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连犯两个大错的他,竟得到十万大内总管的指点,凭什么

大明王朝:连犯两个大错的他,竟得到十万大内总管的指点,凭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161 更新时间:2024/1/20 11:00:37

入冬以来一直无雪,一直爱求仙问道的嘉靖皇帝,做了几坛罗天大醮,可要过年了,还是没有下雪。

老话说瑞雪兆丰年,没有瑞雪,哪来的丰年,来年定是饥荒,民怨沸腾了。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嘉靖皇帝独自斋戒祈雪。可是到了正月十五凌晨三点了,一片雪花的影子还是没有见到。

宫里的太监开始点灯了,点着点着,一个小太监发现一片鹅毛般的雪花,不由得喊出了“雪”,紧接着几个小太监都发现了雪,惊喜地喊:下雪了。

众人期盼的雪终于下了。可围绕着这场雪,冯保犯了两个大错。

一、冯保的二大错

(1)越级汇报

可此时一个太监站在不远处,厉声喝道:把刚才瞎叫的几个人拉到敬事房去,在我报祥瑞之前,有谁敢再吭一声,立马打死。

这谁呀?原来这就是楔子里出场过的东厂提督太监冯保,权力真不小呀。

明明下雪了,几个小太监说出来,也是正常的,可竟然被拉到敬事房。敬事房是干什么的呢?是惩罚太监宫女的机构。几个小太监就因为说了句“下雪了”,就被冯保惩罚了,有天理吗?没天理。

果然人人害怕,没有人说下雪了,都静静地做自己的事,点灯笼的接着点灯笼,扫雪的继续扫雪。

冯保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知道这是他的主子嘉靖皇帝祈盼来的瑞雪吗?他当然知道。正因为知道他的主子斋戒祈雪15天,正盼着下一场大雪,他知道这瑞雪,合皇帝的心意,他立刻向皇帝住的玉熙宫奔去。

他要抢着第一个给皇帝报喜,这样肯定会在皇帝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要是放在平常,我们一定也会说:这人真机灵!可是真的机灵吗?也许他这是机灵过头了。

这样的祥瑞,随便一个人可以抢着报吗?嘉靖皇帝听了他的报告,连他的面都没有见,更没有给一句嘉奖的话,只是敲了一下铜磬,表示自己知道了。

这种越级汇报,抢着报喜的小心思,嘉靖皇帝当然懂,若是给了他奖励,岂不是冷了吕芳等大太监的心?当然不能给。

大太监吕芳,被人称为内相,得知冯保抢着报喜了,也是不慌不忙,见到他时,还笑意盈盈地问他汇报的详情,说“我还以为皇帝一高兴就赏你进了司礼监呢”,依旧带着笑。

四大秉笔太监也把冯保的小心机看得一清二楚。看看他们的行事作风吧。当值太监汇报下瑞雪时,他们和吕芳同时都站了起来,都急着出门想看雪,毕竟皇帝又做罗天大醮,又是斋戒,祈盼来的瑞雪,争着看,是人之常情,可是四大秉笔太监忍住了,都没有举步,而是望向吕芳,等吕芳率先举步,他们才开始跟着走。这就是谨慎小心呀!

同样是面对瑞雪,大太监吕芳是怎么做的呢?

他一开口就是“皇上有德呀!”果然是十万大内总管的气魄,一开口就是歌功颂德!

坐着抬舆去玉熙宫的路上,看到不敢吭一声的太监和宫女们,他让大家报祥瑞,越大声越好。

这么长时间没有下雪,人人都在紧张中,连说一句“不下雪”都可能被打。此时,听了吕芳的招呼,太监和宫女们都放松了,大家欢呼着,谁都知道下雪了,皇上高兴,大太监高兴,自己无辜被惩罚的可能性就少了很多。整天战战兢兢地做事的这些小太监和小宫女们,终于有了可以放肆吼一嗓子的机会,多好呀!

