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创立于朱元璋时期,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特务机构,当时的锦衣卫无孔不入,大臣在家里的任何言语都会立刻被朱元璋所熟悉,可锦衣卫不仅仅是特务这么简单,他们同样是国家的守护神。
在遇到战事的时候,锦衣卫也会毫不犹豫地出击,明朝不知道有多少倭寇死于锦衣卫之手,不过锦衣卫当中,名气最大的还是陆炳,他不但彻底改变了整个明朝当时的风气,就连权倾朝野的东厂厂公,见到他都要下跪请安。
锦衣卫的传承
古代很多职业都是讲究传承的,比如农民的后代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匠的儿子多半会继承手艺,而在皇宫之中,锦衣卫也是这样去传承的,因为锦衣卫本身有官职和爵位,所以大部分锦衣卫都是家族传承。
陆炳从出生开始,就被当做未来的锦衣卫培养,因为陆炳的祖父是锦衣卫总旗,所以陆炳可以直接继承这个位置,但历史的车轮滚滚,陆炳注定有着更加广阔的人生,因为一次公职,陆炳意外的被选为仪卫司典仗,这让他和少年时期的嘉靖皇帝结识。
一个是当世皇子,一个是锦衣卫总旗继承人,两个年轻人相见恨晚,并在少年时期结下了互相扶持的盟约,有了锦衣卫家族的支持,嘉靖皇帝有惊无险的继承了皇位,而陆炳也被封为了千户,不过这只是陆炳的开始,要知道陆炳和嘉靖皇帝的关系可不一般,陆炳的母亲还是嘉靖皇帝的乳娘,这关系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按道理来说,成为锦衣卫之后,陆炳就需要和嘉靖皇帝保持距离,但因为母亲的关系,陆炳能够随意地进入皇宫之中,仅仅是这一点,就让朝中之人无不忌惮,毕竟他受了什么委屈,嘉靖皇帝立刻就会出现,但能够有更高的成就,陆炳也确实有着真实力。
最正值的锦衣卫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锦衣卫十分的阴险,经常迫害王公大臣,可陆炳却是一个例外。
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说,陆炳在当时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年仅22岁的他就已经获得了武举人,有能力、有关系,陆炳之后迎来了爆发期,先是在边境地区成功击退蒙古的进攻,接着一路升官,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这时的陆炳年仅28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锦衣卫指挥使。
不过陆炳最主要的成就,还是救嘉靖皇帝于水火之中,壬寅宫变中,陆炳二话不说就冲了进去,不但顺利救下了自己的好兄弟,还将敌人绳之于法,于是嘉靖皇帝对他有着毫不保留的信任,而借着这股信任,陆炳瞒着嘉靖皇帝做了很多事情,帮助明朝可以顺利发展。
嘉靖皇帝的脾气并不好,经常会处罚官员,有时候正在气头上,就要下令斩首,这时陆炳往往会偷偷放走这个大臣,嘉靖皇帝也无法责备他,只能罚一些钱了事,在陆炳当权期间,几乎没有正直的官员因为顶撞皇帝而死,他管辖下的文字狱,常年空无一人,几乎所有大臣都十分尊敬陆炳。
不过陆炳可不仅仅是敢对皇帝这样,对当时的权臣严嵩,陆炳也从不畏惧,他从严嵩父子手上救下了不少大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俞大猷,这位抗倭名将和很多武将有一个通病,不懂官场的那一套,自然也得罪了严嵩,被打入了大牢。
经历过战争的陆斌自然明白其中的轻重,于是他连夜来到严嵩的府邸当中,放下礼物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严嵩父子虽然对俞大猷恨的牙痒痒,但是也不敢得罪陆炳,一来二就只能答应放了俞大猷。
铲除奸佞
除了喜欢帮助正直的大臣,对于朝廷中的祸害,陆炳也从不放过,虽然他无法扳倒严嵩,可对于其他贪官,陆斌丝毫不会客气,仇鸾就是其中的代表。
此人十分阴险,先是通过拍马屁获得了嘉靖皇帝的信任,还和蒙古人勾结,放任他们逼近南京,而他自己派兵假意救助皇帝,他一生中做过的坏事不计其数,再加上伪装的十分到位,就连陆炳也很难抓到证据,等陆炳证据充足的时候,此人已经死亡。
可陆炳不管那么多,他依旧弹劾了此人,气得嘉靖皇帝牙痒痒,当场下令挖坟鞭尸,陆炳也借机一举铲除了他的所有党羽,陆炳的所作所为着实大快人心,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不仅是对大臣狠,陆炳对于东厂也十分狠辣,宦官误国,这是大家的共识,可之前由于东厂持续发展,锦衣卫在东厂面前也不敢反抗,可陆炳不管那一套,他自从上位之后,强势的镇压的东厂,还逼着东厂的厂公给自己下跪请安,这在东厂的历史上还是独一份。
至于东厂的人敢有不轨的举动,陆炳二话不说就要处置,根本不给东厂的人面子,所以在陆炳时期,整个皇宫的太监都过得小心翼翼,不敢乱说话,更不敢和官员勾结,也许陆炳杀官员还需要找理由,可是杀几个东厂的太监,都不需要告诉嘉靖皇帝,随便补几个人就能结束这件事。
嘉靖皇帝时期,国家能够顺利发展,陆炳功不可没,事实上,当时大部分的大臣都受到了陆炳的保护,有一些想法也敢和皇帝直接上报,即使被怪罪,也不过是受一些皮肉之苦,陆炳不但会亲自给他们上药,还会保护他们和家人的安全。
因为种种行为,陆炳在当时受到了几乎所有官员的尊敬,所谓种善因得善果,陆炳死后,他的家族遭到迫害,大臣联名上书来保护陆炳的家人,大臣主动帮助锦衣卫,也算是明朝的大事件了。
在陆炳死后,为了表达陆炳的功劳,追封他为忠诚伯,葬礼等级和皇亲国戚持平,可见皇帝对陆炳的认可,不过可惜的是,陆炳只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他对权力没有太大的期望,如果他能够成功掌权,严嵩父子必然不敢造次,明朝也会出现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惜陆炳是嘉靖皇帝的发小,为了避嫌,他一生没有掌握太多权力,也是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