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学者: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很可能仍沉睡在洞庭湖底!

学者: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很可能仍沉睡在洞庭湖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68 更新时间:2024/2/12 20:27:41

历代帝王皆以之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故奉为国之重器。

据传,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称帝后,命丞相李斯用天下奇珍和氏璧磨刻而成。由李斯篆书,玉工孙寿镌刻,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

关于和氏璧和传国玉玺,历史上流传着众多传说,充满了神秘色彩。

▲ 秦始皇创制传国玉玺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一块玉石,认定是珍宝,于是将它献给楚厉王。

楚厉王的玉工鉴别后,却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怒之下,下令断了卞和的左脚。

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又以同样的原因而失去了右脚。

等到楚文王即位时,卞和抱着玉石在荆山下痛哭,眼泪流干了,又继之以血;文王派人去问他,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我伤心的是宝玉无人能识。

楚文王于是命人切开石头,发现里面果然是稀世宝玉;后由良工雕琢成璧,并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即成为楚国的国宝。直到大约四百年后,这一奇珍却落到了赵国人手里。

一说是和氏璧被盗后流落至赵国;一说是楚国向赵国求婚,将和氏璧作为聘礼送给了赵国。

这样,就有了赵国上卿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的故事。

后来,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国,也包括灭了赵国,和氏璧最终还是归秦所有,并被制成了传国玉玺。

▲ 完璧归赵

历史上有关传国玉玺的传说,就更多,也更离奇了。

据说,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命人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邪。玉玺由此失落。

神奇的是,八年后,传国玉玺又失而复得,华阴平舒道有人将玉玺献上。

至楚汉争霸时,刘邦先入咸阳,秦王子婴“上始皇玺”;刘邦称帝后,号曰“汉传国玺”,代代相传。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当时的皇帝仅两岁,玉玺由太后代管;王莽命人入宫索玺,太后大怒之下,将玉玺掷于地,摔碎了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镶补。

光武中兴后,传国玉玺又归了刘秀。

直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张让等劫持汉少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各路诸侯起兵勤王;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

此后,传国玉玺成为诸侯们争夺的对象,从孙坚到袁术,又到徐璆,再到曹操,几易其手。

三国归晋后,传国玉玺自然也归了晋朝。

两晋南北朝时,时局动荡,传国玉玺不断在血腥残杀中屡易其主。直至隋一统华夏,传国玉玺被收入隋宫。

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被叛军所杀,隋朝灭亡。萧皇后携隋炀帝之孙杨政道及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

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命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与杨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玉玺乃归于李唐。

五代十国时,传国玉玺辗转归于后唐。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历史上以及现代的很多学者都认为,传国玉玺已焚毁于后唐末帝的这场殉国大火中。

▲ 王莽篡汉

不过,传国玉玺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此后的各个朝代,仍不断有传国玉玺现身,真假莫辨。

宋哲宗时,咸阳有人在修房子时掘得一方古玉印,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考证,认定乃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

明孝宗时,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但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

清初,紫禁城藏有玉玺三十九方,其中一方被认为是传国玉玺。不过后来经乾隆皇帝钦定,认为是一块赝品。

到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还曾追索这块镶金玉玺,却并无下文。

总之,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伴随着时局变动,朝代更迭,屡易其主,数隐数现,终于销声匿迹,不知所踪。

传国玉玺,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神奇传说,中国文化的一个神秘符号。

传国玉玺是否已经被毁?其下落到底何在?也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 紫禁城中已无传国玉玺

直到今天,有关传国玉玺的相关问题,仍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例如,传国玉玺究竟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历史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用和氏璧雕制的,一说是用蓝田玉雕制的。

有学者梳理了有关传国玉玺的历史记述——

汉代的古籍认为,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其上刻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而魏晋南北朝的古籍则主张,传国玉玺是用和氏璧制成的,刻文也与汉代古籍中所载不同,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此后,历代学者有的认为传国玉玺系用蓝田玉所制,有的认为系用和氏璧所制;后一种意见(和氏璧版本)占据了主流。

▲ 历史上,传国玉玺一直是野心家们争夺的对象

而上述学者在历史记述的基础上,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先后雕制了两枚传国玉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先是以绝世之宝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刻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两年后,秦始皇巡狩至洞庭湖,因风浪大作而将玉玺投入湖中镇邪;所以,和氏璧版本的传国玉玺已丢失于洞庭湖,其失而复得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玉玺已失,秦始皇遂下令又雕制了一枚新的传国玉玺,这就是蓝田玉版本的玉玺,刻文“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八年后,秦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献上传国玉玺。该学者认为,此玉玺已不是原来的和氏璧版本,而是一枚仿和氏璧版本的复制品。

由于蓝田玉版本的玉玺已使用多年,此仿品难以取代其地位,终秦之世,使用的都是蓝田玉版本的传国玉玺;所以,继秦而立的汉代的学者们都认为,传国玉玺系用蓝田玉所制。

至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蓝田玉版本的传国玉玺被摔碎一角,这一事件后来可能导致了仿和氏璧版本的传国玉玺被重新用,因而魏晋南北朝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传国玉玺系用和氏璧所制。

