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二次北伐,举全国精锐部队,为何还被契丹杀得大败

宋太宗二次北伐,举全国精锐部队,为何还被契丹杀得大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1/24 5:19:05

赵光义在哥哥死后,马上收复了北汉,其意义重大,终于结束了中原地区多年的割据局面,中华大地终于回归一统。宋太宗赵光义好大喜功,为了名誉地位,在北汗收复之后,马上进兵燕云十六州。公元936年,燕云地区在后晋石敬瑭的妥协下,送给了契丹,至此中原大片领土无险可守。

且北宋都城开封同样是广大平原地区,游牧民族通过很短时间就可以攻到都城在之下,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从柴荣赵匡胤、赵光义一直不惜余力地进攻燕云。宋太宗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军事实力很强,基本都是柴荣、赵匡胤的老班底,却因赵光义临终退却,独自逃跑让军中大乱,才造成最后的失败。

公元982年辽国皇帝耶律贤去世,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因为新皇帝年幼,萧太后成为辽国的实际统治者。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韩德让等大臣辅佐皇室理政治国。在政权交割的时候往往是国家最虚弱的时候,赵光义也很清楚再次收复燕云的机会来了,于是在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命令三路大军出兵北伐。

此次北伐北宋同样举全国之力,总共三十万精兵出征,赵光义这次没有御驾亲征,也许上次的战败对他打击太大。宋军分三路出兵,东路军以曹彬为主帅,崔彦进为副帅,并让大将米信辅助曹彬进攻。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帅,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

出兵前,赵光义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吸取上次北伐的教训,并没有以全部兵力进攻幽州(今北京地区)。潘美和田重进的进攻目标是其他十五州,首先要收复其他十五州,再以重兵进攻幽州。曹彬的战略目的是牵制幽州的辽军主力,以让其不得动弹。这个作战计划几乎是天衣无缝,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奈何在战场上变化莫测,起初宋军进攻顺利,曹彬很快占领涿州、潘美攻克朔州,应州,云州。事情好像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耶律休哥并没有在幽州坐以待毙,他以小股骑兵偷袭曹彬的粮道,自古粮道都是行军的重中之重,一旦供给出现问题,大军团就会变成一团散沙。二战中,隆美尔进攻北非时,也是因为后勤问题,被迫修整等待物资,错过很多完胜的机会。曹彬得知粮道被截,马上下令后撤雄州。

当时的曹彬很被动,撤退的时候也比较狼狈,而且他并没有出兵南唐的尚方宝剑,仁慈的曹彬开始压不住手下了。曹彬在手下将领逼迫下再次出兵涿州,刚刚占领涿州,噩耗传来。辽国萧太后带着皇帝竟然御驾亲征,带领援兵赶来涿州救援。

在一进一退之间,北宋军已经失去了战争良机,在大雨之中被迫和辽军在岐沟关决战,宋军大败,损失惨重。曹彬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英勇,带兵逃跑,且宋军在拒马河被溺死几万人。在主力退却之后,宋军全线撤退。让人诟病的是,西路军出现内讧,监军王侁以投敌为借口逼迫杨业出战。王侁是这样说的“君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一代名将杨业,被逼孤军深入北境,被耶律斜轸设计埋伏,最后打得全军覆没。在约定好的陈家谷,杨业并没有看到潘美的弓箭手,最后被耶律斜轸俘虏。面对死亡威胁,杨业依旧不为所动,《宋史》记载“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最后杨业绝食三日,悲惨死去。

北宋之所以失败,有三点重要失误,其一,三路大军名义上要配合默契,但在战场上毫无配合可言,在曹彬失利之后。让辽军抓住了机会,可以各个击破。好比明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被一一击破,努尔哈赤拿到的战争的主动权。

其二,宋军的指挥失误,曹彬是进攻主力,在后勤方面没有准备好,被人轻易攻取了粮道。在犹豫中曹彬又冒然挺进,让宋军疲于奔命,加上北宋以步兵为主,机动性欠佳,最后只能失败收场。这方面也可也看出宋太宗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其指挥失误也是重要原因。

其三,辽军实力尚存,并且指挥得当。耶律休哥的适时出击,萧太后在得知北宋大举进攻之时,马上命令军兵整备,御驾亲征。并且其战略目的明确,只要曹彬部战败,那么战争的天平就会倒下辽国。

北宋失去了大将杨业和几万大军,还损失大量辎重物资。雍熙北伐的失败,让大宋失去了再次决战的机会,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守。北宋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太宗改变进攻态势,只能用防守和谈判来解决当时对辽的冲突问题。

更多文章

  • 韩先楚营长等了2天2夜,激战5小时,全歼敌人,战后升团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先楚打鞍山和海城是哪一集,军长接韩先楚归队是哪集,旋风司令韩先楚东北战场

    韩先楚是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16岁的韩先楚带领家乡的十多个小伙子投奔了红军的游击大队,然后从副班长、班长、排长、连长到营长,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var1]1935年9月中旬,长征到达陕甘苏区的红25军与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国民党第6

