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细讲十九岁同治帝最后三十五天:多活一天,多受一天的折磨

细讲十九岁同治帝最后三十五天:多活一天,多受一天的折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08 更新时间:2024/1/21 9:10:17

天花来袭猛如虎,八旗铁骑心胆颤

清初的八旗铁骑可以说是横扫全国,无可匹敌。在西北追击闯王李自成,在西南打败张献忠,在东南覆灭南明小朝廷,此时的八旗铁骑已成为全国最强的一支军队。然而,强者自有强者的克星。当时最让八旗铁骑胆战心惊却是一种以前他们很少遇到的疾病——天花。

入关之前,八旗铁骑很少有染上天花的,所以当初那些凶猛的八旗铁骑根本就没把这种疾病放在心上。然而,入关之后,天花却在这些八旗铁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不仅普通的八旗铁骑对天花胆战心惊,就连那些勇猛无比的满洲将领也对天花心有余悸。

皇太极长子,被誉为百战定天下的肃亲王豪格,在战场上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然而却曾让天花吓破了胆。顺治元年四月,肃亲王豪格将被派入关作战,然而在接到命令后,他却连声抱怨道:“我未曾出痘,此番出征(入关作战),令我同往,岂非特欲致我于死乎?”可见,天花让勇猛无比的豪格连入关作战的勇气也没有了。当然,最终豪格没有死于天花却死在了叔叔多尔衮的手里。与豪格不相上下,被乾隆誉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豫亲王多铎就没有侄子豪格那么幸运。入关后,在南征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却最终还是丧命于天花。哥哥多尔衮为这位弟弟的早逝悲痛不已。年龄最小的多铎也成为一母同胞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中最早去世的一位。其实,位高权重的多尔衮也没有逃出天花的魔掌,只是侥幸活了下来,但天花却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清朝入关的十位皇帝中,第一位皇帝顺治死于天花,第二位皇帝康熙因天花毁了容,但因祸得福,得到了承袭大统的机会。在皇族中,

一般认为只要没得过天花的人就算没有成年,因为他们时刻都可能会被天花夺去性命。当时,还是皇子的康熙得了天花,并侥幸活了下来,由此成为他能继承大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二百多年过后,谁也不会想到,入关后第八位皇帝同治在十九岁就被天花夺去了性命。同治十三年(1875年),在被天花折磨了整整三十五天的同治帝走完了十九年短暂的生命历程。那到底十九岁的同治帝在这三十五天受到了怎么的痛苦折磨?为何说他,多活一天,就多受一天的罪。

龙体欠安染天花,御医诊治断病情

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月二十一日,十九岁的同治帝像往常一样巡幸西苑。然而,就在这次巡幸中,同治帝突然着凉。其实,对普通人来说,着凉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一直身体虚弱的同治帝来说,就不太一样了。果然,仅仅过了九天,也就是三十日,同治帝以“圣体违和,各召见者皆撤。”为何同治帝会在这一天下旨,以身体不舒服,而让原本应该召见的人都撤了呢?因为这一天,御医发现同治帝出痘了。当时为同治帝诊治的是太医院的二把手院判李德立与御医庄守和。此时,他们诊得同治帝脉息浮数而细,因风瘟闭束、阴气不足,不能外透而导致发热头眩,胸闷,全身酸软无力,气堵不顺,尤其皮肤发出疹形未透。

对此,御医很快开出了由十二味药配制的“益阴清解饮”。从药的名字上我们可看出主要是为同治帝补阴清热避风调理。此药喝下之后,过了一夜果然奏效,次日,同治帝不仅胸闷,气堵舒缓了,而且疹形透出,还能看出其中夹杂着瘟痘。过去民间常说“七浆八蜡九回头”,指的是天花出需要三天,长起来需要三天,第七天就要灌浆,所以称七浆,之后花儿的黄水顶起来,也需要三天工夫,到了第九天就要完全上来了。此时,花儿干了,所以称九回头。而第九天回头之后,仍需要三天,所以从出花儿到回头结束,总共需要十二天。但也有七八天就好了的,在过去那叫“七焦痘”。

而对于同治帝来说,三十日,御医看到疹形未透,服了益阴清解饮一夜后,次日三十一日,疹形透出,烦闷、气堵的症状缓解了,但因疹形未全透,仍有瘟热薰蒸肺胃,导致咽痛、恶心、发烧等症状。但这些也是疹形未出透之前的基本迹象,所以御医对症下药用了“清解利咽汤”,服用之后,效果不错,几个时辰之后,同治的脉息浮洪、头上脸上和身上疹中的痘粒透出。此时,如民间所说的花儿需要出三天也符合,因为此时同治帝已出了两天,由于御医的精心调治,可以说一切都很正常。然而到了第三天,同治帝头脸颈部的痘粒却稀疏不平,并呈紫色。这就是因痘粒透出后,过盛的毒滞留体内并未随出痘完全发出来,所以同治帝出现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的症状。

同治的这一症状吓坏了御医,因为御医认为此时皇帝的天花症状已经很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就在十一月初一的这一天,御医连续为同治服用了清解活血、利咽、安神等药,并且时刻守在身边,观察症状的变化。

