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驿站多为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到咸丰年间才出现

古代驿站多为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到咸丰年间才出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4/2/10 15:45:59

古代交通发达程度自然不高,那个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自然是马匹了。

为了实现快速传递消息和物品的重任,历朝历代都设置了驿站。所谓驿站就是专供官方快递员休息、换马、换人的地方。朝代不同,驿站的距离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唐朝是每隔50里路就设置一个驿站,一般来说一整天不眠不休,不断换人接力跑,一天可以跑600里左右,这已经算是当时的极致水平了。汉朝的时候,一天只能跑400里。至于八百里加急,其实一直到清朝才实现。

咸丰年间,出现了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在清朝以前,从技术层面上是搞不定的。毕竟封建时代始终是以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这玩意儿不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越跑越快。

唯一能提高速度的方式,或许就是中间换乘的速度了。因为驿站里面可以吃饭、住宿、换马、换车、换人等等,每做一件事,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圣旨

一般运送物品,是不可能达到八百里加急的。除非是运送圣旨、奏折、信件等等轻便小巧的东西,还有可能。

快递员到了驿站,手里的东西立马交给已经在驿站等着的另一个快递员,就这么一个接力一个,中间除了传递东西的时间外,啥事情都没有,那是可以做到日行八百里的。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军情十万火急,因此南方的战况,要想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京城,就必须要动用八百里加急。

此前清朝可没有这么多仗要打。就算平西北时,打了不少仗,可西北的驿站不仅距离远,而且少得可怜,速度自然也就不能跟中原地区比了。

战争是技术革新的催化剂,这话一点也不假。正是由于太平天国闹了那么一出,才使得八百里加急成为了现实。

六百里加急,才是封建时代的常态巅峰

刚才说了,在唐朝,日行六百里,那就是极限了。唐朝巅峰时期,有1639个驿站,超过2万人为驿站服务。

因为是在唐朝,而且那时候快递业务只服务于官府,民间压根就用不了。所以这数据就相当惊人了,由此可见物流业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了。

驿站

唐朝每个驿站间隔50里,快递员每个时辰,可以到达下一个驿站。一天12个时辰,可以跑12个驿站,也就是600里路,这是理论数据,排除了路上遇到的一切麻烦。

因此在唐朝,曾经出现的巅峰数据,那就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前线与唐玄宗所在的华清宫,相隔3000里路左右,情报员花了6天时间,就把消息传到了唐玄宗耳朵里。

可见每天走500里,已经是快递员们的极限了。毕竟还能有什么事情的重要性可以超过安史之乱呢?

八百里加急,延误了该咋整?

现代的快递业务,如果出现了延误的情况,一般来说,你也只敢呵呵一笑,不了了之。毕竟你敢给差评,就会有人来找你。

可是在古代,你要是敢延误了八百里加急,那除非脑袋是不想要了。

八百里加急在有战事的情况下,才会用到。很可能会直接累死快递员或者马匹。可是在路上,如果延误了时间,从而造成了战事被耽搁了,那等待你的只有杀头了。那么怎么去查探你有没有偷懒呢?

清军‍

其实很简单,由于战报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只派一路人送的话,万一路上被人给截获了,可就麻烦了。因此清军常常会选择同时派好几路人马一同送情报,这么一来大家在合理的时间里到达即可。但凡有人严重拖延了时间,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古代快递基本不接民间单,但可以接私活

很显然,驿站是朝廷设立的,主要就是为了方便朝廷人员办公所用。驿站里的驿卒,其实也算得上是有编制的事业单位成员了。

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闯自成,就曾经是明朝的一名驿卒,好歹有编制。可后来崇祯皇帝大裁员时,李自成不幸被裁了,无奈之下,才走上了起兵的道路。

驿站只负责朝廷的事情,比如传达个圣旨,传递个情报,押送点官府的物品等等。既然如此,那民间传递书信和物件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书信这方面,驿站是完全可以接私活的。八百里加急不是每次都能用到,正常每天跑个300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说多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接个顺风单,带上一两封书信一点问题都没有。

徐弘祖

而且喜欢外出旅游的人,有关系的也可以借助驿站。比如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就曾经多次凭借关系,借助驿站的力量,一路上白吃白喝了好一阵子,完全有公款旅游的架势。

