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安国政治立场不同于汉武帝且人品遭质疑故无缘相位

韩安国政治立场不同于汉武帝且人品遭质疑故无缘相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108 更新时间:2024/3/11 14:50:52

大致故事是这样的:韩安国曾经因为犯罪被囚禁在蒙县的监狱中,因为没有钱贿赂狱卒,遭到一个叫做田甲的人的羞辱,韩安国愤愤不平地说:“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马上回答道:“然溺之。”过了不久,韩安国在监狱中被免罪,还调任为梁国内史,成为两千石的官员,真的做到了死灰复燃,那名曾经欺负过韩安国的狱卒田甲,听到消息,害怕遭到韩安国的报复就逃跑了。韩安国就传出消息说:“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韩安国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利,不过是在吓唬田甲罢了,但是田甲为了家人,还是回到了韩安国的面前请罪。

韩安国却并没有惩罚田甲,而是开玩笑说: “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于是放过了田甲。

这个故事的主角韩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可是他却与宰相之位失之交臂。韩安国无缘丞相的位置,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汉武帝出于对韩安国人品的质疑和与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所以放弃立韩安国为丞相的想法。

韩安国,字长孺,梁国成安县人,自幼博览群书,拜在邹县田先生门下,学习《韩非子》和各种杂家学说,学识渊博,后来学以致用成为辩士和学问家。

韩安国因为学识渊博在梁国声名远播,被梁孝王刘武看中,收入门下任梁国中大夫。梁孝王刘武是一个惜才爱才,喜欢文学的人,所以韩安国到了梁王刘武的门下很受重视。

[var1]

七国之乱形势图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晁错提议削藩的政令不满,借口清君侧,联合六位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汉景帝刘先是诛杀晁错想要平息七王的怒火,但是没有效果,于是就命令大将军周亚夫出兵平叛,梁王刘武辅助。

后来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役中,梁王刘武派张羽担任将军在东边抵御敌军,韩安国守住梁国边防,二人配合默契,果然守住了梁国不受侵犯。

后来七国之乱平定,张羽和韩安国也在此次战役中被表彰,从此声名远扬。

七国之乱是汉景帝刘启经历的第一次叛乱,刘启非常高兴,就宴请梁王刘武,为梁王刘武庆功。

酒酣过半,刘启喝醉了对刘武说,“千秋之后传梁王”。刘武见哥哥说了醉话,赶紧推辞。但是窦太后却产生了妄想,屡次向景帝刘启提出,想要封刘武为皇太弟。

景帝刘启非常生气,不久就有人状告梁王刘武,出行仪仗的规格超过了诸侯的本分,已经是天子的排场了。

刘启很生气,这时窦太后也醒悟过来,派人去梁国责备刘武,刘武从小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很受宠,没有受到过母亲和哥哥的冷落,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惶恐不安,派韩安国作为使者去打探情况,平息此事。

[var1]

窦氏

可是窦太后却拒绝接见韩安国,韩安国无法,于是求见馆陶公主,对馆陶公主说:“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

于是馆陶公主相信了韩安国,立刻进宫为梁王求情,窦太后就原谅了梁王,还劝景帝不要再生梁王的气,景帝在窦太后的劝说下也宽恕了梁王:“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但是汉景帝从此很少再召梁王进京了。

韩安国因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皇家危机,而被景帝记住,馆陶公主和窦太后也因此对韩安国非常赏识。

虽然韩安国阻止了一次皇室危机,但是刘武和哥哥刘启的纠葛还没有结束。后来刘武的臣子公孙诡和羊胜派杀手谋杀了袁盎,被汉景帝查出来了。

汉景帝派人在梁国大肆地搜查二人,逼迫刘武交出二人,刘武不肯,还将二人藏起来了,韩安国知道了这件事,就劝说刘武交出二人。

刘武当然不愿意,这二人虽然做事莽撞,但是却是因为自己才杀袁盎的呀。

[var1]

韩安国

韩安国就劝说道:“夫太上﹑临江亲父子之闲,然而高帝曰‘提三尺剑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皇终不得制事,居于栎阳。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于是刘武交出了二人。

