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次东征后的难题:三位亲信大臣给出三种解决方案,周武王该听谁?

一次东征后的难题:三位亲信大臣给出三种解决方案,周武王该听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748 更新时间:2024/1/28 1:23:30

第一次东征之后,商纣的统治虽已被推翻,可商人却未能真心归顺周人。

局势如此,周武王也深感无奈。没攻入朝歌之前,总想着能攻破商都就万事大吉;如今商都就在自己脚下,但这天下却依旧像个烫手的山芋,虽然近在眼前,却还是无从下手。周人灭商,就是典型的蛇吞大象。闹得不好,大象没被消化掉,自己肚皮反倒是被大象庞大身躯给撑破了!

该如何来处置躁动不安的商人?稍有差池,商人就会即刻造反,周人力量根本无法应付!为此,周武王辗转反侧多日,仍然不得要领。无奈之下,周武王只能与股肱之臣进行多次“头脑风暴”,来探讨这一难题的解决之道。

周武王先找来了姜太公,问他:“该如何处置商国的士众?”

姜太公的办法简单而直接:“我听说喜欢一个人,就连他家屋顶的乌鸦都会喜欢;憎恨这个人,就会连带夺走他的仆从家吏。把我们的敌人斩杀殆尽,这样不留后患,如何?”周武王一听,这招是够狠、够彻底!姜太公之法,完全是站在周人立场,凭周人主观喜好断定。周人喜欢的,就“爱屋及乌”,留下来和平共处;周人看不顺眼的,就立刻格杀勿论!这纯粹是战胜者心态,完全不顾及其它。可是商国人口远超周国,而且现时商人大多对周人心存戒心。“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商人也许是被杀完了,周人自己估计也好不到哪去。这招,肯定是行不通。

于是,他让姜太公先出去,又把召公姬奭叫进来询问。姬奭想了想,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姬奭的话语虽然简洁,但是态度却是明明朗朗。他从有罪无罪角度出发,来区别对待不同的商人,所设定原则更加客观,也更合乎情理。有罪之人当然要治罪,无罪之人当然要区别对待,留他们一条生路。即便是放到现代,常人也大多认为这么做是完全可行。这应该就是最佳解决方案。

然而,周武王却还是不满意,仍然坚定地否决了这个方案。

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吗?

美国人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从基础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需要(即社会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即衣、食、住、行等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们对安全的、有保障的物质环境和情绪环境的需要,即不受暴力威胁与追求有序社会环境的需要;归属需要,是指包括对社会交往、友谊、情感以及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反映了人们渴望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尊重需要,是指人们需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并赢得他人注意、认同和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的最高级需要,包含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实现心中理想、追求最大成就的需要。

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就构成了著名的需要层次金字塔模型。

虽然需要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但就具体个人而言,五种需要的顺序并不固定。有些人,身处社会最低层,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喜欢高谈阔论国家大事——这就是所谓的“位卑未敢忘国忧”,也是被某些人抨击的“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可是,既然允许“吃进口橄榄油的人”来“操中南海的心”,“吃地沟油”的人来“操中南海的心”,也未尝不是正常现象。虽然,最底层小人物往往会产生如此矛盾的内在冲突:“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但所谓“民主”,不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发声吗?不能只是让“吃进口橄榄油的人”发声,来代表每个人。“位卑未敢忘国忧”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说明一种现象:五种层次的需要虽然是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可复杂的人性,使得人类往往会越级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但通常而言,人是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名人”管仲就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是同一道理。

就如同当今的中国社会,在生活温饱尚未解决时,多数中国人想着能吃上饱饭就行了,很少兼顾其它;但是如今温饱已基本解决,普通人就开始追求活得更加健康、舒适,所以开始对生活环境、医疗、住房等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在多数人的生理及安全需要达到后,人们必将向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等高阶需要层次进发,也就必将对知识、政治权利、名声、社会地位、成就等等有着更加强烈的诉求。人类文明发展不会停止,人类自身需要的进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根据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模型来深入分析,对于生活在商纣王残暴统治之下的中下层臣民,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生活每天都是朝不保夕。在推翻商纣王后,周人减少商国中下层赋税,让他们中的大多数能生存下来、安定生活,使得他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这就是莫大的恩惠。因此,社会底层民众的需要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需求满足了之后,人心就可以安定。

但是对于商朝的中上层,温饱和安全早就不是他们日常所关注话题。社会中上层人士,更关注的是生活得有尊严、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目标。要想笼络住这些中上层人士,就需要更加聪明的手段,仅仅是让他们活下来,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对策,这正是姜太公和姬奭方案的欠缺之处。

所以,周武王最后又把姬旦叫了进来,咨询他的看法。姬旦回答:“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姬旦的方案,对于商人中上层,应该让他们各司旧职,不剥夺他们的财产——只要他们现在能对周人“仁”,与周人和平共处,就不论既往;对于商国下层百姓,就更加仁厚——即便是曾经参与反周,对周人有罪,但罪过都归罪于纣王,不再追究百姓。

商人力量实在过于强大,为保障“维稳”大局,周人就必须尽快最大限度地分化商人。姬旦的方案,针对不同阶层人群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施全面“统战”策略,全面削弱商人顽固残余力量,自然要比姜太公和召公的方案全面得多。

