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当时与汉武帝性格不同,在“灌夫骂座”事件中因未表态而被贬谪

郑当时与汉武帝性格不同,在“灌夫骂座”事件中因未表态而被贬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54 更新时间:2024/1/16 21:16:33

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趣了。哪怕他什么都没做过,光是这个名字出现在史书上,都会让人多看两眼。

当然,真正让郑当时名垂青史的,除了他本人的人生经历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本人是荥阳郑氏的起家始祖。而荥阳郑氏,则是后来绵延千年的大氏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西汉一直到隋唐,这个家族几乎每一代都会有人深刻参与到所处时代的历史发展。

郑当时的祖上,源自春秋时期的郑桓公,后来郑国国破,郑桓公的后代四处流散,郑当时他们家这一支也就开始逐渐衰落了。

史记上有关郑当时他们家这一支最近的记载是,郑桓公的后代郑荣,出现在楚汉争霸时期,这个郑荣是一名武将,在楚汉争霸时期效忠于项羽,为人多带有几分愚忠。在项羽战败后,也不肯直呼其名,所以不被刘邦录用,沦为平民。“郑当时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

郑当时

这个郑荣,就是郑当时他爹。

其实郑荣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因为项羽在打下咸阳大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郑荣的父亲郑昌被项羽封为韩国国君,恢复郑家的身份地位。所以郑荣和其父两代人,都受过项羽的恩惠,项羽并没有亏待过郑君一家。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郑家一直对项羽非常感念,在项羽死后都不愿意直呼其名,哪怕因此事而触怒刘邦。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事,郑家就此家道中落,导致后来郑当时后来的经历。

郑家到了郑当时这一代,虽然有些家道中落,但还是很重视教育。郑当时从小勤奋好学,各处拜访名师大儒,所以长大之后,学了一肚子的学问。

后来,郑当时凭借学识和人品被汉景帝看中,招到太子府中,做了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是个有点类似于秘书一类的职位。

再后来汉武帝继位,作为太子舍人的郑当时就渐渐得到重用,为了历练郑当时,顺便也了解各诸侯国,汉武帝当时就将郑当时派往各地,从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慢慢地做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刘彻

以郑当时的能力,不出意外的话会顺风顺水地一路升官,但是奈何郑当时遇见的君主是汉武帝。

汉武帝不是一般的帝王,他是一位脾气极为暴躁的能折腾的主,汉武帝向来喜欢能够跟随自己步调的臣子,而郑当时更偏向于守成,有点稳中求进的意思。

这样一来,郑当时的风格和汉武帝的风格是完全不一致的。再加上汉武帝很激进,这一点对于郑当时的怯懦性子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所以作为臣子郑当时,一定会被汉武帝收拾。

果不其然,汉武帝即位后不久,郑当时就遭遇了他人生中的滑铁卢。

元光四年(前131年),将军灌夫醉酒失了分寸,在宴席上大骂田蚡,得罪了田蚡,因此获罪。灌夫是丞相窦婴的好友,所以窦婴极力地为灌夫求情,营救灌夫,为此不惜在朝会上和田蚡争辩起来。但是最后,窦婴还是没有救下灌夫,灌夫还是被处死了。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灌夫骂座”,是汉武帝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产生了很多影响。

窦婴本来就和田蚡对立,如今好友因田蚡而死,窦婴自然十分愤怒,所以就在朝堂上主动揭发,说田蚡和那位有叛逆之心的淮南王刘安,私底下有很多来往。

窦婴

虽然这件事是田蚡的短处,但是因为田蚡当时受到窦太后的维护,所以并没有被问罪。反倒是窦婴因此得罪了田蚡,被田蚡怀恨在心。

窦婴的这次报复,非但没有报复到田蚡,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窦婴见好友灌夫眼看就要被灭族,于是拿出了景帝留给自己的遗诏,营救灌夫,不料景帝给窦婴的遗诏的时候,并没有来得及备份。朝廷的往来书信向来是有备份的,不然会被认为是假的。

所以接下来,窦婴手里的遗诏没有备份的事,就被田蚡拿住把柄,窦婴因此被处以死罪。窦婴在汉武帝即位之初的朝堂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的死,直接导致汉武帝迅速掌权,清除了不少外戚势力,继而得以实行自己的政治抱负。

那么,在汉武帝时期这场著名的政治事件当中,郑当时又是怎么搅进去的呢?

因为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而窦婴是太皇太后窦氏的侄子,两方都是皇亲国戚,所以当时汉武帝也不好判定。而且,当时汉武帝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或许可以借助这件事,做一些文章。

灌夫骂座

说到底,这时候就不是对错的问题了,而是看谁的分量更高一些。

但是汉武帝为此事僵持不下,就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而大臣们都畏惧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两方的威势,不敢说实话,这时候谁说了实话,就是得罪了另一方,谁敢说啊。

所以当时汉武帝问话后,没有人应答,大殿内久久鸦雀无声。

这时刘彻就怒了,直接拉出来一个倒霉蛋询问,而这个倒霉蛋就是郑当时。

郑当时当然知道谁对谁错,但是不敢吭声。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开口,肯定会引来无穷的麻烦。而汉武帝点到郑当时的名字,估计也是认为,郑当时是自己的心腹,所以才想让郑当时做个代表,先开口引导一下舆论动向。但是没想到,郑当时这时竟然直接哑巴了。“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余皆莫敢对。”

所以汉武帝见到郑当时这个样子就更加暴怒。“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如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于是接下来,汉武帝大怒之后,将不敢说话的官员全都贬职了。

