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赤壁之战,苦肉计和连环计都不存在?曹操的战船是谁烧的?

真实的赤壁之战,苦肉计和连环计都不存在?曹操的战船是谁烧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42 更新时间:2024/1/29 7:03:11

从计略上来看,这场战斗集结了“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诈降计”,令人感到酣畅淋漓,从参与人员层面上来看,这场战斗更是综合了三国最为顶级的武将谋臣,不但魏蜀吴三国君主纷纷到场,就连各自最为顶尖的将领也尽数参与,司马懿、周瑜、诸葛亮、关张赵、夏侯淳渊,五子良将,几乎叫的上名字的名将都赶赴了现场。

而从战略意义来看,它更是点明了三分天下的主题,三国也正是由此之后,才正式成为“三国”。

严格来讲,《三国演义》当中的赤壁之战,当然是存在着夸张成分的,例如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在真实历史上都不存在,为民间传说杜撰而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真实的赤壁之战一无是处,如果我们关注赤壁之战本身便会发现,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赤壁之战,其跌宕起伏,并不弱于《三国演义》小说。

赤壁战场位于如今的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处,这里地处南方,远离中原,它在当时既不属于曹操所统治的中原核心圈,也不属于东吴核心圈,在当时它属于刘表治下的荆州,之所以会在这里爆发决战,则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局势。

公元208年八月,荆州牧刘表去世,与此同时,曹操大军南下,意图伐吴,曹操的到来对于荆州而言不亚于一场地震,此时的荆州群臣纷纷选择站队,有人愿意追随刘备誓死抗曹,也有人主动选择投降曹操,这使得刘表的继承人刘琮颇为为难。

在曹操和刘备两个人之间,刘琮是哪个都不想得罪,但现实没有给他更多选择的余地,等到九月份,曹操大军抵达新野,刘琮才做出决断,选择向曹操投降。

刘琮的投降是十分迅速的,此时的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对此毫不知情,直到看见曹军抵达自己的附近,刘备才急忙向刘琮询问,这才得知了对方已经投降曹操,为此刘备只好立即放弃樊城南逃。

史书记载,刘琮无颜面对刘备,只派了手下告知,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刘备悲愤不已。

虽然此时的刘备属于寄人篱下,他个人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是要远远大于刘琮的,在南逃途中,刘备路过襄阳城时,曾经“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也有下属表示应该趁机攻打刘琮,抢在曹操之前占据荆州,但是刘备因为感激刘表的收留,拒绝了这一提议,只是率兵驻扎于夏口,继续与曹操对峙。

刘琮本人的矛盾几乎可以代表整个荆州,在当时,荆州各地并未全部表态,除了蔡瑁文聘等人投靠曹操以外,长江以南数郡地区仍然处于中立,分别以当地长官韩玄、金旋、刘度等人为首,各立一派。

这些地区实力弱小,如果真的和刘备等人接战,几乎没有胜算,可以说,眼下东吴、曹操、刘备三方谁能够取得接下来战场上的优势,谁便能赢得这些地盘。

如果看三方的实力,这场战争曹操最强,虽然其士兵均来自北方不通水战,但是依靠着半个中国提供的人力物力,曹操一方能够集结出海量的军队,再加上荆州本地投降的蔡瑁等人训练,也能够攒出一支强力水师。

荆州降众对于曹操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呢?要知道在此之前,曹操只能“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也就是在河北邺城外凿出一座的玄武池来训练水军。

有了荆州众人的投降以后,曹操不但能够在江陵一带的大河中潇洒练军,还能够批量生产舰船,无限拉近与东吴之间的水军差距。

刘备方面的兵力,则捉襟见肘。

刘备在抵达夏口之前,经历了长坂坡一战,此时身边已经仅剩下几十人,根据诸葛亮所云:“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也就是说,收收拢拢也才只有两万人。

