到义乌的吴坎头村募兵,吴坎头村几乎全村青年在一名叫吴惟忠的人带领下基本都参加了戚继光的队伍。这一年吴惟忠二十六岁。义乌成为了戚家军的重要兵源,据《义乌县志》载: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义乌人口只剩下71497人。义乌人口比明朝初期减少了一半以上

  • 汉景帝为弱化惠帝而给刘邦、刘恒加庙号,汉朝庙号多与政治博弈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没有庙号,一般认为是因为他的功德不够,不配追尊庙号。但其实,景帝没有庙号可能单纯只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导致的。因为西汉虽然也和其他朝代一样,秉承“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庙号追尊逻辑。但这只是原则,不是标准。在西汉,老皇帝驾崩了,要不要上庙号,上什么庙号,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标准。比如说刘邦。他死后,按

  • 汉文帝足够聪慧且功臣并无扶植傀儡想法故文帝未成为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诛吕功臣们没有扶植一个傀儡皇帝的念头。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平民政府,西汉初期的社会不存在相应土壤。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阶层建立起的政权。汉高祖的出身无需多言,有的史学家甚至认为,作为底层百姓,他的本名就是根据排行而来的“刘季”(而不是字),后来君临天下才改为“邦”——意即邦国。这种观点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