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为什么不杀朱棣?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

朱允炆为什么不杀朱棣?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4/2/4 10:25:06

众所周知,靖难之役是明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事件彻底改变了朱允炆朱棣这对叔侄的命运,朱允炆下落不明,失去皇帝宝座,而朱棣却登上了原本属于侄子的皇位,并且成为明朝历史上最有作位的皇帝。那么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朱允炆不先下手为强,杀了朱棣呢,这其中有三个原因。

一是不想杀。朱允炆其实根本不想杀了朱棣,朱允炆从小生长在皇宫中,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没有经历过战场厮杀,性格温和宽厚,懦弱仁慈。他最看重儒家的仁义道德,这导致他不会做出诛杀叔叔朱棣这样手足相残的事情。而朱允炆削藩原本也是为了缓和朱元璋滥杀功臣而导致的民怨沸腾。

二是不敢杀。虽然朱允炆削藩的矛头就是针对燕王朱棣这个实力最为雄厚的藩王,但是由于朱允炆上台不久,根基不稳,又缺乏经验,操之过急,显然朱棣的实力远远超过朱允炆,朱允炆也没有朱棣那样的胆识谋略,所以朱允炆也不敢杀朱棣,这样的局面导致朱棣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动靖难之役。

三是不能杀。虽然朱允炆削藩的意图显而易见,但是他却不能杀朱棣,因为朱棣当时驻守北平,而北元势力对明朝北部边境威胁很大,因此朱棣担负着抵御外族侵略,保卫京师的重任。一旦下令杀死朱棣,必定给北元以可乘之机,而朱棣的实力又最为雄厚,所以朱允炆不能轻易杀死朱棣。

朱允炆简介

公元1368年,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元朝长达一百六十年的统治,创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为皇帝,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称明太祖。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并不是朱元璋任何一个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那么历史上关于朱允炆简介如何,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成为大明朝第二位皇帝的?

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出生地是明朝的国都南京。朱标是朱元璋继位后册立的皇太子,备受朱元璋的器重和喜爱。朱标的第一个孩子少年早夭,令朱标十分伤心,次子朱允炆顺理成章的成为朱标最为器重的儿子。公元1392年,朱标因病去世,皇太子之位空悬,朱元璋在伤心之余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成为皇权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允炆是一个性格极为温和,外表看起来十分腼腆的文人,虽然一生怀有极为远大的抱负,希望带领大明朝进入更为辉煌的时代,但实际上却因为长期养在深宫,缺乏实战经验,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和国政经验。

虽然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成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但这并不能改变他那不幸的命运,建文帝在位时间仅为四年便被燕王朱棣给夺取皇位,最终落得生死不明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朱允炆的结局

建文帝朱允炆的结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案,几百年来,很多史学家和探秘者都试图用自己的方法解开这个谜题,不过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在史学界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满意的结论,争论者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以致成为史学界的一桩公案。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中燃起熊熊大火,烧死了无数宫女宦官,连皇后都不能幸免,因此很多人相信建文帝朱允炆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尸体被烧焦,无法辨认,再加上与建文帝亲近的太监指认被烧焦的尸体中没有建文帝朱允炆,而他究竟有没有葬身火海,当时人便议论纷纷,一时谣言四起。

第二种说法是朱允炆没有死,而是在亲信的护卫下逃过一劫,流落到东南亚一带了。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朱棣登上皇位后,不惜耗费国力几次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因为朱棣这个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当时有很多同情朱允炆的人,于是朱棣怕这些人一旦找到朱允炆便会揭竿而起,威胁自己,因此要抢先找到他。

三是有人说朱允炆是从皇宫密道逃出出家当和尚了,因为当时有很多和尚自称是建文帝,弄得朱棣寝食难安,而且出家为僧,躲藏起来,的确是逃避灾祸的手段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小官向武则天进谗言,数万流民因他而死,他的名字如今无人敢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秦授原本只是一个小官,他的品行也不怎么样,平时结交的也是一些品行恶劣的人。李秦授看着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升官发财,他也难免动了歪心思,效仿他们向武则天告密。最初,李秦授从自己身边的官员中下手。他最初把如意算盘打在了自己的上级上面,但是却有人先他一步告了李秦授的上级。就这样,李秦授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

  • 张居正实行捐上益下,损害了皇帝的利益,导致他死后被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张居正死后谁是首辅,张居正李彩凤吻戏