人喊得越大声,皇帝听得也越高兴,在皇帝的意识中,这场雪,是他祈来的,他的功劳最大。下雪了,还说明周云逸的话是错误的:老天爷没有发怒。

这个祥瑞只能等着吕芳来报,冯保错在越过领导,抢着跟上上级报喜。这一错之前,他还犯了一个大错,只是他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

(2)打死周云逸

在楔子这一章,他打死了周云逸。

嘉靖皇帝向来是有事问方士,谁知这次找了钦天监的监正周云逸来问下雪的事。周云逸的一番问对,惹恼了嘉靖皇帝,让廷杖20。

这廷杖20是冯保带着四个行刑太监做的,他揣摩圣意,以为打死周云逸,会讨皇帝的欢心,所以给出了死杖的信号,把外八字站着的脚尖向内一转,站成了内八字。

一心猴急的他,打死了大明朝的一个文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文官身后,站着清流派,站着裕王。他已经得罪了未来的皇位继承者,即便现在没有什么,将来一定有人翻账,替周云逸讨还。

御前财政会议上,连皇上都在装模作样地问:查查是谁掌的刑?

冯保的嚣张轻率太明显了。年前年后十几天,他一下得罪了宫内四大太监,得罪了小太监,还得罪了宫外的清流派,如此气盛冒进,如果没有一个彻底改变,此人难以保命。

二、冯保认错三步骤

幸好他的好干爹(吕芳)随后用文官的“三思”和武官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教导他,又以皇帝的名义派他去裕王府中,给刚出生的世子做大伴,并叮嘱他夹着尾巴做人。

为什么此时的他竟然还能得到吕芳的教导?除了吕芳要为自己“三思”,以及慈悲外,冯保自己又做对了什么?

首先,马上认错,表忠心。

听到吕芳和四大秉笔太监的讥讽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他立刻跪了下去,狠狠地扬起两只手抽自己的耳光,说自己该死,连说了两次,然后为自己抢着报喜的行为解释,“只想替干爹和各位师兄早点向皇上报个喜信”,并表示自己的忠心,说自己死了也没有其他心思。

这波操作是正常的,虽不能真正打动吕芳,但是吕芳也没有难为他了,只是不再看他,率领几大秉笔太监走了。

第二,跪到吕芳回来,哪怕冻僵。

所有的太监都走了,但他仍旧跪在雪地里,直到吕芳等人回来,已经跪成了一个雪人。吕芳没有想到冯保还跪在那里,问了一句:谁?知道是冯保时,吕芳眼中有了一道复杂的光。

一般人求得原谅,跪一下,等人走了,自己爬起来,该干嘛干嘛。

可冯保没有,从他跪下的那一刻,也行就打定主意,要跪到吕芳回来,让吕芳看到自己的忠心。

他肯定知道吕芳去开御前财政会议,这是个大事,而且这个会议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开完的。我本以为这会开上一个时辰多,去书上查查资料,发现裕王等高拱张居正,都等了几个时辰,可见冯保也跪了几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怎么都有五六个小时了。

为了求得吕芳的原谅,他竟然跪了这么长时间,直到冻僵了,都不起来。一个能对自己如此狠的人,还有什么不成功的呢?吕芳此时已经准备重新认识冯保了。他先支开了四大秉笔太监,提出自己当值,又以吃元宵为理由,支开随从太监。这样只有小太监在场,他可以自主决定发落他。

第三,继续认错,承诺改正。

两个太监一阵忙活,一个用雪插手,一个用雪擦腿。等到冯保发出呻吟,吕芳马上吩咐抬到炕上去,喂姜汤。

喝了姜汤的冯保苏醒了,虽然虚弱,但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挣扎着起来,在炕上向吕芳磕头,马上认错,还哭了起来。

吕芳指出了他的两点错误,冯保没有任何辩解,连生说:孩儿知错了,孩儿往后改。不仅知错,还做出保证要改。这下吕芳的眼光柔和了。一个不解释,不辩解,还能保证改的人,也许孺子可教吧。

如果一直为自己辩解,肯定听不进去别人说错在哪里,只有承认自己错了,别人才会说出具体错误,你也才能听得进去,才有改变的可能。

听着冯保的认错,此时的吕芳,他一定认可了这个干儿子,觉得此人将来一定可以成大器。

一番教导之后,而冯保再也没有说“死也不到裕王府”或者“还不是把儿子往绝路上送吗”这样的话了,反而一下跪趴下去,号啕大哭起来。

一个脱胎换骨的冯保即将出现在裕王府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两点:别越级汇报,哪怕是喜讯;有错,赶快认,好好听别人指出错误!

