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有两种士兵,只有一字之差,但无论多勇猛,待遇依旧天壤地别

大清有两种士兵,只有一字之差,但无论多勇猛,待遇依旧天壤地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4/1/17 12:18:08

难道作战勇敢的人就可以穿后面那种衣服,而普通的官兵就穿前面那种?这种解释显然是不正确的。两者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可实际上却藏着很深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就来解释一下,这一个字的差别之下,两者所受到的待遇都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满人打进来,灭了大明朝而建立的。在电视里我们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他们原先自己的部队,就叫做“八旗兵”。当时的明朝廷统治者已经十分昏庸,整个国家处在不正的运转当中,这期间最遭殃的当然就是百姓。

他们一面要承受朝廷下发的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税收任务,一面又要被各种贪官压迫,如果赶上了荒年,更是别想指望朝廷会分发粮食,帮助大家生存下去。因此,那时候不光是清军在打明朝,就连很多百姓也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纷纷站出来响应了。在征战的过程当中,八旗兵是不够用的,他们也吸收了很多反对大明统治的百姓,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分发给他们粮食,并且在军队中制定了很多奖励他们的措施。

即便如此,这些人与原来的八旗兵也是不同的,他们的待遇还是要低于原来的军士的,就连旗帜的颜色都不同。因为是绿色,所以就被称为“绿营兵”。也就是说,这两者都是为大清朝立下战功的。

清朝建立之后,当然每个朝代都一样,第一件事就是赏赐那些有功绩的人了。八旗兵贡献的最多,所以得到的封赏自然是更多。其中更是有一些表现特别突出的,不光自己做了官,连带着自己的后代都得到了封赏。绿营兵虽然也贡献不小,但是由于满人要保护自己的民族,对汉人总是有些忌惮的,所以他们得到的要远低于八旗兵。

后来的数百年里,已经过惯了好日子的八旗兵早就没有什么进取之心了,他们躺在功劳簿上,经常把祖先的功劳挂在嘴边上,却不愿意付出先人一样的努力。后人早就丢掉了他们祖先勇敢的作战风格,甚至很多人连骑马射箭的功夫都不行了。这时候又重演了历史,清朝的统治者开始昏庸,民间自然也就出现了很多反抗统治的人。

这时候朝廷才发现,原来骁勇的部队,战斗力已经完全不行了。可是光指望绿营兵也不行啊,没办法,他们只好去民间招募那些勇猛之士,请他们参与战斗,分发给他们粮食,这些人就是乡勇,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衣服上写着“勇”字的兵士了。后来的很多民间起义,都是由他们组织的力量来镇压的。当时乡勇的人数达到了“兵”的数十倍。

虽然出力很多,但是这些人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被朝廷使用,而一旦起义被压下去了,他们又会被遣散回去种地,无非是拿到一些路费而已。更惨的是,在打起来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他们,最先面对敌人,应对的危险场面最多。而那么“兵”却只会躲在后面,如果战事顺利,他们就顺势窃取战果,而一旦前军不顺利,他们就赶紧逃跑。

不过清廷并不是一直这样糊涂,他们吃亏多了,终于也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到了大清最后的时间,朝廷终于意识到了“兵”的战斗力的衰弱,看到了乡勇的战斗力。他们由国藩亲自指挥训练,取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这时候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朝廷也终于为他们提升了待遇,可惜时机已经过去了,那时候的大清已经走到了最后的时光,任谁也没有能力再挽回局势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车保罗感谢网友帮忙内定《唐朝诡事录2》角色,内地机会来自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诡事录》不仅整部电视剧的制作精良,道具,剧情设计更贴近于历史,体现高还原度的唐朝背景。最为重要的是《唐朝诡事录》当中所讲述的几个故事,不仅剧情跌宕起伏,而且前后都有联系,让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不断的烧脑。这是很多观众热衷于唐朝诡事录这部电视剧的原因之一。而且《唐朝诡事录》虽然在演员方面并没有

  • 大清得宠的太监为何无法掌控朝政?其实很简单,还得感谢乾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身边的太监有几个好的,清朝太监为什么不乱政,太监掌控朝政完整版