从这件事来看韩安国这件事情办得很体面,既维护了刘武,又帮汉朝抓住了杀袁盎的主谋,给汉景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刘武因为失宠于景帝,郁郁而薨。韩安国因为犯罪又把官给丢了,赋闲在家好多年,直到汉武帝继位,韩安国才想再次做官。

韩安国听说丞相田蚡广招门客,经常举荐人才给汉武帝,并且大多数都能得到任用,于是就动了心思,贿赂了田蚡五百金,求田蚡推荐自己做官。

于是经过田蚡的提醒,窦太后和汉武帝都想起来韩安国这个人了,后来汉武帝给了韩安国一个北地都尉的官职,之后不久韩安国又被调任为大司农、御史大夫。

[var1]

刘彻

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向汉朝请求和亲,汉武帝召集众臣商议该怎么办?

大行令王恢说:“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而已经是御史大夫的韩安国说:“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觽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于是众臣纷纷支持韩安国的说法,劝汉武帝同意和亲。

其实汉武帝召集众大臣来,就是探探口风,汉武帝非常想要打仗,但是因为所获的支持太少,不得不放弃了。

汉武帝是万人之上怎么会因为臣子妥协?

其实汉武帝很无奈,当时汉武帝刚刚掌权,头上还有奶奶也就是太皇太后窦氏,母亲王太后,汉武帝想要做什么都不能独自决定,不但如此,如果没有大臣大支持,朝中就没有人配合汉武帝打仗,所以说汉武帝想要打仗,必须突破重重阻拦。

而韩安国相当于守成派,修的是纵横家,喜欢顺势而为,见缝插针,与汉武帝的激进明显有分歧。

[var1]

刘彻

于是汉武帝在无奈之下,同意了和亲。

汉朝和匈奴结亲后,不过一年,汉武帝越想越憋屈,想到匈奴仗着兵强马壮,挟制汉朝数年的屈辱,恨得牙痒痒,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匈奴。

就这样有了马邑之战,汉朝通过商人诱敌深入,打算在马邑伏击匈奴大军,没想到匈奴抓了一位守城之将,就发现了汉朝的计谋,于是马邑之战破灭。

虽然马邑之战破灭,但是汉武帝想要打匈奴的决定却更加坚定了。

在马邑之战中,韩安国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也因为主动出击匈奴被汉武帝称赞。

元光四年(前131年),因灌夫使酒骂座,窦婴与田蚡之争愈演愈烈,汉武帝让两人在东宫(长乐宫)辩论,二人针锋相对,互相指责,于是汉武帝向在朝的大臣征询意见,韩安国说:“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

在古代,不敬皇族,是要被处死的。窦婴见灌夫为自己出头却要被处死,于是倾尽全力救灌夫,不惜与田蚡对立。这件事就演变成了窦婴和田蚡的对立,也就是已故窦太后的外戚,和汉武帝之母王太后之母王太后的对立。

[var1]

王娡

其实这对汉武帝来讲是一件好事,因为无论是已故窦太后还是王太后,都是制约汉武帝掌权的阻碍,汉武帝正愁找不到机会,将王太后的势力拔除呢,田蚡就将刀子送到自己手上了。

就在田蚡和窦婴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汉武帝就想,如果能将田蚡问罪,就等于拔除了王太后的爪牙,但是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王太后的弟弟,汉武帝顾及王太后也不好亲自开口处置田蚡。

于是汉武帝就开会,将王公大臣都找了,想要借助大臣的之口,将田蚡治罪。但是朝中大臣忌惮王太后的势力不敢开口说话,汉武帝无可奈何就找了郑当时来说话,郑当时是个纯臣,汉武帝以为郑当时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

没想到郑当时是个胆小鬼,竟然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于是汉武帝大怒,将不肯说话的臣子全都贬黜。

韩安国说的话似是而非,好像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韩安国的话,先是为灌夫降低了事件的严重性,又提出丞相治罪合情合理,为汉武帝做任何选择都提出合理化解释,三方都不得罪。

其实再仔细推敲一下,韩安国的话中,灌夫是有错的,丞相是无错的,那么按照韩安国的说法,汉武帝只有两个选择,杀灌夫和不杀灌夫。

[var1]

窦婴

这就和汉武帝的设想大相径庭,只是将田蚡和窦婴从事件中摘出去了。但是汉武帝还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讲话了,立场也说明了。

