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余荫,明朝宗室律法特权的由来及其变迁

朱元璋的余荫,明朝宗室律法特权的由来及其变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87 更新时间:2024/2/23 1:06:09

由于“诸分封”是朱元璋为明朝设定的基础性制度,所以《皇明祖训》中有大量涉及宗室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宗室不同于平民、臣属、勋贵的特殊法律地位,也是由此而来。

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 (宗亲)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 (宗亲)如或有犯,宗人府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 ……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传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移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 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风闻王有大故,而无实迹可验,辄以上闻者,其罪亦同 …… 凡庶民敢有讦王之细务,以逞奸顽者,斩,徙其家属于边 ……

平民对宗室别说犯罪侵害,言语“冒犯”就要顶罚惩治。所以明朝平民遭遇藩王、宗亲侵害后,别说告状讨公道了,很多时候连述说冤情都不敢。因为一旦被扣上“”的帽子,下场极其悲惨。

朝廷法司则被排除在宗室司法程序之外。宗室无论犯什么罪,法司官员只能皇帝举奏,不许拿问更说判罚惩治了。而且《皇明祖训》里还有注明,“不令王见天子”必奸臣,须灭族。这是在强调宗室司法权只能由皇帝一人掌控。

对于本职就是监察皇朝上下的风宪官,朱元璋在宗亲问题上一样对他们做出了严格限制。没有实据不能举报,小过也不能随便举报,否则就是“离间亲亲” – 斩。

但是明朝就没在律法上明确区分“小过”和“大过”,也就是说风宪官据实举报也有可能获死刑,这么规定实际是将可监察诸王(宗藩)的实体限定为皇帝。而皇帝有时间和精力去监察分布于皇朝各地的宗藩么?

最后宗室即便被“合法”确认了犯罪事实,朱元璋也反复强调不得“加刑”,可使用的处罚措施实际就两种。顶上天的大罪降为庶人,其余的罪行则只能批评教育以让他们“悔过自新”。

由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就是有意将宗室置于朝廷的监察、司法体系之外。除了防止官员们枉法谋害自己的子孙,更重要的目的是凸显宗室的超然地位和确保宗亲们的律法特权。

秦王朱樉、代王朱桂、鲁王朱檀等,为什么可以在各自封国多年如一日的盘剥、凌虐、残杀军民。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些都是“小过”无人告发,他们的父皇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监管这些小事儿,认为他们应当“自悔自新”。

洪武三十年,几经修改的《大明律》正式颁布。虽然《大明律》没有针对宗室的具体规定,但是为降罪减罚而设定的“八议”条款涉及到了宗室。

八议是指罪犯被定罪时可以根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申请减免刑罚,而居首的“议亲”即皇亲国戚。相当于《大明律》进一步确认了宗室的律法特权。

洪武朝之后,由于敌视、斗争、叛乱等,皇帝们开始视宗室为皇权潜在的敌人,进而开始削藩打压宗亲。随着各宗藩实力、政治地位的下降,宗亲们的律法特权也开始衰减。

为了弥补《大明律》在实践中暴露的缺失和不足,弘治十三年颁布的《问刑条例》也将宗室纳入朝廷律法的管辖范围。但是可管的不多,涉及宗亲的条款一共就四条。

第一条是宗亲“冒支官粮”,法司可将其宗禄革去十分之二,不过这条并不针对全体宗亲 – “今后将军、仪宾有犯,都照这例行”。

第二条是针对各地宗亲的“日” -- 凌辱官府、扰害百姓、取人财物、占人妻妾、打死人命、冒乱宗支、蓄养术士等。该款允许巡抚、巡按在“即时奏闻”的前提下,先行缉拿“设谋拨置之人”。

不过这一条并不是将缉拿、审讯、判决宗亲的权力下放给官员,它只是允许官员们在主谋(宗亲)未被定罪时,可以先行拿办他们的帮凶、爪牙。虽然不能完全制止宗亲们侵害百姓,但是好歹能够降低他们的危害了。

第三条规定并不是针对宗亲犯罪,而是要求宗亲不得越过所属宗藩的亲王向朝廷“奏请”。宗藩成员有事上奏朝廷和皇帝,亲王需承担“查勘参详,明白具奏”的责任,否则朝廷不受理。

这条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各宗藩亲王主动处理内部需求和矛盾,不要什么事儿都推到朝廷。这在增大各宗藩亲王责任的同时也扩大他们的权力,此后各宗藩王府欺负下级宗亲就更肆无忌惮了 – 你要告我,得请我代奏

