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孔子世家》,为后人展现了一位平凡的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为后人展现了一位平凡的孔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662 更新时间:2024/1/26 3:29:05

[var1]

两千多年来,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圣人,这是无须质疑的。所谓圣人,应该有着超越常人的经历和思想。对圣人,我们应怀有高山仰止的情感。然而,圣人应该首先是个凡人,要想真正认识孔子,就应该将孔子当作一个平凡人看待,因为,他有着平凡人的思想,有着平凡人的生活经历和言行。

孔子一直心怀仕途,做官是他最宏大的人生志向。孔子幼时,随母亲颜征在故里曲阜阙里,接受蒙教育。十五岁更是立志于学,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聪明好学,知识渊博,但这并没有让他看到仕途的曙光。

为了生计,孔子只有去做管理仓库的“委吏”,管理牛羊的“乘田”(养殖场)。在这段落寞的时光里,他天天都在寻求仕途大发展的机会。终于,在他五十一岁那年,大器晚成的孔子,突然之间时来运转,开始步入仕途,从一个小小的汶上乡镇干部(鲁国中都宰),被提拔为鲁国的小司空、大司空,直至鲁国司法部长(大司寇)的位置。在三、四年内,连升数级,终于,挤进鲁国士大夫阶层,完成了自己身份由平民布衣到士大夫阶层的人生重大转变。然而,他摄行鲁相仅仅三个月,鲁国就发生变乱,孔子也被赶下台。

孔子做官心切,叛臣公山不狃以费叛乱后,派人请孔子出山。孔子考虑自己“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就想应了这门差事,欲仿周文王和周武王之作为。但其弟子子路,对孔子应召叛乱之臣的做法很不理解,几番阻拦,孔子也只好放弃。

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老师说过,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你现在想去,为什么呢?子路多次劝阻,使孔子很是心烦,便说,我是说过这话,但我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中看不中吃的倭瓜吗?怎么可以老挂着不给人吃呢?

季平子联合孟孙氏、叔孙氏攻打鲁国,鲁昭公逃到齐国,孔子为了讨好鲁昭公,竟然想方设法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利用高昭子的关系接近鲁昭公。

孔子周游各国,游说的目的,就是要做官,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孔子也会骂人,而且,恶毒致极。“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诅咒别人没有后代,是中国人所最忌讳的,也是最狠毒的一句。

孔子也会得意忘形。公元前496年,孔子代理国相,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暗自高兴。弟子说“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说,是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可见,孔子在得意忘形时,依然能言善辩。

孔子有时也会背信弃义。孔子周游到蒲地,被蒲地人扣留,并说,如果你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过去。迫于无奈,孔子与他们签定了盟约。出了蒲地后,孔子将盟约的事抛之脑后,去了卫国。子恭问,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都不会认可。卫灵公问他,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们都认为不可以,因为,蒲地是防御晋、楚的屏障,打它恐怕不可以吧?见卫灵公这么说,孔子马上改口说,我说的讨伐,只是对那五、六个领头的而已。

孔子说话有时也刻薄。陈国人曾遭到阳虎残害,孔子到陈国去,由于长得像阳虎,所以被陈国人围困了五天。学生颜渊听说后,急匆匆赶来解围,孔子没好气地训斥道“吾以为汝死矣。”令颜渊很是尴尬。

季桓子临死时,嘱咐儿子季康子,一定要召回孔子加以重用,季桓子死后,季康子要召孔子,公子鱼说,以前我们重用孔子,结果没有善始善终,被其他国家耻笑,要召就召冉求。孔子看到弟子冉求被召就说:“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又说,我的弟子都志向高远,富有文才,我真不知道怎么来教育他们了。

蔡国的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情况,子路未作回答。孔子怪罪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对他说,孔子这个人呀,学习起道理来,不知疲倦;教育人,也不知厌倦;发愤学习时,忘了吃饭;快乐时,忘记忧愁,以至于连衰老将至也不知道了。所谓“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这时说的。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他的学说最终不被各国接受,他就问弟子们,我们的学说难道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大概我们的德还不够吧,或者我们的智慧还差一些吧?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了极点,所以没人能够接纳,老师何不降低一些要求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真是博大精深,岂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容纳得了的,不被接受只能说明他们愚钝,这样才能显出老师的君子本色,一个人不研究自己的学说,那才耻辱呢,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孔子听了颜回的赞美,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说,你说的好啊,假如你有很多的钱财,我宁愿给你做管家。

上朝的时候,孔子与上大夫交谈态度虽然和悦,但很拘谨,与下大夫交谈就显得轻松安详多了。进入国君的宫门,孔子一直低头弯腰、恭敬谨慎,进门后都是一路小跑,国君召见,往往不等车驾好,就急急忙忙动身起行。孔子为季氏家臣时,季氏设宴,孔子也高兴赴宴,管家阳虎拦住他说,并没请你,你来做什么。孔子自卑地退出。

孔子在受尽仕途磨难和尝试后,终于发现了使他扬名立万的事业—教育。不能通过做官名垂青史,孔子就想用教育来影响别人,达到其青史留名的目的。从此,人过中年的孔子,开始在故乡收徒授业,做起了自由教育职业者。据说,以孔子学生自称的人很多,有历史记载的就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桃李满天下。他把古代的一些文献,如《诗》、《书》、《礼》、《乐》加以整理,并用于教学,使之成为儒家学派传习的经典,这些古文献得以保存流传,与孔子的整理和传习分不开。