考虑到这句话是诸葛亮在劝说孙权合作时所说,应该有所夸大,真实情况恐怕只会更糟,毕竟刘琦既不是名将,又不是刘备的部将,他的兵究竟能不能打,归不归刘备管,尚属于未知数。

而相比之下,孙权手上倒是号称有十万精锐,但东吴之军,几乎从未参与过与曹操的正面对抗,从孙策一代开始,打过最强大的敌人是袁术,这支队伍究竟是真能打还是假能打,谁也不知道。

就这样,赤壁之战在这种“高风险、高利润”的情景之下,拉开了序幕。

和小说中异曲同工的是,孙刘联盟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在这场战争中,刘备军事实力最为弱小,从上帝视角来看,此次作战的主力也是东吴军队,多刘备一个不多,少刘备一个不少。

为何东吴会愿意带上刘备以“孙刘联军”共同征战呢?这主要源自于刘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夏口。

夏口绝对不是刘备走投无路,随便挑的一座小城,这里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扼守长江的关键节点。

换句话来说,它既可以作为东吴的防守门户,也可以作为曹操南下跳板。

如果东吴执意抛弃刘备,那么刘备大可以转头投靠曹操,放弃自己光复汉室的计划,灭东吴几代家业。

而东吴要想强行夺走夏口,也并非容易之事,等到他们吃完刘备的两万人,曹操的舰队恐怕早就到了家门口,所以,东吴就算不愿意,也必须分刘备一份赤壁之战的蛋糕,因此,孙刘合兵自然成为了眼下唯一的选择。

这场战斗的总指挥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统辖东吴精兵三万,外加刘备部众。

从开战初期,刘备与周瑜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尴尬,一来,孙刘联盟中,刘备的地位应当是与孙权对等的,但眼下他又必须听从周瑜的调度,这让刘备颇为不是滋味。

东吴军队刚刚抵达时,刘备曾经派人前去慰问,但结果周瑜的回复十分不给面子:“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我现在有军务在身,如果刘备能屈尊亲自见我,那是符合我的心意的。”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亲自去见周瑜,见到周瑜以后,双方闲聊一阵,刘备又提出想要见一见鲁肃,结果周瑜回答:“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

意思是,现在的鲁肃已经接受军令,我作为长官不能随意召见,如果你想要见鲁肃,那就自己去拜访。这一番话,说得刘备十分惭愧。

周瑜的话术高就高在虽然不讲情面,但刘备无从反驳,此时大战在即,万事当以军务为重,刘备你自己无所事事,那就不要麻烦别人,想去哪转就去哪吧。

这种轻视,刘备当然是看得到的,因此,在之后,他特意“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也就是说,尚未开战,刘备就已经做好了战败的准备,跨过了周瑜,留下了两千兵马由关羽张飞带领,准备随时跑路。

孙刘联军这边如此间隙,曹操那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从曹操入主荆州北部到赤壁之战,爆发之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想要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将以往的骑兵步兵变成水师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士兵晕船现象频发,训练没多久,曹操便感受到了这项任务的难度。

因此,他便命令大军将船舶用铁链连接,使得在其上行走宛如陆地一般稳固,甚至可以跑马,这也是小说《三国演义》中,铁索连环的由来,只不过这不是庞统献的计,而是曹军自行设置的。

晕船问题解决没多久,曹操这边就又出现了第二个难题,那便是水土不服进而导致的瘟疫。

在古代,瘟疫是最为致命的,不单单会造成非战斗减员,更会对士兵的士气产生极大的影响,突如其来的变故,可以说使得曹操现在进退两难,如果咬着牙继续打,那么胜负难料,但如果就此撤兵,荆南数郡将就此易手,这让曹操陷入了困局。

在赤壁之战正式爆发前,曹操新编水师和荆州投降水师曾经在赤壁一带发起过一次试探性渡江,结果被周瑜打退。

曹操大军本就铁索勾连行进困难,此时在周瑜眼皮底下,也没法退回江陵,不得已下,曹操只得下令,让水军“引次江北”,背靠赤壁北岸,和地面上的陆军共同防守。

而周瑜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没有丝毫怯意,反而把战船停靠南岸一侧,与曹军隔江对峙。

