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谁比较倒霉,成了赵国军改后第一个试验品?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谁比较倒霉,成了赵国军改后第一个试验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63 更新时间:2024/2/6 7:46:06

他命令赵国军队放弃以往战甲,全部采用胡人的服饰,穿短装、束皮带、佩带钩,甚至还要仿照胡人习俗,戴上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以此来登上战马,练习骑射。

[var1]

当消息传出以后,第一批反对的不是旁人,正是赵武帐下的诸多臣子,一直以来,赵国都因为远离中原文化圈而被中原列国所轻视,明明是上赶着学习中原礼教都还来不及,现如今怎么能做出如此背道相驰、有悖“文明”的行为呢?

公子成站出来称:不该“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这样做是典型的“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文则认为“衣服有常,礼之制也”,赵造更是直言:“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俗而动”,大臣牛赞还说道:“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

一时间,各种反驳层出不穷,仿佛只要赵武灵王推行改革,那就是古往今来第一愚昧、鲁莽的昏君。

然而,对于臣子们的反对,赵武灵王却没有在意,在他的强硬坚持之下,反对声音最终偃旗息鼓,就此,在赵国,一场在当时声势影响最为浩大的军事改革拉开了序幕。

[var1]

胡服骑射的背景

为何赵武灵王会执意推行胡服骑射?难道他从小缺乏文明的洗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之所以赵武灵王会如此决绝的推行这项“伤风败俗”的改革,主要源自于当时赵国所面临的困局。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正处于赵国最为衰落的时间段,在正面战场上,赵武灵王即位的第二年,将军赵护就被魏国击败,将军韩举则被齐国击败,平邑、新城沦陷。

公元前318年,赵国重振旗鼓,组成三晋联军准备进攻秦国,却又在函谷关前大败,联军被斩首八万余级。

[var1]

这场失败直接导致赵国在之后再度于观败于齐国,到了赵武灵王即位的第十年,赵国不但损兵折将,甚至连主要城市中都和西阳都已经丢失,再这样下去,国将不国。

在奉行丛林法则的战国时期,任何衰弱都是致命的,如同飘散的血腥味,引来无数鲨鱼,到了后来,甚至就连中山国这样的二流小国,居然也来侵扰赵国领地,烦不胜烦。

赵国位于北方,除了华夏内部的敌人之外,还面临着外部敌人的侵扰,东北有东胡,北边有匈奴,西北有林胡、楼烦,这些部落素来骁勇善战,在最为危险的时刻,赵国几乎要被彻底吞并。

在生存面前,文明礼数都是放屁,正因如此,赵武灵王才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一定要推行改革。

[var1]

富国强兵的方法有很多,为何赵武灵王一定要推行“胡服骑射”呢?答案是这是能够最快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方法。

当时的赵国局势不容乐观,指望清明吏治,老老实实的种上几年地积累财富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在现有的框架下快速寻找突破。

而通过向游牧部落学习,则能够有效的提升骑兵部队的战斗力。

赵国常年与北方游牧部落直接接战,自然能够清楚骑兵这种“新式武器”的厉害之处,赵武灵王就曾经称赞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可见,哪怕是盛行战车的中原王国也必须承认,骑兵部队就是那个年代机动性最高,威力最大的快速反应部队。

[var1]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的诸侯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建设骑兵部队,所有国家的主力军队仍然是笨重的战车,哪怕有少量的骑兵,也会受限于华服衣冠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难以机动。

只要能够自己率先建设骑兵队伍,那么便会瞬间对其他诸侯形成“代差”的优势,而且这种代差几乎不需要经济上的代价,只需要学习所谓的蛮夷,如何穿衣而已。

为了能够说服国人接受,赵武灵王以身作则,亲自换上了胡服,在他的表率之下,赵国百姓也纷纷响应,最终居然整个国家都穿上了胡服。

从小的方面来说,胡服便利,有利于在马上展开活动,摒除了以往的宽衣大袖的不便。从大的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国家向心力的体现,也是对于繁文缛节的摒弃,这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可贵的。