此后,仿和氏璧版本的传国玉玺为历代王朝所使用,直到五代十国时,焚毁于后唐末帝的殉国大火中。而蓝田玉版本的传国玉玺可能早已佚失。

五代后唐以后历朝历代所出现的传国玉玺,都是自刻玉玺或赝玺。

▲ 洞庭湖

总之,该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所雕制的传国玉玺,很可能至今仍沉睡在洞庭湖底。

对以上推测,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从不轻易弑杀功臣,却招架不住群臣谏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杀功臣列表,宴群臣李世民繁体,李世民为什么能打功臣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开国将领在建国后都被贬谪或者残忍的杀害,目的是皇帝要巩固自己的政权,怕他们造反。但是一般来说,这些开国杀功臣的皇帝一般都是那种流氓皇帝!就是像刘邦,朱元璋之类没有多少文化的皇帝,但是李世民作为一个文化水平相当高的明主,为何也杀了一个功臣呢?这个功臣在他册封的24功臣中并不

  •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绽奇葩【原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烧尾宴,京城绽奇葩 任见唐朝不光是个诗意盎然和视域宽广的时代,还是个民俗繁荣和民风豪放的时代。唐朝人的饮食文化接纳了西域胡食品类和风味,获得了快速发展,香满朝野,丰富多彩。烧尾宴就是流行于长安和洛阳两都的贵族宴席。烧尾宴在唐朝专指为奉迎上级、新官赴任、提拔升迁或士子登第而举行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的

  • 李世民为何要拜他为师?此人“身兼五绝”,令崇拜者五体投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虞世南是智永的高足,可这位高足,竟带出来一位“皇帝弟子”,你说厉害不厉害?这位皇帝又是谁呢?他就是酷爱书法、将《兰亭序》带到昭陵的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为何要拜虞世南为师?虞世南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小编一一为你道来。虞世南,浙江人。浙江是个盛产文人的地方,虞世南就出生于此。历史上的文人,不乏具备“三

  • 考古队挖出秦始皇老祖宗的墓,打开棺盖看到这一幕,内心冰凉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河南的老祖宗是秦始皇吗,挖掘秦始皇墓需要400年,秦始皇墓发现尸骨

    原来,这位村民在村里分地时,分到了全村最差的地,这个地长年不长草,就算种地浇水也不长庄稼,把他气得够呛,再也没有管地里的事了。后来要建房时,打算把这地的土挖出来,没想到一铲子下去,发现里头有黄有红,还夹杂硬石。土里有黄有红还有硬石,也不长草?这反常现象让考古队十分好奇。大家都来到了村民所说的这块地,

  • 此人是明初猛将,勇猛赛吕布,忠烈胜关羽,百姓为他建忠烈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城内士兵不足三千,粮草不足百石,跟来势汹汹的陈友谅大军相比,相去甚远,哪里守得住。花云也不是傻子,知道守是肯定守不住的,但是决不能弃城而逃。因为他知道,此处乃是南京的屏嶂,要是此处丢了,南京就没有屏障可言了,朱元璋危险,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守城,哪怕付出宝贵的生命。花云决定守城后,连忙命令加固城墙,

  • 青楼原指富贵人家闺阁,南北朝末期到隋唐才逐步与妓院变为同义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此外,在罗宗涛的《敦煌变文社会风俗事物考》中的记载:“楼的颜色有紫楼、红楼、青楼,青楼未必是妓院,良家妇女也住青楼”。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所谓的“青楼”实际上还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子女所居住的楼阁,因而也可称之为“闺房”或“闺阁”。除了上述的说法之外,再来从两个字的含义入手,仔细探寻一下本词的含义。在《

  • 曹丕是怎么死的?他到底有几个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丕怎么杀的几个兄弟,曹丕是什么时候死的,历史上曹丕怎么死的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曹丕有几个兄弟?历史记载的曹操的儿子一共

  • 陆贽任相仅两年但为唐朝提出许多善策,唐顺宗想将其召还却未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天生我材必有用陆家自东汉末年即为江南名门望族,但到了陆贽出生前家门已衰落。其父陆侃曾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令。本来一个县令,官虽小,但权力不小,一家过得也挺好。不过陆侃去世得早,陆贽是陆侃的第九子,好日子没过几天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韦氏的教导下成长。正所谓寒门出贵子,陆贽学习特别用功,毕竟想改变自

  • 长孙无忌触犯皇权甚至公报私仇,在立后上与唐高宗有分歧,终被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凡是专权的大臣,除非他废掉皇帝自立,否则都没有好下场,即使他是皇帝的亲舅、甚至一力把外甥送上了皇位。长孙无忌力捧李治成为太子,并受命托孤贞观十七年(643年),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曾当面许诺让自己宠爱的魏王李泰上位,对此岑文本、刘洎表示支持。但长孙无忌主张立自己的外甥晋王

  • 刘备建立的国家叫“汉”,历史上一共有九个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简单说下刘备的汉朝。刘备以汉室后裔自居,一生目标和口号是兴复汉室。刘备所打算的,可能跟光武帝刘秀一样,消灭窃国的王莽,重新建立汉朝。如果刘备真的能消灭曹操,统一天下,刘备又是另一个光武帝。刘备的“汉”,因为国土主要在“蜀”,人们习惯于称呼为“蜀”,历史上一般称为“蜀汉”。历史上一共有九个“汉”:1、