我是向北姐姐,用心写书评、影评等,愿以文字、运动、阅读过一个充实丰盈的“再出发”生活,期待遇见美好的你,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琅琊王氏,,丞相王导:如何一手扶起东晋(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期,留了一个问题,按照王导的地位和权力,后期他对朝廷有没有做一些出格的事呢?哈!没有!王导这一生的职业生涯很漂亮!官拜丞相!前面不是说了吗,王导和司马睿是好基友,在司马睿即位那天,司马睿甚至邀请王导同坐御床,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你看看,什么叫“王与马,共天下”。皇帝让你坐,那是假客气,但凡有

  • 刘邦哭项羽,曹操哭关羽,顺治哭崇祯,哪一个哭得最真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刘备对自己人哭,却不是对敌人哭,本文这三个大人物,哭的却是敌人。刘邦和项羽,曹操和关羽,顺治和崇祯,可谓是三对生死大敌,但在敌人死了之后,刘邦、曹操、顺治,都曾哭过对方。只是,刘备之哭,算是一种谋略,演戏成分居多。那么,刘邦哭项羽,曹操哭关羽,顺治哭崇祯,哪一个哭得最真诚,哪一个哭得最虚假呢?

  • 唐高宗李治并非傀儡,一个“骗”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伟大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历史上哪个时期将军当的最有追求,最有干劲,也最无二心,唐高宗时期。既有皇威,又给将军面子(苏定方),还能给大将上药(王方翼),和将军开玩笑(薛仁贵)。军法严但是也有情面(薛仁贵大败并没有死)。他的时代,修著了《永徽律》,编了《唐本草》KO了高句丽,灭掉了西突厥,而且还教训了小日本,将汉族人控

  • 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屡次干预朝政,为何在丈夫心中无可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马氏祖上原是富裕之家,因乐善好施,导致家里逐渐贫困。马氏自幼丧母,父亲身兼母职,尽心教导马氏。而马氏从小就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快,因此小小年纪便能诗会画。后来,马氏父亲因为要躲避仇人追杀,为了女儿的安全,他只能将其托付给好友郭子兴照顾。没多久,马氏父亲便客死异乡。好在郭子兴夫妇对马氏视如己出,不仅继续

  • 34年前,一山东妇女效仿武则天“称帝”,4名男子被纳为皇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哪个皇帝废后娶武则天,山东一妇女效仿武则天,女帝武则天的未解之谜

    武则天一直是后世颇有争议性的话题人物。有人说她为了登基“不择手段”,在位时重用酷吏,对朝中上下施行高压统治。也有人说她同样给唐朝带来了繁荣安定,维系了贞观之治的盛况。最后还能将皇位交还给李治,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是非功过暂且放一边,武则天无疑是封建社会地位最高的女性。而她的人生也是让后世无数女性心驰

  • 明朝皇帝朱棣曾烧了一件世界“最”大的琉璃器,因这个原因毁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为人心狠手辣,但却精通兵法,正因如此,他才会发动靖难之役,从朱允炆手中,夺取皇权。朱棣身上有个历史性谜团,他的亲生母亲究竟是谁,按照朱棣给出的答案,他是马皇后所生,但

  • 武则天:唐朝第一位女皇的政治生涯和文化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早年经历武则天原名武曌,624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因为她的外貌并不出众,所以在她的童年时代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不过,她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政治头脑。她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诗人和官员,这也让她接触到了当时政治和文化的最前沿。公元651年,武则天被

  • 郑和下西洋档案消失之谜,学者研究后感慨:乾隆不愧是历史毁灭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究竟去了哪里?根据内库档案写成的《殊域周咨录》中记载了一段话,成为传统史学界的观点,即:刘大夏毁掉了郑和下西洋资料。三保(即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煆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所谓“亦当煆之以

  • 65岁的朱棣,在龙塌前为何会说“夏云吉”爱我?夏元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原吉如何评价朱棣,朱棣为什么杀夏元吉,夏元吉与朱棣的下场

    古代会把一个大臣称作是“三朝元老”,来表明他的地位之崇高,毕竟一个大臣能够得到三位帝王的认可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而明朝却有一个大臣,经历了五个朝代,朱棣在临死前都还在想着他,真的是十分的厉害了,这个大臣就是夏元吉,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而出名。夏元吉幼时在学习方面很是努力,因此很有才华,明太祖的时候他到太学

  • 《水浒传》中有十一位都头,三位幸免于难,两位倒在关胜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水浒传》中,一共有十一位都头,这其中有四位是梁山好汉,两位属于华阴县,还有两位属于郓城县,一位属于沂水县,一位属于房州,一位属于清溪县,一位属于兰溪县。本文根据出场顺序,对这十一位都头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一和第二位:华阴县都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水浒传》中首次登场的这两位都头却都是无名无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