事已至此,反对声音再也不复存在,胡服骑射顺利通行。

[var1]

入侵中山国

胡服骑射推行以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增,需要找个对手试试效果了,直到此时,赵武灵王终于可以预备发起对于中山国的侵略。

中山国是位于赵国与燕国之间的小国,其位置大概在如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单从地图上来看,中山国的国土是嵌在燕赵之间的,但是,如果结合实际地形,我们可以发现,中山国的位置刚好处于赵国四个重镇代郡、邯郸、上党郡与旧都晋阳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上,可以说,直接断绝了赵国东西两侧的联系。

[var1]

正因如此,中山国也一直以来都是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中山国的实力固然比不上战国七雄,但是其国力不容小觑,在中山国最为鼎盛之时,甚至拥有战车九千乘,与所谓的“万乘之国”也只差一步之遥。

这也使得赵国难以将其彻底吃下,赵武灵王继位不久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五国相王”事件。

这是由魏相公孙衍所发起的一场外交活动,由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互相承认对方的国君为“王”,以此来提升各自的影响力。

这原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但是赵武灵王对此却并不感冒:委婉的称自己“没有王的实力”,不敢使用王的名号。

[var1]

在旁人眼中,赵武灵王这是谦虚,但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赵武灵王真的谦虚,那就不需要参加这次活动,五国相王变成四国相王也没问题。

赵武灵王之所以拒绝称王,很大一种可能,是看不惯五国中的中山国。

在赵武灵王眼里,中山国早晚都是要被自己吞并的,如果这个时候太顾面子,那将来打仗时候就没有合理性,因此,在四国都称王以后,赵武灵王只令国人称自己为“君”。

其次,赵武灵王在五国相王期间,还在邻近中山的鄗筑城,以此用以防备中山国,由此可见,赵武灵王绝非那么单纯。

[var1]

事实上,与赵武灵王有着相同想法的也不在少数,例如齐国也曾经反对过中山国称王,只不过一来齐国与中山国不接壤,二来齐国不再此次五国相王的行列当中,最终没有下文也属于正常。

由此可以看见,中山国之所以能够加入此次称王大典,很大程度上是来凑数的,并不被当时主流诸侯国所认可。

中山国对于赵国不单单是战略上的“绊脚石”,还曾经在赵国衰落之际多次造次,旁人可以忍,赵武灵王绝对不能忍,因此,他才会拒绝称王。

而赵武灵王之后的举动也应证了这一猜想,在胡服骑射完成之后,赵国第一时间就展开了对于中山国的战争。

[var1]

赵国对于中山国的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是,首先要问问对面燕国的态度。

赵国和燕国本就多征战,中山国位于两国之间,也扮演着缓冲国的角色,如果赵武灵王一意孤行,很有可能会遭受燕国的反对,面对两国联合进攻。

但幸运的是,此时中山国与燕国的关系要比与赵国的关系还要差。

五国相王之后,中山国王“厝”信心大增,似乎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和诸侯平起平坐,因此在公元前314年,厝接受了相邦司马赒的建议,趁着燕国内乱,大举兴兵,倾举国之师,发起了对于燕国的侵略战争。

燕国应对仓促,在正面战场上连战连败,最终失去数十座城,连同“大邦”(燕国的下都)都沦为敌手。

此战过后,中山国扩地数百里,掠夺财富难以计数,厝大喜,还特地封相邦司马赒为自己的“仲父”,热闹操办了好一阵。

在如此情形之下,燕国几乎人人对中山国恨之入骨,恨不得生食其肉,就这样,赵武灵王的入侵之路,有了必要且充分的前提。

[var1]

称霸战国

公元前306年,在胡服骑射施行一年以后,赵国终于开始了对于中山国的进攻。

此时的赵国大军经历了一年的适应,早已习惯了身穿胡服在马背上翻飞,技艺精良,再搭配中原的冶铁技术,此时这只军队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悍的骑兵。

