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九子夺嫡后,雍正为什么没有动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2 更新时间:2024/1/15 18:29:13

与雍正帝一同夺嫡的皇子都被明里暗里的打压报复,偏偏其中一个人不仅雍正帝拿他没有办法,甚至乾隆帝登基后也对他毕恭毕敬,让其在荣华富贵中安然离世。此人就是十阿哥胤䄉。

清朝皇储制度

“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皇位不顾手足亲情的大有人在,其中往往是占据大义名分的皇子获胜的概率更大,团结世家大族、制衡朝堂、平衡皇子,这就是“太子”的作用

自康熙两次废太子后,大清渐渐将立储制改为暗中进行。也就是说,大清的皇帝不会在明面上给皇子们一个交代,希望皇子们发挥所长,从优选择合适的继任者。

可从侧面来看,不立太子致使皇子们对九五之尊之位都有了野心,结党营私想尽各种方法,使得整个朝堂上下乌烟瘴气。

康熙末年所谓的“九子夺嫡”事件,就是这一背景所造就的。

九子夺嫡

康熙帝原本也立了太子,这个太子不是康熙帝一个人决定的,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嫡子胤礽十分看重,从小将他视为太子培养。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只要能锻炼到胤礽,康熙绝对会力排众议带着他亲身实践。

可是康熙十三年就生了胤礽,等到胤礽能独当一面时,康熙也才到中年。加上胤礽野心勃勃,想要有一番更大的作为。可是他忽略了“先君臣而后父子”,屡次当面顶撞康熙,甚至僭越规矩,偷窥康熙的营帐。

这让康熙忍无可忍,他经历过鳌拜也经历过三藩之乱,对这种僭越之事十分敏感。太子这般作为在他眼里与“弑逆”无二。经过此事,康熙萌生了废黜太子的想法,于康熙四十七年废掉了胤礽太子之位。

后来诸皇子之间暗流涌动,群臣也在各自推荐着太子人选,焦头烂额的康熙觉得胤礽应该吸取了教训,就将他重新封为太子。岂知太子的外公索额图为了让外孙登上皇位,同样开始激进起来,不断地教唆胤礽如何争取皇位。

康熙实在忍无可忍,严惩索额图,并第二次罢黜了太子。这样一来,无疑给了所有皇子一个信号,胤礽彻底告别了储君之位,其他的皇子全都非嫡非长,都有机会角逐皇位。

此时的康熙也觉得一旦再立太子,大臣们又要围绕太子形成势力,那么将来很容易威胁皇权。

康熙下定决心不在明面上立太子,对皇子们的明争暗斗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其让自己绞尽脑汁制衡朝堂,倒不如让这些皇子互相制衡。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子之间夺嫡的态势愈加明显,“九子夺嫡”的故事正式展开。

“九子夺嫡”可不是简单的只有九个皇子在争夺皇位,康熙存活下来的儿子有二十四个,或多或少都卷入了夺嫡事件当中。整个夺嫡事件大致分为四个阵营,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

其余很多阿哥也都卷入了夺嫡之中,不过很多人自知能力或势力不够,纷纷选择了支持某个兄弟。这四大势力当中,四阿哥和八阿哥实力最为相当,竞争也最为激烈。

大阿哥胤禔虽然年岁最长,但他的母亲只是庶妃,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康熙的认可。如今太子之位空缺,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惜他过于激进,为了登上太子之位居然建议康熙杀掉胤礽,致使康熙极为反感。

也不知是胤禔心中有怨,还是被人污蔑。三阿哥告发胤禔府中有巫蛊之事。康熙查到后勃然大怒,当即幽禁胤禔。

无独有偶,实力最强劲的八阿哥也犯下致命的错误。在康熙巡视途中,八阿哥没有提前请安,先去祭拜了自己的母亲。百善孝为先,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错,偏偏他派去传话的太监将本该自己交给康熙的老鹰弄得奄奄一息,致使康熙火冒三丈。

满人入关前世代渔猎,这只半死不活的老鹰惹怒了康熙,认为出巡途中去祭奠先人不吉利,又害死自己的老鹰,颇有诅咒之意。八阿哥自此彻底失宠,史称“毙鹰事件”。

性情大变的雍正

辈分和大义名分占优势的大阿哥倒台了,实力最强劲的八阿哥也倒台了。一直默不作声又有一定实力的四阿哥胤禛逐渐浮到水面上来。如今整个朝堂上,能有所作为的皇子基本上自相消耗殆尽,就算是一个普通皇子,地位都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更何况雍正是有能力的。

