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巧回8字,救了全寺性命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巧回8字,救了全寺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14 更新时间:2024/1/16 17:31:24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朱元璋虽贵为天子,他也是个俗人,对于曾经欺负过他的人,必定十分奉还,才能解心头之恨。为此,他特地去了一趟皇觉寺,本想杀了全寺的人,好在被方丈巧妙化解了。

朱元璋为复仇,故意为难方丈。

朱元璋生不逢时,而且出身不好,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亡了,自此成了一个孤儿。一个年幼的孤儿,想要在乱世生存下去,还是很不容易的。为了生存,朱元璋就到了皇觉寺,当了一个小杂役。

虽然在寺庙里,干的都是脏活累活,但好在还有一口热饭吃、有一床铺睡,总比在外面流离失所、饥一顿饱一顿强。能吃上饭、能有个安身立命之所,朱元璋很满足,干活也十分卖力。

方丈看到朱元璋既踏实肯干,又能吃苦耐劳,而且做事靠谱,就给了一些“优待”:很多重要的事情,慢慢地放权交给朱元璋去做。但方丈对他的器重,却招来了其他弟子的不满嫉妒。

为此,寺庙中的其他弟子,就合伙孤立他、欺负他、排挤他。朱元璋忍无可忍之后,就方丈诉说了心中的委屈。这些弟子们心中的小九九,方丈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就建议朱元璋:离开寺庙,下山去闯荡一番。

下山之后,朱元璋果然闯荡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还成了“九五之尊”,掌握了天下人的生杀大权。但是朱元璋并不是个善茬,这点从他登基后,清理身边的功臣 ,就可以看出来了。

连以前的旧部、功臣都可以清理,更况是曾经欺压他的僧人。为了复仇,称帝后的朱元璋就回了一趟皇觉寺,还找了个杀人的借口,他去拜佛时,故意为难方丈道:朕要下跪吗?

此话一出,寺庙里所有的僧人都大惊失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曾经被寺庙收留的小乞丐,这个曾经被他们合伙欺负的扫地僧,竟然会成为皇帝,竟然还会秋后算账?好在方丈巧妙化解了危机。

方丈巧回8字,救了全寺性命。

方丈十分了解朱元璋的心性,而且方丈道行高深,早就看破了红尘,看透了人性,看穿了朱元璋的复仇之心。为了解救所有僧人的性命,方丈巧回了8字,这才化解了朱元璋的仇恨,才化解了危机。

那么方丈,是怎样回答朱元璋的呢?是回答:跪还是不跪呢?如果要朱元璋下跪,岂不是冒犯了他皇帝的威严;如果不让他下跪,岂不是冒犯了佛祖?再三权衡之下,方丈缓缓说道:今世佛不拜过去佛。

言下之意,就是朱元璋已经不是佛门弟子了,而且他是今世的皇帝,就是“今世佛”,而寺庙供奉的是“过去佛”,因此不需要下跪。朱元璋也听懂了这句话的双关语,于是就略弯腰拜了佛。

那么这句话的双关语是啥?一、朱元璋是当今的皇上,就等于是“今世佛”,不需要下跪;二、朱元璋早就离开了佛门,不再是佛门弟子了,更不该揪着过去的仇恨不放,应该放下过去。正因此,这才救了全寺性命。

人生智慧

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你还会坚持这个原则吗?我觉得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不断强大自己,让自己活成别人高攀不起的样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对“法律”的重视:论繁荣经济下唐朝“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人类作为群居性的高等动物,难免会发生争执和矛盾,损害赔偿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手段之一,在中国古代史上由来已久西周时期就有关于损害赔偿制度的礼法,《周礼》中,“更,偿”二字就是关于责任赔偿的词汇,但是整体却缺乏系统性的规定,基本上散落于各项法律条文之中。唐朝时期的《唐律疏议》是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其中对

