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如何对待年轻嫂子和侄子?

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如何对待年轻嫂子和侄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50 更新时间:2024/1/19 12:49:36

赵光义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年轻嫂子和侄子的呢,首先来说宋皇后。

赵匡胤一生共有三位皇后,第一位是结发妻子贺氏,在赵匡胤登基前就去世了,是死后追封的皇后称号,她为赵匡胤生下长子赵德秀(早夭)、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早夭)。

在贺氏死后,赵匡胤娶了节度使王饶的女儿,后来太祖登基称帝,王氏也被册封为皇后。王皇后性情温和、为人贤惠,与赵匡胤母亲杜太后的关系非常好,为赵匡胤生下三个子女,不幸的是全部早夭,王皇后也年仅22岁就香消玉殒。

宋氏是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太祖比宋氏足足大25岁,她比太祖次子赵德昭还要小一岁。宋氏深得太祖喜爱,但一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她将赵德昭和赵德芳视若己出,虽然在年龄上略有尴尬。

也正是因为年龄原因,宋皇后为避嫌,与年纪相仿的赵德昭刻意保持距离,而与年幼的赵德芳关系更为亲密。

公元976年,乱世雄主赵匡胤身体抱恙,本以为是小病,正值50岁壮年的太祖却一病不起,病情越来越重。一天深夜,太祖赵匡胤紧急召见弟弟赵光义进宫。

晋王到来后,太祖将众人全部屏退出去,宫殿中只有太祖和晋王,至于两人具体聊了些什么,没人知道。根据当时宫殿外的宫女太监说法,在烛光的照明下,晋王赵光义站起来双手做出推辞状,随后听到太祖拿着竹斧戳到地上的声音。

第二天清晨,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在万岁殿去世。赵匡胤去世,作为一国之母的宋皇后第一个接到消息,虽然宋皇后年仅24岁,但她临危不乱,立即命令宦官王继恩去通知赵德芳进宫。

宋皇后之所以选择赵德芳,必定有她的打算,但让宋皇后没想到的是,王继恩出宫之后就直奔晋王府中。

赵光义跟着王继恩立即进宫来到赵匡胤遗孀妻子身边,当宋皇后发现来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时,宋皇后瞬间就明白了王继恩早已被赵光义收买,是潜伏在皇宫中的奸细。

宋皇后深知已经无力回天,转而向赵光义示弱说道“晋王来了,今后我们孤儿寡母就全仰仗您了。”

赵光义对宋皇后客气地回应着。

虽然赵光义对宋皇后召见赵德芳入宫准备继承皇位有意见,但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直到赵光义顺利登上皇位后,赵光义才对宋皇后实施报复。

赵光义登基后,诏令嫂子宋皇后搬到西宫,而后又搬到东宫居住,公元995年,宋皇后追随太祖而去。

赵光义对宋皇后的怨气并没有消散,甚至可以说赵光义找到了发泄的机会。赵光义没有按照礼制为宋皇后穿丧服,并且诏令严禁大臣去为宋皇后吊丧。

赵光义的这种行为是违背封建礼制的,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当时有位翰林学士名叫王禹偁,他在和朋友喝酒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宋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该按照礼制进行治丧下葬”。

王禹偁的这句话传到赵光义的耳朵里,不久之后,王禹偁就被贬到滁州,理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妖言惑众,造谣生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赵光义虽然极力掩饰自己的行为,但还是被记录流传下来。

赵光义的报复行为还远没有结束,宋皇后是太祖的皇后,理应与赵匡胤合葬,但此事却被搁置,宋皇后始终未能和赵匡胤合葬一处。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丧葬礼制,古代皇帝的宗庙被称为太庙,这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按照礼制,宋皇后在死后应该也是要被供奉在太庙的,接受宋朝皇帝世代祭祀。

赵光义没有将宋皇后的牌位放入太庙,一直到宋神宗时期,宋皇后才享受配享太庙的殊荣。明朝大学士李贽评说赵光义对待宋皇后的所作所为,直接说是报复行为。

由此可见,在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妻子宋氏的生活并不好过,就连死后都受到赵光义的多方无情压制。

作为最应该继承大宋江山的赵德昭,他的结局如何呢?

赵光义从登基之初就面临着得位不正的舆论压力,而赵光义也特别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赵光义决定御驾亲征北汉,在大将潘美等人的围攻下,北汉被顺利灭亡,历经近百年的动乱混战,再次成为统一的中国。

在北汉灭亡后,赵光义想要乘胜追击,想要一举攻克燕京,宋辽军队在高粱河畔摆开架势大战,宋军大败而归,赵光义也被乱军冲散,并且屁股也被射了一箭,只能慌乱中逃回。

此时在宋军中逐渐兴起流言,有人造谣说赵光义死在乱军之中,也许是有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传统在,就有人推举赵德昭登基称帝主持大局,但是赵德昭并没有答应。

没过多久,赵光义带着伤回到军营,面对此次亲征的大溃败,赵光义感到很没面子,此时赵德昭办了一件糊涂事。

由于赵光义在出征前曾许诺将士,拿下北汉就有赏赐,宋军确实灭亡北汉,但在接下来失利,赵光义正在郁闷的时候,赵德昭却来为将士们讨要灭亡北汉的奖赏。

赵光义听后大怒,直接训斥赵德芳说“将士拥立你做皇帝,你为他们讨要赏赐,是想笼络人心做皇帝吗?等你真的成为皇帝,再赏赐他们也不迟!”