马匹的素质,也直接决定了八百里加急的可行性

很多人觉得八百里加急基本不可能,主要是因为他们以普通的马匹来评估这件事。其实中国西北和北方的草原上,有很多千里马。

这就是为啥清朝能实现八百里加急的原因了。此前汉朝、唐朝、朝、明朝,虽然也有不少养马之地,但是千里马却很难得,哪怕有那么几匹,也都被王孙公子霸占了,很少会有用在驿站上的。

可到了清朝,辽阔的北方草原和新疆草原,都成了天然的千里马聚集地。他们可以在这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寻找千里马,马的速度提升了,快递速度自然也就提升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11年同盟会毕其功于一役,以72英烈诛灭大清的心,精英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1911年同盟会成员,谁打得过辛亥革命的第二枪,1911年推翻清王朝事件的简介

    满清末年,无数华侨捐款捐物,乃至捐命,也要推翻满清,他们心中抱着坚定的爱国信念,满清必须死,因为中华必须生。蓝色法兰西,红色黄花岗。1910~1911,这一年内中国革命党人救国举事高达20余次,其中不凡起义军在仅有20颗子弹的情况下,向死而生。这是对现实,对满清的极度绝望,变更迫在眉睫。其中最惨烈、

  • 1909年,慈禧出殡时发生了什么?让人不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一生共经历了五次战争。五岁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她死后发生了三件诡异的事,让人毛骨悚然。生前处于乱世,死后也不得安宁。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驾崩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慈禧生前很相信迷信,所以在她死后,操办她后事的法师

  • 康熙青花瓷器非同凡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 左宗棠病逝之后,朝臣伤透脑筋,连上四个谥号,却都被慈禧否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所谓谥号,是在大臣去世后,朝廷根据其一生的功过定下的可供后人瞻仰的称号。比如岳飞的谥号为“忠武”,“武”说明他是一名武将,而“忠”则代表其忠心耿耿,为朝廷尽职尽责,“忠武”是一个武将所能得到的最高称号,能得到“忠武”的谥号是对于臣子而言是无上荣光。一开始,朝臣们也给他想了一个“武”字,左宗棠一

  • 15张罕见老照片:往事并不如烟,这才是真正的晚清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946年,一位年轻女子带着孩子在香港街头大家都知道,摄影术1839年诞生于法国。当时中国还是清朝,虽然交通并不便利,但摄影术很快就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到来传入中国。19世纪中叶开始,也有不少中国人学会了摄影,但他们拍照并非用于记录社会历史,而是局限于开照相馆,以拍摄纪念照、家庭合影、个人写真来做照相生

  • 阿古柏匪帮占据新疆,装备上万英式步枪,不料湘军装备了德制大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1884年清军土兵装备步枪,匪帮大全,近代带枪剿匪

    阿古柏匪帮占据新疆地区1876年4月,清朝廷任命的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新疆。此前,由于清军主力大批南调去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富饶美丽的新疆被从中亚浩罕汗国流窜至此的阿古柏匪帮占据,至今已经十余年了,各族人民在阿古柏等人的残暴统治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还被当作奴隶在市场上

  • 勿喷!清朝268年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颂的一个古代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朝建立之初,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为了稳定国家,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政治上,清朝实行了“三藩之乱”后的“三镇剿势”,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

  • 纪念“学界泰斗”蔡元培诞辰155周年 故乡开放孑民图书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蔡元培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绍兴是蔡元培先生的故乡,当日,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孑民图书馆开馆,蔡元培先生生平事迹展同步开展。孑民图书馆所处绍兴千年古城范围内,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由孑民图书馆、孑民剧院、蔡元培广场等三部分组成,力争构建以蔡元培故居为核心,名人

  • 慈禧的陪葬珍宝夜明珠,为啥价值八个亿?被盗后又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中,夜明珠也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秦始皇陵“夜明珠作繁星”的俗语,还是唐朝皇室“光照一室”的记录,夜明珠都因为华丽珍贵的特性,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无价之宝夜明珠夜明珠又被叫做“随珠”、“明月珠”等。在春秋战国时代,珍贵程度甚至比肩和氏璧。只有皇宫贵族和少数的大富商才能有这样的宝

  •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每元当制钱十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钱币正面为满文及中文、英文、满汉文结合的图案,上铸英文"广东省造",下铸币值"当制钱十文"。钱币正面图案钱币正面珠圈内铸满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环英文,下环铸货币单位"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各有一朵花卉装饰,币面整体图案庄重大方,设计精美,铜质精良,字迹清晰,文字工整规范,大小匀称。钱币背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