雍正隐忍多年爆发出来的潜力让康熙又是欣喜又是惊奇,开始对胤禛委以重任,大臣们也开始表现出想要依附的意思。好在康熙对皇孙乾隆很是喜爱,这无疑给了雍正最大的筹码。

可雍正还有一个最大的对手,十四阿哥胤禵。巧在康熙离世的时候胤禵出兵在外,等到他回京的时候,胤禛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众臣俯首,天下一揽。可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厚道、恭敬的胤禛突然不见了,取之而来的是富有帝王心术的雍正。

康熙离世时,八阿哥重新获得了一些权力和支持。可作为当初雍正的劲敌,又是雍正亲手将他排除夺嫡队伍的皇子,雍正对他十分忌惮。一上位雍正就夺了八阿哥刚刚收回来的权力,甚至还将其幽禁起来。

最关键的是支持八阿哥的九阿哥,雍正登基后极为针对他。除了褫夺爵位,甚至还将其逐出了皇室族谱,落得一个囚禁而死。十四阿哥相比之下还好,念着一母同胞之情,只是他同样被剥夺了权力,软禁在府中郁郁而终。

余下参与夺嫡的皇子、宗亲、大臣,或多或少都被雍正不程度地碾压与打击。一时间朝堂被清洗一空,其他没有站队的大臣们看着性情大变的雍正都不敢表态。可就有这么一个人,雍正恨到咬牙切齿都拿他没有办法。

有所依仗的十阿哥

十阿哥胤䄉自小张扬,唯一的优点就是对权力没有过多的追求。但即便这样,夺嫡事件中,他还是参与其中,站在了跟自己关系极好的八阿哥胤禩一派。八阿哥失势之后,康熙对胤䄉也颇有看法,却没有因此惩罚,只因为胤䄉的背景完全不输当年的太子。

胤䄉的母亲贵为贵妃,又是太师遏必隆之女。遏必隆可是辅政大臣,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屡立战功,可以说父女二人根正苗红。同时,他们家族是满足八大姓氏之一,一水的皇亲国戚,牵一发而动全身。

尤其是胤䄉母亲的祖父额亦都,是努尔哈赤身边的一员猛将,连皇太极对其都十分尊崇。额亦都病逝后,皇太极将他的灵位放在努尔哈赤灵位旁,也就是说但凡皇室子弟祭祀、参拜,额亦都都能享受供奉和香火。

纵观古今,能有此待遇的武将,除了葬在汉武帝身旁的冠军侯霍去病,可谓是少之又少。这么一个祖上荣耀放在这里,所以当遏必隆专权惹恼了康熙,康熙都没有痛下杀手,只是不轻不重地处罚了一下。

到了雍正这里,他又怎么敢驳了祖宗的面子,公然对胤䄉下手?

最重要的是,康熙就算没有把皇位留给胤䄉的想法,可朝局与权力上也给了胤䄉最大的恩封。除了个别有战功的皇子封了郡王,其余一概都只是贝勒。就连雍正和八阿哥这么有实力的皇子,也是在最后才加封为贝勒。

偏偏胤䄉政治上没什么作为,军事上也没什么贡献,第一次封赏就是郡王。当时的诸位皇子中,除了太子胤礽,就属胤䄉的地位最高。从这里就能看出,康熙对胤䄉及其母亲家室的重视程度。

就连给胤䄉选妃的时候,都指定的是孝庄太后一系的博尔济吉特氏,续弦的妃子也是康熙皇后赫舍里氏一族。这么看来,胤䄉就像是一个联姻的集合体,紧紧地将所有世家大族串联起来。

这么一个中枢似的皇子,雍正就算是登上帝位也不敢轻易得罪。朝局刚刚稳固,雷霆手段的雍正也正是需要世家大族支持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的当口针对胤䄉实在是不明智。

所以,胤䄉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虽然名义上是被圈禁,实际上本就对权力不感兴趣的他根本无伤大雅。到了乾隆时期,胤䄉甚至还被封了辅国公,再次证明胤䄉何其家族的重要程度。

遗憾的是胤䄉身体不好,还没怎么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名多久,便悄然离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何要倾尽全国财力迁都北京?这之中朱棣到底在做什么打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是怎么进入北京的,朱棣悔婚朱标第一次打朱棣,朱棣和和尚对话和尚叫朱棣四叔

    在那科学不发达,又极其迷信的封建时代,皇宫的大殿被雷击而毁,这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就是上天在告诫王朝的统治者,就是不满现如今的当朝皇帝。如此,当时的大明皇帝朱棣顿时就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他认为自己的执政已经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天怒人怨”,所以为了赶紧找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他向全国颁布诏书,希望能告诉他上

