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新甲秘密为明思宗与清朝谈判,事泄后明思宗以其他理由将其处死

陈新甲秘密为明思宗与清朝谈判,事泄后明思宗以其他理由将其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4/3/5 0:50:18

由此可见,但凡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被掐断,明朝的危机都有缓解的可能;而相对于搞定天灾、地主而言,一系列危机的开端——后金,反而最有可能被当成突破口。

为啥这么说?战争中的任何一方,都会面临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当时的后金军队虽然在战场上凯歌高奏,但它早已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游击部落。

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已模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管理行政事务。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集权,5年后,他设立了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负责编写史书、拟订诏书、颁布制度等事务性工作。同年,他还设立都察院,负责监督包括贵族在内的高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专门负责蒙古事务。

至此,后金仿照明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三院八衙门制度,政权封建化初具雏形。

在经济层面,皇太极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一边将奴隶转化为农户,一边丈量土地、推进耕种。

爱新觉罗·皇太极

概而言之,那时的后金,早已跨过了依靠战争掠夺就能实现政权治理的阶段,面对辽阔的疆域、大量各族人口,皇太极面临着稳定、发展的现实任务;同时,有鉴于当初莽古尔泰代善与自己争权的教训,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他,对于如何妥善分配诸子权利也忧心忡忡。

而对于明朝,称帝的皇太极也许已经立下了取而代之的终极目标;但在那时,有鉴于双方综合人口、实力、资源的巨大差距,换作任何野心勃勃的人,也不敢妄想能在短期内入住中原。争取时间、巩固统治、等待时机,那时的后金也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

所以,与前几次互相试探、拖延的接触谈判不同,推行政权封建化之后的皇太极,确实有与明朝谈判的真实意愿。

而参照历史上的先例,当面对不利局面,暂时与敌和谈不失为一种务实的思路。

西汉初年,国力虚弱、民力疲惫,刘邦经过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后,放弃了以武力解决匈奴问题,西汉王朝从此奉行了持续几十年的和亲政策,为恢复国力、稳定政局争取了宝贵时间,也为汉武帝发动汉匈战争提供了基础。

唐朝初期,东突厥屡屡南下,玄武门之变后,十几万突厥铁骑甚至抵近长安城外。面对奇耻大辱,李世民审时度势、选择了和谈,通过便桥之盟、赠送金银解决了危机。短短两年后,他就抓住对方遭受天灾、政治混乱等机会,将其一战灭国,洗雪了前耻。

爱新觉罗·皇太极

因此,对于明朝而言,完全有理由、有条件与皇太极进行谈判。作为帝国权力的执掌者,若不能挽救危亡、安宁黎民,所谓的祖制、个人面子有何存在的意义?

在当时的明朝内部,确实有头脑清醒之人。兵部尚书陈新甲就意识到,只有与后金议和,才能为挽救时局争取一线出路。早年间,他就曾尝试推进此事,当时的崇祯帝,对此采取了“不支持、不反对”的模糊态度。

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松锦之战后,明军内外两线均面临巨大压力,崇祯皇帝也对议和产生了迫切诉求。然而,崇祯虽然动辄对大臣痛骂甚至杀头,但却极其爱惜自己的名声与形象,尤其不愿意被那些“清流”文人扣上“卑躬屈膝、对奴低头”的帽子。因此,身为大明皇帝,他采取了“暗箱操作”的模式,派陈新甲秘密与后金接触和谈。

何谓“猥琐”?这就是。明朝的皇权可谓登峰造极,根据崇祯前期对大臣的生杀予夺手段来看,他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力排众议、打压异己;此时面临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他完全有必要以铁腕推行这种完全正确的方案,何必躲躲藏藏、授之以柄?所谓利不可独、谋不可众,在关键性的战略事务上,无须在意那些浮于表面、不负责任的舆论;面对难题,人人都会挑刺,但几人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面对陈新甲递出的橄榄枝,后金果然积极响应,《清史稿》称,皇太极对此表态:“朕为百万生灵计,若事果成,各君其国,使民安业,则两国俱享太平之福”。双方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具体条款商议阶段。但一些大臣听到风声后却表示强烈愤慨,纷纷上奏表示反对。

朱由检

此时的崇祯皇帝,可以或软或硬,讲道理、摆事实,实在不济就动用帝王权威,摆出一副“天下是朕的,后果我来担”的勇气。甚至可以像当初赤壁之战前年纪轻轻的孙权那样,抽刀砍掉桌角、警告反对者死。崇祯皇帝平时里杀的朝廷大员多了去了,很多甚至是因为鸡毛蒜皮之事,如今既然涉及到自家王朝的生日死,那还客气个啥?

