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读三国正史就不会知道:东吴西蜀九大谋士,有八位终生都是武将

不读三国正史就不会知道:东吴西蜀九大谋士,有八位终生都是武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97 更新时间:2023/12/15 23:22:27

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传说中的东吴西蜀九大谋士,有八位终生担任武职,只有一个改行了——你印象中的文官,其实是位武将,而这也可能就是东吴西蜀打不过曹魏的原因。

我们熟知的刘备三大谋士,诸葛亮和庞统一开始都是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当丞相之前是军师将军,法正也当过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刘备进位汉中王,法正水涨船高,升任尚书令护军将军。

其实不仅仅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身任武将之职,就是孙乾简雍糜竺伊籍,这些我们印象中的文臣谋士,也全被刘备授予了武职:安汉将军糜竺、秉忠将军孙乾、昭德将军简雍、昭文将军伊籍。这样看来,刘备集团根本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臣谋士,法正在雒县率众攻城,被流矢射中,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并不是文官干了武将的活儿,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位武将。

正史中关于庞统的武功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印象中的神机军师徐庶徐元直,还有东吴老好人鲁肃鲁子敬,却都是正史记载的武功高手。

《魏略》记载,徐庶本来就叫单福,徐庶才是化名:“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鄽,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

《吴书》记载,鲁肃是当时有名的神箭手,武功也不错:“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因为很有钱又很能打,所以袁术任命鲁肃为东城县县长(汉制,大县为令,小县为长)。鲁肃比较瞧不起袁术,就携家带口出走,袁术当然要派兵追赶,鲁肃就在追兵面前秀了一把神箭:“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女三百余人行。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

鲁肃在江陵招兵买马,拥有一万之众,这才升任将军:“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从校尉做起,先偏将军后杂号将军,鲁肃走的一直是武将路子,他最大的官职就是横江将军,一天谋士都没干过。单刀赴会的时候,鲁肃一点都不怕关羽,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武功比较自信——咱们今天说的是正史而不是演义。

鲁肃是武将,这可以理解,毕竟他在赤壁之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我们要说张昭其实也是武将,可能就有很多人不相信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文臣谋士张昭张子布,他怎么会是一员武将?他不是被曹操吓破胆的文官吗?

咱们还是拿《三国志》来作证:“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昭为军师,(后来又)拜昭为绥远将军。权既称尊号,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

张昭从抚军中郎将做起,最高做到辅吴将军,这个职位基本相当于糜竺的安汉将军,有名无权。张昭可能还不如糜竺——糜竺“班在军师将军之右”,也就是说,朝会的时候,糜竺是坐在诸葛亮上首的,而张昭只能坐在孙邵顾雍等人之下。

如果我们抛开徐庶徐元直算,那么我们熟知的东吴西蜀九大谋士,居然有八位终生担任武职,只有一个军师将军诸葛亮从杂号将军变成了文官之首,算是改行了。

我们转过脸来再看看曹魏。

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汉大司空、丞相、魏公、魏王的帽子越戴越高,所以他给手下封官的时候,就比较方便。

曹操之所以能给手下明确分工,是因为他掌握着当时的最大资源——“大汉天子”刘协

在曹魏阵营,基本不存在文武不分家的情况,比如荀家叔侄中的叔叔荀彧,是曹魏阵营的文官之首:“天子拜太祖(曹操)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比叔叔荀彧还大六岁的荀攸,也有正式的文职:“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太祖迎天子都许,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魏国初建,为尚书令。”

从刘备阵营出走而投入曹魏的徐庶徐元直,进了曹营也没有一言不发,而是当了专门说话的文官——御史中丞。

这样一比较,我们就看出曹魏相对东吴西蜀的优势了:曹操掌握着绝对丰厚的官帽资源,所以他可以广揽天下英杰,连诸葛亮也不能不感叹“曹魏的人才太多了!”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东吴西蜀为什么打不过曹魏了:刘备求之不得的诸葛亮之友徐庶(元直)孟建(公威)石韬,到了曹魏阵营只能算二流人物。就是诸葛亮进了曹营,地位也肯定不不上荀彧荀攸,能不能超越军师祭酒郭嘉郭奉孝,可能也是个问题。

如果关羽不从曹营出走,也未必比张辽混得好,跟诸曹夏侯更是没法儿比——官渡之战,关羽是张辽的副手。

东吴西蜀打不过曹魏,其实是输在人才匮乏上,如果刘备阵营的庞统法正不死,关羽张飞不亡,如果东吴的周瑜鲁肃吕蒙多活几年,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是东吴西蜀人才太少,死一个就伤筋动骨,蜀汉廖化作先锋,东吴诸葛瑾为大将军——实在是矬子堆里挑不出大个儿了。