  • 《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现值多少?日本拿这些钱干什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日本饱受贫困和资源匮乏的困境。赔款对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提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日本用这笔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例如:改善铁路系统、建立电报网、改造邮政、银行系统等。日本政府用这笔赔款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基础设施。例如:在钢铁、造船、煤炭等关键部门进行投资。赔款提升了日本的军事力量。日

  • 宋朝殉节的士大夫真的比明朝多吗?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你别只看到崖山海战中投海自杀的那些人啊,宋朝投靠元朝的并不比明朝少,当年伯颜克阳逻堡,渡江后鄂州守臣就直接投降了。后面投降的宋臣更是成千上万。重点列举几个行为非常无耻的吧。泸州守臣梅应春。这货是典型的宋朝无耻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元军攻到泸州时,这货想投降,却又怕部下反对,于是他摆下鸿门宴,将几个思

  • 同样是被俘虏,为什么明英宗和宋钦宗、宋徽宗的经历截然相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徽宗和明英宗对比,宋徽宗被俘虏电视剧,宋徽宗俘虏

    一、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立足点不一样抓住徽钦二帝时候的女真人,已不再只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部落联盟,而是拥有完整建制的国家(金国)。他们击败了北宋,占了北宋的都城,抓了北宋的皇帝和太上皇,还掳走后妃、宗室、百官、工匠、仪仗等等等等他们认为值得拿走的一切东西。所以,从掠夺财富角度来说,他们已经完成目标了

  • 是什么因素促使乾隆六次下江南?他下江南是为了寻找什么东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野史都传言乾隆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了海宁陈家,就是因为乾隆系陈家子孙,当初乾隆的老爹清世宗雍正皇帝用一个女婴调换了大学士陈元龙的儿子,而陈元龙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所以乾隆南巡是为了探查自己的身世,而他屡次住在陈家就是后来认祖归宗了。野史中除了有说乾隆是陈元龙的儿子,还有海宁当地民间野史传说乾

  • 《水浒传》张清连败15位梁山好汉,为什么卢俊义还不出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水浒传目录卢俊义简介及主要事迹,水浒传张清怎么上梁山,水浒传张清连败15位好汉

    不想上第七十七回,童贯征讨梁山时,卢俊义亲自上阵,酆美舍命想保童贯逃脱,却斗不到数合,被卢俊义活捉。第八十回,三破高俅中,宋江、卢俊义各分水陆进攻,卢俊义从陆路进发,引领着诸将军马,碰到先锋周昂、王焕,却第一个冲上去与周昂相斗,二十回合未见胜败。第八十四回,攻打蓟州城时,宋江和卢俊义兵分两路,分别攻

  • 大清铜币丙午中心川字的多少钱一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清铜币丙午川字二十文价格,大清丙午铜币价格,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拍卖价

    虽然说中间只有一个川字的版本就两种,其实它们除了上面多了一个度支以外其他就是铸造的时间有一定的差距,从钱币的结构来看也没有很大的区别,其实我们丙午版本的川字,普通版的市场价格不是非常高,品相好的情况下过千应该是可能的,不过如果是样币的话那么它们的收藏空间会更加的高一些。我们见过的每一种机制币其实它们

  • 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不是乾隆,活103岁,当政69年。陵墓成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赵佗出生在秦朝末期,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任职于南海龙川令这个官职,可见当时赵佗已经进入了官场。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南越成为了他统一版图的一部分。赵佗作为南越的军事指挥官,也参与了对秦军的抵抗战。随着秦军的攻势不断加强,赵佗选择了率一支部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恒山郡,并开始进行割据。随着秦朝灭亡,

  • 崇祯找道士测字,算命先生给他测3个字后,大叹:我不收死人的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皇帝朱由检,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励精图治,却没能力挽狂澜,大明王朝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朱由检在位之时,大明的国运已经注定,其实朱由检早已知道,只是不愿接受。事情到底怎样呢?朱由检从继位开始,就着手挽救大明江山,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明王朝终究还是走向了下坡路,至此

  • 左宗棠:科举考场失利,但人生不失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本书围绕左宗棠和李鸿章曲折起伏的交往经历,还原两人奋斗与相互纠偏的人生,深入剖析每一阶段的矛盾分歧与相互成就,呈现了两人在家国大事跟生活琐事中隐含的全部细节。0 1从道光十三年(1833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左宗棠先后三次参加会试。他在考场上发挥得最好的成绩,是与曾国藩第一次同场参加的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