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消失的王国---索伦汗国

消失的王国---索伦汗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70 更新时间:2024/3/14 8:58:44

索伦汗国,明朝属国,在今黑龙江上游地区存在过。“索伦”名称由来,盖与金末蒲鲜万奴所建东夏国名有缘。东夏(又名东真)国族黄旗人(onki、honki,为ewenki变读音),将“东夏”、“东真”训读为sologusal、sologusalni(“东方的人们”)。1640年,满清军队把索伦首都yagsi城和府乌里苏屯夷为平地。1641年,索伦汗国亡。

1、汗国民族

索伦汗国,主要由索伦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布利亚特)族组成,互相联姻,近亲关系,同信:索伦传萨满教。索伦族和鄂伦春族属于通古斯语族,达斡尔和蒙古(布利亚特)族属于蒙古语族。由于长期友好相处,相互吸收了对方语言的语汇和形态,相互学说对方语言,所以能够相互通晓语言,自由交流思想感情,进行社会交际。

2、历史

1207年,成吉思汗的长子拙赤,率蒙古军,经由黑龙江上游上段,东至结雅河源的外兴安岭东端主峰“失黑失惕之地”(失黑失惕今译“斯卡利斯提”),在有关记载中没有提到ewenki人。由此可想而知,索伦人无疑是后来从别的地方移居黑龙江上游流域的,并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索伦汗国。对索伦汗国,以前囿于建州部、后金(满清)御制史书中的记载,叫作索伦部,我们滥用至今。

十六世纪后半期,索伦汗国大汗博贝巴图尔汗(boobei baatur haan)在位时,蒙古阿勒坦汗国的势力及其影响推进到了索伦别部南境。其时,博贝巴图尔汗之子、索伦别部小汗,号大皇太极,受命分疆治理索伦别部地区。这种形势,使索伦汗国和阿勒坦汗国之间建立了和亲友好关系。阿勒坦汗的芭尔金(baljin)公主嫁给了索伦别部小汗大皇太极,并携来十一个氏族的百姓,使索伦汗国日益繁荣强大起来。若干年后,大皇太极和芭尔金妃在黑山头以西一百多里的皇台山上建城,城名“皇台”(山因城得名),并将副都迁至皇台。在皇台山脚下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北流入乌力楞古河(ulireng-gu,河口位于新楚鲁海图)。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阿勒坦汗将藏传佛教引入蒙古地区,大皇太极率先皈依,并为阿勒坦汗主持建在和林地方的额尔德尼召的宗教事物,这就是藏传佛教化传入索伦之始。自此,芭尔金妃摄政索伦别部,并由于其所属十一个氏族的hori tumet百姓逐渐向西接近依然居住在乌达河流域的豁里秃马惕(即布利亚特)同胞,遂将其摄政治所移至阿金河(a-gu,鄂嫩河口左侧支流)右侧的季节性小河图剌(tura)河地方。

永乐年间,明朝于索伦汗国境内,在贝加尔湖东北的巴尔津河、上安加拉河流域设立了卜剌罕(burhaan)卫,额尔古纳河、根河流域设立了坚(geen)河卫,额尔古纳河口下方的阿木扎尔河、漠河地方设立了木(mur)河卫,乌里苏河(今写涅威尔河)流域设立了兀里溪山(uliscien)卫,结雅河下游左侧主要支流吉柳伊河流域设立了古里(giliwur)河卫……这些河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均由明朝政府任命,他们也兼任索伦汗国和地方的军政长官。索伦汗国是明朝统一版图内的一个属国。

1640年,满清军队把索伦首都yagsi城和王府乌里苏屯夷为平地。1641年,索伦汗国亡。

3、首都

索伦汗国,首都yagsi城(满语音译-雅克萨,城周一百三十步。yagsi城遗址即今之扎林达---jaalin daa,索伦语,意“古代遗址”“故址”),位于乌苏里河(清初名,今涅威尔河)口左岸的兀里溪(与“乌里苏”一名二译,明:兀里溪山卫或兀里溪卫)山下,南西两临黑龙江,西为圆弧陡岸,索伦语称圆弧形陡岸为yagsi。

