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的众多英雄中,虽然李善长的名气远不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人,但论功行赏,他被朱元璋视为第一英雄.然而,这位价值连城的英雄还是被朱元璋杀死了。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乞求一条生路。没想到,朱元璋冷笑道,你看看金牌背面写的是什么。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获得免死金牌的李善长最后还是死了?
追随明主,立下赫赫战功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起义,反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统治者。而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中,李善长找到了朱元璋这样的高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昊州定远人李善长,诗书通晓,精通谋略,是一位极具才华的文人知识分子。
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滁州后,认为朱元璋能成就大事的李善长主动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也略微听说过李善长的才华,于是就让李善长负责文书工作。面对战乱频发的乱世,朱元璋感叹不知何时才能平定乱局。李善长则安慰朱元璋说,只要效法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定能平天下。
从那以后,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依赖就更大了。他不仅让李善长替他办理公文、出谋划策,还将军队的后勤统筹交给了李善长。事实证明,李善长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相当娴熟。
就这样,朱元璋和李善长在乱世中紧密合作。李善长基本上负责处理朱元璋的招贤纳士公告和处理军民事务的文件。而每当朱元璋率军外出打仗,李善长总会被赋予管理后方、运送粮饷、管理税收的重任。李善长总是可以从容不迫地做任何事情。
建国英雄,排名第一
随着朱元璋的霸权逐渐形成,李善长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李善长虽然没有立下以军杀敌的战功,但朱元璋知道李善长多年来为他打理后勤,为他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于是乎,朱元璋在彻底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后,开始嘉奖开国功勋的时候,特别夸奖了李善长。
朱元璋登基后,李善长被封为高丽公爵,是明朝最高级别的六位开国元勋之一。不仅如此,虽然与李善长同时被封为公爵的还有徐达、冯升等人,但朱元璋在册封圣旨中特别提到,李善长刻苦努力,立下赫赫战功,堪比萧何汉朝开国时期,将其列为开国功臣。
另外,朱元璋成为最高皇帝后,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一个人以下,万人以上的崇高职位。为了表示对开国功臣的宠爱,朱元璋还会给他们颁发金质勋章,免于一死。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李善长不仅获得了两枚免死金牌,他的儿子也获得了一枚。
不过,正所谓“登高易跌”,李善长在朱元璋大手笔的奖赏下,难免产生了傲慢,这为他的垮台埋下了伏笔。
罪大恶极,金牌无用
李善长虽然才华出众,但暗地里却是个心胸狭隘的人。李善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逐渐联合同胞朋友排斥其他大臣。因此,李善长先后与刘伯温、杨先等人发生矛盾,陷入对立。
而朱元璋出于对刘伯温的怀疑而支持李善长,进一步助长了李善长的嚣张跋扈心理。刘伯温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后,李善长便扶持胡惟庸等人企图控制朝政。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
在朱元璋的打压和暗示下,李善长终于意识到自己做得太过火了,主动提出辞去晚年回家。然而,离开球场的李善长没想到,自己还是难逃一条死狗的命运。胡惟庸后来在李善长支持下接任宰相,却因暗中谋反而被举报。朱元璋下令铲除胡惟庸的心腹。
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父子卷入胡惟庸案。为了救出弟弟,惊慌失措的李善长写信给朱元璋原谅。朱元璋虽然看在情面放走了李存义,但对李善长的猜疑却越来越强烈。
果然好景不长。李善长昔日亲信丁斌因触犯法律入狱。李善长再次写信为丁斌求情。然而,为了活命,丁斌主动交代了李善长与胡惟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情,还揭露了李善长也参与了胡惟庸谋反的阴谋。
就这样,一心想要斩断开国功臣的朱元璋,终于抓住了李善长的把柄。李善长被下令逮捕,最终被判处死刑。眼见大难临头,李善长急忙拿出当年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金牌,希望能免于死刑。不过,朱元璋对此的反应可谓是杀气腾腾。
当李善长拿出金牌恳求豁免权时,朱元璋冷笑着让李善长看看金牌背面写的是什么。李善长翻着金牌,感到无限的绝望。原来,金牌的背面赫然写着:造反必死!如此一来,涉入叛国罪的李善长无法凭借金牌脱罪,最终难逃一死。
总结
俗话说“有伴如虎”。李善长的人生经历证明了这一点。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却始终无法与至高无上的皇权抗衡。或许拿到防死金牌李善长会沾沾自喜,没想到一旦触及皇帝的底线,再多的防死金牌也难保。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