病情好坏不定,皇帝备受煎熬

然而,到了初二,同治帝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已经四天未大便,腰也痛,胸也堵,当然,这还是因为滞留体内旺盛的余毒折磨着同治。此时,御医诊断为症势重险,也就是比昨天更为严重了。御医赶忙为皇上开了利咽化滞的汤药,同治服用后,效果不错,脸色变得红润,也有胃口。所以,御医又在此药的基础上加了几味药,这次同治服用之后,四天未大便的同治彻底痛快了一次。此时,同治的病情经御医的精心调理变得平稳。之后的五天(到初七),同治帝的病情一直正常平稳,向着好的势头发展。

民间有句俗语叫“走马看伤寒、回头看痘疹”,即形容伤寒、痘疹病情变化极快,令人难以预料。然而,就在十一月初八这一天,已经慢慢好转的同治帝却又微感风凉。这对于原本体质虚弱的同治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过去人常说,伤寒病极易带疹子。十月二十一日,同治就因为巡幸西苑时,突然着凉,九天后,染上天花。现在,眼看已经好转却偏偏又染上风寒,也就在十一月初八这一天,偶感风寒的同治帝开始咳嗽鼻塞,心慌睡不着觉,更为严重的是灌浆皮皱,黄水难以出来。体内的痘毒出不来,此时身体虚弱,毒就会趁机向体内的其他器官侵入,并伴有并发症。

果然,在此后的十天,从十一月初八到十一月十八,同治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很多并发症也随之出现。由于余毒向全身筋脉侵入,同治出现肾虚血亏,小便赤红,腰腿酸痛,腰难坐,腿难伸。肾遭到严重损坏,随之出现了遗精、尿血的症状。为此,御医连续为同治开了加固肾阴的益肾消毒饮、益肾清解饮、扶元清解饮等药汤。然而,服用了这些汤药,同治那已经百病缠身的龙体并未见好。可以说,此时的同治帝从头到脚无一处部位是完好无病的,整个身体好似千疮百孔一般。

龙体接近崩溃,病痛难以忍受

其实,到了此时,如果是民间普通人家的孩子早已魂归西天了。而身体虚弱的同治之所以能一直气息尚存,其实完全依靠御医们的调理与照料。但即使御医用尽解数,也不能阻止同治帝病情的持续恶化。从十一月十九日到三十日的十一天期间,可以说同治帝经历人生中最煎熬的岁月。身体难以排除的余毒已经遍布全身,身体多处部位出现溃烂。尤其是腰部最严重,已经溃烂成洞,而嘴里毒火已使牙龈肿胀,面部浮肿,口吐臭气。几天后,又有多处溃烂流脓。此时的同治帝已经处于民间所说痘疮倒陷的危急时刻。性命已经命悬一线。别人也会叹息道:“黄泉路上无老少。”

然而,此时御医虽知已经无力回天,但仍不敢放弃,毕竟面前躺着的这位是一国之君。除了院判李德立、御医庄守和之外又加了两位御医李德祥与韩同九。四位御医共同商议用十二味药碾成末,分两布袋装,然后用猪蹄两支、葱白三支切段熬汤两大碗,分别煮药布袋,然后外用药布袋熨洗伤口溃烂处。御医是想用此熨洗之法,以此提取余毒,清洗浓水,保持气血通畅。我们可以想象,此时十九岁的同治忍受了多大痛苦,可以说生不如死。然而,自己以死减轻痛苦却并不能如意,因为只要有一口气在,御医们就不敢放弃。

然而,事与愿违,御医们的外用熨洗之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同治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越来越重,腰间的溃烂处甚至大如碗口,一天流脓血越来越多。此时,同治帝的气血已快消耗殆尽。这次御医也在诊断中下了所谓的病危通知“症势日进,温补恐阳亢,凉攻则防气散”。当然,御医说得很委婉,其实就一句,皇上没治了。此前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昏厥、麻木不仁大的同治突然大喊大叫,身体的疼痛实在忍不下去了。此时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从同治帝十月三十日被诊断出疹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月。其实对同治帝来说,这一个月多活一天都是对自己的折磨。当然,如果在民间普通人家,以痘疹的变化之快,很多孩子四到六天就死了。所以,在当时每逢出天花严重的年头,小孩成千上万的死去。家家哭天喊地,昼夜不息。而同治因为医疗条件优越,到目前已整整熬了一个月,其实是在生不如死中挣扎。

进入十二月,对于尚存一口气的同治,御医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十二月初三日,同治帝溃烂处流脓不断,上唇与左腮已经由紫变黑,口喷臭气,溺赤便粘。十二月初四,病情继续恶化,牙龈黑臭,腮帮溃烂,伤口由脓变成血水。回天无力的御医们只能为其内服益气清毒饮,外用消毒止血散。两个时辰直接进了四剂药,然而,没有任何效果。十二月初五,同治脉息弦数无力,毒火凝结,精神恍惚,正气不支。御医们赶忙用了益气育神汤,又外用解毒贴。但几个时辰之后,同治六脉散微无根。此时,御医紧急水煎生脉饮,而药还没煎成,同治帝六脉已绝。之后,虽灌生脉饮,但已不能下咽,元气脱败。至此,同治帝在经受了病魔三十五天的折磨后走完自己十九年的短暂人生。