    这种说法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他虽然不太认可这种说法,不过也认可宦官会对朝政带来巨大的危害,为此乾隆皇帝开始整治内廷,几个月后清朝的第一部《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就编纂完成,这个《则例》经过后来的几任皇帝补充增加了许多内容,这本《则例》里面有大量的条例全是用来限制太监的。 也正是有了这部《则例》,清

  • 大清四川第一个状元:考试时写下八个大字,皇帝看后立马点为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骆成骧生于1865年,四川资中人,他没有显赫的家室,父亲是个农夫,家境贫寒,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他的父亲咬着牙齿供儿子上学,从小就开始督促他学习圣贤之书,希望骆成骧长大后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光宗耀祖。骆成骧也很有天分,9岁时随着父亲前往锦江书院就读,在那他开始崭露头角,其才华得到了老师和

  • 康熙的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有立传位遗诏吗,康熙遗诏到底要传位给谁,康熙真实遗诏

    老四汉名叫胤禛老十四汉名叫胤祯,满文胤禛和胤祯写法一模一样,所以才有了篡位说。篡位说站不住脚的是传位于皇四子胤禛,如果改了的话原话成了传位十皇四子胤禛这样不通顺了。康熙的遗诏是在他死后的第三天才拿出来,你说这三天有没机会篡改?有没有可能整份遗诏都是假的?并不是只篡改了一个字,要不然为什么要等到三天后

  •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约定明年来问斩,最后回来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故事发生在贞观六年十二月:爱民如子的唐太宗,核实了来年将“秋后问斩”的死囚名单,又亲自重审了犯人,避免出现错判和重判的失误,毕竟那是一条鲜活的人命!况且每一条鲜活的人命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家庭!重审完囚犯后,唐太宗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到牢房巡视了一番。正是此番巡视,让唐太宗动了慈悲之心。见到皇帝来了

  • 胤禩被誉为八贤王,为什么会被父亲康熙厌恶?帝王之心你可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这种血淋淋的真实案例数不胜数,如: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在小人的谗言下,汉武帝都没有完全弄清楚太子刘据究竟有没有真的谋反就判定太子起兵叛乱,下令军队镇压!其结果长安城沦为人间地狱,数万人死于非命,太子刘据也死于非命,刘据的儿子、孙子及太子府的人几乎全被处死,皇后卫子夫自缢。后来汉武帝意识到自己

  • 安禄山自身实力和唐朝内部不合的实质以及自身的不安全感使其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安禄山就在这种自以为很强,自以为对方很弱,自以为一定会害死自己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安禄山自认为很强安禄山起兵之前,唐军总兵力约六十万,其中安禄山的关东军十八万;哥舒翰、郭子仪等人的河西军二十二万;中央军九万;封常清、高仙芝的西域兵四万。剩下的就是一些散布在各地的藩镇部队了。当时,安禄

  •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为何李鸿章坚决只租99年,如今才知他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不得不说,前一种说法确是极端了。站在客观角度,李鸿章始终不是掌舵人,他所能做的,不过是为掌舵人买单,实际上为水深火热的中国,做出了诸多贡献。譬如,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在无法逆转形势的情况下,却坚持与列强为中国争得一分利益、是一分利益,为此说什么都坚持只租99年。99年与100年不过只差1年的

  • 3月网剧备案 | 《长生与不老》《一如年少》《我在顶峰等你》影视化,《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已备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现实题材占比69%,涉及题材广泛,包括都市题材19部,科幻题材2部,传奇题材1部,青少题材2部,革命题材1部,农村题材1部,其他题材16部。在本次备案名单中,《唐朝诡事录2》之《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正式备案;《长生与不老》《一如年少》《我在顶峰等你》等小说ip将影视化。《唐朝诡事录之西行》202

  • 宋代“办公经费”:公共招待费制度,为何会随着南迁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从上述来看,公使钱能够在合理的制度下被规范地使用的话,对于朝廷维护统治还是很有帮助的。但随着宋朝社会发展,公务支出增加,还有实际使用过程中官员的滥用、贪污、挥霍,“公使钱”制度逐渐没落。尤其到南宋时期,南宋朝廷与其说不作为,莫如说无能为力。“白财动人心”,前期公使钱的消耗确实使国力亏损,以至于官场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