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对三国的哪些人评价很高呢?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对三国的哪些人评价很高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1/20 22:35:18

前两位是陆逊和陆抗父子两人,陈寿对这两位的评价是“春秋方壮,威名未著,予既奇逊之谋略,有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其实这样的评价已经非常的高了,比起孙坚和孙策父子两人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

除了这两位,接下来陈寿还对孙坚和孙策父子进行了评价。我们知道在三国时期,由于董卓乱政,各地诸侯也一起讨伐董卓。虽然名义上是打着复汉的名义,但是各路诸侯想的却是怎样扩大自己的势力。在后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便想着称帝,最后在路过荆州之后遭受到刘表的暗算,中箭身亡。后来孙策子承父业,将江东的基业经营的非常的顺利。陈寿对这对父子有着非常高的赞赏,但是也对他们两个人的性格进行了评价,惋惜之言跃然纸上。

关于太史慈,陈寿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除此之外太史慈在三国之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人们将太史慈和刘繇士燮两位诸侯放在一同列传。在传记中的顺序也仅仅在孙策、孙坚之后,从此我们也可以直接看出陈寿对太史慈的推崇。周瑜和鲁肃是东吴的奇才,而吕蒙是一位具有国士气量的人。陈寿对东吴四大都督的评价其实都不低,要是这样算来,整个东吴有八位受到陈寿的褒奖,其赞美之词也溢于言表。

关于蜀汉五虎上将中的张飞和关羽陈寿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两个人也并不是都是美誉,两人相对而言,一个“国士之风”就足够看得出陈寿对张飞就更加的推崇。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是惜字如金,所以能够在《三国志》中被陈寿用国士之称实在是不容易。

五虎上将剩下的马超、赵云、黄忠三人陈寿给出的点评则是:“马超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黄忠、赵云强挚壮猛,滕之徒欤”。从字面上来看,在陈寿心中关羽和张飞的地位远远在赵云、马超和黄忠三人之上。而对于曹魏的李典陈寿却仅仅用一句话:“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临终托孤的时候,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官渡之地、赤壁之战一样,对于三国的历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经此一战,不仅蜀汉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刘备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在临终前,刘备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而提到白帝城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不过,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托孤大臣

  • 曹操集团的政治中心在邺城与许昌,为何他最后在洛阳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令人奇怪的是,曹操在消灭袁绍集团后将大本营迁到了邺城,此后的邺城、汉献帝所在的许昌成为了曹魏集团的政治中心。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在邺城和许昌之外的洛阳病逝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病逝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而死前的建安二十四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趁机攻打蜀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想必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争斗可谓是热血沸腾,同时很多人会对孔明之死些许有点遗憾。不过可能大家会没注意到,在三国演义中孔明逝世后,重心就到了曹魏吴蜀的政权上了,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这里要说的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性格,诸葛亮在白帝

  • 赵曙濮议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曹太后的态度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那么赵曙濮议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曹太后的态度怎么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

  • 丁戌奇荒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怎么解决这场饥荒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丁戌奇荒,清朝,历史解密

    在每年上映的众多电影之中,总有几部戳中观众的泪腺,让人心情压抑乃至流泪。这其中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有人世间罕见的灾难,就如2012年上映的电影《1942》。相信当年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会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有所记忆。在旱灾引起的大饥荒面前,为了避免战火的摧残,无数的河南百姓背井离乡逃荒陕西。张国立饰演

  • 红山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来源于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历史解密

    生活在西拉木伦河两岸的红山文化部落集团,过着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生活,已经发现了较多氏族居住营地的遗址。大凌河上游牤牛河北岸的敖汉旗河福营子村,有一处红山文化的氏族部落,两条保存较好的壕沟将部落遗址分别围成紧邻的两个部分,即两个氏族。其中东南部的壕沟周长 6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壕沟的东南边留

  • 开国元帅陈毅的第二任妻子:赖月明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赖月明,民国,历史解密

    赖月明,江西兴国人,1914年生,开国元帅陈毅第二任妻子。1931年在"月老"李富春、蔡畅等人的热心帮助下,陈毅和赖月明结婚。红军主力长征后与陈毅失散。后与受伤掉队的红军方良松结婚,两人生有3个儿女。直到1989年春,七十四岁的赖月明接受了传媒记者的采访,世人才知道陈老总的"月明"还活在人间,只可惜

  • 在古代,杀伤力足够大的冷兵器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弓弩,三国,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有无数的冷兵器,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冷兵器时代,古战场上收割敌人性命保全自己性命的武器,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兵器谱上有十八般兵刃,其排名顺序是一刀二枪三剑四戟五斧六钺七钩八叉,但是要按杀伤力排名,刀剑可能都进不去前三名,古代大将发誓“死于刀剑之下”,其实就是一

  • 清朝一直大力“禁火器” 火器在民间为何泛滥如此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对清代民间火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大力“禁火器”,为何民间却火器泛滥?火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早在宋代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火器。到14、15世纪,火器在西方已经普及,火枪和火炮基本取代了大刀长矛。在同时期的东方,也出现了一股火器发展的热潮,尤其是明末清初,火

  • 从二品官员到清朝贪官,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二品官员到清朝贪官,此人究竟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有名大案很多,但在乾隆时期有一桩案子,时间之长,前所未有。通过此案也能看出所谓的“康乾盛世”之下腐败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敢修渠的清官在历史上西北地区被认为贫瘠之地,其实西北也有富庶之地,比如黄河的平原,土壤肥沃,这就是我们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