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用兵多求“稳”,虽国弱兵少但仍能屡挫强敌

诸葛亮用兵多求“稳”,虽国弱兵少但仍能屡挫强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95 更新时间:2024/2/29 13:16:56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作出详细解释:“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作为“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的杰出人才,诸葛亮的才华是多元的,既能治国、也能打仗。但在这两方面还是有所侧重:治国堪称完美,至于带兵打仗,则在奇谋诡道方面有所欠缺。面对曹魏,蜀汉在国力、兵力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下风,若想以弱胜强,也许只能依仗出现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但显然当时并没有。

陈寿在《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记载和评价,可信度非常高。

首先,陈寿本就是蜀地巴西郡(张飞长期镇守的地方)人。诸葛亮去世时,他虽然只有一岁,但其父亲曾经是马谡的部下,并且也因街亭之败受到连带处罚。长大后他常年在蜀汉朝廷为官,对于诸葛亮的生平、特点自然比较熟悉。

其次,陈寿编写《三国志》时的身份是西晋官员,当时蜀汉已灭亡了十多年,蜀汉历史人物对于司马家族而言并不敏感,无需多少忌讳。

陈寿

结合陈寿的记录与评论,可以分两方面直观感知诸葛亮的真实军事水平。

首先,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不能总以孙子吴起项羽、韩信等为标准。这种统帅不仅治军有道,而且要么战术飘逸、让对手难以捉摸,要么驭众有术、总能激发军人的潜能,所以能屡屡做到以弱胜强,可以为人所不为、能人所不能。这些人,属于超一流。

退而求其次的,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例如把手下将士训练的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行军打仗的一举一动符合兵法要求,思维缜密、滴水不漏,让敌人无法抓到弱点;头脑清醒、明辨真伪,不被敌人制造的假象牵着鼻子走;御众有术,局面乐观时不激动冒进,被动时不惊惶崩盘......相对于神乎其神的传奇,大多数青史留名的名将,都是这种类型。

而诸葛亮用兵打仗,主要特点就一个字:“稳”。他思虑周密、谋定而后动、布局稳健,打仗之前,首先在政治层面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其后制定详尽作战计划,稳定推进,同时也会虚张声势、虚实结合,向敌人释放战术假象;司马懿查看他撤退后的营地布局,曾赞叹:“天下奇才也”。正是由于“诸葛一生唯谨慎”,他带兵打仗基本不会出现大败。

诸葛亮

其次,当时诸葛亮的对手里,也没人能超过他。

如陈寿所说,诸葛亮的对手中也许诸多人杰,最强的当属司马懿。太和元年(227年),曹魏新城太守孟达反叛,司马懿表面安抚、实际上日夜兼程轻兵突袭,仅仅八天就从宛城抵达新城,让吴、蜀、孟达三方都猝不及防。这战打得相当漂亮,让曹叡赞其有孙膑、吴起之风。后来平定辽东公孙渊,司马懿同样采取了攻其不备、速战速决的策略。

但面对诸葛亮,司马懿虽占据绝对人力物力优势,但却不敢再次发挥“兵贵神速”的作风,毕竟面对这种思虑缜密的对手,这种战术很容易战败。

最经典的就是第四次北伐,起初司马懿坚决不跟诸葛亮野战,导致以张郃为代表的曹魏将领讥笑他“畏蜀如畏虎”。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佯退诱敌,司马懿经过一番操作完成了对蜀汉主力的钳形攻势,但现实很残酷:魏军遭遇大败,被阵斩甲士三千级。后来诸葛亮因粮草不足撤退,张郃贪功追击、惨被射杀。

司马懿

自此之后,司马懿几乎不再与诸葛亮野战,而是根据蜀汉国小、战争资源有限的特点,采取深沟高壑、固守拖垮的办法。但这不是军事层面的胜利,而是国力的胜利。

由此可见,虽然诸葛亮不是韩信,但当时的曹魏同样没有,更别提防守像样、进攻却屡战屡败的东吴了。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一览众山小、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超一流军事家是稀有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国力、民力、兵力的综合比拼。诸葛亮虽不是超神军事家,但可以确认一点:在他带领下的蜀汉军队,虽然数量最少,但单位战斗力却在三国中属于顶尖,这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女子服饰为何大多是半露胸式裙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卫,唐代抹胸服饰,唐代美女图片

    说起服饰,大家肯定能想到衣袖宽大、洒脱飘逸的汉服,也能想到唐朝时服装的开放、个性,还有清朝时的旗袍等。最令人惊讶的是,唐朝毕竟是古代,竟然流行半露胸式的裙装,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一:唐朝女性地位较高。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一个朝代,不仅是它开放、繁荣的程度非常高,而且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 诸葛亮在当时便受到三国人士敬佩,后世同时进入文武双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钟会带领20万大军攻打蜀汉的时候,“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孙权有一次和诸葛恪聊天,将诸葛亮比作伊尹、周公这一类人,“孙权尝问恪:‘君何如丞相?’恪曰:‘臣胜之。’权曰:‘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