就是因为这件事,郑当时先是被贬为詹事,后来又被调任为大农令。大农令就是管理国家储备粮食和农事的主管。

郑当时

郑当时因为怯懦不敢进言,因此从九卿之一被贬为大农令,可谓是跌落云潭,并且因此收获了首鼠两端的千古骂名。不过,客观来说,如果郑当时真的开口了,很容易会卷入更加恐怖的政治漩涡。相对来说,这个被贬黜的结果,已经算是很好了。

后来在郑当时做大农令的时候,因为经手承办运输之事,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账目对不上亏下了很多钱财,郑当时作为主管,要承担管理不当的责任,因此被贬为平民,可谓是一跌到底。

到了这个时候,郑当时算是彻底跌落到人生的谷底了。

但是郑当时的仕途之路并没有因此断绝,不久之后,郑当时就因为学识渊博,被招募到丞相府中做长史。长史这个职位,听起来好像是文官,但其实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长史是军队将领,要随军出征的。

汉武帝听说了郑当时做长史的事,再想想当年郑当时好歹也是自己的跟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忽然很心疼郑当时。所以在这之后,汉武帝就重新用郑当时做汝南郡太守,做个父母官,安享晚年。“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这就是郑当时的一生。

郑当时

郑当时的一生,虽然并没有做出过什么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却非常成功。正是因为他的缘故,此后郑家开始逐渐活跃于西汉政坛,并且出了不少高官。经过整个西汉时代的繁衍之后,郑家已经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家族。历史上传承千年的荥阳郑氏,也由此出现。

另外,因为郑当时之前得势的时候,特别喜欢交际,导致郑家经常高朋满座。而后来郑当时被贬之后,那些昔日的好友则瞬间消失不见。因为这件事,后来司马迁写郑当时的传记的时候,就加上了了一句著名的“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在后来的历史上,这句话要远比郑当时本人出名得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之后又一位天才,一首诗名动天下,却遭白居易和元稹联合封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诗歌如日破晓,大唐荣耀旷古无两,如果将唐朝比拟为一片烟霞弥漫的湖泊,那么李白、杜甫等众批乘舟而行的人,则用沉博绝丽的笔触努力地冲破围住湖泊的堤,将湖泊的无限风光完全释放到人间流淌,从此一发不可收,纵让我们惊叹了千年,可还是觉得不过瘾。然而,乘舟的人多了,便有相互推搡挤让的现象出现。李白是勇者也是

  • 李白一辈子都没怎么工作,游山玩水的钱是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豪放不羁,潇洒自由,一辈子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其生活让大部分人羡慕不已,我们每天辛苦工作996,不得片刻自在时光,李白几乎没怎么工作过,为什么能活得如此快意逍遥?他的钱到底来源于哪?正文:1、家庭富有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说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在《行路难》中写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

  • 李白和李靖,到底是什么关系?除了都姓李,还有一段恩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两人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除了都姓李,500年前可能是本家之外,还有一段恩情!准确的说,李靖遭遇一场生死劫时,是李白的亲戚,对李靖有一次救命之恩!李靖是一代军神,但在一生之中,却有两次大劫难!这两次都惊心动魄,差之毫厘李靖就身死道消。第一次发生于617年,李渊准备造反时,被李靖发觉,于是李靖

  • 当你觉得不潇洒时,不妨读读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哪些人活得非常潇洒呢?如果非要排名,李白应该榜上有名。想喝酒就喝酒,“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想问月就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想作诗就能流传千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活得如此率性而为的李白,不免让人羡慕,让人想多了解

  • 网友最喜欢的五个三国人物,赵云没有上榜,诸葛亮仅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要说大家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想必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一代枭雄曹操,也有人喜欢一夫当关的典韦,还有人喜欢一身是胆的赵云,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网友评选出的最喜欢的五位三国人物。第一位:荀彧,他实在是太完美了,作为荀子的后人,荀彧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他虽出身名门世家,身上却没有一点世家公子的骄矜。而

  • 父亲被张飞杀死,母亲被曹操霸占,他苦熬到成年,终于名震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吕布手下有个叫做秦宜禄的将领,虽然论名气和实力没有办法和关羽等人相提并论,但却艳福不浅,将杜氏娶回了家。而吕布见到杜氏倾国倾城,就将秦宜禄支开,让他出使袁术,并在背后给袁术飞鸽传书,让其把秦宜禄拖延在那里。而袁术不会因为一个小人物和吕布翻脸,反而卖个顺水人情,把秦宜禄留到了自己这里,并安排一位汉

  • 李白一辈子只工作了3年,哪来的那么多钱游山玩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李白也是有那么三年是领过薪水的。在742年的时候,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然后供奉翰林,给唐玄宗写诗助兴。只不过,后来因为李白不拘一格,让唐玄宗的贴身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导致李白越来越不受重视。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失去了工作。而李白这几年领的薪酬肯定是不够他一生游山玩水的,那么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 李白曾经有多狂?读完这首诗,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的身世如同他的死因一样,留给后人无限猜测与遐想,无法查到其详细出生地址,但传闻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的同辈族弟。年轻时的李白,游历大江南北,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李白早年离开故土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在途中结识了不少文豪大家如孟浩然,还曾作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三国时三大“隆中对”,哪个最强?谁才更具历史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诸葛亮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局面。身为皇室后裔的刘备,可谓是三穷三富不到老,他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企图恢复刘氏江山。刘备武有关羽、张飞,谋有徐庶,后来徐庶也被曹操用计带走。公元207年,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

  • 李白诗文十二大名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学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