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府大门没涂色,问朱元璋用何颜色,朱:就这样挺好!话里有话

徐达府大门没涂色,问朱元璋用何颜色,朱:就这样挺好!话里有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06 更新时间:2024/2/2 23:05:29

徐达是大明开国名将,自幼家贫,因酷爱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自小和朱元璋是玩伴。朱元璋投身农民起义军后,凭着英勇杀敌被郭子兴高看,后被郭子兴任命回乡招兵,徐达自此就跟随在朱元璋左右。

此后,朱元璋从郭子兴的起义军一路发展到最后建立自己的王朝,徐达是功不可没的。现如今徐达的新府邸刚建成,朱元璋就很重视,特意抽出时间去徐达的新府邸参观一番。到了徐达新府邸大门后,朱元璋让随行亲军都在大门外等候,自己则选择乘坐步撵从左侧门进到徐达的新府邸。

徐达一看,心内惊慌,这皇上亲自参观自己的新府邸,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怎么还能让皇上从自己家的新府邸侧门进呢。徐达为了不让自己蒙上大不敬之罪,当即带着全家老少集体跪在左侧门边上,跪求朱元璋从中门进入。

朱元璋见徐达一脸紧张,转瞬一想就明白了其中关键,便把徐达叫到跟前:“这是你新建的府邸,以后要世代传下去给你的子孙辈的。这个中门我今天就不走了,留着一直不用。这样以后你的子孙辈出入府邸时都能记住,这是你徐达的功勋。”

说完,朱元璋便让徐达把一家子人都招呼起来,同聚中堂入宴饮酒。推杯至盏中,朱元璋和徐达两人开怀畅饮,气氛一度相当愉悦。酒至半酣时,朱元璋似醉非醉地对徐达道:“朕刚从侧门进来时,发现这新府邸的大门还未涂漆?”

徐达一听,心内一喜,回答道:“臣正想向皇上请奏,新府邸大门用哪个颜色最佳?”

朱元璋别有意味地看了一眼徐达,而后带着醉腔道:”只此亦最佳。“

徐达听后一脸笑意地磕头谢恩,心内却暗自后怕,这听话听音,皇上这话里话外好像是意有所指,莫非皇上这是借门漆颜色来点他?

徐达在朱元璋面前这份小心翼翼绝非偶然,而是他在朱元璋面前的常态。虽然徐达身居高位,但在朱元璋面前始终保持谦卑有礼,从不敢有半分不敬。

为此,朱元璋还曾这样评价过徐达,说徐达是在军中唯一一个: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

徐达之所以能得到朱元璋对他的这份高赞,并不是因为徐达功高劳苦,而是徐达在功高劳苦后的那份谦卑恭敬。朱元璋和徐达一样,也是出身贫农。元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朱元璋的家人多数在各种苛捐杂税和天灾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朱元璋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却无能为力。为了勉强糊口,他不得不投身佛门。

可佛门生活也是苦楚万分,为此朱元璋还不得不外出游历,四处求生。生活的苦楚没把朱元璋打趴下,反而练就了他顽强的意志。后来投身到了农民起义军后,这份顽强的意志始终支撑着他。

多少刀山血海里,朱元璋都凭着这份坚强的意志熬过来了,与此同时,朱元璋生性多疑的个性也得到了更多的升华。地盘打得越大,兵马招得越多,朱元璋身上的担子也就更重,想要成就皇图霸业,朱元璋不得不时刻警醒提防,即使是徐达这个在他心中能得高赞的同乡,也同样不能避免。

徐达,同样也是聪慧过人,他深谙月满则亏这个道理,也对捧杀这词心有戚戚。而自己身为大明开国名将,身上又有战功,面对一个生性多疑的主子,必须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仅要对皇上谦卑尊敬,同时言语措辞都必须深思熟虑。

正是徐达多年如一日在朱元璋面前的谨小慎微,使得朱元璋酒后对自己的新府邸大门涂漆一事,徐达仍旧一如既往地听出了朱元璋的话外之音。

徐达的新府邸大门,朱元璋没从那进,反而走的是走侧门,还让徐达以后都不用中门,给徐达的后世子孙一个警示,这份功勋是徐达打拼来的,同样也是对徐达一家的一种殊荣。可在对徐达大门的涂漆一事上,朱元璋却来了一句这样就挺好,使得徐达再也不敢有任何想法。

其实,徐达之所以有心想奏请把自己新府邸大门涂为朱色,是因为朱色其实是红色中的一种,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对颜色要求相对严格,必然官员的官服颜色都有明令,必须五品以上官员才可用朱色。

当然,在服饰上对颜色的要求严格外,其他有颜色的事物上也是很严格的,比如朱色就有可能应用与王侯,当然,这也是皇上特批后的殊荣。正常情况下时公侯用金色,二品以上用绿油,五品以上用黑油,九品以上就是黑门了。

为此,朱元璋对徐达新府邸大门涂漆一事没有特别指示,反而让徐达保持大门原来的色调,也可以理解成为对徐达的一种考验。要是徐达对他忠心耿耿,必然不会在大门涂漆一事上有其他做法,而是保持大门的原来色彩。