  • 大明朝最雄伟的建筑,里面藏宝无数,光是点灯每晚就要64斤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下旨修建报恩寺塔,不过,修建工期超过了朱棣的预期,工程量惊人,前后花了19年,最为遗憾的是,朱棣生前并没有看到此塔的建成,直到他的孙子朱瞻基当皇帝的宣德六年才完工。如此巨大的工程,需要的人力自然非同一般,据史料记载,当时参与修建的人有10万之巨。参与报恩寺塔建设的主要是两

  • 春秋战国的四大奇人,商鞅都不能上榜,其中一位至今不知去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商鞅真实情况,战国时期商鞅有后人吗,历史上真实的商鞅是怎样的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总是奇人辈出,而追溯历史,最传奇的一段乱世想必还是春秋时期。在这个传奇的时代,有四人可谓是当时的精英人物,连商鞅都无力赶及这四人,有一人则是离奇不知去向。[var1]鬼谷子此人可谓是春秋时期的一大奇人,虽然他以纵横家身份示人,但是他头上却同时具备多重头衔。鬼谷子一书中便不只纵横之术

  • 大明朝最重要的财产,神秘的藏在了一个小岛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黄册,就是全国户口的总清册。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令全国各府县编制黄册,方法是以110户为里,每里之中推选丁粮多的地主十人为里长,其余一百户分编为十甲,十甲编定为次序,轮流应役。甲中男子年满16岁的为成丁,成丁就须服役,至60岁才免。在每个十年里,各甲轮一次,为一周期。这样,每甲在十

  • 古代厕纸大盘点:汉代用竹简、明代用丝绸、民国最奢华用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各个国家的厕纸,中国古代竹简收藏推荐,东汉已有纸为何三国还是竹简

    在芒砀山汉墓中发现的一间两千多年前建造的厕所,边上有一堆小竹片,这就是古代的手纸。名字起的很文雅:厕简。将木片或竹片削制成三五寸长,打磨光滑就可以了。有点像没掰开的方便筷子,更像古代记事的竹简。《南唐书·浮屠传》说李煜帮和尚削棍,怕有刺便亲自用脸试爽滑度,“后主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刺,则再加

  • 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流传到现在,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随口骂的什么脏话,孔子是否对他的弟子行礼,孔子有句脏话藏了2500年

    [var1]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在谈论守孝这个话题,众所周知孔子是非常注重孝道文化的,所以对守孝这件事的看法一直非常认同。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需要为父母守孝三年,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是如此。[var1]但是宰予竟然说只需守孝一年即可,连续在家披麻戴孝三年简直就是荒废时间,宰予的这番话可把孔子

  • 嘉靖皇帝如此聪明,和蒙古打贸易战,抓住蒙古人软肋恩威并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靖简介,嘉靖皇帝怎样取宫女经血,嘉靖儿子裕王是明君吗

    这个聪明的皇帝,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在嘉靖年间,青海被蒙古人的丙兔部落,给占领了,当时这个部落攻打藏民,但是他们又打不过藏族的士兵,于是就向蒙古族中,有名的俺答大汗求助。这个大汗也有占据青海的野心,于是就借口要迎接活佛,实际上,是带着自己的部队西行,还上书嘉靖要求明朝,把西部的茶市给开通了,要和明朝

  • 在宋朝,和美女搭讪绝对不能叫小姐,但是可以叫娘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如何跟姑娘打招呼,宋朝为啥叫母亲大娘子,宋朝陆娘子

    那么,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刚才还笑颜如花的美女立刻会变脸,抛给你一对卫生球眼,身边要是有仆人还会上来给你两大嘴巴子,顺带说一句:“你这汉子,我家娘子可是好人家的千金,岂是你直呼乱叫的。”你可能觉得糊涂了,不会是听错了吧,仆人怎么可以称呼她为“娘子”呢?这位美娇娘难道是一女配二夫?你肯定是戏文听得太多

  • 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战败,替这个人背了千年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有人认为赵括初生牛犊不怕虎,军事部署太过冒进,轻敌必败。事实上赵括不是轻敌,他还没有自大到敢轻视战神白起,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对手是王龁,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军事部署。临时换帅是秦始皇的主意,而且这个决定在全军都是保密的,秦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所以赵括一直以为自己和王龁在打仗,其实他面对得可是

  • 司马光与王安石到底有何恩怨,竟然全力反对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区别,司马光比王安石谁为人好

    他们两个人所代表的是当时北宋时期的两个政治派系:王安石所代表的是变法派;司马光所代表的是保守派。王安石讲究激进变法,但司马光却主张稳健政治,在对待政治问题上两人一个大刀阔斧,一个四平八稳,这样截然相反的两个人自然会产生矛盾。宋神宗时期坚持变法,司马光无法阻止变法的进行,于是不顾皇帝的多次挽留,坚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