第四条规定也不是针对宗亲犯罪,是规定各级宗亲的纳妾数量:

各处郡王除正妃外,妾媵多不过四人;镇国、辅国将军除正夫人,奉国将军除正淑人外,妾媵各不过三人;镇国中尉除恭人,辅国中尉除宜人,奉国中尉除安人外,妾媵各不过二人。 注:亲王妾媵十人。所有宗亲的妾媵均为“一次选”,也就是一次性选定,休逐或亡故均不可补。

这条的目的是限制宗亲没事儿拼命造人增加朝廷负担。如果宗亲就是不按规定纳妾怎么办?

宗亲超标的妾,朝廷称之为“滥妾”。滥妾所生子女朝廷不入玉牒(不承认宗室身份),不能“请名”也不能“请封”,也就不会有宗禄。如果这样,宗亲们还是要超标纳妾,朝廷的处罚就搞笑了。

朝廷并不处罚管不住自己“裤腰带”的宗亲,而是以教育、劝谏不力为由整治他们的辅导官 – “若是滥收过数,将辅导、隐匿不奏官员参提究问,奏请降调边方”,就问你怕不怕!

到了嘉靖朝修订《问刑条例》时,又针对宗亲增加了四款规定。

第一条,“用强兜揽钱粮,侵欺及骗害纳户者”。允许地方官府直接扣除犯罪宗亲的禄米赔付受害者,不过将惩治范围限定在“将军、中尉、仪宾”。

注:明朝宗室亲王、郡王的宗禄来自朝廷赐予的禄田田租,其他宗亲宗禄由地方官府负责发放。

第二条,针对“无令出城、越关、赴京”,处罚很严厉。原则上先革为庶人,待查明原因后再根据具体罪行给予罚奉、降革或发高墙圈禁等处罚。

第三条,针对的是明中期后各宗藩日益复杂的内斗。“宗室互相讦奏,行勘未结,而辄诬奏勘官,及以不干己事捏奏抚按者;不论事情轻重,俱立案不行,仍将赍奏人员从重问究”。有事儿不要吵也不要闹,耐心等朝廷处理。

第四条,是针对各宗藩参与、干涉地方纠纷。“各王府违例收受子粒,并争讼地土等事,与军民相干者,听各衙门从公理断”。这条看着没什么,实际是最有用的。因为明初削藩后,宗藩虽然失去了地方军政权力,但是他们凭借特殊的身份依然可以干涉地方事务。

例如地方官员不敢得罪他们,不然“轻侮宗亲”的帽子一扣,搞不好就要被充军流放。很多地方纠纷的事主或被告会贿赂高级宗亲,通过他们施压官府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判罚。一些宗亲也会仗着官府不敢判罚自己而强买强卖来获利。

而且这一条的处置范围是“王府”也就是整个宗藩。可见外藩登基的世宗,比出生于京师的天子更明白宗藩的祸和地方的苦。

到了万历十三年,又针对“滥选妾媵”、“越关来京奏扰”做了修订,主要进一步细化了相关限定并加大处罚。除此之外又增加了一条:

凡宗室买卖田产,恃强不纳差粮者,有司查实,将管庄人等问罪,仍计算应纳差粮多寡,抵扣禄米。若有司阿纵不举者,听抚按官参奏重治。

朝廷终于意识到这个税收漏洞,并着手尝试解决问题了。然而并不严厉的处罚,让高级宗亲们在这方面仍然毫无顾忌。因为他们兼并土地并利用身份偷逃的税粮,远高于他们被朝廷削了又削的宗禄。

此后直至明亡,朝廷基本就没有再针对宗室做过律法修订或补充。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历五朝修订,对宗亲的定罪和处罚还是秉承“能过则过、宽之以宽”,换句话说整个明朝宗室基本都享有不受律法约束的超然特权。朱元璋的余荫不仅大,而且还很持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爱新觉罗氏后裔启星从不接演清宫戏,她却为刘德华破例一次演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帝的权力很大,他们的话就是命令,就像是皇帝让臣子去死。在权力的压制下,无论是否,都能逆转乾坤,可以说,一个王朝的命运,都可以由皇帝来决定。这就好比三个朝代的鼎盛时期。康熙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皇帝,在位时他的治国之道让百姓安定下来。在军事上,他掌管着边疆的安定,康熙继位皇帝的时间虽然不长