  • 诸葛亮以蒋琬为嫡系骨干,加之荆州派支持使蒋琬成为诸葛亮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攻取荆南四郡,成为荆州南部的主人。随后不久,一批荆州精英投靠刘备。代表人物有魏延、黄忠、马良、杨仪、蒋琬等。这些人,后来普遍受到重用,成为控制蜀汉军政大权的荆州派。不过,与魏、黄、马等人相比,蒋琬投奔刘备后的仕途并不顺利。长期不受重用。起先,做了五年的州书佐(吏,不是官)

  • 唐代最隐秘的帝王墓,1200年从未被盗,却被当地村民无意炸开入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目前唐代最复杂的墓,探访唐朝皇帝墓,唐朝第一大墓在哪

    众所周知,古代帝皇在位期间都会为自己修建陵墓,而且工程量非常浩大,甚至有些帝皇直至死后陵墓都还未修建完成。作为奢侈豪华的古代陵墓,自古代开始都会盗墓贼给惦记着,只因陵墓里的陪葬品能够让他们坐享荣华富贵,为此,有许多帝皇墓和王侯墓以及贵族墓地都被盗墓者洗劫一空,能够幸免不遭他们挖掘的只有那些隐藏着非常

  • 诸葛亮有3宝,第1是八阵图,第2是木牛流马,第3个的攻击力最凶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军事实力的强悍,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第一首推人员因素。刘备号称天下枭雄,诸葛亮更是一代人杰,两人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军事人才。刘备病故前,蜀汉连遭荆州失守、夷陵之战两次大败,形势危急。关键时刻诸葛亮独立承担起蜀汉军政大计,治国用兵一把抓,使得蜀汉在短时期内扭转颓势,转危为安。蜀汉武备强悍的第二个原因

  • 唐朝最神秘的附属国,距离长安7500公里,却在历史上突然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代的藩属国,那真的还非常多了,有渤海国、南诏国等古国,有些藩属国在封建王朝落败之后就独立成国,但大多部分依旧是中国固有领土。说到南诏国这些古国,大部分人都觉得熟悉,可要是说到这个神秘的古代国家,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许连听都没听说过。流鬼国,曾经是唐朝的附属国,地处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距离长安

  • 大臣死前,给每个儿子分5个奴婢,李世民:太少,再给你加10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父子从太原到长安的几场大仗,都有刘弘基的参与。在李勣等人没有投靠李渊之前,刘弘基是李渊最为倚重的猛将之一。在和隋朝大将卫文升的鏖战中,李世民派遣的其他几路大军还没到达指定地点,刘弘基就已经打了一场胜仗。后来李渊称帝,刘弘基是元老,被赐免死一次。 李世民继位后,刘弘基被委以重任。当时唐将李孝常试图

  • 汉朝郡太守都有哪些职责?职责可真不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曹魏时期郡太守的职掌主要有理讼断狱、选举、上书与检举、防范寇盗与打击豪强、征发徭役、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魏承汉制,曹魏郡守也有理讼断狱的职能。史料中,皇帝特诏将梁郡的案件移往陈留国某属县审理,属县官员在审理之前向守相报告并听取守相的意见,必要时由守相亲自审理。当属县不能判决时,郡守需要亲

  • 大臣带了封信给武则天,武则天大笑:人家要杀你,你却要给他送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裴炎在历史上是个评价很高的宰相,作为托孤遗臣,他兢兢业业,他时刻告诉自己,忠于的是国家,而不是君王,所以当发现唐中宗李显不是君王之才是,他支持武则天换掉皇帝。但是没想到武则天会大权独揽,新皇帝唐睿宗不过只是个摆设,于是裴炎又号召武则天把江山还给李家,从此惹怒了武则天。武则天诬陷裴炎和正在谋反的徐敬业

  • “诸葛亮军事不行”!易中天是如何得出这样的“高论”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成功的十大经验,易中天讲郭嘉和诸葛亮,易中天品三国是怎样描述诸葛亮的

    三国迷几乎都读过三国演义,更高级一些的还读过三国志,另外一些自认为牛哄哄的家伙却将《易中天品三国》当成圣经来拜读,结果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诸葛亮军事不行!”,这不仅打脸了罗贯中,还把从前很多的三国迷给狠狠教育了一顿。一说不说是易中天大师说的!到底易中天怎么得出这个惊天的结论的呢?他这个结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