这场对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很快,周瑜部将黄盖便发现了曹军的致命问题:那边是船体连接,几乎无法机动。

因此,黄盖便提出了利用火攻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周瑜的首肯,随后,周瑜亲自选取了几十艘蒙冲、斗舰(一种小型速度极快的战船),在其上装满了干荻和枯柴,浇上油,又用外面帷幕加以掩饰,伪装成寻常战船。

之后,再让黄盖假借投降的名义,接近曹军。

在战斗当天,黄盖一行几十艘船飞速冲向曹操阵营,曹军发现不对之后,万箭齐发,但最终无济于事,等到两军接战,黄盖一声令下,几十艘船顿时冒起熊熊大火,遮天蔽日的火光,瞬间淹没了曹操舰队,曹军战船紧密连接,就连救火也来不及,一连几个小时后,所有战船几乎全部烧光,就连曹操设置在陆地上的营寨也遭到了引燃,东吴军队没有一兵一卒与之交战,就消灭了无数曹军人马,堪称史诗般的大捷。

此次作战,黄盖当然是处境最为危险的一个,在此过程中,黄盖本人中流矢堕入水中,但幸运的是,后来成功被吴军救起。

由于此时的黄盖已经满脸被熏黑,救援他的吴军居然认不出是这是自己的将军,而是把它当做小兵,随便安排在了“厕床”中。

当时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一个士兵都严格抢救的,黄盖在恢复意识以后,他第一反应是大叫“韩当”的名字,恰好此时,韩当就在身旁,这才发现躺在地上的人原来是黄盖。

听到好友的声音,韩当“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直接不争气地当场流下了眼泪,连忙为黄盖解开衣服,为他疗伤,最后,经过一番抢救,黄盖保住了性命。

在黄盖纵火焚烧曹操大军时,周瑜这边也立刻采取了行动,率领轻装的精锐士兵,水陆并进,追杀曹操。

此时的曹操慌不择路,走上了华容道。

当时的关羽并没有在此等候,事实上,华容道最大的危险不是追兵,而是当地泥泞不堪的土路。

此时的曹操大军已经慌作一团,几万人都想要从一条小路上撤离,造成了严重的拥堵,再加上土地泥泞,几万大军一通乱踩,几乎成了一片淤泥,寸步不得行。

为了能够保障精锐部队不全部折损,曹操下令,让所有老弱病残的士兵全都抱着稻草填在路上,让骑兵勉强通过。

至于曹操在乱局之中杀了多少人立威,史书并没有记载,但可想而知,这些残兵是没有任何生存机会的,在铺完道路,骑兵们则潇洒离去,他们则自求多福,甚至还要面临己方骑兵的践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等到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以后,曹操大军已经死伤大半。

纵观整场赤壁战争,我们可以发现,刘备一方的存在感无限近乎于零,然而,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现实是,刘备居然成为了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

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刘备迅速前往荆州南部,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投降,就此,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如果要给这场战争做个总结的话,那就是周瑜赢了面子,刘备赢了里子,曹操呢,输掉了裤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雪芹家被抄的历史真实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由中国姓名学取名大师谢咏分享阅读,旨在探索城市姓名历史和人文底蕴,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若愚史话》,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曹雪芹家为什么被抄?很简单,曹家站错队了。1727年,雍正帝大发雷霆,查抄了曹家,岂料,“南京首富”曹家的全部家当,竟只有欠条、当票100多张!这一年,雍正忍无可忍,终于对曹

  • 李莲英那么丑,慈禧还那么喜欢他?只因他有三大绝活,无人能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莲英揭露慈禧的怪癖,评书慈禧太后和李莲英,李莲英为何能讨慈禧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单纯看一个人的外貌其实是不能了解一个人的真实的为人的。而一个人的本质往往隐藏在外表之下。不仅在现代如此,其实在古代也是同样。有很多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其实内心却诡计多端。就像历史中有这样一个人,名字叫做李莲英。他长得非常的丑陋,但是慈