4、国家官员的居住地和管理范围

(1)大汗,驻首都yagsi城,直接治理从额尔古纳河口至结雅河口之间的黑龙江上游流域以及包括居住在布列亚河上、中游地方的奇勒尔人在内的广大地区。

(2)小汗,驻副都(第二首都)。副都位于额尔古纳河右侧主要支流根河口的黑山头以北约三十里处的高地上。

(3)别部,辖境包括从额尔古纳河流域至贝加尔湖东北的巴尔古津河、上安加拉河等流域。其南邻是阿禄蒙古诸部,北与雅库特为邻。

5、“索伦”称谓流变

(1)“索伦旗”,是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是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族自治旗,原称索伦旗,1958年改为今称)旧称,有人称“东夏县”。县城巴彦托海镇,俗称南屯(南屯镇、丰湾镇),“巴彦托海”是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河套”(镇区坐落在伊敏河河湾处)。

(2)索伦,指祖国统一版图内的ewenki,是从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索伦、通古斯,从名称的发生来说,都是鄂温克(ewenki)的自称。

(3)索伦,是sologu-ni的变读者solun的译音。sologu-ni,是通古斯语,sologu意为“东方”、“左方”、“上方”,ni意为“人”。sologu-ni(solnu)是“东方人”、“东夷”。“东夷”、东方人之“东”,是指辽河以东的地方。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影响中国历史最大的十个少数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1、女真(满,包括末曷) 两度入主中原,建立了金朝和清朝。入主中原总年数约400年。建立过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帝国。不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影响巨大。粟末末曷曾建立过东海国,立国200余年。2、蒙古 入主中原一次,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并在中国建立了元朝,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入主中原总年数约96

  • 中国历代中原王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一、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历时471年)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

  • 中国封建王朝的十大惊人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清历史

    1、夏朝的“开启”与“终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世袭王朝。根据现代考古学研究结果,夏王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灭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延续了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先后出现了17个君主。现代考古学研究已经证明,

  • 详解满清八旗的创立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

  • 明教、朱元璋以及明朝的历史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清历史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中写道:杨逍案头有一本《明教流传中土记》,“张无忌翻开书来,但见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书中载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其时波斯人拂多诞持明教‘三宗经来朝,中国人始习此教经典…&he

  • 中国曾经失去的十大著名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1、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不仅因为失去这座珍贵的海港,更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中我们民族眼光的短浅和观念的落后。海参崴无疑是整个日本海沿岸以及整个东北地区海岸线上最好的港口。今天的该市有一座作为城市象征的9288纪念碑,用来表示这里到达莫斯科的距离俄国人为了这座“远东的天堂”

  • 甲午战争中的“六忠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1、左宝贵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著名爱国将领。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中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第一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左宝贵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总统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走。左宝贵派亲兵监视叶志超

  • 明朝时的十大世界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明朝也是是继汉唐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小编与你一起了解下明朝在当时世界的众多第一.1、人口世界第一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争议。在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大部份人留离失所,但有户可

  • 历史上的真实甄嬛---大清孝圣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目前热播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中甄嬛的历史原型清朝孝圣宪皇后,名字是钮祜禄?甄嬛,即孝圣宪皇后,雍正帝妃,乾隆帝生母,她的家族在清朝较为显赫,钮祜禄氏的人生跨越康雍乾三朝,做太后的四十二年更是国家全盛时期,不但享尽荣华富贵,更幸运地亲眼看见了自己的玄孙,被认为是最有福的皇后。 1691年生,

  • 晚晴历史上的四大“中兴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大清无昏君,大清无奸臣”,这句话是几乎是史学界对大清的一致公论,虽然“同治中兴”最终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光绪的“戊戌变法”也没能成功,我们也不能抹杀了晚清几位皇帝和几位名臣的努力。归根结底还是专制制度走向了没落,其实如果没有曾国藩、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