伴君如伴虎,身在帝王边,需要处世大智慧。明朝开国功臣大多被屠戮,而唯有徐达(吃鹅是野史)、汤和结局最好,这和他们做人、做事的智慧分不开。比如徐达,每次出征归来,总是第一个上交兵权。

史载:徐达棋艺很高,朱元璋总爱找他下棋,但每次都是朱元璋赢,后来朱元璋发现徐达是故意输棋的,就下令徐达拿出实力。但徐达知道,赢了皇帝自己没好结局,棋下到最后,徐达的确赢了,但朱元璋一看棋盘,出现“万岁”两个字,顿时大喜,就将下棋的那座楼赏给了徐达。

而汤和的保身之道更叫绝,他为了让朱元璋放下戒心,效仿郭子仪,在70岁高龄纳百位小妾自污名声,不仅保全自己,还给子孙带来200多年的富贵,直到明朝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三国史,就是半部安徽史,专家:三国武将出处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三峡,三国史详细解析,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下邳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的军阀袁术就割据在安徽淮南,在这里曹操和袁术之间爆发了很多战争,在袁术被消灭后,曹操占据了淮南继而又向南进军,在合肥与东吴又发生了激战,曹魏大将张辽指挥的逍遥津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而且东吴猛将甘宁的百骑劫曹营也是发生在安徽巢县。从公元209年到公元234年,曹魏和东吴围绕安徽发生了大大

  • 明朝灭亡后,后宫里的女人有多惨?不是被崇祯杀死就是被农民军玩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后,知道大势已去,唯恐自己的嫔妃被李自成糟蹋了,于是下令把自己年幼的儿子送出宫去,然后命令周皇后上吊自杀。周皇后领命后,回到自己的寝宫,自尽而死。崇祯知道自己的皇后都已经上吊自杀了,便让后宫嫔妃纷纷效仿。但崇祯看见有的妃子装死,企图蒙混过关。崇祯皇帝亲自拿着尚方宝剑,把后

  • 如果后主刘禅没有投降魏将邓艾而选择退守南中,那蜀汉能否避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投降魏国的条件,邓艾去成都 刘禅不投降会怎么样,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邓艾逼近成都,蜀汉危在旦夕。当时蜀帝刘禅有退守南中,东投孙吴,出城投降三个选择,然而刘禅最终选择听从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而出城投降。其实刘禅内心中一开始想的是南奔南中,如果他坚持这个选择,能否避免蜀汉灭亡吗,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南中情形建安十九年(214年),荆州牧刘备击败

  • 有一邻国找朱元璋赐国名,朱元璋大手一挥,此国名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

  • 徐达媳妇和马皇后游皇家花园,因说了句奉承话,被朱元璋活活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谢翠娥那句自我感叹的话,看似充满奉承的意味。本想在马皇后面前表现一番,没曾想引来杀身之祸。谢翠娥是徐达的媳妇,当初两人能结为夫妻,还是朱元璋的功劳。谢翠娥是谢再兴的次女,朱元璋撮合了她和徐达的婚事,婚后两人恩爱幸福。但朱元璋因谢翠娥的父亲谢再兴,对她有了忌惮。朱元璋在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后,就准备收拾张

  • 无人知晓的来历:揭秘《三国演义》中有关关羽的未解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中关羽的典型事件,关羽超燃剪辑三国,老梁故事汇三国不明来路的关羽

    关羽是战神,喜欢他的人想必不在少数,但是关羽在《三国演义》里却是来路不明,有些小伙伴不同意了,说原著中已经说明关羽的来历,故宫历史网小编也特地去看了下原著,原著中是这么说的: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

  • 普通村民自称崇祯皇帝后代,专家都不信,直到他拿出祖传尚方宝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现在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有这么一户人家:明明姓邹但是却说自己是明朝皇帝崇祯的后代。1644年,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叫来了太子慈烺,交代后事,将他托付给赵太监,随后就在煤山上吊自杀了。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赵太监领着太子慈烺躲到了现在的贵州省红花岗区巷口镇的苦竹垭的的村子

  • 秦始皇在互联网上,是怎么变成女权主义者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多少也能回忆起几个关键词,比如 “ 灭六国,大一统 ” 、 “ 焚书坑儒 ” 以及 “ 求长生 ” ,这些都是咱历史课本上有的。但这些词都有一些过时了。现在在互联网上,秦始皇早就不是历史课本里那个挺着大肚腩的小老头,而是一位身高 1.98 的大帅比,少年英才,思想超前,被疯狂追捧。大家对他的新称呼是

  • 明朝有个花木兰,武艺高强,一心报国,在军营待了7年也没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花木兰简介,中国古代史书上有没有花木兰,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

    在《木兰辞》中还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话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由此可见,木兰的伪装能力也是一流的,不过这样透露了她的艰辛。但是,这一切的付出都获得了回报,最终木兰荣归故里,并因此成为了世人眼中巾帼英雄的代表,并为人们

  • 漫谈三国孙权强取荆州,得小利而失大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为何急于取荆州?荆州位于东吴上游位置,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上游,国必危。荆州作为东吴的西面屏障,战略性十分重要,这正是孙权处心积虑收回荆州的原因。荆州驻守数万蜀军,守将关羽又英雄盖世,如果孙权光明正大的进攻荆州,未必能成功,即使攻下来,按照通常3:1的攻守伤亡比例,孙权也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