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比喻精妙 描绘出春日西湖秀丽迷人的美景

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比喻精妙 描绘出春日西湖秀丽迷人的美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8 更新时间:2024/2/9 7:23:48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春,诗人的杭州刺史一职任期将满,在离任前夕写下此诗。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首诗以“春”为背景,以“湖”为中心,以精妙的比喻描绘出春日里杭州的美景。

首联“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紧扣西湖,写湖水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环抱于群峰之间,美丽如画。“似画图”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形象地表现了湖上春光的轮廓,写出了诗人目睹西湖春景时的美好印象。

颔联“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妥贴入微地表现出湖边远景。众多峰峦上成排的松树重重叠叠、密密麻麻的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的景象;明月摇摇晃晃映入水中,宛如珍珠一般璀璨明丽,熠熠生辉。

颈联“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用“碧毯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把湖边近景描绘的真切动人。早稻初生,似绿色地毯猫咪茸茸;蒲叶迎风,像少女身上的罗带摇曳生姿。“早”、“新”二字,带来了春天的活力,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出来,写出西湖一片葱茏隐秀的美景。

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即景生情,道明不愿离开杭州回京,大半就是因为舍不得如此美丽的西湖。诗人以抑制不住的由衷礼赞,愈加突出西湖的美丽迷人。

全诗结构精致,情韵盎然。以“碧毯”、“青罗”作比喻新颖而精妙。结语处看似一语道破、明白晓畅,实则含蓄隽永、深情款款,让人回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明永历王朝的本质:披着明朝外衣的大西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而永历帝的生活相对稳定,是在西南地区做皇帝时期。这一时期看起来也是永历朝廷的高光时刻:毕竟,那时候南明大将李定国击杀两位清朝王爷,南明抗清事业也一度出现起色。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南明永历朝廷,其实更像是披着明朝外衣的大西政权。1、南明的转变早在崇祯帝在位期间,明廷就对内外局势感到无力控制:一

  • 春到东郭寺,共敬白乐天!新郑市纪念白居易诞辰1251周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文传千古,诗颂盛世。2月10日,正月二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诞辰1251周年纪念活动在白居易诞生地——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白居易故里园举行。此次纪念活动由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新郑市人民政府、河南诗词学会、郑州市作家协会、郑州诗词学会主办;中共新郑市委宣传部、新郑市文学艺术界

  • 《白居易诗文2540首全集》卷1(1-450首)人生开口笑,百年都几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白居易诗七十一卷,白居易全部诗词及译文,白居易新诗22卷7首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

  • 康熙通宝满汉蓟,这个版别单枚10000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通宝背满文蓟图片,康熙通宝满汉蓟是哪里的,康熙通宝满文几个版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图片中这一枚康熙通宝满汉蘇,有很多泉友满汉蓟跟满汉蘇分不清,主要是自己不太注意,康熙满汉蘇它的价格大约在200左右。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图片中这枚康熙通宝满汉蓟,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套子钱,康熙通宝套子钱

  • 乾隆死后出现“灵异”事件?其中一幕吓坏后人,至今难以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皇帝墓地灵异事件,梅家后人杀乾隆,乾隆一脉还有后人吗

    传说发生在民国初年,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浮躁,盗墓活动频繁。知名盗墓大师孙殿英,率领着一支强大的盗墓团队,一路劫掠多座清朝皇陵,而乾隆皇帝的墓地清裕陵,也在其劫掠名单之列。1928年,孙殿英率领团队来到位于河北的清裕陵。面对这座坚固的古墓,孙殿英意识到用简单的工具是无法撬开的,于是,他们被迫使用炸药来

  • 鳌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身犯30条重罪,还能逃过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鳌拜的真实事件,鳌拜最后被杀了吗,鳌拜是死刑吗

    一、鳌拜的崛起 鳌拜自幼加入清军,曾随清太宗皇太极出征察哈尔部、朝鲜,屡建战功。他在皮岛之战中显赫的军事才能使清军成功攻克明军基地,成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将领。经过数年的努力,鳌拜逐渐成为镶黄旗的核心人物。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在皇位争夺战中站在皇太极长子一方,虽然最后未能让他登上皇位,但鳌拜并未因此而屈

  • 康熙王朝:康熙粮草被烧,为何明珠拿到一个窝头,就断定必有内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王朝的四个规矩,明珠仅凭一个窝窝头就知道有内奸,康熙王朝上朝前为什么没人理会

    本期小编要给大家讨论的话题是,康熙的粮草被烧,为何明珠拿到一个窝头,就断定必有内奸呢?这个窝头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窝头,从这个窝头里面,小编看到的是权力者之间的游戏。明珠和索额图为何会争权夺利。有句话说得好,叫做一山难容二虎。而明珠和索额图就是这两只老虎。康熙用人非常有智慧,他既使用明珠和索额图

  • 朱元璋在宫中为女性定1个制度,后世子孙却不遵守,终致明朝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最爱干的三件事,明朝朱元璋定下一个老规矩,朱元璋制定的政策

    其实在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已经从汉朝唐朝时期的宦官干政中吸取了教训,设立了太监不得干政的祖训。为了防止子孙后代不遵守这个祖制,朱元璋还对宫中进行了改革,那就是采用了明朝后宫之中大量的采用了女官制度。所谓女官制度,其实并不是朱元璋的首创。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设立有女官。到了唐朝时,后宫更是仿照六部,

  • 苏轼对变法利弊认识清晰但陷入党争,导致自己被新旧两党排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奉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宋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士子多追求“东华门唱名”,进而成为帝制时代附庸于“王朝统治”的高级“脑力劳动者”。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事准则,无一不是为了“王朝统治”服务。在这种价值观下,人的道德反而不那么重要。如北宋名臣欧阳修,为了将以“武人”入枢密院的狄青赶出朝廷中枢

  • 苏轼支持改革但并不赞同王安石的激进做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的熙宁改制,都是要解决北宋的积弊,扭转北宋国有三冗,人浮于事,国防疲软的状况,而与他们同时代的苏东坡也认为要解决宋王朝的根本问题,必须要变革。苏轼认为变革第一要务,是要整顿吏治,为改革争取必要的人事支持。特别是州县地方官员,必须是支持改革的人士,因为改革的具体政策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