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明朝建立之初,明军大破20万元军,旁边有一小国高丽,想趁着两军大战,捞一把油水,便举全国之兵4万,出兵辽东。主帅就是李成桂,这个老李老谋深算,明知自己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所以,李成桂率领大军刚走到鸭绿江威化岛时,便借口天气恶化、江水暴涨,请求撤军。
当然了高丽朝廷立马否决了这个要求,李成桂便有了借口“兵谏”。此时李成桂率领的这支军队是高丽举全国之力征召的队伍,凭借这支大军,李成桂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高丽都城。随后他废黜国王另立傀儡。四年后索性自己做了国王。图为朝鲜王李成桂。
虽然已经坐在了国王的宝座上,但李成桂心里明白,自己此举毕竟属于篡权夺位。为堵住众人之口,李成桂又打起了临国的注意,只不过这次不是出兵征讨,而是希望能得到明朝的一纸藩封,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属国。
于是,李成桂以高丽军民的名义上报明太祖朱元璋,请求甄选高丽国王,并钦定国号。
朱元璋也是聪明之人,自然知晓“甄选”二字含义(还是你李成桂来当比较亲近我大明王朝嘛),况且此时大明政权刚立,恰好也需要得到周国认可。“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东边夷族,就数“朝鲜”二字最好听,既然他们远道而来,就将这个名字还予他们吧(李成桂提了两个名字让明太祖钦定)。之后高丽更名为朝鲜,并沿用至今。
图片整理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