  • 成吉思汗时期的国土约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疆域和其措施诱发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大蒙古国内部当然不敢有分裂行为。但是成吉思汗时期的领土,远不及大蒙古国巅峰时期人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呢?大蒙古国巅峰领土,应该是在忽必烈灭南宋以后成吉思汗有4位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托雷。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算是大蒙古国第三代掌门人了。那

  • 浅谈中国古代唐朝时期长安,108,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是作为经济发展重心和军事重镇来看待的。而在城内生活的人们,也都是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严格的商业活动。这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去管理运用,而坊市制度,便是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管理制度。简单来看,坊市中的“坊”字,指的就是人民生活居住的场所。而“市”这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召见李贤,李贤直接指出政变没必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八月初一,英宗率明军抵达大同,但此时瓦剌已经集合大军包围大同外围,并屡次击败明军。得知瓦剌真实实力的英宗有些害怕,同时王振也鼓噪请求撤军,于是英宗在刚刚到达大同后不久就命令撤军。回军途中,因为王振的刻意安排,明军先绕道蔚县、后改道宣府,至八月初十,瓦剌追兵追踪明军后卫而至,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

  •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以一敌百的超级猛将(唐朝之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也有能运筹指挥,还喜欢上阵厮杀的将领,比如明朝的戚继光、李如松、李成梁,明成祖朱棣也是这样的人,还有更早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不过,历史上还有一种武将,其并没有很高的智谋,也不能统领全军,但是却有着一腔血勇,敢打敢拼,敢为全军表率,这种武将,就是所谓猛将。其实这样的将领在历史上是极多的,只是因为

  • 秦桧:不止是奸臣,更是卖国贼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灭亡后,为了保持汉族文化,所以剩下的赵氏皇族,赶忙再一次建立了南宋。南宋刚刚建国之初,出现了一个男人,自此他的名字人人唾弃,成了臭名昭著的代名词,他就是秦桧。秦桧是当时少有的天才,在25岁的时候进士及第,开始了一生官途。从湖北一路往东,秦桧见到了首都汴梁的繁华,所以想保住这份昌盛。在金国入侵国土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朝前期的军旅诗发展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句诗脍炙人口,读起来气势磅礴,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被后世经常拿来鼓舞士气。军旅诗的魅力,跟其他载体的诗歌不同,它更为激烈,或悲怆,更能让人共情。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沉重思索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仰天长啸,军旅诗人们开辟了

  • 荥经云峰寺“飞来石”的搬运工是唐朝名将韦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黑石公园玄武岩)(黑石公园玄武岩)(黑石公园玄武岩)(云峰寺太湖石)全国有多个云峰寺,比如有四川省荥经县云峰寺、福建浦城云峰寺、广东省潮州市云峰寺、安徽省六安市云峰寺、山西省介休市云峰寺以及北京市平谷区云峰寺等。据史料记载,荥经云峰寺过去叫太湖寺,最初是家庙,始建于汉代,后为道观,扩建于唐,赐额于

  • 从多角度作出分析,唐朝寺庙的特色以及背后文化的沉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朝寺庙的特色1. 布局规划唐朝寺庙的布局规划大致相同,通常由三进式的建筑群组成。一进是山门,是寺庙迎接信众的地方,由显贵殿、戒坛门、天王殿等组成;二进是大雄宝殿,即主殿,是供奉佛祖和众大菩萨的地方,是寺庙最重要的建筑,由方丈室、葬兽殿、藏经阁等组成;三进是后殿,也叫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有罗汉

  • 宋朝男人多风骚,喜欢头上戴花 苏东坡也是“花美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男性非常喜欢在头上插花,就连文豪苏东坡也是爱好者。(示意图)古代头上戴花并非女性专属。宋朝男性有“簪花”的习惯,就是把花戴在头上,连结婚也要戴花冠,簪花甚至被君王推崇为重要礼仪制度,皇帝招集朝会时,百官要戴花,每逢节日、寿辰和祭祀等大型活动,每人头上都要插各式各样的花。文化学者郭浩提到,宋朝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