可以看到,即使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病魔面前也毫无招架之力。更别说那些千千万万的贫苦百姓。御医们为同治帝续了三十多天的命,也让同治帝受了三十多天的罪。其实,在这种病痛的摧残下,对同治帝来说,多活一天,就多受一天的折磨。可谓,人生无常,珍惜当下,保持健康,远离病魔,才是完美人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谁比较倒霉,成了赵国军改后第一个试验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命令赵国军队放弃以往战甲,全部采用胡人的服饰,穿短装、束皮带、佩带钩,甚至还要仿照胡人习俗,戴上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以此来登上战马,练习骑射。[var1]当消息传出以后,第一批反对的不是旁人,正是赵武灵王帐下的诸多臣子,一直以来,赵国都因为远离中原文化圈而被中原列国所轻视,明明是上赶着学习中

  • 同为将门虎子,岳云和韩彦直的武艺谁高谁低,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按照书中的描述,韩彦直在牛头山觐见高宗后,带着圣命返回向父母复命时,岳飞唯恐他在穿越金营时有所闪失,便命长子岳云护送其通过守备森严的金军大营。两位小将行至金军营前,岳云摆开双锤,端坐马上大喊道:“快些让出一条路来,待小爷送客!”随即便提锤跃马闯入金军大营。金兵金将们放眼望去,一看是杀死完

  • 细讲乾隆两位皇后:出身不同,命运各异,却都在丈夫心中无可替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母亲生平简介,乾隆下扬州完整版免费

    秀女指婚为福晋,摇身一变成皇后旗人家姑娘选中秀女后,也有两种去向。一是充入帝王后宫;二是被指派给近支宗室。近支宗室指的一般是皇子、皇孙,以及与皇帝同祖父的血脉宗亲。我们最熟知的天字一号模范夫妻,乾隆皇帝最宠幸的富察皇后,就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参加选秀女,在选中后被雍正皇帝指婚于皇四子弘历(后来

  • 秦朝统一六国,是英雄造就还是时势造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var1]第一阶段是秦国发展壮大的阶段公元前361年到公元前238年,历经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几代贤君,秦国通过变法、开拓、联合、攻伐等手段,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阶段中,秦国先后灭掉了西戎、巴蜀、韩中地区等周边小国,扩大了领土

  • 纪晓岚是大清第一才子?乾隆吃西瓜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他却对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最常进行的娱乐活动便是文雅的对对子。这对对子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得有敏捷的反映思考能力,特别考验人的思维水平。乾隆和纪晓岚都是对对子的高手,看他们“博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乾隆有一年宴请全国百岁以上的老人进宫庆寿。在这些百岁老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高达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看着这么多老人家欢聚一

  • 姐姐当了童养媳,这是她的大不幸,却为何成为韩先楚的大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先楚回家探亲是哪一集,韩先楚,韩先楚妹妹扮演者

    那么,您知道韩先楚的早年身世吗?那怎叫一个苦字了得!韩先楚生在大别山,长在红安县,他是这个家中的第四个孩子。韩先楚的父亲叫韩志恺,是一个穷苦的农民,直到30多岁才娶到老婆。这就是韩先楚的母亲了,韩先楚的母亲是从四川逃荒到红安来的。韩先楚的出生,让这个已经有了3个孩子的家庭,生计更加艰难,4个孩子,张

  • 清朝官员一年的工资是多少,为什么退休以后很多都成了地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退休后的待遇,望江县清朝十大地主,清朝地主院落价格

    一,正一品职位有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诰授:(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光禄大夫、荣祿大夫…… 俸银:180两/年。俸米:180斛/年。1.约合现在的人民币:以今天的国际银价4.5元/克计算,500克=2250元。180两约合今天的112.5两=5625克x4.5元=25312.5(贰万伍仟叁佰壹拾

  • 吴越之争的硝烟散去,为勾践立下大功的西施去了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形容美女往往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而沉鱼讲的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故事。据说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美女西施长得粉面桃花,姿容过人。有一天西施在河边浣纱,清澈的河水映照她美丽的脸庞,水中的鱼儿看见如此美丽的女子,竟然忘了有水,纷纷都沉到了河底。于是西施就有了沉鱼的美誉。西施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

  • 此人为太平天国第一完人,被割一百多刀,从始至终毫不吭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石达开,广西贵县(今贵港)人。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

  • 战国时期,秦军锐士和赵国边骑谁更强,两者相遇谁会更胜一筹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军与赵国铁骑谁更强,秦军锐士,秦军弩阵攻击赵国的电影

    [var1]这两支不同种类的军队自训练诞生之后,便成为当时各自兵种领域内战力最为强大的存在,那么两者相比,谁的战力更强,若是相遇,谁最终更胜一筹呢?首先说一下骑兵和步兵各自优势,两者都是古代军队中最为常见的兵种,也都在历史上大放光彩,发挥过重要作用。骑兵是以战马为基础,再配合练习骑射、以及骑兵专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