想当初,面对突厥兵临城下,久经沙场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纷纷请战;但李世民敏锐地指出,当前国家疲惫、百姓思安,如果不能一战将敌人打得伤筋动骨,选择动手只会招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因此,最佳的方案莫过于啖以金银、麻痹对方的意志,随后休养生息、寻机一击制敌。事实证明,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然而,堂堂大明皇帝却选择了抵赖,他一边表示推卸责任,一边“手诏往返者数十,皆戒以勿泄”。

崇祯十五年(1642年),心急的崇祯再次写信催促陈新甲赶紧推进和谈。

但事出巧合,当时的陈新甲刚好外出,使者不知信件内容,便跟往常一样留下便走;

陈府的家童自然也不知来信内容,以为只是普通文件,便也像往常那样交给各省驻京办传抄。如此一来,和谈之事人尽皆知,舆论哗然。

但议和条款真的对明朝不利吗?其实,皇太极提出的要求很简单:明朝承认其地位,双方划界而治,开展互市。也许略显不公的一条,就是“每岁明朝馈清国金万两,银百万两,清国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三饷

但当时明朝每年的军费是多少?崇祯三年(1630年),明朝增收的“辽饷”达685万两;崇祯十年(1637年),又增加280万“剿饷”;崇祯十二年(1639年),增加“练饷”730万两。这就是明末著名的“三饷”,原本只是临时加派,后来都变成了持续性的常规征税。如果这些令人恐怖的税收能够中止,又有几人愿意落草为寇?

如果结合当时的战局来看,上述条款对于明朝来说相当有利。这也体现出双方都希望暂时缓和局面,先处理好内部问题、再图后举。

因此,当和谈消息泄密后,崇祯帝完全可以拿出帝王的霸气与自信,顺水推舟、借坡下驴,既能体现对实干派官员的保护与支持,又可彰显自己敢于担当、为了国家忍辱负重,还能激励那些内心支持议和、但惧怕言官吐沫的中间派官员。毕竟在当时,并非人人都“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中,不乏陈新甲的支持者;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敢于旗帜鲜明亮出观点、引领方向的皇帝。

朱由检

然而,崇祯皇帝竟然翻脸不认账,忙不迭地跟那些酸腐文人站在一起,义正词严地对陈新甲进行指责。

自己冒着通敌风险替崇祯帝干脏活累活,一遇到问题却被对方毫不迟疑地出卖,可想而知,那一刻的陈新甲有多么绝望。想到无论何谈成功与否,自己都难逃一死,陈新甲决定孤注一掷,他为自己写了一封申辩书,其中引用了大量崇祯皇帝本人的原话,以证明和谈完全出自圣意。他希望以此迫使崇祯皇帝接受现实、坚定议和决心。“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不许。”

但陈新甲还是高估了自己的皇帝。看到他的申辩书后,崇祯皇帝恼羞成怒,立即将其斩立决。“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营救于刑部侍郎徐石麒,拒不听。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亦于帝前力救,且曰:‘国法,敌兵不薄城不杀大司马。’帝曰:‘他且勿论,戮辱我亲籓七,不甚于薄城耶?’遂弃新甲于市。新甲为杨嗣昌引用,其才品心术相似,军书旁午,裁答无滞。旁初甚倚之,晚特恶其泄机事,且彰主过,故杀之不疑。厥后给事中沈迅力诋其失,帝曰:‘令尔作新甲,恐更不如。’迅惭而退。新甲初自阳和入都门,黄雾四塞,识者以为不祥,及是果应。”

