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康熙没有听孝庄的话等着吴三桂老死,反而是着急削藩呢?

为什么康熙没有听孝庄的话等着吴三桂老死,反而是着急削藩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19 更新时间:2024/1/23 12:22:18

只是在一个偶然因素的刺激下,使康熙皇帝与三藩的矛盾激化,让他们提前摊牌而已。

此事源于平南王尚可喜

平南王尚可喜老了,感觉力不从心,于是就把权力交给了儿子尚之信,尚之信掌权后变得跋扈难制,尚可喜担心惹祸,便于公元1673年给朝廷上书,请求撤藩返回辽东归养。

清廷同意了。

三藩同气连枝,休戚与共。

尚藩做出了求撤之举,吴藩及耿藩自然也不能熟视无睹。

于是,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继茂的儿子耿精忠,也相继上书请求撤藩,实则是在试探康熙的态度。

当时清廷确实有人不赞同立即撤藩,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据说孝庄太皇太后就持以时间换空间——"耗死"吴三桂的态度。

这倒是一个不失稳妥的办法,因为三藩的灵魂人物是吴三桂,要是吴三桂不行了三藩也就完蛋了!

然而,康熙皇帝毕竟年轻气盛。

皇帝血气方刚。康熙认为:历史上,凡是藩王坐大没有不造反者的。″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早撤早反,晚撤晚反!

还不如快刀斩乱麻,一揽子将他们解决算了!

于是,康熙便乾纲独断,立刻下旨准许吴三桂等人撤藩返回辽东归养。

吴三桂偷鸡不成反蚀米,不由得恼羞成怒,立刻于公元1673年挑头发起叛乱。

很快,耿、尚二藩也加入其中,吴三桂的许多旧部也纷纷予以响应,于是掀起了一场波及南方与四川陕西等地的声势浩大的战争。

由于清廷在南方的实力不足,所以三藩方得以迅速扩大战果。

一时间,竟仿佛形成了与清廷隔江对峙之势!

一场战争的胜负拼的是意志和消耗。

由于清廷掌握着整个天下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康熙根本就不怕打消耗战。

但吴三桂地盘有限,实力也有限,所以拖不起。

既无法速战速决,又没有实力拼消耗,吴三桂被动了。

不久之后耿、尚二藩又投降了清廷,吴三桂成了孤军作战。

此外,康熙为了瓦解″绿营兵″对吴三桂的同情氛围,便着力提高了汉军绿营兵的待遇,于是绿营兵便重又成了平叛主力。

而此时的吴三桂呢?

仿佛也没有了鲸吞天下的野心和信心,他所以坚决作战,很可能有两个目的:或者与清廷划江而治,或者保全他的云南地盘!

吴三桂的迟疑不决,既使其失去了稍纵即逝的,挟起兵之初的锐气直捣黄龙——直扑京师与清廷决战决胜的唯一机会,也给了清廷调整兵力部署,镇压吴三桂,逐步平定叛乱的宝贵时间。

于是,吴三桂便越打越被动,逐渐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吴三桂见大势不妙,为防人心瓦解,遂于公元1678年在衡阳称帝。

不久之后吴三桂便患病死掉了。

吴三桂一死,其残余势力便因失去灵魂人物而士气衰落。

所以,尽管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又继续顽抗了两三个年头,但却还是于公元1681年被清军攻破了昆明城,吴世璠自杀而死。随着吴世璠的自杀,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结束了。

最后总结一下:由于清廷实力强大,"三藩″获胜利机率相当微弱。

历史上藩王造反失败的教训证明,以一隅敌天下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双方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只要朝廷应对有术,通常造反的藩王都会被镇压下去!

其实,清廷削除三藩目的是一致的。

只是孝庄太皇太后出于稳妥起见,才建议皇帝"以拖待变″。

但是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却偏偏不信那个邪!