虽然没有和汉武帝站在同一立场,但是也从这件事中全身而退了。

散会之后,田蚡问韩安国:“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韩安国说:“君何不自喜?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

田蚡一听,知道韩安国是在为自己思量,于是赶紧说:“争时急,不知出此。”

最后,汉武帝经过权衡,认为这件事确实证据确凿,偏向田蚡,实在无法将田蚡除掉,现在不是拔除王太后势力的时候,只能牺牲了灌夫和窦婴。

让人没想到的是,灌夫和窦婴死后一年,田蚡也离奇地死亡了。

真的很离奇,田蚡在灌夫和窦婴死后,就开始做噩梦,梦里窦婴和田蚡总是追着自己要索命,田蚡非常害怕,为此还找来巫师为自己算卦,巫师告诉田蚡,确实是窦婴和灌夫站在田蚡的床头纠缠他。

[var1]

田蚡听到巫师的话之后,更加害怕了,整天神志不清,不久就惊惧而死。

田蚡死后,丞相一职就空缺出来了。

韩安国因为政绩斐然,被汉武帝任命为代丞相,韩安国做得很好,不久汉武帝“议置相,欲用安国”。

但是,韩安国居然把脚给摔了,汉武帝见韩安国受伤严重,就另立了平棘侯薛泽为丞相。

只是摔破了脚又不是摔断了腿,怎么就到丢官的程度了。

于是这里产生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韩安国为了避免被卷到王太后和汉武帝的政治斗争中去,自己故意摔的;第二种可能是,汉武帝认为韩安国与自己政见不和,于是放弃了立韩安国为丞相。

这两种可能都合情合理。

第一种可能,韩安国是经田蚡的推荐才重新做官的,自然就站在了田蚡的立场上了,而田蚡是王太后党的人,田蚡死后王太后缺少了左膀右臂,于是看中了韩安国。

[var1]

吕雉

而韩安国知道自古以来,一定在皇帝和太后之间的权力纷争,最后的赢家一定是皇帝。例如文帝和景帝,当然吕后除外,毕竟吕后和刘盈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对少见的母子组合了。

所以韩安国认为汉武帝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完全掌握朝政,而自己帮着王太后揽权,一定是得罪汉武帝的,王太后与汉武帝是母子俩,最后一定还是母慈子孝,而自己这些小人物却极有可能会沦为母子纷争的炮灰。

于是韩安国决定为了保命,放弃丞相之位。

而第二种也合情合理啊。

韩安国现实不同意汉武帝攻打匈奴,后来为贿赂田蚡成为王太后立场上的人,在灌夫骂座的事件当中也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怎么看,韩安国都不是和自己一条心的,在政见上也与自己有分歧。

丞相一职怎么都要给自己人,或者与自己政见相同的人,才能更好地配合自己,这样一看韩安国明显不是一个好的人选,于是汉武帝放弃了韩安国。

[var1]

刘彻

后来,韩安国在出击匈奴的时候因为判断失误,折损了一千多人和财物,被汉武帝贬官,再不得汉武帝的重用,不久就郁郁而终了。“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韩安国虽然早年的时候,因为才智出头,但是却因为站错了队失去了丞相之位,其实这和韩安国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从贿赂田蚡的时候就能看出,韩安国其实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并不是一个有抱负,忠君爱国的人,做一才会判断失误。

若是韩安国正直一点,知道自己其实最终是为国家和君主打工,最后也就不会站错队,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懿传:如懿死后,惢心和江与彬给她造了衣冠冢,乾隆落下悔恨的泪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如懿的最后一次断发让皇上大发雷霆,甚至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如懿的身上,失望至极的如懿只有以死明志,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是对皇上感到绝望,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皇上醒悟,皇上还荒唐的认为是如懿自己的过错,甚至连入皇陵的资格也给如懿剥夺了。如懿的贴身宫女在如懿的帮助下,成功找到幸福,嫁为人妇过上了寻常人的

  • 项羽平叛时刘邦出兵并迅速占领楚国首都,故楚汉战争多在楚地进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项羽迅速率兵回援,虽然打垮了刘邦的主力,甚至差点直接干掉刘邦。但是接下来,刘邦动员整个关中地区的所有力量,和项羽玩人海战术,硬是把双方的前线战场,钉在了荥阳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就这样,双方在河南地区僵持了一年多以后,这期间韩信去北方横扫北方的几个诸侯国。两年之后,韩信更是直接杀