赵德昭突然明白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府中后,赵德昭屏退左右侍从,就自杀身亡了。

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也是宋太祖死后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选,如果不是王继恩向赵光义告密,率先进宫的就是赵德芳,那时候大宋的皇帝很有可能就是赵德芳了。

赵德芳阴差阳错地没有成为皇帝,却成为民间传说中的八贤王,在宋史中没有关于赵德芳生母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博学多才,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才情气概。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赵德昭因天子之怒而自杀,仅仅两年之后,赵德芳也离奇去世。在史书中关于赵德芳的死因记载只有三个字“寝疾薨”,也就是说赵德芳在睡觉时因急病去世,那年的赵德芳仅仅23岁。

除了赵匡胤的皇后和儿子外,还有太祖四弟赵廷美的经历,从这些人身上可以看出赵光义的态度,凡是对皇位有威胁的人,下场都极为悲惨。

赵光义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得位不正的恐惧感,宋太宗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继承皇位的正统性,想尽办法,但都难以掩盖弑兄夺位的真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早年身体强壮,为啥活到51岁就去世了?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为啥李世民晚年没有犯浑,李世民最后活到多少岁,李世民为何活到51岁就死了

    自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夺取皇位后,他开始了漫长而辛苦的治理之路。他不仅要面对内部的政治斗争,还要应对周围各个国家的挑战。但他没有退缩,相反,他采取了果断而明智的措施,让大唐逐渐崛起。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李世民的身体却日益虚弱。他开始感到疲惫和不安,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奋斗在治理国家的前线。他深知,

  • 安史之乱到底多离谱?本无亡国之兆的大唐,此时为何会爆发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的造反对于唐廷而言是一场地震,不单单是政坛的地震,更是心理的地震。要知道,早在几年之前,安禄山还是那个和蔼可亲的胖子,他认杨贵妃为干娘,能歌善舞,一个人就能逗得整个后宫欢声笑语,前仰后合,如此可爱的角色,又如何会造反呢?然而,未等到唐玄宗思考明白这个问题,安禄山的大军就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北。安禄

  • 刻下诅咒的墓铭:隋唐王朝背后的故事,温情与迷信的交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墓室里除了一个简陋的棺椁外,没有任何像样的陪葬品。但是,棺椁上印着"开棺者死"四个大字,让人感到非常诡异。开棺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最终,棺椁中的真相被揭示于世。在棺椁中,躺着一位年仅9岁的尸骨。她周围堆满了珍珠、玛瑙、玉石和翡翠等各种宝石,尤其是她头顶上那顶奢华的帽子,实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每一枚花朵

  •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役——蜀中双龙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令狐还是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在公元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与大明关系恶化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万历以李化龙为统帅,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围剿杨应龙,与此同时,杨应龙则大规模进攻四川,企图打开战略上的不利局面,获取战争主动权,但是李化龙却看穿了他的企图,于是占领了湖广和贵州的要道,企图切断

  • 大臣杀了隋炀帝杨广,又强占其皇后,临终留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对于江山易主,本来就是默认的,并且追求一点,那就是统治者的正统性,也就是说,在有些时候,你想要改朝换代?可以,但你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正统性质,这种情况在东汉末年是比较常见的。 当时正是东汉末期,朝纲衰落,皇帝对于地方基本失去了管理权,造成了天下大乱,除此之外

  • 这才是古代真实的冷宫!明代妃嫔被关在宫墙夹道,比电视剧还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自明成祖永乐四年(1420)年开始,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构建筑“北京故宫”就开始建设了,一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建成。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而这一个城池,至今都是国人的骄傲。这座存在了近600多年的皇家宫殿,经历了明清两代共42个皇帝,也是这42个皇帝,和他们那无数嫔

  • 为何李白一生只工作2年,却能四处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儿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网络公司的996新闻层出不穷,尽管大家都在勤勤恳恳的工作,大多人也摆脱不了辛苦,实现财务自由。或许有无数人想象过,过上那些古代文人墨客的日子,每天饮酒作诗,得空就去四处游山玩水,或者远行去探望朋友,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似乎感受不到来自金钱的压力。作为唐朝最出名诗人之一的李白,

  • 宰相写“青鹅”二字,却被武则天诛杀,众人将字拆开看,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权集中的结果就是:话只有皇帝说的是对的,事只有皇帝做的是对的,人只要是皇帝想杀的,就没有可以逃掉的,明朝有严嵩因为道士一句“今日有奸臣奏事”被杀,唐朝就有裴炎因为“青鹅”两字被诛,而这又是怎样一段离谱的故事呢?裴炎出生年月不详,家世背景一般,但是自幼勤奋好学,是连出去玩都要带一本书勤学苦读的那

  • 司马光评蔺相如完璧归赵:失败的外交事件,哪有这样为君王办差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抉择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利益为重。关于他与廉颇之间的“将相和”故事,更是被编入了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之中,而通过其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的故事,更是将他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对此,太史公司马迁更是毫不吝惜赞美之

  • 武则天76岁高龄,还和两位美貌男宠花天酒地,8年后才发现她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女性自古以来,社会地位就居低不高,一直被古代封建制度所压迫,男尊女卑,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契约。女子从小到大每天接触的都是三纲五常、纲常伦理,外面的世界再怎么繁华也与她们无关,宫墙深院是她们的归宿。女性并没有进入学堂求学的机会,更别提功名二字,更是不属于她们。她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就是如何做好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