对于这一仗,赵武灵王势在必得,他特意命人在邯郸城东北部已废置的宫室上进行修建,新建了一座可供观赏的丛台,在这里,赵武灵王能够亲眼看见赵国大军入侵中山国的场面。

此次作战,赵武灵王几乎倾巢出动,他派遣赵袑为右军将、许均为左军将、公子章为中军将,三军齐发,没用多久便攻下了鄗邑、石邑、封龙、东垣数座城市。

由于赵军机动性极其强大,直到此时中山国居然愣是没有做出反应。很快,赵武灵王又派遣牛翦、赵希分兵一路,从北方向着中山国丹丘、华阳、氐鸟等地发起进攻,不消数日,这一路再度大捷。

赵军的雷厉风行,将中山王吓得魂飞魄散,他没有考虑赵军后续能力不足的问题,连忙放弃一切抵抗向赵国投降求和,赵武灵王也并未死咬不放,在又割走中山国四座城邑以后,恢复了与对方的和平。

[var1]

赵武灵王的善意只是假象,在公元前303年,历经三年的休养训练之后,赵国再度发起了对于中山国的入侵,一连攻下数座城池,随后中山王只得再度重演上一次的剧情,割地求和。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又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赵军就再度卷土重来,在邯郸的丛台上,赵武灵王硬生生在这里看了三出“赵军破中山”的大戏。

这一次,赵军没有留情,凭借着强大的武力,他们一举攻破了中山国的首都灵寿,迫使中山王逃离国境。

[var1]

中山王得罪了燕赵,后来只得逃亡到了齐国,既然王没了,赵武灵王索性自己扶持了一位傀儡王,但是这位傀儡王既没有为赵国在当地征粮,也不负责协助统治,他的存在更多的是对中山王的侮辱意味。

但对于这一切,中山王却无能为力,最终在公元前296年,赵国废黜了傀儡王,吞并了中山国全部的土地,中山就此灭亡。

中山国是赵武灵王手下第一个受害者,但却不是最后一个,在实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实力跃居天下之上。

正所谓手里拿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随后,赵武灵王大肆对外作战,甚至一直进攻到了今陕西榆林地区,秦国的腹地。

而对于塞外,赵武灵王也没闲着,他还迫使林胡献马,楼烦臣服,拓地千里。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赵武灵王就将赵国从一个萎靡小国,变成了能够与秦国相提并论的一霸。

[var1]

赵武灵王后来甚至还定下了灭秦的计划,亲自乔装打扮潜入秦国,以此来考察地形。

赵武灵王灭秦的理想当然是没有实现的,但胡服骑射的影响却十分深远,足足改变了赵国五十年的国运。

赵武灵王去世二十余年之后,赵国军队仍然相对秦国占据优势,公元前269 年,秦赵两国爆发大战,亲王派遣大将胡阳率领数万精锐之士试图跨越韩国国境,奇袭赵国城市阏与。

[var1]

然而,在秦军刚刚入境,赵国的骑兵便已经发现踪迹,迅速集结,在赵奢的统领下,数万赵军精锐突骑向秦军发起冲锋,最终大败秦师。

此时的秦国正值鼎盛时期,赵国仍然能够在正面战场上硬杠秦军,称赵国的战力为一声“天下第一”,也不为过,而谁又能想到,赵国的逆袭的根源,居然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胡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为将门虎子,岳云和韩彦直的武艺谁高谁低,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按照书中的描述,韩彦直在牛头山觐见高宗后,带着圣命返回向父母复命时,岳飞唯恐他在穿越金营时有所闪失,便命长子岳云护送其通过守备森严的金军大营。两位小将行至金军营前,岳云摆开双锤,端坐马上大喊道:“快些让出一条路来,待小爷送客!”随即便提锤跃马闯入金军大营。金兵金将们放眼望去,一看是杀死完

  • 细讲乾隆两位皇后:出身不同,命运各异,却都在丈夫心中无可替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母亲生平简介,乾隆下扬州完整版免费

