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的思维仍然在分封时代,其与陈豨谋反或实有其事

韩信的思维仍然在分封时代,其与陈豨谋反或实有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99 更新时间:2024/1/22 5:32:13

在《史记》的记载中,韩信被杀那一天,乃是萧何“邀请”过去的,事实上,韩信已经预感到危险了,但是韩信仍旧要去,而让他感到危险的事情,正是他准备“谋反”的事情,他或许已经猜到有可能暴露了:“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不管韩信是被谁杀的,又或者韩信最后是死是活,韩信被刘邦“兔死狗烹”的事实都是铁板钉钉的,在垓下之战后,刘邦以最快的速度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并且废掉韩信实权的诸侯王封位,一步步削弱韩信为“淮阴侯”,这让韩信内心十分煎熬,因此起了反心。

和他联合造反的,正是陈豨。

而韩信想要谋反的事情被他的“舍人”知道了,这个舍人,不可能是韩信的秘书,很大概率是刘邦派来监视韩信的人,所以韩信囚禁了他,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韩信舍人的弟弟跑去通风报信了,毕竟韩信的造反内容很夸张,就是负责里应外合,攻陷空虚的长安。

这个举动一旦成功,整个长安就被韩信占据了,吕后等人自然是没好下场,而刘邦也失去了大本营,加上韩信的“兵仙”实力,刘邦很有可能皇帝都当不成了。

萧何

可以想象,这件事情被坐镇长安的吕后知道了,她内心得有多慌,于是她找来了萧何商量对策,因为韩信不是个善茬,假如不是韩信因为心中的那点“尊严”,压根就不会顾及刘邦的感受另起山头,更不可能被刘邦夺走兵权,而现在的韩信要造反了,这点底线已经没有了,他比活着的项羽更危险。

萧何沉吟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道理,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找借口开“庆功宴”:“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可萧何没想到的是,韩信对这件事情根本就不信,所以他找借口说自己身体不适,这次庆功宴出席不了,面对韩信的推辞,吕后没有了法子,最后还是萧何赌了一把,他赌韩信还念及当年他的提携之恩,然后他亲自和韩信说:“‘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其实萧何这一招不像是“阴谋”,更似阳谋,历史上的韩信到底有没有看出来,可是韩信就是那种“一言九鼎”的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他若不是保持了这种贵族的气节,也不至于在刘邦登基后混得那么惨。

就这样,韩信还是选择入朝了,而结果让他很失望,萧何确实是“诱骗”他进宫,不过他没有指责萧何,因为他也没有来得及指责谁,吕后所安排的“武士”把他绑了起来,然后几把刀就架在他的脖子上了,韩信知道,这下自己真的完了。

吕雉

就算没有他谋划造反这档子事,吕后和韩信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在吕后的眼中,韩信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因为刘邦一日不除掉韩信,那么韩信对太子,也就是未来皇帝刘盈的威胁大大提升,吕后乃是太子之母,怎么可能不未雨绸缪。

然后吕后当着韩信的面,公布了韩信的罪行,要就地处死韩信,整个过程萧何本人也不知道在不在现场,假如在,也不知道有没有发声,而韩信听到吕后对他的“宣判”,立即怒火中烧,大声悲呼:“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其实韩信一直都被后人认为“情商低”,可是韩信内心却是很骄傲的,甚至他的地位没有史书所反映的那么低,在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韩信在军中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对于一般的人,他还真的是抱着“看不起”的态度,这不是什么坏心眼,纯粹就是贵族那股常见的“没礼貌”的劲。

在韩信看来,他可以死,但死在一个妇人的手中,那就是奇耻大辱,所以他在临死前破口大骂吕后,只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对“诱导”他来到这里的萧何说一句不是,本来韩信最应该骂的人是萧何才对。

所以,韩信既是死在吕后的手里,也是栽在萧何的手里,韩信假如最后关头选择回避萧何的邀请,那么他就不会因为信任萧何踩入这么大的一个坑了。

韩信

因为韩信对大汉的建立有着至高无上的功绩,所以韩信的“结局”让后世人无不对他唏嘘感叹,对他高度同情的同时,也对刘邦这种“过河拆桥”的皇帝抱着深刻不满的态度,因为一个功臣不得善终,乃是一个王朝最悲哀的事情。

如果只从韩信在击败了项羽之后,就被刘邦夺走兵权并且架空来看,韩信是很可怜的,但问题是,韩信最终还是决定走向刘邦的对立面。

韩信不能说是一个百分百忠诚的人,在刘邦称帝前,韩信也曾做过“要挟”刘邦给他册封齐王的事情,这其中既有韩信的幕僚从中怂恿,也有韩信自己的欲望主导,而韩信最大的毛病,一直是心中的“贵族执念”、“诸侯王执念”,他是一个很典型的“战国思想”者。

刘邦

在韩信的角度来看,他只要做了诸侯王,就跟东周时期那些高高在上的君主一样,可事实上,这个世界早就变了,他和刘邦最大的区别在于,刘邦看清楚了这个世界和时代,他却沉迷在了过去的时代。