    张居正在万历一朝能够有所作为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份,他是内阁首辅,大权在握,还是皇帝的老师,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十分敬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张居正才是“皇帝”,万历皇帝在他面前一点权威都没有,但是不可否认张居正将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条,他这个皇帝真正做到了垂拱而治,这样不好吗?身为皇帝,朱翊钧可以整天吃喝玩乐,什

  • 唐朝达官贵人引以为傲的“昆仑奴”,是哪里的人?并非来自昆仑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昆仑奴磨勒事件,唐朝昆仑奴,历史上的唐朝的昆仑

    要说中国的历史上有哪一个皇朝最为开放,当属唐朝了,特别是鼎盛时期,长安城内到处都是人,各地的商人,各种的肤色,人流量大到长安城内水泄不通。那个时候的人们思想比较的前卫,人们不会刻意的要求女子裹得多么严实,那些年轻美貌的女子为了展现自己的姿色,穿着都是轻缕薄纱,酥胸半露,尽显女性魅力,而且那时流行以胖

  • 唐代著名诗人原来是人渣?谄媚权贵出卖恩人残杀外甥,死有余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其实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流放了。早在唐中宗时期,这位诗人就因为犯了事儿而被流放,但是他很快因事被召回,回到权利的核心地区,利用自己的才智为皇上排忧解难;后来,他在唐睿宗在位的时候,又因为犯事惹怒了唐睿宗而被流放到很远的边疆地区受苦。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曾经为了一首诗的版权而将自己的亲外甥杀死。《

  • 成吉思汗一生横扫欧亚大陆,却为何不敢进攻印度?事实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骑兵能征善战,名扬四海。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骑兵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却唯独不对南亚动手,这与蒙古骑兵的特殊饮食习惯有关。蒙古骑兵征战时,以马奶为水,羊肉为食。因此,他们外出征战时不带粮草,而是牵着马匹、羊群。这样既符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又能减少行军负担。只要蒙古军队经行的地方有水草,就不必担心粮草问题

  • 若常遇春没死,蓝玉还会被杀吗?恐怕就没朱棣和朱允炆啥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蓝玉不死能好好辅佐朱允炆吗,常遇春二十三代后人,常遇春真人照片

    通过对朱元璋的了解,大家对明朝历史应该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差一点就要成为明朝皇帝的朱标,作为朱元璋亲自培养的储君朱标,虽然他最后没有当上皇帝,而且早早的就去世了,但是因为他的死,彻底扰乱了朱元璋的计划,也彻底让整个朝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首先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蓝玉一案,随着朱标的死亡,朱元璋再怎么伤

  • 乾隆给纪晓岚一张白纸让他宣读,纪晓岚一张口,乾隆瞬间龙颜大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鬼?祷文的纸面上竟然空空如也!圜丘坛两侧的乐师已将神乐奏响,仪仗队的旌幡已在飘扬,圜丘坛之下的文武官员已然下跪。万人瞩目之下,众人期盼之中,手中的祷文竟然是一片空白!这可是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啊!纪晓岚把目光偷偷瞄向了乾隆皇帝,看见他把祷文的作者太常寺卿胡牧亭递过来的东西推了回去。这犹如电光火石般的

  • 宋江被朝廷封为楚州安抚使,这个官位有多大权力?其实并不算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梁山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损失惨重,许多梁山好汉,要么是战死沙场,要么就是病死在途中,伤亡十分惨重。坦白来说,宋江的最大错误,就是太高估了朝廷的诚意,宋江要的是官位,要的是施展平生抱负的舞台,然而朝廷却要的是他们的命。特别是后来在征伐方腊的战役中,梁山好汉居然有70个人死亡,剩下的3

  • 清官误国——大清朝是如何被“清官”搞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清官一览表,为什么说清官误国,大清怎么治腐败

    这就是我国所独有的以道德治天下的产物。清官就是指这个官员不贪财,在我国传统的官员体系中,不贪财是官员的终极考核标准,但是所谓的清官真的就是老百姓所期待的和需要的?恐怕不是这样的。在小说《老残游记》里有很深刻的描述:清官的昏庸在晚清时表现更甚。晚清的时候有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被称为“清流”,这批清流都

  • 撕毁对华协议后,斐济改口承认“中华民国台”,大陆或出手惩戒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素,我们没能彻底解决,导致台湾问题遗留下来,这也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块“心头病”。近年来,台湾问题愈发严峻,我国与台湾的摩擦加大。国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