所以,周武王在听完姬旦的方案后,终于放松了下来:纠结了数天的大难题终于有了完美的解决之道!他眉头一展,不由自主地说:“广大乎!平天下矣!”(《说苑•贵德》)

管理,本质上就是管“人”,不是管“事”。人,又是最为复杂的动物。高效的管理,就是要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层次的不同,实施不同的管理手段,而不能专注于爱与恨、对与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朝封建制度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制度为周朝特创之政治制度。在周代之前的夏商两代,虽有“共主”之名,但是各地氏族分立,大多各自为政,随自然环境而生活。商代虽然有册封诸侯之事,但是数量较少,没有统一的制度,大概经过商朝共主册封之诸侯,则为中央势力,有统治地方之责;至于各个地方的氏族,则任其自然发展,如柳宗元《封建论》所说的“盖以诸

  • 中国历史上“接近神”的8大人物,诸葛亮不在前五,谁是首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在浩瀚的天空中,出现过无数的值得赞赏的人。他们有的被载入史册,有的则被我们遗忘,但是这些人却都对我们民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中,有的人留下了千古名句,有的人则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在我国历史上“最接近神”的8大人物到底是谁呢?谁才是第一位呢?今天我们就来

  • 三国最好色的四个男人:第4被女人掏空了身子,第1搭上儿子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小编来和大家说一下第四位好色之人,他的名字就是吕布,在吕布的一生中,本来人生可以活得很出色,活得很有作为。但是吕布却遇到了貂蝉,与貂蝉纠缠一生,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吕布掉进了貂蝉的温柔乡中,为了貂蝉不惜杀掉自己的义父,不知道吕布到底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还是一个只为美色之人。到最后吕布就死在了曹操

  • 封神中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纣王为什么要去女娲宫进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女娲娘娘突然干呕瞪了纣王一眼,纣王侮辱女娲的诗原文

    封神中对此事是这样描写的,纣王即位七年后,北海反了七十二路诸侯,太师闻仲奉命反叛。闻仲离开朝歌后,有一天早上,商容突然向纣王报告,明天三月十五日是上古神女娲娘娘的诞辰,希望纣王能够亲自前往女娲宫进香本来这件事也合情合理。毕竟,我们是听女娲补天的故事长大的,知道女娲对人族有很大的功德,礼拜是有道理的。

  • 此人是三国顶级谋士,与诸葛亮齐名,不幸惨死,墓地名字非常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十大隐藏神秘高手,正史中最倒霉的三国名将,徐庶和诸葛亮谁是第一谋士

    自古以来,华夏儿孙都以宽容为本,讲究以德报怨,不过,有些过节是注定无法一笔勾消的,例如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而比这两件事,更令人难以接受的,便是挖人祖坟。可是,有一类人比较可恨,他们专门以挖人祖坟为生,而且从不忌讳什么,他们就是盗墓贼。例如,三国枭雄袁绍之墓,就多次被他们光顾。不过,同样是三国名人之墓

  • 纣王发明的“滴水之刑”,到底多残酷?一滴水就让宫女痛不欲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中国古代奴隶制最鼎盛的时代。那无疑就是商朝了,提到商朝就不得不提到商朝的最后一位帝王商纣王了。“纣”字并不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做帝王子辛,也称帝辛。据史料记载,帝辛身材高大威猛、记忆力超群、文思敏捷、且精通武艺,他还曾攻占东夷,但是作为一名亡国之君,他的荒淫残暴也同样流传于后世。“杀戮无辜,贼

  • 知事而不知心:周武王临终前的人事安排,埋下了后世兄弟反叛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武王死于哪一年,武王与子鱼行踪,石族老祖和武王关系

    吴王阖闾死后,伍子胥全力扶持夫差,坐上了吴国王位。然而,夫差继位之后,听任谗臣太宰嚭摆布,为政多有失策。为此,伍子胥多次进行强谏,惹恼了夫差。在太宰嚭怂恿之下,夫差一时愤起,赐死伍子胥。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以太宰嚭不忠于吴国,又把他给杀死了。有人评价:太宰嚭之死,是“知心而不知事”;伍子胥之死,是“知

  • 刘邦是在什么情况下分封异姓王?汉朝建立后又是怎么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为打败项羽‚采取了广树项羽之敌的方法‚分封土地、立项羽之敌为王‚增强己方力量。分封土地立韩信为王以打败项羽、夺得天下是刘邦的既定策略。而求富贵封王是当时普遍存在的观念‚韩信也不例外。韩信在汉中答刘邦之问时说“今大王诚能反其项羽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 古代名人智慧:张仪因贪设计灭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中原连年大战,而蜀川一带却和平无事。因为蜀川四面是山,“不与秦川通人烟”,外邦诸侯难以对其加兵。和平的环境,再加上蜀川地肥水足,所以农业十分发达,被称为“天府之国”。秦国早就对蜀川垂涎三尺,只因中原逐鹿腾不出手来,也主要因交通不开,大军难以进击,故而久怀灭蜀之志而无法行其事。秦惠王时,秦国

  • 姜子牙为何如此神奇?其撰写的古书一出土,破译专家不敢公布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对于周朝以前的历史了解多少?当时的君王,可不称自己为天子,而是称为人王或者人皇,意思是自己可不是天的儿子,而是和天同等地位的王或者皇,一直到周朝,才出现了天子这种说法。而说到周朝的建立,一定会联系到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著名的姜子牙。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属于一代奇人,不管是天文,还是地理,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