晚年孔子,回首一生,不无失望:“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见《论语·子罕》)。七十二岁时,孔子离开了人世。人生晚景,无限凄凉。

冉有走了,子贡走了,颜回死了,子路死了。弟子三千,风流云散,人鬼殊途,老先生有垂暮之悲。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见《史记·孔子世家》)一位哲人的挽歌,一个垂垂老者的悲叹。以救世者自许的孔子,晚境寂寞苍凉如此,禁不住凄然涕下。是哲人的悲歌,也是一个凡人的悲歌。

《史记·孔子世家》,为后人展现了一位平凡的孔子,有着常人的情节,常人心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着与平凡人同样的喜怒哀乐。

(本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秦互帝的失败表明秦国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凌驾于列国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魏冉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这就是齐秦互帝,约请共同进攻赵国。可是不久双方就不再称帝了。这是为什么呢?《资治通鉴》记载: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 清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努尔哈赤究竟算是清朝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哈赤的老爹,哈赤是什么意思,努尔哈赤为什么属于清朝

    (清朝十二帝) 1616年说,源自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照此说清朝历296年。1636年说,源自皇太极于1636年建立大清,正式登基称帝,照此说清朝历276年。1644年说,源自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照此说清朝历268年。清朝的三种起始说,除了造就了三段不同的清朝历史,也让清朝的皇

  • 齐桓公和赵武灵王未处理好权力传承问题和晚年昏聩导致饿死宫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回顾一下他们的人生和死法。从谥号回看人生《逸周书·谥法解》说:“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齐桓公的“桓”虽然跟汉桓帝和蔡桓公二人一样,却是一个美谥,以表彰武功为主,生动总结了他“尊王攘夷,九

  • 如懿传:如懿忌日当天,乾隆故意让令妃侍奉,一句话令妃当场腿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令妃为啥敢对令妃下手,如懿传如懿和皇上谈心,如懿传如懿和皇上去度蜜月

    当初富察皇后害如懿被打入冷宫,所以,如懿害了富察的儿子,逼走了她的女儿,让富察皇后在郁郁寡欢中最后离开人世,如懿没有想到富察皇后之后,一个更阴险腹黑的女人在后宫出现,她就是魏嬿婉,魏嬿婉把如懿视为自己上升路上的最大的绊脚石,她嫉妒如懿和乾隆的青梅竹马。为了打击如懿,魏嬿婉使计让乾隆不断的宠幸多个嫔妃

  • 魏武卒战斗力极为强悍,魏惠王曾想重建但因多种因素而未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魏武卒的标准和待遇到底有多高呢?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个个都是负重高手!也基本上都是新兴地主。先说装备,魏武卒的士兵,每一个都要手执长戟,腰挂铁剑,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橹和一把强弩,并且还有带五十发弩矢。光这些装备加起来,就有几十斤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还必须要披上三重甲,出征之时还要携带三天军粮,再

  • 韩安国政治立场不同于汉武帝且人品遭质疑故无缘相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致故事是这样的:韩安国曾经因为犯罪被囚禁在蒙县的监狱中,因为没有钱贿赂狱卒,遭到一个叫做田甲的人的羞辱,韩安国愤愤不平地说:“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马上回答道:“然溺之。”过了不久,韩安国在监狱中被免罪,还调任为梁国内史,成为两千石的官员,真的做到了死灰复燃,那名曾经欺负过韩安国的狱卒田甲,听到消

  • 如懿传:如懿死后,惢心和江与彬给她造了衣冠冢,乾隆落下悔恨的泪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如懿的最后一次断发让皇上大发雷霆,甚至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如懿的身上,失望至极的如懿只有以死明志,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是对皇上感到绝望,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皇上醒悟,皇上还荒唐的认为是如懿自己的过错,甚至连入皇陵的资格也给如懿剥夺了。如懿的贴身宫女在如懿的帮助下,成功找到幸福,嫁为人妇过上了寻常人的

  • 项羽平叛时刘邦出兵并迅速占领楚国首都,故楚汉战争多在楚地进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项羽迅速率兵回援,虽然打垮了刘邦的主力,甚至差点直接干掉刘邦。但是接下来,刘邦动员整个关中地区的所有力量,和项羽玩人海战术,硬是把双方的前线战场,钉在了荥阳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就这样,双方在河南地区僵持了一年多以后,这期间韩信去北方横扫北方的几个诸侯国。两年之后,韩信更是直接杀

  • 如懿传:如懿去世当天,魏嬿婉幸灾乐祸,没想到却被乾隆痛打一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后宫本来就是一个充斥着算计和阴谋的地方,嫔妃之间也根本不存在朋友可言,但是如懿很幸运的拥有海兰这个朋友,但是伴君如伴虎,想要向上爬的过程中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像嘉贵妃这样的人,平时在后宫说话毫不顾忌,因为有了四阿哥和八阿哥,觉得自己比其他嫔妃有优势。后来不料翻车,被令妃踩在脚下,当初魏嬿婉不过是

  • 三国争霸时,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能够养活30万军队3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时曹操版图,曹操当年攻荆州的时候珍贵录像,三国曹操真实战绩

    [var1]自从周公制礼,各种礼节就更加多了,但越是繁琐的葬礼,墓中也会放置大量的陪葬品,陪葬品可以体现墓主人的身份高贵,但同样也引来不少人的觊觎,所以就出现了盗墓贼这以行业。[var1]其实刘备也不是第一个说曹操盗墓的人,第一个说曹操盗墓的人是袁绍手下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陈琳在缴文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