当他反应过来后,已经没有太大的实力能够造反了,恰巧陈豨爆发叛乱,韩信能够里应外合,步步为营,事实上韩信在生命最后关头,本身也是他人生蜕变的最重要关头,如果韩信没有被杀,那么长安的确会被他拿下,而一旦回归战场,刘邦和韩信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只不过当韩信决定要造反的时候,刘邦就已经有无数个合理杀了他的理由了,都不需要吕后动手,刘邦自己动手都是名正言顺的,毕竟什么君臣道德,最终还是大不过“你死我活”的定理,因此,韩信被杀,其实是不冤枉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漠北之战不仅“封狼居胥”,还设立了护乌桓校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大决战,被视为汉民族历史上风光最盛的战争之一,因为在这一战中,霍去病北上将盘踞中原北方多年的匈奴人打得支离破碎,将他们的骄傲也一并打得褪色,其中的标志“封狼居胥”,也只是其中的荣耀之一。后世关于漠北大决战的描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当年的史料记载还是

  • 金日磾的忠诚和能力以及帝王权力制衡的考虑使汉武帝对其托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忠诚”是汉武帝的第一考量指标作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考虑身后事,为自己的继承人选择辅政班底时,毫无疑问考量的第一指标就是忠诚。作为一名匈奴王子,本来在这一考量指标中是不占优势的,但是金日磾以自己的谨慎忠诚赢得了汉武帝刘彻的信任。金日磾的儿子从小就受到汉武帝的喜爱,经常被汉武帝带在身边逗乐,小

  • 8岁出口成诗,11岁嫁给唐太宗,24为他殉情,你们猜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殉情,唐朝哪位诗人一生未婚,历史上的凄凉爱情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先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她是李世民后宫中唯一一个殉情的,相比同样是才人出身的武则天,这位女子无疑是李世民一生最忠心的爱情桃花。

  • 郑当时与汉武帝性格不同,在“灌夫骂座”事件中因未表态而被贬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趣了。哪怕他什么都没做过,光是这个名字出现在史书上,都会让人多看两眼。当然,真正让郑当时名垂青史的,除了他本人的人生经历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本人是荥阳郑氏的起家始祖。而荥阳郑氏,则是后来绵延千年的大氏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西汉一直到隋唐,这

  • 李白之后又一位天才,一首诗名动天下,却遭白居易和元稹联合封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诗歌如日破晓,大唐荣耀旷古无两,如果将唐朝比拟为一片烟霞弥漫的湖泊,那么李白、杜甫等众批乘舟而行的人,则用沉博绝丽的笔触努力地冲破围住湖泊的堤,将湖泊的无限风光完全释放到人间流淌,从此一发不可收,纵让我们惊叹了千年,可还是觉得不过瘾。然而,乘舟的人多了,便有相互推搡挤让的现象出现。李白是勇者也是

  • 李白一辈子都没怎么工作,游山玩水的钱是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豪放不羁,潇洒自由,一辈子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其生活让大部分人羡慕不已,我们每天辛苦工作996,不得片刻自在时光,李白几乎没怎么工作过,为什么能活得如此快意逍遥?他的钱到底来源于哪?正文:1、家庭富有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说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在《行路难》中写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

  • 李白和李靖,到底是什么关系?除了都姓李,还有一段恩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两人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除了都姓李,500年前可能是本家之外,还有一段恩情!准确的说,李靖遭遇一场生死劫时,是李白的亲戚,对李靖有一次救命之恩!李靖是一代军神,但在一生之中,却有两次大劫难!这两次都惊心动魄,差之毫厘李靖就身死道消。第一次发生于617年,李渊准备造反时,被李靖发觉,于是李靖

  • 当你觉得不潇洒时,不妨读读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哪些人活得非常潇洒呢?如果非要排名,李白应该榜上有名。想喝酒就喝酒,“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想问月就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想作诗就能流传千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活得如此率性而为的李白,不免让人羡慕,让人想多了解

  • 网友最喜欢的五个三国人物,赵云没有上榜,诸葛亮仅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要说大家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想必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一代枭雄曹操,也有人喜欢一夫当关的典韦,还有人喜欢一身是胆的赵云,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网友评选出的最喜欢的五位三国人物。第一位:荀彧,他实在是太完美了,作为荀子的后人,荀彧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他虽出身名门世家,身上却没有一点世家公子的骄矜。而

  • 父亲被张飞杀死,母亲被曹操霸占,他苦熬到成年,终于名震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吕布手下有个叫做秦宜禄的将领,虽然论名气和实力没有办法和关羽等人相提并论,但却艳福不浅,将杜氏娶回了家。而吕布见到杜氏倾国倾城,就将秦宜禄支开,让他出使袁术,并在背后给袁术飞鸽传书,让其把秦宜禄拖延在那里。而袁术不会因为一个小人物和吕布翻脸,反而卖个顺水人情,把秦宜禄留到了自己这里,并安排一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