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险胜吴三桂,将其骸骨分发各省泄愤

康熙险胜吴三桂,将其骸骨分发各省泄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4/1/19 7:38:52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 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位皇帝差一点栽倒在吴三桂手下。

吴三桂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但是,康熙有相当一段时期,被这个吴三桂逼到墙根,康熙说什么也没想到局促在云南一隅的吴三桂,居然挥师北上,来势凶猛。广西、四川、贵州、湖南、福建、广东诸省响应,江西、陕西、甘肃等省波及;同时,他也没想不到八旗子弟兵“观望逗留,不思振旅遄进,竟尔营私适己希图便安,或诿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未具,借端引日,坐失时机……不知怎样应对?”《清通鉴》记载有康熙在永兴之战失利以后“忧心忡忡,现于词色”。

吴三桂死时已七十四岁,这年玄烨刚二十五岁,两人相差四十九,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到吴三桂自然死亡树倒猢狲散。何必打八年仗,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然而,年轻气盛的他,等不及。康熙非常自信:朕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就不动声色地拿下辅臣鳌拜,独掌朝政大权。那么,朕二十岁了,还不撤除三藩,以去心腹之患,更待何时?

然而,康熙高估了自己,他以为能把拥有至高权力,如四辅臣,如鳌拜等统统拿下,吴三桂岂在话下?可他没有仔细思量,鳌拜之流固然在朝廷里有党羽,有耳目,可都在陛下的视线之内,掌控之中呀!而吴三桂却远在南疆,鞭长莫及,何况那是有地盘,有军队的实力派!现在,你一纸谕令,要他和他的部属,撤出经营了十年之久的云南、贵州,再去驻防山海关,再去拓荒垦边,分明是激其生变,促其反叛。

结果,这场仗,打了八年,吴三桂差不多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这其间,双方进行过六次殊死决战,吴军胜四,清军胜二,吴是占上风的。几年的仗打下来,吴的总兵力为清军的两倍,无论数量和质量上,玄烨都不是吴的对手。因此,如果不是吴三桂病死,战争未必很快结束。既然战争还要进行下去,那么,他被吴三桂打败的可能是存在的。所以说,玄烨的赢,赢得有些忐忑。 “幸荷上天眷佑,祖宗福庇,逆贼遂尔荡平。倘复再延数年,将若之何?”这是发自他内心的话,说明他请得了神,而送不了神的尴尬,曾经使他六神无主过。

在中国历史上,撤藩,大多得付出代价。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晁错计,削夺诸侯国部分土地,归中央直接管理,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与其他五位侯王,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中央政府,史称“七国之乱”。刘启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大军镇压,历时三月,叛乱平定。公元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纳齐泰黄子澄削藩之策,是年七月,驻北京的燕王朱棣,以诛齐、黄为名,举兵反。这一仗打了四年,朱棣攻入南京,惠帝自焚,叔叔夺了侄儿的江山。只有公元961年与969年的宋太祖赵匡胤的两次“杯酒释兵权”,算是一次成本极低的“削藩”行动。

看来,作为少年天子的康熙,并没有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教训,而是一意孤行,非要逼吴三桂就范。结果,他自己也承认这场险胜,与失败无异。“伪檄一传,在在响应,八年之间,兵疲民困。”但康熙并不责备自己,却仍振振有词地反问大家:“忆尔时惟有莫洛、米思翰、明珠、苏拜、塞克特等言应迁移,其余并未明言迁移吴三桂必致反叛。议事之人至今尚多,试问当日曾有言吴三桂必反者否?”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康熙统一台湾各方面策略的得失和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清历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经历。1662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被荷兰人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凝聚了上自康熙皇帝下至满汉军政大臣们的群体智慧和不懈努力。经过历史的检验,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

  • 解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却不敢瓜分中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有人说,八国联军是一场以微小的力量保护各国使馆人员安全的正义斗争这种掩人耳目的理由无疑是苍白而空洞的。回望历史,关于八国联军的侵略和野蛮的烧杀抢掠行为,令人发指而罄竹难书。4亿5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的大肆掠夺,对大量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偷

  • 太平天国北伐军最后悲壮的一战:冯官屯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祥、李开芳带领下,冲破重围,自阜城南下,于5月5日攻克连镇。为接应北伐援军,李开芳又与林凤祥相商,于5月28日统带630余名骑兵南下,次日占据高唐,在高唐与胜保为首的清军相持9个多月。1855年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连镇,北伐军主力覆灭,旋奉命&ldquo

  • 慈安—晚清比慈禧还厉害的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同治八年(1869)八月,他借到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足足地招摇了一把。一路上,他大张龙旗,浩浩荡荡,沿途大肆索要给养,甚至召训地方官。自恃有慈禧这个强硬的靠山,置满朝文武于不顾,特别是将“太监不得出宫”的铁律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上奏,虽然慈禧有意袒护,但慈安

  • 康熙景陵—中国历史上埋葬规格绝无仅有的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一座陵墓,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就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康熙皇帝在位61年,死后葬于清东陵,即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内有顺治帝孝陵、孝庄昭西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康熙帝的陵墓为景陵。从空中看,景陵整体上呈半圆形,地

  • 清朝错失八次图强维新的历史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顺治元年(1644年),清迁都北京,入主中原,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皇朝时代。几乎同时,1649年(顺治六年),英格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资产阶级民主化的新时代。清朝面对世界国际化、工业化、民主化的大潮,虽有“康乾盛世”,出现一段辉煌,却仍恪守祖制

  • 大明朝—对外族最有骨气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实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比,明朝亦毫无愧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则是匈奴。老糊涂们总是津津乐道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

  • 满清取代了明朝得益于鼠疫肆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清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三百六十一年间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 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

  • 郑和下西洋见证了中国古代海洋探索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清历史

    在人类文明史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文明。古代文明间的交往互动,主要有赖于亚欧大陆上自古形成的陆上通道。汉代张骞通西域,其重大意义在于为陆路交通开辟了新时代。而在人类文明史上为海路交通开辟新时代的正是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向西方的寻求,可谓源远流长。亚欧大陆的大河与平原,孕育了伟大的文明,而在诸文明

  • 明代著名的四大奇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明代人曾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三国演义》诞生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始于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