  • 古人也爱吃零食,从饮食果子热潮看宋代的饮食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伴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宋人的饮食生活也变得越发丰富多彩了。像《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酒楼”跟饮食果子就尽陈了市井酒肆的繁华与菜肴丰盛,让千年后的人们同样能感受到宋代饮食文化中的“不凡之处”。宋代的饮食果子“热潮”饮食果子在宋人食谱中的地位,从《东京梦华录》卷二中孟元老的相关描述就可见一斑。据记载:果

  • 封神:姜子牙在牡丹亭上施法,收服五路神将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姜子牙因为操作失误,在禁止放牧的时间内把牲畜赶到朝歌城内,结果被官兵没收了。姜子牙狼狈逃跑,并且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义兄宋异人。宋异人笑着说:“只是几两银子的小事情,就算被政府拿走了又能怎样呢?子牙不需要为此生气呢?我的好兄弟啊,我带了一壶酒,咱们一起喝喝酒,消消气,到我的后花园去吧。”姜子牙跟随宋

  • 北宋末年,一位青楼女子主动请缨,后来成为巾帼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末年,贫苦的百姓们不满宋王朝苛责的赋税劳役,以方腊为首的起义军迅速兴起,直指杭州。宋军急忙平反内乱,在起义6个月后,以韩世忠为首的将领顺利擒获方腊等一众核心人物,军心振奋。战斗结束后,韩世忠跟着士兵们一起来到青楼喝酒,人人都很高兴,但韩世忠却高兴不起来。朝里重文抑武多年,如今,为了镇压起义军才开

  • 宋朝时期,为何是贬谪官最多的朝代,贬谪官究竟对宋朝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选官制度有哪三种,贬谪是什么意思,宋代贬谪的官员有俸禄吗

    编辑丨认知历史前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贬谪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通常是指官员因过失或行为不当而被贬官,并受处罚。自秦汉以来,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贬谪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到了唐宋时期,这种政治现象更加突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贬谪官最多的朝

  • 《雪中悍刀行》——徐渭熊人物简介与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徐渭熊胭脂榜副评榜首,名动天下的才女,徐凤年至亲至爱的二姐,是吴素留下的死士甲,也是陈芝豹最爱的女人。徐渭熊是春秋兵甲、大楚兵圣、四大名将之首叶白夔的女儿,大楚国破人亡之后,幼女时期的徐渭熊被带到王妃吴素面前,被徐骁收为养女。徐凤年一直以为徐渭熊是自己的亲姐,从小对这个二姐是又爱又敬又怕。徐渭熊从小

  • 司马懿死前喊出4个字,司马昭谨记于心,至死都没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三国后期司马懿在曹魏可谓是大权在握,他大可以废掉皇帝曹芳自己坐上王位,但奇怪的是司马懿并没有这样做,而且他的继承人司马师司马昭也没有称帝的想法,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迫不及待就称帝,而司马家竟然运营三代人未及帝位,他们一家为何如此隐忍?原因在于司马懿四前大喊了四个字。要数三国最谨慎的人,可能很多人

  • 被诸葛亮浪费的四大人才,只要一人被重用,蜀汉就轻易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孟达 孟达,这位英勇的将领原本有着足够的才能和实力,为蜀汉作出巨大贡献。他的战略眼光与法正不相上下,正是因为他的建议,使得刘备得以轻松攻下益州。然而,孟达却因为得罪了诸葛亮而不受重用。当时刘备准备启用孟达,让孟达率军去进攻上庸地区,结果在此次作战中,孟达的手下把诸葛亮的姐夫给杀了,于是此战过

  • 因为编的书好,朱棣非常的重用他,太子之争闹的轰轰烈烈,他一句话就决定了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为了更进一步,解晋也曾在朱元璋面前自荐,并像朱元璋表示,只要肯支持他编书,大明一定可以编出一本,名传后世的经典大著。然而朱元璋是马上得的天下,虽然对文人也不错,但最重视的还是武力。解晋虽然对朱元璋说了编书的好处,以及书的内容定位和思想解读,可是朱元璋根本不理他,让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说。解晋知道

  • 元朝为了扩张自身实力,化身“征服者”统治岭南,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丨认知历史前言元朝在统一中国后,将“征服者”的威势扩展到了岭南地区,因此岭南地区一直被视为“边陲”之地。随着元廷的扩张,岭南地区也在不断地被纳入元朝的版图。在元廷的经营下,岭南地区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元廷在岭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任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