反观曹魏阵营,荀彧死了有荀攸,郭嘉死了有贾诩,诸曹夏侯死了有五子良将,五子良将也死了,即使诸曹夏侯五子良将都死光了,还有钟会邓艾崛起,人家根本就不愁无人可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家族一统三国后,为何只存在了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到了现在,读了很多的历史以后,小编却对司马懿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司马懿并非出身寒门,他的祖宗非常的有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重黎,他的家族到了周朝以后,才改我们熟知的司马。他的一个老祖宗更是跟着项羽打江山,最后也是被封了一个王。司马懿小的时候很聪明,他小小年纪就非常有壮志,同时

  •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三国和水浒的地理谬误比比皆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甚至很多初中学历的朋友都会发现,四大名著里面存在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在地理方面,施耐庵和罗贯中就留下了大量的谬误,那么,这些谬误都有哪些,并且从何而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四大名著一、名著中的谬误对于古人来说,这些名著里面的谬误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多数古人并没有发现这书上的谬误,不过,在现代人的视角下,这

  • 他,战国一代箭神,却被乱箭所射杀,爱狗守其尸首七日而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女箭神,后羿杀六大凶兽的故事,战国一代箭神被杀

    由于其姑姑是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的夫人,所以毛利元就乃吉川兴经的姑父,又由于其母亲是毛利元就的妹妹,所以毛利元就又是其舅舅。因此,一开始毛利家与吉川家因为联姻的关系,相当的铁,经常一起联手对抗敌人。[var1] 但很快两家因为各为其主,和自身的利益,曾经的姻亲关系瞬间不复存在。毛利军与大内义隆军联手

  • 他是李牧的孙子,韩信也得认怂,刘邦拿他防兵仙,死后成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李牧 他叫李左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是他的爷爷,可见遗传基因多么强大,可是悲催的是他的命运跟爷爷李牧一样,上级最后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被人家或杀或擒,爷爷惨点被杀了,他呢好一些被抓住了。秦朝末年,六国死灰复燃,他呢辅佐赵王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广武君。[var1] 韩

  • 他是战国后期的救火大队长,手上权力比宰相都大,可惜遇到俩坑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四大名将简历,七爷救火,救火小英雄是谁

    [var1] 没错,他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的擎天玉柱,生平无败绩的大将军李牧,据一些史书上讲,他还是残疾人,有一只手是残废的,可就是这个人,在赵国后期,哪里有危险就到哪里去,哪里摆不平,就跑到哪里,在那种情形下,居然能打的有声有色,估计就连白起也自愧不如。 [var1] 先说说赵国的形势吧,长

  • 假如你穿越回到三国,下面五位昏庸的主公你会为谁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袁绍当他拥有了四州的地盘后,局势就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控制的了。由于地盘太大,名声太响,他的下属里,来自各个州,各个派系,各个大家族的谋士、武将都有。导致这些人肯定不可能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他老袁家出力。很多精力被放在对其它派系的倾轧上了。荀彧、郭嘉也在袁绍那儿待过,为什么要走,还不就是认清了

  •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其实他并不笨,只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取胜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襄公的故事及简介,襄公之仁,襄公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周代襄王十四年,宋朝攻打郑国,楚国趁机攻打宋朝。宋朝入伍后遇见了楚国。这就是泓水之战。这是宋襄公的一个笑话。宋襄公说仁义和道德。他不肯在敌军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去歼灭他们。后面他就被击败了。他还因此伤到了大腿,因为这个死去了。第二个故事也很出名。这是孔子的弟子子路的去世。先生死是不可避

  • 一个屠户的家变,开启了三国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乱世贴吧,谁导致了三国乱世的开始,三国屠户的逆袭

    那时曹操与袁绍还是放荡不羁的小衙内,孙坚跟着父亲在种西瓜,刘备和母亲过着织席贩履的日子,南阳人何进在父亲手上接过屠刀,虽然屠户的地位不高,但是何进还是依靠宰羊杀猪,成功养活一家五口人,并且把两个妹妹养的天生丽质、楚楚动人。恰逢汉灵帝选妃,何进就重金贿赂皇帝身边的与自己是同乡的宦官郭胜,在郭胜的帮助下

  • 煮酒论三国:19曹操挟天子真的能以令诸侯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汉献帝逃离长安时候,关东各大军阀又各是何等反应呢?当时河内太守张杨、河东太守王邑两位小军阀在接济了一下献帝之后,感觉他们养一个皇帝开销太大,因此就放弃了汉献帝自己跑了,汉献帝寄予厚望的吕布,根本没有出去救援皇帝,只回了一封书信说自己,没有储备足够的粮食还需要依靠他人救济,根本无法勤王,汉献帝无奈之下

  • 金庸为何没写战国到五代的事,只因有4个大事件,金庸很难解释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自《天龙八部》之后的故事之间的关联都十分紧密,那么为何金庸没有写战国到五代这段时间之内的故事呢?其实根据金庸其他作品中的蛛丝马迹来看,这段时间内至少有四件武林大事,若要解释起来的确是有些麻烦。一、达摩来中原挑战中原武士在金庸的武侠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莫过于少林派的祖师达摩了,他将少林武学引入中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