  • 近代时期,这10位女性被尊称为“先生”,是民国独立女性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著名政治女性,民国最有名的女子,民国三大女子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先生的含义更加丰富,开始有老师、才华横溢的学者的意思。到了清朝末期,人们将一些有民族责任感、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人称为先生,比如梁启超、鲁迅,都被称为先生,以此表达对他们的赞美。在近现代,也有一些女性被尊称为“先生”,为什么要称呼她们为“先生”呢?因为这些女子的学识、才华都不亚

  • 1842年,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最多99年,差一年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越来越多人认为,曾经对李鸿章的认知是有失偏颇的,于是便有了这么一句为他辩白的话。要说李鸿章功过,接受巨额贿款,出卖国权是真,敛财无数,贪污腐败是真,识人不清导致战争失利也是真,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可李鸿章却也为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

  • 147年前李鸿章创办一家公司,如今大街上四处可见,市值达9734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那个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五洲万国人士,基本只闻李鸿章之名、只见李鸿章之面,而未尝与当时的皇权统治者以及其他大臣有过接洽。可以说,李鸿章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个有能耐与列强争长短的人。但当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很多国民却“将中国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使其被戴上了“卖国贼”的帽子。

  • 会做官的人,城府有多深?看李莲英给慈禧梳头的故事,思维大提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李莲英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近五十三年,盛宠不衰,慈禧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李莲英为正二品总管太监。《奴才小传》里还说,李莲英甚至可以和慈禧并坐听戏;宫里给慈禧做的点心,要是碰到李莲英喜欢吃的,慈禧往往会自己少吃,或者事先拿出一些,专门留给李莲英。李莲英作为一个封建王朝

  • 隆裕皇后,为何始终未得光绪恩宠?晚清宫女荣儿,道出其中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各个封建王朝,每一位皇帝都会设立属于自己的皇后,只不过这皇后的人选并不一定是自己所爱的女人,因为当朝的皇帝必须考虑各大家族之间的利益,也要考虑到政权的稳固,所以这皇后的位置很可能是皇室与另一个大家族联姻所选择出来的女子。纵观历史,不少王朝皇后都是这样的角色,在这其中就有一位清朝时期的皇后,她就是光

  • 对于《明史》中万贞儿的描述,乾隆都看不下去了,还写论文做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而历朝历代,有这么一位皇帝,他没有选择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女,而是立一位宫女为贵妃,并在未来的一生都独独宠爱她。这名女子便是万贞儿。万贞儿的贵妃之路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而在面对女大十七的时候,又该怎么说呢?明宪宗朱见深就爱上这样一位与自己母亲同龄,大了自己十七岁的女子,关键他一直没有嫌弃这个女人

  • 此人很牛,做生意从不吃亏,儿子是民国总统,孙子更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蒋肇聪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十月初八日未时出生,这个人非常精明,20岁出头就从他的父亲蒋斯千手里接办玉泰盐铺,为了拓展盐铺业务,他还兼营菜饼、石灰等,为了增加势力,他还与其他有实力的商家合伙,克服陆运交通不便,租用木船运货,自宁波溯奉化到萧王庙,再用竹筏沿着剡溪至溪口。很快他晋升为溪口镇十甲富户之一。他有

  • 其实纪晓岚,刘墉跟和珅比都不够格,唯独他让和珅忌惮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一生起起落落,在朝中的地位跟和珅就没得可比,唯一牛气的是因为有个好老爹,刘统勋才是乾隆的大红人,相比较和珅,他还不够格,更不用说在朝堂上奚落和珅了,纪晓岚也是,相反,历史上的纪晓岚比和珅大很多,他们两其实是忘年交,纪晓岚经常充当别人与和珅矛盾的协调者,所以跟电视剧不太一样。可是这一位,确确实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