    秀女指婚为福晋,摇身一变成皇后旗人家姑娘选中秀女后,也有两种去向。一是充入帝王后宫;二是被指派给近支宗室。近支宗室指的一般是皇子、皇孙,以及与皇帝同祖父的血脉宗亲。我们最熟知的天字一号模范夫妻,乾隆皇帝最宠幸的富察皇后,就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参加选秀女,在选中后被雍正皇帝指婚于皇四子弘历(后来

  • 秦朝统一六国,是英雄造就还是时势造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var1]第一阶段是秦国发展壮大的阶段公元前361年到公元前238年,历经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几代贤君,秦国通过变法、开拓、联合、攻伐等手段,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阶段中,秦国先后灭掉了西戎、巴蜀、韩中地区等周边小国,扩大了领土

  • 纪晓岚是大清第一才子?乾隆吃西瓜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他却对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最常进行的娱乐活动便是文雅的对对子。这对对子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得有敏捷的反映思考能力,特别考验人的思维水平。乾隆和纪晓岚都是对对子的高手,看他们“博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乾隆有一年宴请全国百岁以上的老人进宫庆寿。在这些百岁老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高达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看着这么多老人家欢聚一

  • 姐姐当了童养媳,这是她的大不幸,却为何成为韩先楚的大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先楚回家探亲是哪一集,韩先楚,韩先楚妹妹扮演者

    那么,您知道韩先楚的早年身世吗?那怎叫一个苦字了得!韩先楚生在大别山,长在红安县,他是这个家中的第四个孩子。韩先楚的父亲叫韩志恺,是一个穷苦的农民,直到30多岁才娶到老婆。这就是韩先楚的母亲了,韩先楚的母亲是从四川逃荒到红安来的。韩先楚的出生,让这个已经有了3个孩子的家庭,生计更加艰难,4个孩子,张

  • 清朝官员一年的工资是多少,为什么退休以后很多都成了地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退休后的待遇,望江县清朝十大地主,清朝地主院落价格

    一,正一品职位有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诰授:(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光禄大夫、荣祿大夫…… 俸银:180两/年。俸米:180斛/年。1.约合现在的人民币:以今天的国际银价4.5元/克计算,500克=2250元。180两约合今天的112.5两=5625克x4.5元=25312.5(贰万伍仟叁佰壹拾

  • 吴越之争的硝烟散去,为勾践立下大功的西施去了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形容美女往往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而沉鱼讲的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故事。据说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美女西施长得粉面桃花,姿容过人。有一天西施在河边浣纱,清澈的河水映照她美丽的脸庞,水中的鱼儿看见如此美丽的女子,竟然忘了有水,纷纷都沉到了河底。于是西施就有了沉鱼的美誉。西施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

  • 此人为太平天国第一完人,被割一百多刀,从始至终毫不吭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石达开,广西贵县(今贵港)人。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

  • 战国时期,秦军锐士和赵国边骑谁更强,两者相遇谁会更胜一筹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军与赵国铁骑谁更强,秦军锐士,秦军弩阵攻击赵国的电影

    [var1]这两支不同种类的军队自训练诞生之后,便成为当时各自兵种领域内战力最为强大的存在,那么两者相比,谁的战力更强,若是相遇,谁最终更胜一筹呢?首先说一下骑兵和步兵各自优势,两者都是古代军队中最为常见的兵种,也都在历史上大放光彩,发挥过重要作用。骑兵是以战马为基础,再配合练习骑射、以及骑兵专用的

  • 北方民族常南下侵扰中原,为何春秋和三国时,中原大乱却不见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路线,瓦剌南下入主中原,春秋时期各国混乱原因

    这些蛮夷民族最擅长的就是见缝插针,一般只要中原王朝稍有势弱,他们就会趁机浑水摸鱼,想尽办法捞便宜。但令人不解的是,当中原真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反倒不见他们的身影了,这是怎么回事?[var1]譬如在中原第一个大乱世春秋战国时,似乎只见各诸侯国打得不可开交,鲜少听说有外族插足。再比如在三国乱世时,好像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