  • 如懿传:如懿去世当天,魏嬿婉幸灾乐祸,没想到却被乾隆痛打一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后宫本来就是一个充斥着算计和阴谋的地方,嫔妃之间也根本不存在朋友可言,但是如懿很幸运的拥有海兰这个朋友,但是伴君如伴虎,想要向上爬的过程中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像嘉贵妃这样的人,平时在后宫说话毫不顾忌,因为有了四阿哥和八阿哥,觉得自己比其他嫔妃有优势。后来不料翻车,被令妃踩在脚下,当初魏嬿婉不过是

  • 三国争霸时,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能够养活30万军队3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时曹操版图,曹操当年攻荆州的时候珍贵录像,三国曹操真实战绩

    [var1]自从周公制礼,各种礼节就更加多了,但越是繁琐的葬礼,墓中也会放置大量的陪葬品,陪葬品可以体现墓主人的身份高贵,但同样也引来不少人的觊觎,所以就出现了盗墓贼这以行业。[var1]其实刘备也不是第一个说曹操盗墓的人,第一个说曹操盗墓的人是袁绍手下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陈琳在缴文当中的

  • 细讲十九岁同治帝最后三十五天:多活一天,多受一天的折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天花来袭猛如虎,八旗铁骑心胆颤清初的八旗铁骑可以说是横扫全国,无可匹敌。在西北追击闯王李自成,在西南打败张献忠,在东南覆灭南明小朝廷,此时的八旗铁骑已成为全国最强的一支军队。然而,强者自有强者的克星。当时最让八旗铁骑胆战心惊却是一种以前他们很少遇到的疾病——天花。入关之前,八旗铁骑很少有染上天花的,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谁比较倒霉,成了赵国军改后第一个试验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命令赵国军队放弃以往战甲,全部采用胡人的服饰,穿短装、束皮带、佩带钩,甚至还要仿照胡人习俗,戴上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以此来登上战马,练习骑射。[var1]当消息传出以后,第一批反对的不是旁人,正是赵武灵王帐下的诸多臣子,一直以来,赵国都因为远离中原文化圈而被中原列国所轻视,明明是上赶着学习中

  • 同为将门虎子,岳云和韩彦直的武艺谁高谁低,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按照书中的描述,韩彦直在牛头山觐见高宗后,带着圣命返回向父母复命时,岳飞唯恐他在穿越金营时有所闪失,便命长子岳云护送其通过守备森严的金军大营。两位小将行至金军营前,岳云摆开双锤,端坐马上大喊道:“快些让出一条路来,待小爷送客!”随即便提锤跃马闯入金军大营。金兵金将们放眼望去,一看是杀死完

  • 细讲乾隆两位皇后:出身不同,命运各异,却都在丈夫心中无可替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母亲生平简介,乾隆下扬州完整版免费

    秀女指婚为福晋,摇身一变成皇后旗人家姑娘选中秀女后,也有两种去向。一是充入帝王后宫;二是被指派给近支宗室。近支宗室指的一般是皇子、皇孙,以及与皇帝同祖父的血脉宗亲。我们最熟知的天字一号模范夫妻,乾隆皇帝最宠幸的富察皇后,就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参加选秀女,在选中后被雍正皇帝指婚于皇四子弘历(后来

  • 秦朝统一六国,是英雄造就还是时势造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var1]第一阶段是秦国发展壮大的阶段公元前361年到公元前238年,历经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几代贤君,秦国通过变法、开拓、联合、攻伐等手段,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阶段中,秦国先后灭掉了西戎、巴蜀、韩中地区等周边小国,扩大了领土

  • 纪晓岚是大清第一才子?乾隆吃西瓜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他却对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最常进行的娱乐活动便是文雅的对对子。这对对子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得有敏捷的反映思考能力,特别考验人的思维水平。乾隆和纪晓岚都是对对子的高手,看他们“博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乾隆有一年宴请全国百岁以上的老人进宫庆寿。在这些百岁老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高达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看着这么多老人家欢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