陈新甲之死,不仅断送了明清议和的可能,还造成了大臣对崇祯皇帝的彻底不信任:既然替你干活只会导致身败名裂,那还不如混日子坐等改朝换代。从此之后,面对国家大事,明朝群臣大多一言不发、沉默应对;即使迫不得已必须发言,也只都讲一些套话、场面话。对比冷静决绝的刘邦、李世民,崇祯皇帝可谓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他以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神操作,亲手扼杀了自己的最后一丝希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驿站多为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到咸丰年间才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交通发达程度自然不高,那个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自然是马匹了。为了实现快速传递消息和物品的重任,历朝历代都设置了驿站。所谓驿站就是专供官方快递员休息、换马、换人的地方。朝代不同,驿站的距离也各不相同。比如说唐朝是每隔50里路就设置一个驿站,一般来说一整天不眠不休,不断换人接力跑,一天可以跑600

  • 1911年同盟会毕其功于一役,以72英烈诛灭大清的心,精英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1911年同盟会成员,谁打得过辛亥革命的第二枪,1911年推翻清王朝事件的简介

    满清末年,无数华侨捐款捐物,乃至捐命,也要推翻满清,他们心中抱着坚定的爱国信念,满清必须死,因为中华必须生。蓝色法兰西,红色黄花岗。1910~1911,这一年内中国革命党人救国举事高达20余次,其中不凡起义军在仅有20颗子弹的情况下,向死而生。这是对现实,对满清的极度绝望,变更迫在眉睫。其中最惨烈、

  • 1909年,慈禧出殡时发生了什么?让人不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一生共经历了五次战争。五岁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她死后发生了三件诡异的事,让人毛骨悚然。生前处于乱世,死后也不得安宁。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驾崩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慈禧生前很相信迷信,所以在她死后,操办她后事的法师

  • 康熙青花瓷器非同凡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 左宗棠病逝之后,朝臣伤透脑筋,连上四个谥号,却都被慈禧否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所谓谥号,是在大臣去世后,朝廷根据其一生的功过定下的可供后人瞻仰的称号。比如岳飞的谥号为“忠武”,“武”说明他是一名武将,而“忠”则代表其忠心耿耿,为朝廷尽职尽责,“忠武”是一个武将所能得到的最高称号,能得到“忠武”的谥号是对于臣子而言是无上荣光。一开始,朝臣们也给他想了一个“武”字,左宗棠一

  • 15张罕见老照片:往事并不如烟,这才是真正的晚清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946年,一位年轻女子带着孩子在香港街头大家都知道,摄影术1839年诞生于法国。当时中国还是清朝,虽然交通并不便利,但摄影术很快就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到来传入中国。19世纪中叶开始,也有不少中国人学会了摄影,但他们拍照并非用于记录社会历史,而是局限于开照相馆,以拍摄纪念照、家庭合影、个人写真来做照相生

  • 阿古柏匪帮占据新疆,装备上万英式步枪,不料湘军装备了德制大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1884年清军土兵装备步枪,匪帮大全,近代带枪剿匪

    阿古柏匪帮占据新疆地区1876年4月,清朝廷任命的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新疆。此前,由于清军主力大批南调去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富饶美丽的新疆被从中亚浩罕汗国流窜至此的阿古柏匪帮占据,至今已经十余年了,各族人民在阿古柏等人的残暴统治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还被当作奴隶在市场上

  • 勿喷!清朝268年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颂的一个古代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朝建立之初,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为了稳定国家,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政治上,清朝实行了“三藩之乱”后的“三镇剿势”,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

  • 纪念“学界泰斗”蔡元培诞辰155周年 故乡开放孑民图书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蔡元培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绍兴是蔡元培先生的故乡,当日,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孑民图书馆开馆,蔡元培先生生平事迹展同步开展。孑民图书馆所处绍兴千年古城范围内,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由孑民图书馆、孑民剧院、蔡元培广场等三部分组成,力争构建以蔡元培故居为核心,名人

  • 慈禧的陪葬珍宝夜明珠,为啥价值八个亿?被盗后又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中,夜明珠也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秦始皇陵“夜明珠作繁星”的俗语,还是唐朝皇室“光照一室”的记录,夜明珠都因为华丽珍贵的特性,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无价之宝夜明珠夜明珠又被叫做“随珠”、“明月珠”等。在春秋战国时代,珍贵程度甚至比肩和氏璧。只有皇宫贵族和少数的大富商才能有这样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