果然,逼得吴三桂铤而走险掀起叛乱,而清廷则趁机一举扫除了潜伏于南方边陲地区的祸乱之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康熙的九个儿子都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更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皇子”勾心斗角抢皇位,造成兄弟反目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就连唐玄宗时期,他的儿子们都没有这么“疯狂”。康熙九子要夺嫡,九个儿子没有一个是“饭囊酒袋”,个个能力超群,即便比不上真正的皇帝,但起码远超王爷的标准。而“九子夺嫡”,它的发生,是有事件的动机和时代根源的。要知道,九子夺嫡

  • 为什么只有嘉庆等极少数的陵墓没有被盗,能够保存完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昌陵的核心一一地宫昌陵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陵寝,动工时间是从嘉庆即位后的第四年即1799年二月十九日。因为昌陵地宫保存着原始状态,究竟是什么情况,只有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清宫资料进行研究,我们终于知道了昌陵地宫的形制,规模。原来嘉庆皇帝生前关于自己陵墓的事情,他也没有“原创”设计,他制定的

  • 15岁男孩拦住乾隆,自称是乾隆的孙子,乾隆:掐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的孙子被斩首,乾隆用什么刀杀孙子,十五岁男孩说乾隆是他孙子

    故事要从乾隆二十八年说起,当时康熙的第十二子允祹(胤裪)去世,他一共有6个儿子,最大的活了12岁,相当于无嗣。乾隆初期,随着“弘皙案”等宗室谋逆案的发生,乾隆和宗室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所以他打算过继一个儿子给允祹做孙子,缓和和宗室的关系。当时乾隆只剩7个儿子,分别是四阿哥永珹,五阿哥永琪,六阿哥永瑢,

  • 《让子弹飞》里的土匪劫火车民国真实发生过,这一劫惹怒六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长寿县孙银普土匪,民国阳春县黄姓土匪,长安区民国斗门土匪

    清末民初,局势混乱,很多有能力的地方势力都选择落草为寇,前几年上映的《让子弹飞》讲的就是川渝地区土匪张麻子劫持火车事件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实在山东半岛南部地区也有一大批武装土匪,而且他们真的干过抢劫火车的事!山东南部属于民国四大匪患地区之一,鼎盛时期人数高达10万人之多,他们是堪比鼠患蝗灾真正的地

  • “民国四大渣男”之一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什么会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如此“渣男”,他的妻子为什么会在其去世后自杀呢?其中又有什么隐情?求学日本,结识佐藤富子1912年,20岁的郭沫若接受家里安排的包办婚姻,娶了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女子张琼华为妻。虽然对张琼华谈不上厌恶,但是树立在二人之间的文化鸿沟始终让郭沫若难以对这个女人产生感情。两年后,在哥哥的资助下,郭沫若

  • 西方不承认夏朝,为何却认可良渚?国家的先见之明被陕西考古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夏朝,以及夏朝的存在是否确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据传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间存在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然而,夏朝的存在一直存在争议,西方学者多数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夏朝只是一个神话。相比之下,良渚文化的存在却得到了广

  • 指尖上的国宝89丨西周虢国玉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玉璋,是周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六种礼玉之一。玉璋和玉圭相似,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也有叉形刃),另一端有穿孔。玉璋的形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也就是说,玉璋是玉圭从上端尖锋处垂直切下之一半者物,这种形式与出土遗物及古籍和古碑刻纹图中所称为“璋”者也是

  • 《扫黑·决战》高启强化身“双面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孙志彪从小缺乏家庭良好教导,桀骜不驯养成一种病态的疯狂,他曾向离去的专案组撒冥币。酒照喝,日子照过,天,塌不下来。(孙志彪)‬曹顺华为补偿孙志彪,放纵孙志彪作恶让他成为黑恶头目。曹顺华的嫡长子曹志远(高启强),继父亲之后再次成为魏河县太爷。他表面清廉正义大公无私,在老百姓面前慷慨激昂。他内心尊崇古代

  • 姜子牙功绩卓著,为何不能成正果?元始天尊:一切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这在凡人看来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对于姜子牙这种曾经拜入仙门的人而言,凡间的富贵却是可有可无,就算是成为帝王又如何?百年之后,终究只是一堆黄土而已,与修仙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因为修仙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为了有多强,而是修的长生,尤其是到天道圣人级别后,更是永恒不灭。可惜,在封神大劫之后,截教被灭,阐教遁

  • 周文王背了姜子牙800步,周朝就存在800年,但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了解周朝历史的朋友就知道,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功臣。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全知全能的军事奇才。可惜少年不得志,直到72岁在河边钓鱼,才被姬昌发现并重用。不过,当时姬昌请姜子牙出山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毕竟才子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当时,姜子牙以腿脚不便,让周文王放下身段来背他。若不肯,就说明周文王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